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总结及主要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总结及主要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总结及主要

一、2006年主要工作情况回顾

2006年,全市广大干群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和“两个趋向”重要论断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坚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揽“三农”工作全局,以新的理念谋划新的举措,以新的举措促进新的发展。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得到了较好的贯彻落实,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运行良好。粮食生产喜获丰收,非农产业快速发展,农村经营管理得到强化,农村改革不断深化,新五件实事进展良好。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农村社会稳定和谐。通过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我市的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成效显著,受到中央领导的称赞,以及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关注。农办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项工作都取得新的成绩,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农办系统的工作是肯定的。我们将对全系统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的工作亮点纷呈,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化,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预计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6100元左右,同比增长11%,连续三年增幅保持在二位数。二是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村生产经营机制不断创新,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得到改善,各项惠农政策措施得到落实,三次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为9.6%(9.6:56:34.4),首次降到10%以下。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统筹城乡发展机制得到完善。三是全面开展新农村建设,深入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协调发展。全市83个首批农村小康示范村,市里重点抓13个市级小康示范村,基本建成。全市开工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806个;90%的村开展环境整治,32%的村实施垃圾集中处理;农村新五件实事完成阶段性任务。四是各项工作组织领导水平进一步提高。当好参谋、协调各方、服务基层、指导工作、争创一流、塑造形象等方面都有长足的进展。各地农办都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全局中,有位置、有作为、有影响,得到领导的重视和信任。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新农村建设全面启动之年,农办系统的同志充分履行工作职能,努力发挥参谋助手作用,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在具体工作中重点抓了以下几方面:

(一)抓农村经济发展,坚持优化结构,提升运行质量,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1、大力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书记李源潮提出的“南通要争当全省高效农业规模化第一市”的重要指示,农办系统的同志积极开展高效农业规模化的调查研究,确定发展目标,提出对策和建议。为市委、市政府起草了《关于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10年全市农业亩均GDP、高收益农田占比、规模养殖等高效农业规模化主要指标位于全省前列,努力争创全省高效农业规模化第一市。目前,全市高效规模化已取得初步成效。亩效益2000元以上的高效农田占比为24.5%,增幅全省第一,市农办获得省委农工办高效农业规模化工作特等奖。

2、以项目农业建设为载体,推动“三资”开发农业。“三资”投入总量、增幅在全省地级市中位居前列。一是项目建设氛围浓。全市推进项目农业的工作机制日臻完善,突出表现为“三个强化”。第一、强化了组织领导。各地项目农业建设的组织程度明显提高。海门把2006年定为“项目建设年”,专门成立了项目推进办公室,并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了农业项目督查组、农业项目招商办公室,建立项目数据库,拿出32万元作为项目农业的专项奖励等。通州市成立了由市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项目农业建设领导小组,选派21名同志组成7个挂钩联系小组,分别负责指导督促各乡镇项目农业建设。第二、强化了工作部署。启东市、如皋市主要领导十分重视项目农业,亲自部署项目农业工作。第三、强化了目标责任制。各县(市)区普遍出台了以项目农业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目标考核文件,明确了项目农业发展和奖励办法。二是项目建设质量高。如东县在全县开展项目农业建设20强竞赛,促进项目农业建设上规模、上档次。启东市对今年拟建设的50个重点项目,采取部门挂钩的办法,加强了项目建设的帮扶力度。全市已开工或拟开工建设的项目中,涌现了一批投入量较大的项目。如:如皋市计划投入2.5亿元的南通新丝路有限公司茧丝绸加工项目和总投资4亿元的中国肠衣城项目、如东县总投资7000万元的生态营养饲料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的南通龙臻滩涂开发公司的高涂养殖项目、通州市投入3000万元的南通惠凯生态农业林业观光园、投入2500万元的上海景瑞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启东总投资7000万元的南通龙大牧业有限公司、总投入5000万元的海博水产品有限公司、总投入7000万元的南通盈康现代农业种养园等项目。三个区也有一些规模大的项目。三是项目的科技含量提升。海安县晨凯精致农业开发公司的蝴蝶兰温控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250万美元,基地占地面积100亩,通州市景瑞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流转土地500亩,投资2500万元,建设有机蔬菜生产基地等。四是对农民增收带动作用增强。不少新上项目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做大产业、带动农户增收的能力不断增强。

