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红网乘十七大东风把校长送回校园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十七大报告再次强调“科教兴国,教育优先”的战略方针,十七大的首场记者招待会便是科教,其中所彰显的意义不言自明。教育是关系民生的当务之急,又是事关国家长远发展的百年大计。其重要性决定了不管提高到什么样的高度来重视和加强,都不为过,所以说是“重中之重”。改革开放以来,这一战略举措,也确实得到了较好的贯彻落实,成就是巨大的。当然。在新的起点新的发展中,仍然需要一如既往的不断加大力度加快速度。
教育与医疗、城市房价等,是近年来无论两会还是社会群众都是一个议论焦点,自然也是本次党代会报告以及代表讨论的一大热点。但是,从各方议论中不难发现,有一个问题日益凸显,即教育质量问题。教育可以分为“办学”与“教学”两大任务,虽然彼此间互为交叉,但仍具有各自侧重。或者换句话说,办学侧重在教育的量上,而教学更重于教育的质。显然,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发展,“办”与“教”都有了显著的变化,尤其是办学的速度非常快。而教学的提升显得相对滞后。
如果要问校长这几十年来,最主要的日常事务、最累人的或最头痛的事是什么,估计除了有的普通重点中学外,其余十之八九都会说是“办学”(实际还是建校、抓工程等)。事至如今,不管是大学、中学、小学已经既成的一个事实是,校长的职责便是主管校外——负责与社会各方联系协调,校内的基本由“业务”副校长管。这么种“约定俗成”的管理体制本身是否就说明了什么?而且,颇有对一地教育发展成绩的认定,也是“一如既往”的是办学“量化”,比如学校数、受教人数是基本的,配套设施以及教师数是重要的等等。这个办学上的“量”能够真实代表、反映出教育的整体实力么?
教育繁荣、大发展的背后,我们不时看到大学越来越“大”,校门一个赛一个豪华,学术泡沫,文凭注水,校园衙门化,诸多“一流”评审的自娱自乐化等等的“新闻”,还有在一些地方普通中小学愈演愈烈的择校、借读等等。这些是否正好折射出“教学”的相对滑坡,以至教育质量上的某种虚脱。
学校教育,国民教育,精英教育,这些是不同的概念,有着不同的本质要求。但是,不管是那类教育,其根本与核心都应当是立足于学校教育。而学校生存发展的根本理由,或者说依据、支撑,就在于其教学质量。“学生当以学为主”,学校也当以教为主,校长、学校、教育也应当以抓此为重。
当然,我们不必拿外国教育模式来说中国的学校,我们需要从实际出发,按国情办事。但是如果说校长管校外,是个“理所当然”,也只能说是基于我们特殊国情下办教育的一个暂时选择,也只能说是在一个时期内的“因地制宜”。经过几十年后的今天是该值得我们再思考了。毕竟质量是任何国家任何种类教育的生命线。教育的产品是人,其精细取决于“一次定型”的。因此,校长乃至别的主管,齐心协力精心抓好教学才是天经地义。
教育优先,教学为重。十七大报告明确了科学发展的内涵与要求,其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进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阶段。那么,我们的教育发展也应该有切实的转变,其中之一,教育发展不应该只是大踏步的“优质校园”增多,更当是优质教学的大幅度提升。但愿,再说教育的发展,不再是一大串“量”的数字。
[稿源:红网]
[作者:严雨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