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洪水与森林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3月21日世界森林日
“洪水”一词,在中国出自先秦《尚书·尧典》。该书记载了4000多年前黄河的洪水。
洪水是一种自然水文现象。
在人类初始时期的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尚不显著。洪水自然泛滥时,携带着大量泥沙、养分和物种,在流域中下游淤积形成广袤、肥沃、物种繁多的平原和大面积沿河湿地,为人类繁衍生息创造了良好条件。
随着人类的发展,人口增加,聚居地变迁,洪水在提供资源的同时,也对生命和生产构成威胁,甚至造成损失。同时,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促使人类驾驭自然的欲望不断膨胀,难以客观遵循自然规律,尤其是对河流上中游流域森林的过度利用,增加了洪水的灾害性。清代赵仁基曾这样描述长江:“水溢由于沙积,沙积由于山垦”。
我国是世界上洪水最多的国家之一。洪水灾害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时间上,除了黄河凌汛外,我国的洪水大都发生在7、8、9月三个月;地区上,洪水主要发生在我国七大江河及其支流的中下游地区。
1998年我国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水是因长江全流域受大气环流的影响,导致连续的强降雨。加上河道淤积、湖沼围垦、河湖隔离等原因,降低了行洪、调洪能力而造成的。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的降水量、降水持续时间、暴雨日数及最大洪峰流量,均较1954年少。1954年武汉最大流量为每秒7.61万立方米,1998年每秒6.63万立方米。98年入汛以后,长江一些河段的洪水流量较50年代每秒少1万立方米,而水位却高出几十厘米,甚至1~2米,连续创下新的水位历史纪录,加剧了这次长江洪灾的严重性。
森林对洪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减少径流;防止水土流失致使的河道淤积。
森林,尤其是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天然林,具有高度的蓄水、保持和降低径流流速的功能。以长江上游为例,天然林自上而下分布的多层次性,使雨水经过灌丛疏林带时,会被截流一定流量;经过暗针叶林时,雨水会被截流5~10%;雨水每经过一层林地,就会被减少一定径流,当雨水流到山谷后,几乎就没有什么径流了。
据资料显示,长江上游流域地质地貌十分复杂,海拔高差悬殊,河谷陡峻,平均坡度在30°以上。长江上游的天然林多分布在青藏高原边缘的主要支流金沙江、大渡河、雅砻江、青衣江和岷江等上游流域。森林分布类型以云杉林为主,森林的年龄在200年以上,为成熟或过熟林;林分结构为多世代的复层异龄林。土壤成土母岩,主要为片岩、千叶岩,极易风化。土层约在70~100厘米,土壤结构好,加之天然林的根系发达,蓄水透水性能强。因而这种原始森林具有极为重要的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防止水土流失(包括泥石流和崩塌)及调节河流流量(包括洪、枯水流量)的作用。
长期以来由于乱砍滥伐,毁林开荒,过度放牧等对天然林的破坏,致使森林面积大幅度下降,长江上游森林覆盖率已由建国初的30%~40%下降到90年代末的10%。水土流失面积由50年代的36万平方公里增加到90年代末的5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36%。水土流失的结果导致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削弱了其调蓄洪峰的能力,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水患成灾,形成恶性循环。据调查,长江干流每10年河床就抬高1米。
天然林,破坏,只需瞬间;恢复,需要数代人的努力。保护森林,是减少洪水灾害的百年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