2006年,全市“三资”开发农业投资总额51.5亿元,增幅达到31.7%。我市“三资”开发农业投资总量排在全省第一位。其中农业到账外资2.1亿美元,位于全省首位。

3、继续推动村干部创业,大力发展农村民营经济,涌现出一批创新型农民标兵。全市村干部总人数10836名,实施创业人数9586名,创业率达88.5%,累计投资总额50.67亿元。其中:今年新创办项目人数814名,新办项目880个,投资额3.24亿元。各地村干部创业工作进一步升温。海安县召开了村干部创业工作推进会;如皋先后分三批对所有村干部进行轮训;通州市开展了村干部创业经验交流与合作活动;海门市制定针对性措施,帮助解决村干部创业中的实际问题;如东县大张旗鼓地宣传村干部创业典型。在村干部的带动下,农民创业的积极性高涨,一批以投入大、科技含量高、管理先进为方向的创新型农民应运而生,为全市广大农民树立了榜样,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市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文表彰了其中的100名标兵。

4、进一步加强沪通农业合作,农业接轨上海取得新突破。据统计,全市承接上海农业项目363个,其中:农业投资项目122个,农业合作项目241个,吸引上海方面的投资资金18.58亿元。销往上海市场的鲜活农产品,销售额达到了45.3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2%。市农办在上海举办了沪通两地农产品对接洽谈会。通州市委、市政府把4月份定为农业招商引资、接轨上海活动月,精心策划和组织了一系列活动,通州等县(市)区农办牵头组织在上海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上海市江扬市场新设了农产品销售摊位。启东市等地也先后在上海举办了农业专题招商活动。

5、组织评选市级农业名牌产品,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的影响力。为了加快实施我市名牌战略,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名牌产品,我们对各地申报的23个农业名牌产品,进行社会调查、评价,听取专家意见,在综合打分的基础上,提出初选名单。经市名牌产品推进委员会审定,评选出农业名牌产品17个,《农民日报》对我市发展农业品牌的做法进行了介绍。

6、加强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建设,为农民增收出力。一是切实履行绿色通道主管部门的职能。2006年,进一步加强与公安、交通、汽渡等部门和单位的协调与沟通,及时解决绿色通道建设过程遇到的问题,保证了绿色通道的畅通。二是认真做好“通行证”增发工作,通过与市相关部门协商,增扩绿色通道通行证数量,使我市市级以上绿色通道通行证总量达到500张以上。三是及时实施市级“通行证”年检换证工作,并对省绿色通道通行证办理换发工作。

(二)抓农村政策落实,强化农经基础工作,农村经营管理上新台阶。

1、坚持标本兼治,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一是加强农民负担承担费用的监督管理,构建防止负担反弹的约束机制。为了从源头上消除加重农民负担的隐患,市、县农办严把政策关,认真审核筹资筹劳方案,推广筹资筹劳实行项目化管理的做法,全面推行农民负担电脑化管理,组织开展专项审计,纠正违规行为,明确资金使用重点,设法解决平调、挪用问题。二是实行农民负担重点监控,构建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的治理机制。主动与纪检、监察、组织部门沟通,联合发文实行农民负担重点监控,进一步从制度上规范了重点监控内容、办法和措施,通过直接审核归案方案、跟踪督查、加大“一票否决”制度等措施,使农民负担状态发生了明确改观,面向农民的“三乱”现象得到遏制。国家农业部、省农林厅将我市的这一做法转发各地借鉴。三是转变工作方法,构建农民负担监控机制。开展农民负担监控信息员试点,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对重点问题,采取综合措施,努力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充分发挥减负成员单位的作用,组织开展明查暗访,严肃查处违反农民负担政策事件,加大舆论宣传和情况通报力度,下发专门整改通知书,形成浓厚减负氛围,落实各项减负措施。四是加强政策法规教育,构建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的思想和工作防线。通过组织对全市乡镇负责人、农经站长、村党支部书记三个层次的政策培训,夯实减负工作的基础。今年以来,全市农民负担工作形势总体较好,初步实现了农民负担管理职能目标化、农民负担管理手段现代化、农民负担督查制度化、农民负担反弹监控机制长效化的“四化”管理模式,形成了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有关部门横向整体联动,各县(市)乡镇纵向齐抓共管的局面,我市在控减农民负担方面的一系列措施,受到省厅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

