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绘制让百姓走向幸福的民生路线图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宁夏回族自治区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拓展民生建设的空间,为600万名各族群众绘制了一张走向幸福的民生“路线图”。
着力发展职业教育,让外出打工青年“学有所教”
柳明亮是宁夏固原市隆德县职业中学的一名普通学生,谈起他即将奔赴的山东省,充满憧憬。他告诉记者,自己学的是汽修专业,读的是“二加一”办学模式,前两年在隆德职业中学上基础课和实训课,第三年就可以到山东的企业去实习了。
柳明亮家住隆德县城关镇,他说自己成绩一般,考不上好大学,就想学一技之长,早点就业。
像柳明亮这样的学生在宁夏最贫困的固原地区还有很多,以前这些初中毕业生都是直接外出打工,没有一技之长,绝大部分都是从事重体力劳动。而从去年开始,宁夏决定改革原有的以城市为主的职业教育体系,在农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其中每个县依托原有职教资源建立一个职业教育实验实训基地,柳明亮不但能在学校学习基础知识,还能在职业中学办的汽车维修中心上实训课。
宁夏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通过发展职业教育,不但可以合理开发利用这一资源,对南部山区农民脱贫致富也能起到推动作用。为了扩大办学规模和办学能力,宁夏在2006年和2007年,安排职业教育基本设施建设资金及设备购置等办学经费1亿多元,安排资助经费8000多万元用于解决高职、中职等学校困难学生学费和生活费问题。像柳明亮这样的贫困学生每年有1500元的助学金。
根据十七大报告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精神,2008年,宁夏将进一步加大支持职业教育力度,通过财政预算和整合其他各类专项资金安排1亿元用于发展职业教育。此外,还安排近1亿元资金用于建立和完善高职、中职学校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力争扩大资助面,使更多的贫困山区学生在走出大山之前成为职业技能人才。
创新科技特派员机制,让农村创业者“劳有所得”
提起牛永江的名字,友谊村的农民没有不知道的,作为宁夏的第一批科技特派员,他推动了“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牛永江1996年大学毕业后,在宁夏树新林场当了4年技术员,有了科技特派员政策后,他积极响应,先开发了荒山363亩,然后注册成立了青铜峡市新兴葡萄良种繁育场,引进国内外优质葡萄新品22个,每年能生产鲜食葡萄15万公斤,年获利润达到30万元。随后,他又在青铜峡瞿靖镇友谊村租赁农户的160多亩土地,亲自示范,用入股经营的方式,带领40户农民直接参与经营,并示范带动全村400多户村民种植葡萄和灵武长枣等经济作物,将村民收入从以前一亩地一年最多收入270元,增加到现在每年每亩收入800元—1500元。
站在葡萄种植基地长长的田埂上,牛永江格外自豪:“我现在每年个人纯收入上百万元,直接付给农民的工资也有13万元!”
“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是宁夏自2002年起推行的一项现代农业发展计划。与以往各种“科技下乡”活动不同的是,宁夏创新机制,通过制定各种优惠政策鼓励科技特派员扎根农村创业,和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截至目前,宁夏共有1588名科技特派员投身农村发展,先后创办农业企业254家,农村经济合作组织192个,实现了政府满意、农民增收、特派员获利的“三赢”。
大胆推行药品“三统一”,让病患群众“病有所医”
宁夏创造了公立医疗机构所有药品由政府搭建平台统一招标、统一价格、统一配送的“三统一”工作模式。
宁夏的“三统一”招标主体是政府,用药目录、药品价格、配送管理由政府出台细则予以确定,全程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有效切断了医疗机构与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之间的商业联系,规范了医疗机构的用药行为,逐步完善了医疗领域预防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据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厅统计,实行“三统一”后,全区公立医疗机构所供应药品总体降价了30%左右,其中城市社区和乡村医疗机构还实行了中标药品“零利润”销售。
或许有的基层群众并不了解“三统一”工作模式的复杂流程,但却能切实感受到药品价格降低带来的实惠。在固原市泾源县泾河源镇龙潭村二队,刚带着孩子去镇卫生院看完感冒的李英琴对记者说:“以前娃娃看病都在私人门诊看,那里便宜。现在镇卫生院便宜了,就到卫生院来看了。娃娃感冒吃的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外面门诊一包要七八毛钱,而卫生院一包才两毛三分钱。”
确保农村五保供养率100%,让农村老人“老有所养”
初冬温暖的阳光洒在石嘴山市平罗县第二敬老院新装修过的门窗上。70多岁的聂志福老人从二楼的电视间里走出来,面带微笑,步履轻快。
作为农村孤寡老人、五保户,聂志福2004年就进了乡镇敬老院。2005年,他被检查出患有胆结石,2007年初病情开始加重,有时疼痛难忍,多次打针、吃药未见好转,医生建议手术治疗,但不菲的费用让聂志福望而却步。
今年7月,平罗县政府开始实施新的农村医疗救助实施办法,其中规定对农村五保供养人员实行“零起付线”救助,五保户可持有关证件到定点医院直接住院治疗,出院再结算,其费用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和政府民政部门共同全额兜底负责,也就是说“实报实销”,免费治疗。
聂志福终于松了一口气。7月2日,他入院接受手术,1个多月后康复出院,摆脱了长达数年的病痛困扰,又回到了敬老院老伙伴们的身边。他用朴素的三个字表达自己对新政策的感受:“确实好!”
宁夏提出确保农村五保供养率100%,为此进行了一系列体制机制上的努力,如农村医疗政策的倾斜,集中供养率的提高,五保供养经费筹措机制的创新,都在全面改善着宁夏1万多名农村五保老人的生存现状。宁夏民政部门还将2007年确定为“全区敬老院管理年”,切实加强硬件建设,提高对五保老人的服务水平。
大力改造危房危窑,让贫困群众“住有所居”
固原市彭阳县古城镇店洼村,一个宁夏南部山区的普通村落。记者来到66岁的回族老人杨文花家时,她正在新盖的四间砖瓦房前打扫地面。和新房隔着一堵墙的,还有一间矮小、破旧的土坯房,而那曾经是她一家5口人的唯一居所。
古城镇民政助理员周荣告诉记者,这里地处贫困山区,农民居住多以土坯房、土窑为主,年久失修,漏雨、倒塌现象时有发生。杨文花一家原来居住的土坯房只有不到20平方米,里面盘着土炕、锅灶,环境昏暗逼仄,记者抬头发现屋顶多处缝隙已能看到天光。
杨文花和儿子、儿媳以及两个还在上小学的孙女同住,儿子还有聋哑残疾,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她说:“要是没有政府的补助,做梦我也不敢想盖房子!”她说的“补助”是指2005年,镇政府对危房危窑情况排查摸底后,根据有关政策确定杨文花家为救助户,为其建新房补助9500元。今年10月,杨文花家终于盖起了4间共90多平方米的新房,其中水泥、砖瓦由政府按最低价统一供给。
在宁夏南部山区,像杨文花家这样的新旧对比处处皆是。200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对宁南山区危窑、危房进行全面改造,作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为民办实事的德政工程。经排查,南部山区有危窑、危房3.9万户。近3年来,宁夏共安排经费1.59亿元,新建住房9万余间,解决了3.1万户、15万特困群众的住房困难。在建设新住房的同时,宁夏还创新机制统筹各方资源,兼顾为农家改圈、改厕、改水,建设了畜牧养殖区、节能灶、太阳灶、沼气池等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