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发展高山特色经济加强县域财源建设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县级财政是国家财政的基础,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近年来我县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一直摆脱不了“吃饭”财政、“赤字”财政的困境。究其原因:①是经济运行质量不高,缺乏后续财源。由于经济基础薄弱,缺乏有后劲的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到位,科技含量低,产业化程度低,第三产业、非公有经济不发达,招商引资成效不明显,影响到财源的培植和稳定,从而抑制了财政收入的增长;②是财政支出的刚性越来越大,社会救灾、救济抚恤、价格补贴、住房政策、医疗改革、公务员增资等政策性增长,财政必须全力保障;③财政供养人员居高不下,年已达到人,比全省平均水平高近个百分点,“吃饭”财政,资金调度困难的特征十分突出。因此,如何加大培育财源力度,特别是地方财源培植,使我县财政走出困境,如何大力发展高山经济,使我县经济总量快速增长,财政增收。这是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依据县情,我认为只有抓好“五大”财源建设,方能使我县财政逐步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一、加快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步伐,积攒后劲,壮大基础财源
农业是地方基础财源,年我县农业四税仅占县级财政收入%,对于农业县来说,比例是很小的。为此,必须立足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势农业产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附加值,推动产业升级和产品质量上档次,以壮大基础财源。
一抓特色型创收。说到特色,周宁首推茶叶,现有茶园面积万亩,年产茶叶多吨,产值多万元,全县建有家茶叶加工厂,但这么大一个产业,年交特产税不足万元,而安溪县万亩茶园年可交特产税多万元。原因何在,主要是产品附加值不高,形不成特色。因此,发展特色型创收,我们还是要立足自己的优势,主攻茶叶,引进优良品种,调整种养结构,向茶业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要效益:一是对茶树品种和产品结构进行调整,要把高山乌龙茶作为特色品牌,扩大铁观音、黄旦、台茶、白毫等品种种植规模,绿茶、乌龙茶、特种茶以的比例发展,同时加快有机茶生产,调高高档茶比重,增加科技含量,用品牌占领市场份额;二是应用超大试验场优良品种试验的成果,积极引进推广新品种,千方百计争夺国内外同类产品的生产领先权和市场控制权。三是抓好花菇、魔芋、药材、花卉、马铃薯、黄花梨、土鸡、金鹅、兔、蛋鸭、波尔山羊等基地,壮大基地规模,加快产业化进程。
二抓科技型创收。就是要依靠科技进步,推广普及应用实用技术,增强科技含量,提高效益,增加收入,鼓励农技人员利用技术入股,技术转让等渠道与农户结成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共同体。要加快农业科技体制创新步伐,建立起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运行机制,使农技人员直接进入主战场。要应用农村社会联动服务网,直接为农民提供科技信息服务。要实施现代农业科技工程,抓好我县高科技园区,利用超大试验场辐射示范作用,大力实施种子工程,引进一批农牧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
三抓带动型创收。就是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化经营,扶持生产大户,这是农民增收,财政增税的主要措施,要把超大作为龙头经济模式,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方式,以公司带基地,基地带农户,带动一批、扶持一批、辐射一批、示范一批;要培育-个主导产业,每个主导产业由-个龙头企业拉动,注重抓好农副产品的精深加工,要扩大“菜根香”公司的规模,使农产品增加附加值。
四抓外向型创收。近年来,我县农业招商初具成效,超大现代农业集团、仙洋洋茶饮料、美国贝尔公司紫思茶叶、台湾高山乌龙茶加工等项目在周宁落户,是我县农业开放运作的重要标志,通过强化招商引资和山海协作,积极引进外地龙头企业,引导县内企业兼并联合和组织合作,实行订单农业,龙头向外,产品外销的方向,以增强财源后劲。
二、搞活资源工业和非公有经济,增加总量,巩固主体财源
俗话说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工业和非公有经济是我县的主体财源,其税收占全县税收的%以上,因此,要摆脱财政的困境,振兴工业尤为重要。