2、坚持规范有序,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完成了对二轮土地承包遗留问题的处置。新补签土地承包合同107万份,补发土地承包权证70万份。2006年,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又有85个乡镇通过合格验收,全市已通过验收乡镇达到117个,占94%。同时,有23个乡镇已启动土地承包规范管理示范乡镇创建活动,在创建之中。省农林厅内刊也介绍了我市开展创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合格乡镇和示范乡镇的做法。信息化管理在土地承包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开局良好。全市有两个县(市)被农业部确定为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试点单位、一个市被确定为省试点单位。2006年全市已开庭审理土地承包纠纷案件18起。全市乡镇、村土地纠纷调解的组织网络更加健全。2006年,基层调解组织调解处理承包纠纷1700多起。为了顺应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要求,各地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开展土地流转服务工作,全市土地流转面积已近90万亩,占承包总面积的15%。通过流转,经济特色作物集中连片或家庭规模经营在20亩以上的面积达到20万亩,占流转总面积22%。港闸区农办在维护征地拆迁农民合法权益方面,有特色有成效。

3、坚持民主管理,加强农村集体财务规范化建设。适应农村改革和发展新形势,努力探索加强农村集体财务规范化管理新路子。在全市广泛开展了农村集体财务规范化管理合格乡(镇)、村的创建活动。各地结合自身实际,按照市要求认真进行部署,以加强制度建设为关键,突出抓好村账乡、村级财务公开、民主理财和财务监督、农村内部审计、治理乱支乱用、控制村级债务等业务环节,形成了村村创合格,镇镇争一流的创建氛围。经过检查验收,全市有86个乡镇、1212个村分别达到合格镇、村标准,合格率分别达62.7%、62.1%。全市有9个乡镇、18个村被省农林厅授予省级农村集体财务规范化管理示范单位。经过多年的努力,全面理顺了村级资金管理关系,为履行农办工作职能打下了基础,各县(市)做了大量艰巨细致的工作,来之不易,值得肯定。

4、坚持点面结合,创新为农服务“窗口”。按照“抓点、扩面、设窗、增效”的“八字”要求,坚持“有健全的服务组织、有固定的服务场所、有完备的服务章程、有明确的服务对象、有配套的服务手段、有良好的服务成效”的目标,全面推广农经一站式“窗口”服务,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到去年年底,全市有90%的乡镇开展农经五项服务,其中,103个乡镇开展了农经一站式“窗口”服务。全市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和特色服务群体。海安县白甸镇农经服务中心发挥自己优势,拓展记账服务;如皋市搬经镇农经服务中心土地信息,强化土地流转服务;如东县马塘镇农经服务中心突出服务重点,做大农产品营销;通州市兴仁镇农经服务中心探索中介服务,加快劳动力转移;海门市悦来镇农经服务中心为提供政策维权服务;以农民有事找“窗口”,满意在心中,启东市王鲍镇农经服务中心开展零距离“110”式服务。省农林厅在启东市召开了全省乡镇农经服务经验交流暨表彰会,我市有4家单位受到表彰。全市命名了20个首批“市级农经一站式‘窗口服务明星农经站”。

