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百姓心系十七大山区百姓解决行路难更有盼头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新华网成都10月20日电(记者杨三军)“认真听了同志作的十七大报告,真的很解渴。特别是国家对‘三农’问题越来越重视,咱山区老百姓解决行路难就更有盼头了。”80岁的四川宣汉县白马乡梧桐村陈来信老人兴奋地说。
陈来信是1953年入党的老党员,曾任梧桐村党支部书记30余年。说起这些年党的惠农政策,陈来信感慨不已:“现在农业税不交了,国家还倒给种粮补贴;娃儿们上小学、初中的学杂费全免了,住校还有补助……这些都是原来做梦都想不到的好事情。”
陈来信告诉记者,梧桐村地处偏远的大巴山区,平均海拔1600多米,交通条件差,群众生产、生活十分不便。自2006年开始,新任乡领导带领乡村干部,组织全乡7个村掀起了村级公路建设高潮,受到村民的欢迎。
陈来信说,“以修路为例,村民主动筹资投劳,却没有一个人为此扯皮,更没有上访。这都是因为乡村干部充分发扬民主,把修路的决策权、资金使用权、质量监督权等全部下放,让村民自主决策、自我管理,这路是越修越好,党群干群关系越来越亲”。
从白马乡政府到梧桐村的水泥路现在已修了一大半,每天陈来信都要到修路工地上走一走,看一看。他说:“走在这又宽又平的水泥路上,我心里只有一个‘乐’字。”
陈来信坦言,“要想富、先修路”,路的问题对山区老百姓来说是最重要的事。路修好了,村民出行方便了,发展生产、增收致富也有了基础。但是,山区修路不比平原地区,需要开山、架桥,成本较高,乡亲们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加大对山区修路的支持力度。
“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特别讲到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陈来信欣慰地说:“有国家的支持,再加上村民的苦干,我们山区老百姓解决出行难更有盼头了!”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8023296号-3 川公网安备:51010802001409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蓉零字第CH-B061号 统一信用码:91510108MA6CHFDC3Q © 版权所有:四川好花科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