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西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后,西部地区也和其他地区一样,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纷纷制定本地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时间表。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绝不是速度的竞赛,西部地区应该正视自己的现实条件,避免堕入指标的攀比。
西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明显滞后于全国,起点的差距不应忽视。根据《全国人民小康生活水平的基本标准》测算,2000年我国已基本实现总体小康,而西部仅达到标准的56%,说明西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应当积极改善基础设施,加快西部大开发进程,提高生产力水平,建设小康社会首先是进入小康社会。
目前西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如下难点:
一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在西部生产力布局着眼于资源开发,主要是为沿海加工业提供原材料,人工外力推动的“爆发式”工业化进程未能有效带动工业集聚区和周边地区社会整体进步,产业结构传统落后,城市文明与自然经济并存,中心城市辐射力弱,城乡差距远大于全国水平。据统计资料显示,2001年西部城乡间收入差距除内蒙古2.8∶1略小于全国2.9∶1的水平外,其他在3.2∶1—5.6∶1之间。
二是人口文化素质。西部地区由于受历史的原因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所限,人口文化素质较低。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文盲人口占1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12.07%,高于全国9.08%的水平,尤其是云南、宁夏等少数民族聚集区域更为突出。
三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西部地区是长江黄河的上游地区,长期以来由于砍伐森林,开垦荒地,过度放牧,导致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匮乏制约经济发展,许多资源性城市经济缺乏接续产业支撑,城市定位缺失。
西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困难程度远远大于东中部,除了资源环境差距之外,历史欠账较多,起点不高也是一个原因。西部地区要借西部大开发之力,创造和抓住“爆发式”经济增长机遇,以超常规的动作推进小康建设。一是加快城市化进程。在城市化进程中应讲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小城镇建设,就地以产业转移农村人口,另一方面是以城市经济吸纳农村人口,形成人口的流动集聚。二是增加教育支出,普及义务教育,加大扫盲力度,应加大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教育、科技、文化等社会事业的支持力度。三是坚持退耕还林还草的决心不动摇。退耕还林还草是改善生态环境的基本要求,西部地区要从战略高度去认识其重要性,不折不扣地实施。四是加快推进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的转型步伐,拓宽资源开发领域,拉长资源产业链条,发展加工制造业,提高企业竞争力,培育能带动一方经济的支柱产业,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发展接续和替代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