一抓住资源优势,加快发展。山青水秀是周宁的特色,也是周宁的优势,水电、矿产、高山农业产品、旅游产业产品是周宁重点开发资源。振兴周宁工业必须紧紧抓住资源优势,一是推介项目引进开发,如重点推介象后垅溪电站、官山电站、茶叶深加工、竹木产品深加工等优势项目,引进外资进行开发;二是制定政策加强软环境建设,加快服务措施吸引开发;三是创新体制盘活资产参与开发,通过国企改制盘活资产,动员机关干部,机关、企业富余人员携带安置资金,以股份制等形式参与资源开发,既增加就业,又增加财政收入。
二抓非公有经济,扩大规模。周宁县现有个体工商户户,三资企业家,私营企业家,从业人员多人非公有工业产值亿多元占工业总产值的%;上缴税收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占全县工商税收的%,个私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到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进一步落实个私经济发展的措施:一是进一步落实优惠政策,如资金扶持政策,税赋政策,人才引进政策;二是加强政府引导,推动在外个私企业的横向联合;三是努力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在资金供应方面,金融部门应根据个私经济的特殊情况,适当放宽贷款资格与标准,多元化地为个私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政府服务方面,应加强效能建设和软环境建设,推行政府行政机关,服务窗口单位一条龙办公。为个私经济发展营造一个“开放、宽松、守信、有秩、安全”的投资环境。
三抓外引内联,借鸡生蛋。在周宁这样的山区县,其人才、资金、技术、市场和资源等经济要素与沿海相比具有一定的差距性,因此,我们必须抓住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山海协作的政策,借助沿海地区的辐射力,加速自身发展。一要积极拓宽协作渠道,实现协作领域多元化,把协作面拓展向一、二、三产业的各个领域,把协作半径延伸拉长;二要做到既抓中长期项目,又抓短、平、快项目,既抓国企联合兼并,又抓乡镇企业联合升级,既抓人才交流,员工培训,也抓品牌挂靠,新产品开发;三要大力引进县内资金,一方面支持和鼓励本县各种所有制与县外有一定实力企业的联合,另一方面择优扶持,搞大本县优势企业,阳光企业,同时选择发展区域经济合作,建立县外、区外、省外跨地区经济协作区,以带动我县经济发展。
四抓好工业小区,壮大乡企。龙潭工业小区自年开始建设,至今已初具规模,面积从第一期的亩,开发到第四期的亩,入户企业从最初的家发展到现在的家,工业产值从年的万元,税利万多元,到年亿元,创税万元,几乎汇聚了全县的龙头个私工业企业,成为全市近年来效益和规模发展最好的工业小区之一,也成为我县工业发展的新亮点。因此,要抓好工业,首先必须抓好工业小区,一要进一步重视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二是制订更为优惠的扶持政策,大力引进资金与技术,广招八方能人投资办厂;三是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冶金铸造、化工、电子、食品加工、建材等行业,形成规模优势,带动和辐射各乡镇工业的发展;四是将小区划片给各乡镇经营,引导县内外工业企业向小区迁建或拓建新项目,促使工业生产力聚集,成为我县经济增长的重要载体。
三、发挥地理优势狠抓第三产业,优化结构,建设群体财源
第三产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具潜力的产业,也是提供地方税源最直接最主要的产业,近年来,我县第三产业税收每年都以%以上速度增长,因此要利用我县地理优势,把繁荣发展第三产业作为培植地方财源的重中之重来抓。
一提高认识,更新观念。虽然这几年我县的第三产业得到较好的发展,但与沿海相比,却远落后于他们,且规模小,层次低,因此要更新观念,争取高起点、多功能、综合配套,特别是要与小城镇建设相配套,不断提高发展层次,逐步形成繁荣兴旺、先进发达、优质高效、开放灵活、文明道德的第三产业体系。
二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发展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关系到各项产业的发展速度,规模与潜力,我们必须吸取其它地区的发展经验,认真研究,采取措施,一方面,要加快硬环境建设速度,要继续深入抓好电力、通讯、市政、市场建设等工程,掌握主动权。另一方面,要加大软环境建设力度,一是健全法制环境;二是优化服务环境;三是完善政策环境;四是美化生活环境。
三加强发展周宁旅游业。旅游资源是我县的优势资源,从第三产业的发展看,必须把旅游业作为今后发展的重点,但目前受配套环境与客源市场制约,只能是未来的支柱产业。因此要发展这一产业,必须通过招商融资,以“发展山区特色经济,建设高山旅游县城”的思路,以“一庄、一瀑、一溪、一岩、一湖、一洞”为重点,构建旅游网络。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旅游经济环境;二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狠抓景区开发;三要抓好旅游队伍建设,大力培养旅游专业人才;四要加大对外宣传促销,提高知名度,五要加大地方旅游系列产品的开发和生产,从而促进旅游与商贸共同发展;六要加强景点保护,营造良好的景点人文环境。
