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推进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议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推进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议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推进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条件和基础

十五期间,市委、市政府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大力推进“一主三化”战略,抢抓机遇、艰苦奋斗,全市经济社会事业取得显著成就。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和无党派政协委员,我认为,我市“十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可以概括为“三好三佳两情一源头”。

“三好”是指:第一,施政措施好。一是按照“两叶一芋两草”的产业布局,努力推进特色优势农产品板块建设;二是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三是大力改善经济发展软硬环境,扩大招商引资;四是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五是不断加强文化建设;六是不断推进改革、扩大开放。第二,行政绩效好。“十五”期间,全市国民经济持续稳步增长,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重点项目、重大工程建设进展顺利;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第三,政府形象好。树立了“责任政府、效能政府、有限政府、服务政府”的良好形象。

“三佳”是指:第一,经济效益佳。全市区域生产总值增至亿元,人均增至美元。财政收入达到亿元。第二,社会效益佳。市委、市政府坚持“五统筹”的原则,出现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安康的良好局面。第三,生态效益佳。五年来,全市森林覆盖率由升至,成为全省重要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生产加工基地,是全省重要的中医药产品、保健品生产基地,是国内外重要的硒产品供给和研发基地,是全省乃至华中地区的“后花园”。

“两情”一方面是“干部对工作充满激情”。全市广大干部立足本职,坚守岗位,尽职尽责。另一方面是“进一步增强群众对党的感情”。

“一源头”是指十五期间全市所取得的显著成就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科学决策,离不开市人大、市政协的有效监督,离不开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奋斗,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参与。但归根到底,靠的是坚持、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总之,“十五”期间的发展,为我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二、我市建设社会主义农村的标准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务,这是党中央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分析农村改革发展形势,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作出的战略决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强大动力,是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支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字要求是一个有机整体,既包括发展农村生产力,也包括调整完善农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新农村具有新功能,主要有五个方面。第一,食物保障功能。保障农产品供给,特别是保障粮食安全,是农业的最主要的功能,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我市应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紧紧依靠科技进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向社会增加优质、安全和多样性的农产品供应,以适应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要求。第二,劳动力转移和社会保障功能。现阶段,恩施市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和农业由数量型向数量与质量并重型转移的时期,发展劳动技术密集型企业,进行农业的深度和广度开发,对于转移农村劳动力和解决城镇居民就业,意义重大。同时,坚持稳定的土地制度,加上政府公共财政向“三农”的倾斜,使农民能在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享受接近城市居民标准的公共服务。第三,宜居观光功能。秀美的田园风光,丰富的人文景观,便捷的交通条件,将会促进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的迅速发展,农村将成为集观光、宜居、消费为一体的新天地。第四,生态保护功能。通过农业生产过程的清洁化、无害化,加快构建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环境友好型的新农业,减小、控制高毒农药和不合理施肥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继续实施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使森林覆盖率进一步提高。第五,文化教育功能。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也是推进农业文化建设的过程,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十分重视和认真抓好对农民的文化教育工作。

新农村具有新标准,即达到五“新”。第一,新设施。不断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包括安全饮水、道路交通、广播通讯、信息网络及农田水利等。第二、新农舍。一要美观,体现出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情;二要实用,房舍高低大小、结构采光等都要实用;三要节约,体现节约土地、材料、能源、资金的特征。第三,新环境。主要体现在生活环境优美,生态环境良好。第四,新农民。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讲文明”的新型农民,在农村教育、农民培训和文化道德建设上下功夫、做文章。第五,新风尚。以农村民主政治和法制环境为基础,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树立文明、科学的生活观念和生活习惯,树立良好的精神风貌。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议如下:

1、认真学习,着力贯彻。全市上下要认真学习和广泛宣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使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成为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各单位、各部门要自觉地把本行业本部门的发展目标、建设内容、政策措施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

⒉规划组织、协调发展。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科学合理规划是前提和基础。在着力解决直接关系农民切身利益和各类生产生活的基础上,切实加强乡村规划,从实际出发,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

⒊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由于生产生活条件的差异,经济文化水平的不同,新农村建设必然“起点有差距,过程有快慢,水平有高低”。尊重农民意愿,不强求一律,不盲目攀比,不强迫命令,不搞形式主义。

⒋财政资助,完善机制。设立和筹集“新农村建设专项基金”,明确投入渠道,落实建设项目,建立投入保障机制。部门配合,发挥优势,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建立检查监督机制。转变政府职能,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为建设新农村提供坚强可靠的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