5、坚持深化改革,积极推进,促进农村三大合作组织的发展。一是以创建“四有”合作组织为载体,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呈现出良好势头。2006年,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1家,全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累计发展到712家。目前,全市已有13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被命名为省级“四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海门市草莓合作社总结推动“一村一品”的做法,在农业部召开的全国“一村一品”会议上作书面交流。二是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取得新进展。市委办公室转发了我办的指导意见,8月份借通州市三余镇镇北村成立社区股份合作社之机,召开了全市现场观摩会。各地结合实际,拟定了实施方案,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选择有条件的单位开展了试点。至年底,有11个单位完成了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工作,超额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工作目标,在苏中处于领先地位。三是土地股份合作试点进展良好。各地积极进行土地股份合作的探索,目前全市已有21个单位正积极稳妥地推进这项工作,已建立的土地股份合作社运作良好。

6、农经档案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取得新成效。在全市乡镇农经站(农村经济服务中心)开展了以有专门人员、有规章制度、有分类方案、有较高质量、有完备目录、有安全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六有”乡镇农经档案室的创建活动。通州市、海安县、如皋市、海门市等县(市)农办与档案部门密切协作,加强工作指导,使基层农经站对农经档案工作的意识进一步增强,档案工作整体水平有了新的提升。据统计,全市当年农经档案投入168万元,比上年增加52万元,规范整理农经档案13.78万件,建立档案目录2118本(册),全市达到“六有”的乡镇农经档案室有79家。《中国档案》杂志以《服务农村情系百姓》一文对我市农村经营管理档案工作规范化建设进行专题介绍。

(三)抓“百千工程”建设,坚持贴近实际,体现特色,促进新农村建设开好局。

1、强化引导,大力推进农村小康示范村和环境整治示范村建设。在小康示范村建设方面,2006年,重点是组织实施好“五个一”(即挖好一条沟、修好一条路、种好一行树、建好一只垃圾箱、建立一个长效管理机制)。目前13个市级小康示范村已修建道路188.7公里,疏浚河道182.4公里,绿化河道和道路408.3公里,建垃圾箱634座,配备保洁人员156名,改厕7448座。道路、河道、绿化、卫生保洁四大工程总共投入资金1.12亿元。70个县级小康示范村建设进展良好,各县(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加大了财政、税收等方面对小康示范村建设的扶持力度。全市20个村庄环境整治示范村已全面完成村庄建设整治规划的编制工作。村庄环境卫生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村庄环境管理进一步规范,落实了环境卫生管理人员,安排了环境卫生管理经费,建立了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

2、突出重点,不断加大河道清淤和水环境治理力度。一是组织力度不断增强。政府出台了相关文件,将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工作纳入农村工作考核内容,同时下达了各县(市)区建设目标任务、明确了相关政策要求和奖惩措施。全市共疏浚整治村庄河塘土方1064万方。二是财政投入不断加大。2006年,市级财政对县乡河道疏浚补助为2488万元,村庄河塘疏浚整治补助235.7万元,小康示范村水利建设补助800万元。三是长效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在开展河道疏浚的同时,推进清洁河道建设。全市实施管护的河道长达4553公里。启东、海门等地把已疏浚的河道发包给农户进行水面养殖,同时签订责任书,承包农户负责河道日常清洁。崇川等区结合创建全国卫生城市、环保城市,加大河道整治力度,优化人居环境,得到市领导和广大市民的充分肯定。

3、全面推进,切实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市确定7个试点乡镇,积极探索切合各地实际的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办法和路子。同时,继续实施好农村“三清工程”,推进农村河道治理,推行秸杆机械化还田和综合利用,推动农村改圈、改厕和改厨,全面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县(市)和乡镇都建立和完善了农村环境整治资料台账,按季度汇总农村环境整治情况。

4、开展农村现代化试验,按照要求做好工作。一是指导农村现代化试验工作的开展,及时把握县(市)区和市级农村现代化试验乡村的工作进展情况。二是完善了农村现代化试验的基础性工作,及时上报了市级、县级以及5个省级现代化试验乡镇、10个试验村数据监测资料。三是对我市的新农村建设12个典型村进行认真总结,并上报省现代化试验区办公室。四是村公共服务中心建设逐步推开,成为我市新农村建设的又一亮点。