四拓宽思路,发展新型第三产业。首先要加快发展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就业容量大的商品物资流通,金融保险,居民服务,文化卫生事业;其次要重点抓好为政府、企业和社会服务的信息资源应用产业,努力培育信息交易市场,积极开展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咨询服务;三要发展有利于农村经济的第三产业,发展为农业提供产前、产中、前后服务和提高农民素质与生活质量的服务行业;四要积极发展关联度高,能带动经济增长的房地产业,加快建设城区住宅小区和经济适用房,不断提高住宅消费水平,带动建材、装修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四、突出招商引资和项目经济,推动增长,培植新型财源
周宁的经济发展后劲不足,最有效、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招商引资发展项目经济,不仅可以弥补我县资金不足,带动产业技术进步和经营管理水平的上升,而且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培养人才,扩大就业。
一有效合理利用外资。一是结合我县资源、产业特点,在鼓励外资投向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的同时,逐步放开垄断性行业,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矿产资源、交通运输、商业、外贸、金融、保险等领域的开放试点,进一步拓展外资领域;二是多渠道吸引外资,鼓励国有企业采用多种方式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使一批国有老企业改头换面,重新焕发生机。三是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手段改进招商方式,力争引进外资上规模,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效益;四是认真抓好外资企业优惠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工作,切实解决外资企业反映的问题,促进现有外资企业扩大经营规模。
二加快项目发展。今年,我县准备了各类招商项目个,-月共引进外资项目个,总投资亿元,项目工作得到很好的发展,但总体氛围不是很浓,因此,要再下一些力气。一要通过招商引资办项目,充分利用加入世贸带来的机遇,推行专家招商、网上招商等形式,努力引进大财团投资项目;二要通过内联合作招项目,加强同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主动靠前,以我县的技术、土地、地理、气候、人才等要素,争取他们在我县建立新企业;三要发展私兴项目,一方面,要认真落实工业富县的各项优惠政策,鼓励有实力的干部群众领办项目,开发房地产。另一方面,要鼓励个私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主动与外商合资合作,挂靠大企业、大集团;四要通过增资扩股引项目;五要落实责任,加强在建项目管理。
三开展项目建设。一是拓宽项目投资领域,不管是大小中项目,国家投资、外商投资、民间投资项目、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项目,一、二、三产业项目,都可以一起上,只要项目好,能形成增长点,能扩大内需,就要抓紧抓好;二是紧抓重点项目不放松,当前要抓紧超大,官山水电站、仙洋洋、后垅溪电站、钢套生产、编织袋、世纪阳光集团等个重点项目,同时也要做好投资万元以上的项目建设。三是重视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要充分利用服务中心,做好项目储备,论证工作;四是用市场运作办法搞项目,要拓宽项目开发渠道,向社会征集项目,建立健全项目建设工作机制,对抓项目工作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记功嘉奖,提拨重用。
五、加强财税管征,加快改革步伐,增强造血功能,挖掘潜在财源
财政作为经济发展的杠杆,我们的财政是追赶式、跨跃性的。财政部门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安排好“收”与“支”和处理好“吃饭”与“建设”的关系上。加强财税管征,挖掘潜在财源。
一要合理提高财政收入占的比重。不能靠“寅吃卯粮”或是征“过头税”的办法来提高财政收入的比重,而应把出路放在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培植骨干企业和扩大税收覆盖面上,使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二要积极向上争取转移支付补助力度,增强平衡和造血功能;三是引入激励机制,对完成财政责任状的乡镇,其收入增长,也应按同等幅度给予奖励;四是提高税收收入占政府收入的比重,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近年来我县预算外收入均占的比重的%,其后果是企业负担重,投资环境不如外地,正常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没有产生应有的效果,农民因收费多也对正常的税收有抵触情绪。