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中国优秀的森林哲学文化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3月21日世界森林日
“天人合一”的思想
管子主张:“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管子·五行》)
孔子认为,人“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礼记·中庸》)
庄子:“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齐物论》)
孟子:“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孟子·尽心上》)
西汉哲学家董仲舒:“天人之际,合而为一”。(《春秋繁露·深察名号》)
宋代哲学家张载:“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的思想
《老子·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阴阳变易、五行相生”的思想
《周易·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序卦》:“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一阴一阳之谓道。”
《易·系辞传》:“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天地之大德曰生。”
《国语·郑语》:“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
五行说,认为“木”主生,代表生命,木属东方,属春季。由于日出东方,故把东方之“木”作为五行之首。
“以时禁发、取之有度、永续利用”的思想
《管子·立政》:“修火宪,敬山泽林薮积草,天财之所出,以时禁发焉。”
《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命祀山林、川泽,牺牲毋用牝。禁止伐木”。
《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吕氏春秋·长利》:“利虽倍数于今,而不便于后,弗为也。”
《陶朱公书》:“种柳千树则足柴,十年以后,髡一树得一载,岁髡二百树,五年一周。”
森林防灾与风水思想
《汉书·贡禹传》:“斩伐林木亡有时禁,水旱之灾未必不繇此也。”
清代梅曾亮《柏枧山房文集·卷10》:“未开之山,土坚石固,草树茂密,腐叶积数年,可二三寸,每下雨从树至叶,从叶至土石,历石罅,滴沥成泉,……而半月不雨,高田犹受其浸溉。今以斤斧童其山,而以锄犁疏其土,二雨未毕,而砂石随下,奔流注壑,涧中皆填圩不可贮水,毕至畦田中乃止。及洼田竭,而山田之水无继者。”
清代赵仁基:长江“水溢由于沙积,沙积由于山垦”。
郭璞《葬经》:“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
森林美学与森林旅游传统
孔子:“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唐代诗人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北宋画家郭熙《山水训》:“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孔子:“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庄子:“山林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庄子·知北游》)
古代有很多涉及森林旅游的诗辞歌赋游记等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