(四)抓机关作风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工作效能,努力打造一流农经队伍。

围绕实现南通“十一五”首战必胜的工作大局,我们切实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积极开展“处室作风建设年”活动,促进机关作风建设有了新的跃升。

一是组织开展“新农村建设调查研究年”活动。2006年,确定了18项调研课题,开展了“走百村进千户”专题调研活动,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并形成了专题报告,供领导决策参考。近两年来,我们针对农村改革和发展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形成了50多份有质量的综合性和专题性调研报告,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肯定和批示。2006年,部分调研报告参加了省级会议交流,有些调研报告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

二是密切联系群众,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市委农办在在职党员中开展“五个一”活动,即: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献一计、全年完成一项创新性工作、建立一个基层联系点、结对帮扶一个贫困户、解决一个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活动开展以来,全体党员积极参与,围绕新农村建设积极献计献策,提出不少建议,建立联系点23个,结对帮扶困难户23户,党员自己捐助钱物近万元。开展问卷调查,市级机关对我办作风建设满意率达100%。各县(市)区也采取蹲点、挂钩帮扶等形式,密切联系群众,为民办实事。另一方面,我们在“南通三农在线”网站的首页上,专门开设了“市委农办征求意见箱”、公布了农办的办公电话与机关作风建设监督电话等,欢迎广大干部群众、网民提建议,接收群众的监督。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工作效能,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服务南通经济社会的全面腾飞,专门下发了文件,在农办机关内组织开展“树良好机关形象、当合格公务员”活动,全面打造规范、创新、高效、廉洁的服务型机关。

三是更新理念,争先创优工作项目化管理取得实效。2006年,农办系统共确定了20个争先创优工作项目,主要是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题,充分履行农办工作职能,瞄准省内领先、国内先进的目标,自我加压,争创一流。各县(市)区也纷纷加大争先创优工作力度,年初提出40多项争先创优工作,年终考核时,申报的达到60个。经过认真的评比,今天的会议上,我们对其中突出的17项工作进行了表彰。争先创优工作实行项目管理对促进新农村建设,提升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农村会计电算化、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农村土地纠纷仲裁试点、农经档案规范化建设等工作在全国是领先的;新农村建设中的“百千”工程、三资开发农业、农业科普宣传、农经五项服务、农村现代化试验、农民体协工作、农业会展工作、土地承包管理、农民负担监控点、农村集体财务规范化管理等工作省内领先。

四是努力办好“南通三农在线”网站,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南通三农在线”网站的开通为我市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一个现代化的交流平台,这个平台在市级涉农网站中,信息容量最大,网民点击的频率最高,发挥的作用也是最明显的。各地也高度重点对三农网站信息的报送工作。通州市、海安县等农办将三农信息报送作为促进工作的抓手之一,将信息工作列入对乡镇和各科室的考核,明确目标任务,同时利用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综合职能的优势,密切联系其他各部门,加强信息沟通,形成了良好的三农信息采集、报送工作机制。2006年,“南通三农在线”网站收到各类信息(材料)1335条(篇),经过采编录用的有1157条(篇),其中,由县(市)区提供的有867条(篇)。

五是发挥牵头部门优势,做好农口部门相关组织协调工作。市县农办作为党委和政府的农村工作综合职能部门,承担了大量综合协调工作。市委农办牵头对市级机关农口部门组织协调,落实市委、市政府重要的部署;牵头做好纪检、工会、保密、档案等方面工作,市农民体协与各县(市)区农办一道,参与了省农民体协的活动,并荣获2006年度农民体协工作优秀组织一等奖,如皋、海安等农办积极组织开展农民体育活动,引导农民参加健康、有趣比赛,取得了良好社会影响。全市有四个乡镇荣获江苏省第八批“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其中,海安县曲塘镇为国家级“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各县(市)区在三农工作中综合协调的方面更多,承担的工作更广,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分别得到了党委、政府充分肯定。