因此,我们一方面要依法治税,应收尽收,合理提高税收占政府收入的比重,另一方面要认真治理和整顿预算外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收缴分管”管理,逐步将政府的一切收入活动纳入预算管理,切断各个职能部门的行政执法与其经费之间的直接挂钩关系;五是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要结合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有所为有所不为,调整支出结构,做到“保工资、保运转、保资金”,要积极推行零基预算制度,加强财政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六是盘活国有资产,促进经济结构性调整,通过盘活国有资产存量,加强资本集中,发挥产权运作和资本运作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切实推进国有企业改制,促进国有资本从企业中实现战略性退出,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又办大事,使节约的财政资金成为财源建设的补充财源。
县级供销合作社如何提升为农服务的层次
作者:文章来源:本站点击数:更新时间:
随着入世的严峻挑战,我国农业结构调整正面临新的课题。供销合作社系统作为农村流通的重要渠道,如何把握历史的机遇,走出一条在服务中发展壮大自己的路子,是值得认真探索的。笔者结合东台市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就县级供销社如何提升为农服务层次作一思考。
一、准确把握农村经济发展趋势,在更高层面上拓展为农服务的思路,寻求新的突破点。
多年来,供销社的发展与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尤其是基层社从建社之始就身在农村,与“农”打交道,为农业、农村、农民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年代、年代,供销社的为农服务有口皆碑。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市场经济的“农”与计划经济的“农”相比,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客观上对提升供销社为农服务的层次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我们东台的情况看,首先是农业结构发生很大变化。计划经济时代,东台市历史上皮棉总产两度突破百万担,粮、棉、油面积占耕地面积的以上。从年代初,东台市大力发展特种养殖和特经作物,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到年,全市特经作物面积已达万亩,占总面积的,棉花面积从年起就保持在万亩左右;以养殖业为主体的副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占农民人平纯收入的比重达。全市培育出富安蚕茧、四灶乳猪、三仓西瓜、许河毛兔、唐洋禽蛋等一大批区域性名特优农副产品。尽管如此,入世后农业结构调整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和艰巨,土地密集型的粮棉油大宗农副产品市场价格大幅波动,持续走低。有价格优势,但缺乏质量优势的园艺业、养殖业,亟待以农业科技为先导、龙头企业为依托的产业化服务体系支撑。其次是农民的整体素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今天的农民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形象,东台农民的市场意识、科技素质是令人鼓舞的。全市现有从事农副产品运销的农民达万多人,农民联合体个,他们承担了全市的鲜活农副产品运销量,其中多名农民经纪人活跃在沪宁线各大中城市,设立外销窗口或承包市场多个,促进了本地农副产品与大中城市的市场对接。四灶镇的一批农民经纪人闯市场,把“四灶乳猪”品牌打进东南亚各国;三仓镇官苴村农民通过嫁接、电热丝加温等技术培育“佳蜜”牌大棚西瓜,令省内外农业专家赞叹不已。目前东台农民电话入户率已达,全市摩托车已达万辆,多数农民重视市场信息,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主体作用正日益强化,供销社旧的服务方式显然不能适合农民的“胃口”。第三是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近几年,东台市小城镇建设和中心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路道、桥梁、电信等基础设施投入不断加大,农村生活环境得到有力的改善。随着农民收入的增长,农村消费需求逐年增长,农民楼房率已达;全市储蓄存款达到亿元。新的社区环境、新的消费需求也为供销社创新服务手段提供了可能。
