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完善市就业再就业服务体系——全方位统筹城乡就业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连续3年召开全国性会议,对就业再就业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使各项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市场导向就业机制进一步完善。*年以来,银川市结合实际,就业工作重心开始转移到统筹城乡就业,建立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的轨道上来。在抓落实的同时创新工作方式,走出了一条适合市情、具有特色的就业路子,实现了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然而,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情况来看,全市就业形势仍然比较严峻:结构性矛盾突出,同时由于体制转轨遗留问题和重组改制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安置问题所具有的复杂性、艰巨性等,使就业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因此。我们不仅要立足当前,解决好困难群体再就业等突出问题,稳定就业形势,又要着眼长远,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构建就业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就业再就业服务体系,建立起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从银川市近年来的工作实践看,构建就业长效机制,重点要抓好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就业培训体系、再就业援助体系、优惠扶持政策体系、完善就业再就业服务体系和目标责任体系"六大体系"建设。
一、建立完善统一开放、公平诚信面向城乡的入力资源市场体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配置人力资源的基础手段,是就业工作的基本载体。随着城乡二元体制逐渐被打破,就业服务对象扩大到城乡劳动者,需要我们全面树立统筹城乡就业的观念,把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建立功能互补、相互竞争、运作高效、面向全体劳动者的市场就业体系。
(一)搞好银川市人力资源市场建设规划把《银川市人力资源市场建设规划》列入"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做到统一规划布局、统一指导实施、统一改造升级、统-建设发展,争取到"十一五"末,逐步建成布局合理、重点突出、辐射力强、资源共享、运行规范、服务高效的市、县、区、街道(乡镇)四级公共职业介绍体系。同时,积极发展各类市场中介组织,鼓励发展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社会团体举办的非营利性职介机构;建立职业介绍行业协会,强化行业管理,规范民办职介机构运作。通过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建立起公共职介与民办营利性、非营利性职介相互补充的社会化就业服务体系。
(二)加快实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化工程按照金保工程的要求,全面落实银川市劳动力市场信息化建设规划,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好市场信息网络,为就业服务提供技术支持平台,努力提升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化水平,形成部、省、市数据中心局域网互联省、市、县、街道(社区)市场网广域互通,实现数据向上集中、服务向下延伸,做到"一键登陆,全市查询,资源共享"。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失业监测、预警和城乡人力资源状况分析、市场供求预测、信息公开体系,加强对市场的宏观调控和引导,推进就业服务手段现代化。
(三)建立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健全完善各项工作流程和服务规范,重点完善失业人员登记和生活保障制度、困难群体再就业援助制度政府出资购买服务和培训制度,以及公共就业服务统筹管理制度"四项基本制度";全面实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培训申请、报、档案管理、社会保险关系接续等"一站式服务。拓展服务领域,积极开展劳务派遣、劳动保障以及就业信息服务等。贯彻"人本服务"理念,推行贴近服务、人性化服务,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按照"新三化"要求,着力推进服务功能多元化、服务方式人性化、服务手段信息化、服务队伍专业化的"四化"建设,规范服务行为,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周到细致、热情规制度化的就业服务。
二、建立完善多层次、社会化市场化的就业培训体系
劳动者素质不仅决定就业状况,也决定产业发展水平。当前银川市劳动力素质水平已经成为制约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瓶颈。解决就业问题,既要解决就业岗位和就业门路的问题,更要解决劳动者素质与岗位的匹配问题,实现岗位技能的有效对接。从另一个意义上说,授人以鱼,尽供一食之需;教人之渔,则受用终生。因此,要建立完善就业培训体系,全面加强就业培训,以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全面推动素质就业。
(一)整合教育资源,加强就业培训机构建设搞好公共培训机构建设,在继续抓好公共职业技术教育机构建设的同时,调研论证《银川市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并组织好实施,建立高水平、高层次的公共实训基地;整合各类社会资源,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共同推动职业技能培训,形成公办与民办各具优势、协调发展的大培训格局;对从事就业培训的各类培训机构要建立起检查、评估和淘汰的管理机制,树立培训机构的良好信誉。
(二)针对不同人群,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培训
全面实施创业培训计划,启动大中专毕业生职业资格培训工程,搞好再就业培训、进城农民引导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国企分流安置人员转岗培训。推行定单式培训和定向培训,不断扩大培训规模和范围,从而达到既解决好劳动者素质与岗位技能需要不相适应的问题,又进一步满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人才需求的目的,形成以培训促就业的良性互动机制。
(三)增强培训的有效性,提高就业培训质量适应市场的需要,调整培训机构专业设置,丰富培训内容,既有引导性培训,也有就业技能培训,既有理论学习,也有实训操作。增强的针对性,灵活把握培训的周期,既有学历教育,也有短期培训。政府开展的培训要公开培训机构和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的条件,通过招投标的形式确定培训机构,签订培训协议,验收达标后再给予培训补贴。
三、建立完善以社区为依托的制度化的再就业援助体系