回顾2006年,我们在各方面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在新农村建设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新的制约因素,如:农民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现代农业与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面临着新的制约因素、农业抗风险能力不强、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的现状没有得到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存在政策性障碍、农村经营管理面临许多新问题等。面对这些问题,办法还不够多,分类指导还不够细。农办自身建设也面临更高的要求而创新力度还不够大等,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改进。

二、2007年工作思路及重点工作

2007年,我们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小康、推进全面腾飞的主题,坚持以工业化致富农民、城镇化带动农村、产业化提升农业的发展方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十大工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施好新一轮五件实事,认真落实各项富民惠民政策,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完善农村经营管理体制,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农村和谐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确保“民富、村美、风气好”的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

全市农村经济主要指标是,农业增加值增长4%,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

农办系统主要工作要点概括为“围绕一个中心、树立两大品牌、强化三项管理、推进四项重点工作、落实好五项措施”。具体工作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围绕农民增收中心,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实施高效农业规模化。

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的意见》(通办发〔2006〕55号),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之上,做好相关考核意见的实施细则,完善配套的考核办法,高标杆定位2007年高效农业规模化的发展指标。一是高效农田占比方面。全市亩效益2000元以上农田面积占比要提高到30%。新增亩收益5000元以上农田面积5万亩。二是规模养殖方面。生猪、禽类、奶牛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到40%、80%、95%,亩效益2000元以上连片水产养殖面积新增6万亩以上。三是在推进高效种植业“三超”工程方面。蔬菜面积发展到80万亩,高效特经特粮面积、高效蚕桑及花卉面积分别为75万亩、50万亩;万亩设施栽培乡镇、花卉苗木乡镇、蚕桑乡镇分别为5个、3个、4个;特经特粮专业村达20个。四是在规模养殖“三百工程”方面。年出栏5000头以上养殖小区新增20个;年存栏5万羽以上蛋禽、年出栏10万羽以上肉禽养殖小区(场)新增20个;连片800亩海水养殖、100亩淡水养殖小区(场)新增20个。五是在龙头企业“翻番”工程方面。市级以上龙头企业销售收入争取达到180亿元,增长25%以上,年销售10亿元以上的企业数争取达到2家(鑫缘、长寿)。创建省以上著名(驰名)商标、名牌产品新增5个以上。六是在开展“三创活动”方面。创建高效农业规模化先行乡镇10个,创建高效农业规模化示范村100个,创建高效农业规模化特色基地新增6个。2007年,继续以项目农业建设为载体,推动“三资”开发农业。进一步加强农业接轨上海工作,推动沪通两地农业合作和农产品市场对接,组织参加江苏农产品(上海)交易会、上海新春农产品大联展等活动。

(二)树立“一站式”窗口服务和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两大工作品牌,扩大惠农服务的覆盖面。

开展争创“一站式”窗口服务明星农经站活动。充分依托乡镇农经部门,突出农经服务职能,拓展服务领域,深入开展“一站式”窗口服务,提高服务水平。首先,总结好为农“一站式”窗口服务规范,制定明星服务窗口的意见下发各地。二是评定星级为农服务“一站式”示范窗口,充分发挥示范引导作用。要在服务大厅设立示范岗或标准服务窗口,实行挂牌上岗,亮出身份等。三是根据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要求农经服务内容可以有所不同,关键是创出特色、富有成效,积极拓展与农民利益密切相关的服务,如:农产品营销,农民创业、就业的政策咨询,农民权益的维护,富余劳动力的转移等。四是加强现场观摩,召开推进会,提升服务品牌的影响力,切实把为农“一站式”窗口服务建成群众满意工程,建成全市农办系统的一大品牌。

