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贡献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新中国成立后,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促进社会和谐进行了艰辛探索,虽然没有使用过“和谐社会”这一概念,但他的思想和实践中有很多都涉及到我们所提倡的“和谐社会”问题,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论述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前提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历史时期。什么是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要矛盾,这个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在分析社会主义社会时指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并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但又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发展又是相矛盾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也存在着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认为,正因为社会主义存在这些矛盾,才能推动社会向前发展。这些基本矛盾反映到社会生活中,主要已经不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而是“在客观上将会长期存在的社会生产和社会需要之间的矛盾”。根据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党的八大报告中正式提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并及时指出,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虽然关于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思想后来没有坚持下去,但却为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解决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
1957年2月,在最高国务会上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围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这个中心内容,明确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特点,提出了两类社会矛盾的理论;明确了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人民内部矛盾处于突出的地位,提出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系列方针。指出,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普遍存于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们的思想中。矛盾着的对立面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强调,有必要在我国人民中,首先是在干部中,进行解释,引导人们认识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矛盾,并且懂得采取正确的方法处理这种矛盾。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他强调要普遍提倡和善于运用“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的重要原则,既要反对教条主义,又要反对那种主张实行西方的两党制、鼓吹绝对民主、绝对自由的倾向。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党和政府必须学会使用正确的手段和方法,化解和处理社会矛盾。在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执政者与人民群众之间,各个社会群体之间不存在不可调和的根本矛盾,是根本利益一致前提下的矛盾,完全应该而且能够通过沟通、协调、调解以及行政、法律等文明的方式来解决;通过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扶贫济困的风气,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风气,形成讲诚信,重责任,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风尚。今天,的这些思想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关于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中各种关系的思想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基本方法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如何从我国实际出发,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在《论十大关系》中,论述了要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即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从十大关系看,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关系,一类是国内政治、经济、社会、外交等各种因素的关系。对于前一类,虽然突出了三方面的关系,但实质上都是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为核心展开的。在这方面,苏联虽有40年的经验,但长期以来片面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以至粮食产量长期达不到革命前的水平,市场上日用消费品数量不足,直接影响了人民生活的提高,忽视了人民的利益。而深刻了解事物的辩证法,理解既要工业化又要人民的一致性,提出要适当调整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从而更好地供给人民生活的需要,更快地增加资金的积累,从而更多更好地发展重工业。同样处理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大力发展内地工业,改变其落后状态,但是对于沿海工业也必须充分利用和发展其原有基础,特别是轻工业,而不应采取消极态度,才会使我们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同样,加强国防工业是必要的,但一定要多搞经济建设,经济建设是国防工业的基础。对于后一类,是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甚至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出发的。他鉴于苏联的经验教训,提出要兼顾各方面的利益,不要只顾一头,要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国家同农民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等等,认为有两个积极性总比一个积极性好得多。认为,对于社会生活中的消极因素也要努力做转化工作,对待人民内部犯错误的人,要在分清是非的基础上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允许他们继续革命,革命总是多一些人好,好意对待犯错误的人,可以得人心,可以团结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这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社会和谐取决于各种经济社会关系的和谐,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尽管时间过去了50多年,我国的社会经济状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这些光辉思想仍然具有指导意义,今天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强调必须遵循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战略方针,实际上正是继承与发展了的上述思想。
三、关于群众路线的思想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保证
群众路线是思想活的灵魂,的群众路线体现在,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关心人民群众和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上。
认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他们可以组织起来,向一切可以发挥自己力量的地方和部门进军,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替自己创造日益增多的福利事业”。“除了党的领导之外,六亿人口是一个决定因素。人多议论多,热气高,干劲大。从来也没有看见人民群众像现在这样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意气风发”。建国后,工人阶级成为领导阶级,共产党成了执政党,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路线进一步得到了发扬光大。他说,“有人说,做革命工作要发动群众和依靠群众;做建设工作,只要依靠少数懂技术的干部就行了。这个说法对不对?我看不对”。他深深感觉到,夺取政权建立人民共和国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建设新中国同样也要依靠人民群众。正因如此,他反复告诫全党,必须坚持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把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标准,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唯一宗旨。任何时候都必须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放手发动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任何力量打不败、摧不垮的钢铁长城。“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把它提到自己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同的”。“群众生产,群众利益,群众经验,群众情绪,这些都是领导干部应该时刻注意的”。说到做到,他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问题从吃饭穿衣到子女入学,从医疗看病到群众住房,从就业到社会保障,无所不及。而对那些依仗权势、贪赃枉法、欺压人民的坏分子和蜕化变质分子深恶痛绝,要求依法严办,以平民愤。虽然新中国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并受到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还不高,但人民群众却能和谐相待,毫无怨言。
的群众路线密切了党群关系,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增强了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实践证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依靠力量。我们党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充分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动员最广大人民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宏伟目标不懈奋斗。
中国共产党所追求、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共同进步的社会。对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行有益探索,加深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他的这些正确思想对我们今天构建包括政治和谐、经济和谐、文化和谐、世界和谐在内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