市场经济条件下,困难群体始终是就业再就业的最大难点。开展专项再就业援助是促进困难群体再就业的有效手段,也是弥补市场缺陷、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客观需要。要把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提供再就业服务、帮助困难群体就业等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建立再就业援助体系,使困难群体得到及时有效的帮扶和救助。
(一)加强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实现工作重心下移街道社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要在名称、标识、职能、服务、设施"五统一"和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六到位"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职业介绍、再就业援助、困难群体帮扶、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五大功能",建立起基础台帐、工作流程、规章制度、服务标准"四项规范"。并以此为依托,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积极开发社区就业资源,进一步下移服务重心,贴近群众服务,结合实际援助,建立起岗位开发、再就业服务、托底安置于一体的基层再就业援助体系,力争实现"人人有事做,家家有保障"。
(二)建立完善六项制度,促进再就业援助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建立政策咨询援助制度,在各级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设立再就业政策咨询专门窗口,对特困群体送政策上门;建立就业信息援助制度,及时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就业信息,为每位就业困难人员提供至少一次免费职业介绍;建立职业指导援助制度,免费对下岗失业人员进行职业指导服务;建立技能培训援助制度,以政府购买培训成果或其他方式确立一批技能培训项目,使有培训愿望的下岗失业人员至少得到一次免费培训机会;建立就业岗位援助制度,大力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实现托底安置;建立结对帮扶援助制度,对困难就业人员实行"一对一"帮扶,包干到人,援助到位。
(三)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积极安置困难群体再就业大力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重点安置零就业家庭、抚养未成年子女单亲家庭、"4050"人员、大龄未就业人员以及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就业,承诺"零就业家庭"至少实现一人稳定就业,建立起公益性岗位空岗申报和收集储备制度,确保就业困难人员不挑不拣48小时内上岗,坚持实行公益性岗位财政补贴制度。征地项目和投资项目要强制性、按比例吸纳被征地农民就业。
四、建立完善合理规范、操作性强普惠长效的优惠扶持政策体系
*年以来,银川市先后出台了《中共银川市委银川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银党发〔*〕56号)促进就业再就业的专门文件,并将《再就业优惠证》发放和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扩大到失地农民范围,取消一切有碍农民进城务工的限制政策。为加强职业培训、增加就业、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出台了《开展创建充分社区试点工作方案》、《做好已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意见》、《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援助再就业优惠政策实施办法》、《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管理意见》、《劳务发展经纪人管理办法》、《再就业援助职介补贴岗位补贴和再就业补贴的管理办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补贴办法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管理办法》、《再就业优惠证管理办法》、《劳动力市场管理办法》、《关于银川市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参加城镇养老保险后未享受有关补贴等问题的处理意见》、《银川市关于对农民工参加城镇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有关问题的意见》、《农民工、失地农民参加医疗保险办法》等20多个政策性文件,进一步健全完善了优惠扶持政策体系。
(一)延续充实、调整完善扶持政策以《中共银川市委银川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为主导,按照银党发〔*〕56号文件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细化各项扶持政策,使政策内容更加丰富,更具实效性,形成自上而下的包括税费减免、再就业培训补贴(创业培训补贴)、职业技能培训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职业介绍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社保补贴、大专院校毕业生见习补贴和小额担保贷款、特定政策补助、财政投入等政策;建立起包括统筹城乡就业、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再就业,促进就业市场化、多样化,失业调控以及失业保险促进再就业等内容的优惠扶持政策体系。
(二)提高政策的可操作性和普惠性在针对需求,合理设计优惠扶持政策的前提下,进一步对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等扶持政策简化程序、减少手续、降低门槛,使政策更具操作性,方便下岗失业人员,将好事办好。在政策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就业再就业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立足长期发挥作用,进-步扩大享受范围,逐步向普惠政策过渡,更大地发挥其在促进就业再就业中的作用。
(三)建立就业扶持资金保障监管机制资金是政策能否落实的关键。要建立就业扶持资金保障监管机制,按照不低于当地财政收入1%的比例列入预算,并足额到位。建立就业再就业资金的增长机制,将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部分,拿出一定比例用于就业再就业。建立就业再就业政策资金保障和监管机制,加强审计监督,确保资金安全,补贴及时到位,落实到具体人员。
五、完善就业再就业服务体系,为就业再就业工作搭建载体和平台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是扩大就业的必要条件,对促进就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年狠抓了劳动力市场建设、技能培训和基层就业服务机构五个关键环节:
(一)强化劳动力市场服务功能为协调劳动者自主择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关系,银川市进一步加强了劳动力市场服务功能。近年来,银川市建起了市、县、区各类职业介绍(劳务派遣)服务机构33家,其中公共职业介绍机构16家,劳务派遣机构12家,培育劳务经济人863人,全市53个街道、乡镇建立了劳动保障事务所,229个社区建立就业服务工作站,有367名劳动保障协理员从事社区就业再就业工作做到劳动保障服务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六到位",集政策咨询、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劳动合同鉴证、就业培训、劳务输出、失业登记、社会保险关系接续于一体,完善了服务功能,拓宽了服务领域。营造了有利于劳动力市场发育的客观环境,初步构建了以市属职介机构为主体,以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事务站(所)为补充,连接城乡覆盖全市的劳动力市场大格局。为健全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配备了先进的电子技术设备,对全市各类劳动力资源信息进行动态监控和跟踪管理,及时采集、分析、用工信息,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了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务。同时,公共职介中心实行全员目标管理责任制,每人分工包抓一定数额的用工单位,定向联系,及时沟通,并将搜集到的用工情况纳入劳动力资源信息库,统一分析和匹配后,通过新闻媒体、劳动保障专刊和信息专栏等形式向社会,极大地方便了用人单位和求职者。基础设施和信息网络建设的加强,进一步强化了劳动力市场的整体服务功能,形成了以求职登记为"晴雨表",以用工反馈为"回音壁"的劳动力资源配置主渠道。
(二)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今年以来,新建了家政培训中心、职业技术学校、SIYB创业培训基地三所培训实体,建起了以高级技校为龙头,以职业学校为主阵地,改善和创办你的企业为补充的职业技能培训网络,形成了大发展的局面。在抓好技能培训载体建设的同时,针对社会需求,开展了下岗失业人员技能培训、转业转岗培训和创业培训等多形式多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并对下岗失业人员实行免费培训,着力在增强求职者的就业能力、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创业能力上下功夫。
(三)建立乡镇(街道)就业工作平台为把劳动保障工作向乡镇街道和农村延伸,建立起城乡一体化的就业服务体系,经市政府批准,在53处乡镇(街道)设立了劳动保障事务所。每所定编3人,为全额预算事业单位,隶属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介绍、管理等劳动保障工作。乡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的建立,极大促进了银川市劳动保障工作的深入开展,特别是在促进民营经济组织的发展、做好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培训就业工作、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和开发就业岗位方面,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健康有序开展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广大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有所补、弱有所助、安居乐业,对于促进就业再就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截止*年底,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17809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73102人,失业保险参保职工达到165214人,工伤生育保险参保职工达到148417人,全市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达到100%。至此,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等"五位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五)完善劳动保障监察监督体系,依法维护用人单位和职工合法权益银川市把加强劳动保障执法监察工作作为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要手段来抓。严格按照《银川市劳动和社会保障监察条例》的要求,结合运用日常监察、年度检查、专项监察、举报专察等形式,围绕企业用工、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费、清理企业拖欠工资等工作进行了监督检查。*年共对1630个用人单位进行年检,涉及职工总数10万多人,全年共为1025万名农民工清欠工资1891万元,实现年末农民工工资清欠率达到95%以上的目标,务工农民合法权益基本得到保障。基本杜绝非法使用童工的违法行为,监督职业介绍机构、职业培训机构的规范运行。全年劳动保障监察案件结案率达到95%以上。劳动仲裁完成案件受理1055件,立案303件,涉及经济标的906.5万元,结案266件,结案率达到95%。依法维护了用人单位和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全市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开展。
六、建立完善管理科学、考评公正奖惩分明的目标责任体系
抓好目标责任的制定和落实是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推动工作开展、确保任务完成的有效手段。银川市政府从2003年起即开始对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进行就业目标任务的百分制考核,下一步,要继续完善加强市、县(区)、乡(镇)三级就业目标责任体系。
(一)建立科学的目标分解制度把新增就业岗位、失业调控、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解决困难群体就业、落实就业政策、加大就业资金投入和开展就业培训等作为各级政府的主要工作目标,层层进行细化分解,由市、县(区)、乡(镇)三级政府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
(二)建立公正的绩效考核评价制度继续完善百分制考核办法,科学地细化考核指标,保证考核的真实与准确。同时,定期不定期的对就业工作目标落实情况定检查督导,督促落实。
(三)建立严格的责任奖惩制度严格奖惩制度,对目标任务完成较好的予以表彰,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在各项表彰、奖励、资金扶持等方面给予倾斜;对目标责任制完成不好的,进行通报批评,并作为监察监督的重点,如实向组织人事部门通报。
(四)建立协调配合制度坚持就业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方职能责任,定期召开会议进行沟通,研究解决问题,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形成各部门协同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完善就业再就业服务体系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社会、统筹城乡发展,争创"两个最适宜"城市、平安银川、文明银川、和谐银川建设,走具有银川特色的就业路子,构建就业长效机制的重要任务。就业问题是我们面临的长期的突出问题,必须坚持不懈地抓下去,通过做好"完善就业再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积极推动就业工作向市场导向、城乡统筹、多样化就业转变,实现银川市就业工作全面协调持续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