进一步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的指导力度。以贯彻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契机,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的指导、协调、服务。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总量上求突破,在“四有”上求提高,在管理上求规范,在工作上求创新。2007年,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力争新增150家以上(每个县增加20家以上),推动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再上新台阶。主要工作有:一是组织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宣传,分批对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进行专题培训。二是根据即将出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办法》,尽快完善一批合作社、改造一批专业协会,进一步规范已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运转。三是继续开展以“四有”为主要内容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创建活动,充分发挥省、市、县三级“四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示范作用,带动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有大的发展。四是大力培植有代表性的有示范典型作用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争取更多的合作组织申请到国家和省财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扶持项目。五是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让更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能够享受到政府的优惠政策。

(三)强化三大职能管理,进一步打牢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基础。

农村经营管理是农办系统的基础职能工作,是农经系统的立身之本。面对新形势,农经工作要不断创新思路,扎实抓好基础工作,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第一,以法律法规为准则,切实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一是继续推进农村土地承包规范化管理。切实做好以建立电子数据库为主要抓手的农村土地承包完善扫尾和资料归档工作,加强土地承包信息化管理,建立县级电子登记簿,并按照农业部令的要求,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管理,做好正常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变动登记。在全面创建合格乡镇的基础上,今年要加大培育示范乡镇的力度,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管理规范化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二是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要抓好我办已经下发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操作办法》的贯彻实施,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切实为高效农业规模化服务。三是不断完善以县级仲裁机构为重点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处机制。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要正常开展受理、调解、裁决等工作,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提高仲裁质量和水平。要进一步健全信访分级负责制度、完善信访登记制度、实行限期结报制度和建立定期通报等管理制度。四是大胆探索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今年每个县(市)都要抓好2个以上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试点。五是主动参与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和权益维护。认真研究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土地承包管理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整理复垦、盘活存量等农村“三地”(流转地、留用地、宅基地)方面的办法。

第二,加强农民负担监管,建立农民减负的长效机制。一是加强对村级事一议资金的监管。修订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全面推行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项目化管理,根据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议定的事项,分别进行立项、预算、审批、招标、实施、验收、决算、审计、公示等程序,规范一事一议资金用途,杜绝平调、挪用。二是加强卡外农民负担的监管。加强对农民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各项补贴补偿、村级财政性补助资金的监管;加强对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乱收费、乱摊派的监管。三是继续实施重点监控制度。对2006年度涉农负担问题较多、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使用不规范、且整改不力的乡镇进一步加大重点监控力度,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制度。四是加大检查督查力度。牵头开展两次农民负担执法检查。结合农民来信来访的情况,开展农民负担的明查暗访。五是多形式、多途径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政策规定培训。培训对象从乡镇领导向村干部延伸。

第三,加强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规范化管理,提高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水平。各地要在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合格乡村创建工作基础上,进一步落实政策,健全制度,完善机制,规范财务工作流程,强化民主监督和审计监督,推进农村集体财务制度化、规范化建设。2007年,全市所有镇、村财务管理都要达到合格标准,并评选30个市级示范乡镇、100个市级示范村。一是完善村账乡镇制度,规范乡镇行为。要加强村级资金管理,对村级各项收入都要及时足额纳入村账核算。要严格执行《关于加强村级集体财务收支管理的通知》(通委农[2007]2号),规范村级财务收支行为,严格责任,严肃纪律。要加强对农村财会人员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素质。二是健全财务制度,强化财务公开、民主监督和审计监督工作。要健全村级财务预决算、开支审计、民主理财等制度;按照“五规范”的要求,抓好财务公开,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都要纳入公开内容,坚决纠正不公开、假公开等问题;要健全民主理财组织,定期开展理财工作,提高理财水平;要切实开展农村审计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全面审计和专项审计,重点开展土地征用补偿费、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的专项审计。三是加强对化解村级债务工作的指导,严禁发生新增不良债务,除继续实行村级债务定期统计、举债申报、债务责任追究和目标考核等制度外,要建立债务通报制度,对控减债务不力的地方进行通报。四是检查督促国家、省、市有关农村财务管理文件的落实,理顺农村集体资金管理关系的县(市),要确保落实到位。