把握农业、农民、农村的变化,是我们审视供销社如何提升为农服务层次的起点。应该说,我们东台供销社系统始终是在努力适应这些变化,改革和发展取得了重要成效。但是,面对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新要求和市场开放的新形势,供销社必须脱胎换骨,彻底改变计划经济时代单纯性的供和销,在为农服务上加快作出适应性调整,在三个方面求得突破:一是在构筑新的产业化服务体系上求突破。目前,无论是从县级供销社存量资产看,还是农副产品购销额分析,大宗农产品为主体的服务格局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提升服务层次,核心的问题是急农业结构调整所急,围绕适应农业入世对接的要求,迅速建立新的产业化服务体系,使供销社为农服务立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潮头。二是在提升服务水平上求突破。农业、农民、农村发生巨大变化,只有提升为农服务水平,才能适应变化。就为农民服务而言,农民最急迫的服务是什么?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服务,包括快捷准确的市场信息服务、技术服务、购销服务。如果我们还是停留,在农资供应和大宗农副产品收购水平上,是不能适应形势的。三是在体制创新上求突破。构建新的产业化服务体系,提升为农服务整体水平,不仅需要更新观念,更需要投入,需要人才,需要跳出封闭办社的圈子,冲破计划经济的藩篱,实现机制创新。必须吸纳各种经济成份加快资产重组,必须吸收各类优秀人才包括农业科技人才、农民经营人才,引进外资和民资,使供销社从官办复归到民办,在新机制中实现服务层次的提升。
二、紧贴县级供销合作社工作的实际,赋予合作经济新的生命力,是提升为农服务层次的关键之举。
县级供销合作社在整个供销系统处于十分关键的层面,肩负着筹划指导基层社为农服务的重要责任。从我市供销系统改革发展情况看,以减人减债为重点的“双置换”改革已取得重要进展。进一步深化改革必须致力于创造合作经济特色,重塑队伍形象,提升为农服务层次。这是因为供销合作社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在农村,最大的合作伙伴是农民,只有农村经济发展了,农民收入增加了,供销社才有发展的力量和源泉,才能永不迷失合作经济的方向。
第一,重视和解决供销系统员工的思想观念问题,找回创立合作经济的主导意识。随着产权和职工身份双置换的改革深入和政策性经营逐步退出,目前在基层社相当一部分员工对供销社的前途感到忧虑,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已成为加快发展的重要前提。一要摆脱政策保护的失落感,深刻认识大宗农副产品市场取向改革的必然趋势,树立强烈的竞争意识;二要避免“两个置换”改革的负面效应,深刻认识决裂旧体制、建立新体制的必然趋势,树立强烈的发展意识;三要增强提升为农服务层次的紧迫感,深刻认识发展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经济的必然趋势,树立强烈的调整意识。一句话,在创造新的合作经济中形成发扬自我的主导意识,做好“合作”的文章。可以讲,脱胎于旧体制的新的合作经济创建之日,就是供销合作事业重塑辉煌之时。这是一种更高形态、更高层次上的为农服务。
第二,重视和解决供销系统的资源整合,着力争夺失去的农村市场份额,建立体现现代流通方式特色的经营服务网络。入世主要是开放我国贸易服务业,随着国外大型商贸企业的进入,国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市场主体将重新“洗牌”,市场份额将重新分割。因此,谁控制市场营销网络,谁就占据市场份额的竞争优势。这种竞争与争夺将很快由城市向农村延伸,而我们供销社系统的传统优势正在于多年形成遍及农村的商业网点和购销网络。近两年来,我们东台重点抓了三条,一是发挥骨干流通企业的支撑作用;二是用超市改造和取代传统的“杂货店”经营;三是加快集镇和村级网点布局的调整。我们以年销售额超亿元的苏中大厦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在继续办好台城个苏果超市、乡镇个苏果超市的同时,在其他集镇兴办苏果超市连锁店,在村级兴办综合服务站,扩大连锁配送总量,构建城乡联动的销售网络。在农业服务网络整合上,一方面以销售额达亿元的农资有限责任公司为依托,围绕农村种养结构调整,巩固和扩大农资供应市场份额;一方面以现有的棉花、银杏、蘑菇加工企业为依托,外拓内联,通过提高加工水平,增强市场开拓能力,来扩大村级服务站农产品购销功能。这样做不仅保持了经营大局的稳定,更重要是树立了全系统职工的信心。
第三,重视和解决合作经济的吸引力问题,培育好有牵引力的龙头企业。在农民运销已经比较活跃的情况下,发挥供销合作系统的优势,整合农村流通力量,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化链,既是供销合作经济的应有之义,也是提升农村流通水平的有效之举。问题的关键是供销合作社必须培植具有很强市场开拓能力的龙头企业,唯此才能把分散的农民运销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吸引住。就县级供销社而言,要根据农副产品的市场流向有针对性地培植龙头企业。对直销大中城市的鲜活农副产品,可以考虑从贸易中介起步,首先搞好收购与销售,并向加工延伸,逐步培育建成工贸型龙头企业。可在大中城市租赁市场兴办批发企业;可借助大型超市,组织简易包装加工,打入市场。与此同时,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培育生产、加工基地,开拓市场空间。我们打算在现有银杏加工、蘑菇加工等龙头加工项目上起步,再招商引资,办几个一头连结千家万户农民、一头连结国内外市场的龙头企业,通过利益纽带把供销社和农民紧紧连结在一起,扮演好合作经济的“主角”。
