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青年如何实践社会主义八荣八耻荣辱观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青年如何实践社会主义八荣八耻荣辱观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青年如何实践社会主义八荣八耻荣辱观

八荣八耻荣辱观

青年如何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文明新风

“荣”和“耻”是一对矛盾。有荣必有耻,知耻方明荣。我国古人十分注重知耻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中庸》中说:“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孔子把培养知耻的君子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他在回答子路关于怎样才算“士”的提问时说:“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汲取了我国传统荣辱观的精华,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是对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结,明确了当今社会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抵制什么,什么是荣、什么是耻,为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树立了根本的道德标尺。

历史经验表明,一个没有正确荣辱观的社会,即使经济再发达,也不会是风清气正、令人向往的社会;一个没有正确荣辱观的民族,必然是精神日渐萎靡、活力终将丧失的民族,不可能具有光明的前途;一个没有正确荣辱观的党员干部,既不可能致力于干事创业,也不可能真正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的是健康的道德,彰显的是崇高的追求,唤醒的是自律的力量,确立的是做人的准则。党员干部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组织者、领导者,必须牢固树立和自觉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既是时展的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期望。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形成,需要不断的培育和持久的努力。广大党员干部应当把知与行、说与做统一起来,把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加强自我修养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标准,努力做到明荣知耻、崇荣贬耻、行荣拒耻。应始终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以自重防止以耻为荣、避免自取其辱,以自省打扫思想灰尘、分清荣辱界限,以自警远离低级趣味、抵制各种诱惑,以自励激发进取精神、争取更大光荣。应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真正懂得光荣的价值、光荣的珍贵、光荣的力量,做到不为金钱所惑、不为权势所屈、不为情色所迷,努力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正因为如此,任何一个社会在其道德建设中,总是力图使其道德原则和规范转化为人们关于荣辱的体验,形成相应的荣辱观,从而实现其价值导向。中国古代先贤所强调的“荣义知耻,德之大端”,就说明荣辱观的树立在道德建设中的极为重要的地位和意义。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新概括和新阐发,同样应当成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

首先,作为社会主义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表明,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首先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于主体自觉性的提高。道德虽然包含着知识的内涵,但它作为人们的一种行为方式,必然要深入到人们的情感、意志、信念中去,表现为一种知行统一的“实践精神”。事实上,如果说荣誉使人通过肯定性的感受方式明白应当怎样做,耻辱使人通过否定性的感受方式明白不应该怎样做,那么,在社会主义社会也只有在“八荣八耻”的双重体验的统一中,才能真正明白应当怎样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因此,道德建设必须使社会主义道德深入到人们的内心,着力于用“八荣八耻”去唤起人们的荣誉感和耻辱心。在这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耻辱心的培养。古人说:“耻之事,乃人生第一要事”,“如知耻,则洁己励行,思学正人,所为皆光明正大。”反之,“如无耻心,则无事不可为也”,什么坏事都可能做,甚至会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这就说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道德教育必须在提高人们履行社会主义道德的义务感和自我评价能力上下功夫。因此,坚持以人为本是前提,努力贴近生活,实施养成教育是有效途径。

其次,作为社会主义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表明,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还必须在结合与融通上做文章。道德从来就不是一个独立的、单独的领域,而是广泛渗透于社会的方方面面、人们的言行举止之中的。渗透性是道德存在的形式,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的道德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的结合性、融通性,即是说必须使之实际地贯穿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全过程,体现在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深入到人们的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家庭生活之中。要使这种结合和融通是实在的、有成效的,教育的主体就必须是双向的、互动的,真正做到人人都是受教育者,人人都是教育者。人们常说道德教育应该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但这并不意味着有的人就只是“化者”、“润者”,有的人则只是“被化者”、“被润者”。就是对青少年的教育也是如此,这里虽然不排除教师、长辈的主导作用,但也有一个“教育者首先必须受教育”的问题,也有一个向受教育者学习、与受教育者相长和相资的问题。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就把荣辱分为“义荣”和“势荣”、“义辱”和“势辱”,认为德行好而得到的荣誉叫做义荣,因权势地位高而得到的荣誉叫做势荣;因行为丑恶而受到的侮辱叫做义辱,受权势压迫打击而受到的侮辱叫做势辱。他说:“君子可以有势辱而不可以有义辱,小人可以有势荣而不可以有义荣。有势辱无害为尧,有势荣无害为桀。”这个思想后来为汉代思想家陆贾和王符继承发展。当然,这里所讲的“义”和“德”都没有超出封建道德的范畴,但他们所强调的荣辱与“德行”的不可分割性,则启示我们在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过程中,必须在结合、融通的前提下,坚持古人所说的“由义为荣,背义为耻”的原则。这就决定了主体的双向性和互动性,主体之间的相资性和相长性。只有这样人们才能获得实实在在的荣辱的体验。

再次,作为社会主义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还表明,价值导向不能只是一种单纯的道德知识的宣示,价值属于精神领域的现象,价值导向关涉的是人们的精神世界,是人们的道德信念、道德良心和道德人格的问题,是一个精神世界建构的系统工程。如把这一工程看作是一个社会道德教育的过程,那么教育内容的广融性、教育环节的兼进性、教育进程的重复性、教育功能发挥的实践性、教育效果的渐进性等等这些道德教育带规律性的特点,都要参与对整个道德教育过程的制约。事实上,人们的道德信念、道德良心和道德人格的形成过程必然会出现社会的道德要求同来自社会各个方面对主体的负面影响之间的矛盾,社会的道德要求同主体自身的道德水准的差距之间的矛盾,以及构成主体的道德信念、道德人格的各种基本要素发展不平衡之间的矛盾等等。同时,不仅这些矛盾之间会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呈现出一种复杂的状况,而且社会本身也是变化的,社会的道德要求也必然随之而发生变化,因而形成一种多维的、动态的错综复杂的图景,这就使社会的道德教育不能不是一个不断解决各种矛盾的过程,需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进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自然也是一个坚持不懈、长期实践地加强社会主义价值导向的过程。

总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的新发展,它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价值导向的内在规律,是我们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总方针,也是我们

青年民警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文明新风的总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