另外,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要求,农办系统将切实履行好职能,做好相关工作,确保党的政策落实到位。

(四)推进四项重点工作,不断放大新农村建设中的亮点。

一要大力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的小康示范工程。通过两年来的实践,“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的小康示范工程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了进一步做好2007年的工作,重点抓好以下两点。一是突出小康示范村的典型引路的作用,在83个小康示范村的基础上,每个县(市)再选择一批有经济基础的、有文化特色的、有历史传统的村,围绕“五个一”,开展示范村建设。通过2-3年的建设,这些村要达到“保留特色、完善基础、整治环境、示范引导”的要求,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新典型。二是强化以“三清工程”为重点的农村环境整治,突出整治重点,抓好整治典型,尤其要加强建立以污水和垃圾处理为重点的农村环卫体系建设。三是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农村道路、供水和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建设,尊重农民意愿,按规划有序推进农民集居区和农村新社区建设。四是拓展思路、创新举措,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全面推行农村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引领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向纵深方向推进。

二要继续开展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以创新、发展、规范为目标,加大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的试点力度。对县(市)人均集体经营性资产超过2000元的村,对市区人均集体经营性资产超过5000元的村,积极开展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对符合条件的村组、及土地收益分配矛盾比较突出的村组,探索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2007年,全市推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集体经济改革试点单位累计达到20家以上。

三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新农村建设增添活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加村级收入,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巩固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支撑,关系基层政权稳定和社会安定的政治问题。发展集体经济,不能走过去村村冒烟的老路,要探索集体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要因地制宜,选择发挥自身优势的项目;要有一个锐意创新、开拓进取的村级班子;要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在这方面,市、县农办要职无旁贷地加强调查研究,积极为党委、政策出谋划策,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壮大集体经济实力。通州市实施“富民强村”计划的做法,值得学习和借鉴。2007年,准备在全市开展村级集体经济50强评选活动。

四要做好新农村建设“十大工程”的推进工作。根据省委十一次党代会、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在“十一五”期间,“十大工程”是我省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抓手,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十大工程”包含了农村新五件实事的等相关内容,具体为高效农业规模化工程、500万农民转移工程、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城乡规划全覆盖、农村道路通达工程、农村清洁工程、农民健康工程、农村文体工程、农村社会保障工程、“千村万户帮扶”工程等。我们将按照省确定的有关标准,及各项工程的目标进度要求,配合做好相关协调和推进工作。

(五)做好2007年农办系统工作的五项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学习。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省十一次和市十次党代会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以及中央、省、市经济工作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及省农林工作会议的精神,把全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上来,明确市委、市政府对2007年的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及对农办系统的重点工作目标。二是调查研究。要围绕新农村建设中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继续开展调查研究。在市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新农村建设关注的热度不减,建议和提案较多。要重点围绕农村土地征使用、村级集体经济、农村垃圾处理、村干部队伍建设、现代农业与农民增收等方面着重开展调研。各县(市)全年完成有份量的调研报告5篇以上(区2篇以上)。配合中心工作,发挥学会、协会作用。三是抓好考核。继续牵头做好农村经济目标责任制考核,突出市委、市政府的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作目标,服务于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大局,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提升。继续开展农办系统争先创优工作评比活动。四是深化改革。配合做好农村综合改革,按照上级指示要求,努力协助做好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充满活力的新体制。选择一个县(市)开展农业保险试点工作,为面上开展工作积累经验。五是队伍建设。加强农经干部队伍建设,按照“建设一流队伍、培养一流作风、创造一流业绩”的要求,在全市农经系统内开展“创建群众满意站所,做优秀农经干部”活动,把开展创建活动作为加强农经队伍建设的主抓手,把农经站建设成为“规范、创新、高效、廉洁”的明星服务“窗口”。

2007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年,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民富、村美、风气好”的新农村建设目标,奋力拼搏,脚踏实地,积极进取,扎实工作,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