第四,重视和解决技术服务弱化的问题,探索“科技兴社”的服务途径。农业应对入世,最核心的问题是科技如何与面广量大的农民结合,形成竞争力,适应日趋严峻的农产品质量竞争。毋庸讳言,农民最需要的技术服务却是我们供销社的一大弱项。譬如我们在农资市场上所以失去一些份额,就是因为我们缺乏农业科技力量。因此,供销系统提升为农服务层次,必须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新需求,把经营服务和技术服务、信息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在创造自己的技术服务特色上下功夫、求实效,才能赢得广大农民的信赖。而目前县级供销系统的人员构成上存在较大差距。现实可供选择的办法是,一要加快吸纳农业科技人才,特别是园艺业专业人才,充实队伍,更新服务力量;二要依托农业科研院所,围绕专业合作社的服务,组织针对性的农业新技术培训和科技讲座、农业科技信息活动;三要以专业合作社和农业科技企业为载体,吸引国内农业专家,引进国外农业优秀品种,展开种苗、技术、加工、收购一条龙服务,干中学,学中干,在为农服务的实践中提高技术服务的水准。
三、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检验供销系统工作成效的重要尺度,在为农服务实践中处理好三个关系。
新的经济发展阶段,加强为农服务的关键仍然是解决好与农民的关系问题,对供销合作社来说,这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欲取之,必先与之。”供销合作社作为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必须服务于农业、致富于农民,努力成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骨干力量,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反之,与农民关系处理不好,游离于农业结构调整之外,就失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从东台市近年来供销社为农服务的实践看,需要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经营增效与农民增收的关系。供销合作社经营增效与农民增收从理论上讲应该是同步的,但是在实践中矛盾是很多的。效益无疑是供销社经营的主要目标。效益上不去,供销社就没有实力,就没有发展后劲,就没有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和水平,也就难以在为农服务中发挥大的作用。怎样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呢?我们认为作为供销合作社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通过低成本、高质量的服务,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在农民增收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效益;其次要选准企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市场结合点,可以通过服务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价格,可以通过加工增值进行返利分配;再次要处理好眼前效益与长远效益的关系,对一些新调整的农副产品项目,要舍得服务投入,搞好近期的服务,在形成规模和品牌基础上获取回报。
二是处理好经营服务与综合服务的关系。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主要体现在流通领域,必须突出经营服务为主导。但是必须看到,这种经营服务与农民不应是简单的买卖关系。尤其是涉及农业结构调整中的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的经营服务,需要综合性服务。随便举例来说,瘦肉型生猪的推广,单有良种苗猪是不够的,还必须有相应的饲料和饲养技术,同时还要坚持优质优价收购,缺一个环节不可。至于一些社区服务的内容,应该依托于经营服务逐步兴办,而不能把综合服务仅仅办成“慈善”事业。
三是处理好立足竞争与合作经营的关系。随着农村市场的开放度提高,农民更快地进入流通领域,农民经纪人、农民贸易货栈、路边瓜果蔬菜购销服务站、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涌现,农村市场多元化的格局已经形成。作为供销社一方面要立足竞争,提升为农服务质量,在竞争中赢得市场,赢得农民的信赖;另一方面要善于发挥自身市场信息、营销网络、闲置资产的优势,通过多种途径与农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包括共同兴办农产品市场,发展优势互补的购销网络,开展组合式的配套服务,不断把从事农副产品流通的农民群体团结在供销合作社的周围,共同为农业结构调整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