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市夯实统筹城乡就业基础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市夯实统筹城乡就业基础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市夯实统筹城乡就业基础

瑞金是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是享誉中外的“红色故都”,是红军长征的出发地。当年参加红军,在革命战争中光荣牺牲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达17166人。瑞金现有总人口621127人,其中农业人口504172人,占总人口的81%,农村劳动力256832人,是传统的农业县市。多年来,农村劳动力素质低、富余劳动力多,而本市工业基础薄弱,一直是制约市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为贯彻落实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印发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劳社部发[*]27号)文件精神和瑞金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对接长珠闽、融入闽东南、实现大跨越”的发展战略,按照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要求,把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结合起来,并把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工作作为当前工作的主抓手,把破解“农民就业难”、“企业招工难”问题作为工作重心,把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调查作为工作的切入点,注重实际效果,搭建服务平台,激活工作形式、落实各项举措,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一、搭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为城乡劳动者就业再就业提供优质服务。

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是统筹城乡就业的重要载体,200年该市已按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达标示范建设标准,建成了9个达标乡镇劳动保障示范所,落实了“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六个到位,配备了电子显示屏、触摸一体机、计算机、复印机、激光打印机、传真机以及配套办公设施,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在此基础上,今年内实现全市17个乡(镇)、2个工业园区和一个直属劳动保障事务所全部建成达标,并把劳动保障服务功能延伸到社区、村(居委会),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的市、乡、村(居委会)的三级就业服务体系。

二、大力开展调查研究,为制定统筹乡镇就业措施提供决策依据。

建立和健全了城乡就业管理制度,大力开展全市城乡劳动力就业与失业调查,培训意向和就业意向调查,并延伸到村(居委会),对全市城乡劳动力进行分类登记和动态管理,准确掌握城乡劳动者就业和失业状况,为市政府制定促进城乡就业措施提供决策依据。200年至200年6月,先后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市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调查的通知》,印发《瑞金市劳动力资源状况调查表》、《革命烈士后代就业状况调查表》、《零就业家庭摸底调查表》、《工业园区用工情况调查表》、《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就业意向调查表》。通过以上调查及时了解掌握城乡劳动力资源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要求全市各乡(镇)建立起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实现网上信息交流资源共享。

三、强化统筹城乡就业组织措施与做好制定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有机衔接。

对全市18周岁—45周岁的农村劳动力(含失地农民)从劳动力数量、男女比例、文化结构、年龄结构、在家务农劳动力和外出务工(指劳务输出)及本市务工劳动力三者所占比例在本市就业的工资标准要求、技能培训意向、择业意向,在市内就业需要解决的问题等调查内容,以村为单位,对各家各户逐一进行走访调查,根据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并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汇报,从而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把统筹城乡就业纳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从200年起到2008年,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3.6万人;2008年未实现培训10万人,市外劳务输出规模达到10万人,农地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率达90%,城镇登记就业率控制在4%以内。并且把统筹城乡就业、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摆上市委、市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市乡(镇)村三级就业责任体系,在促进就业考核项目中,增加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指标,量化分解、逐级考核。

四、建立覆盖城乡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为城乡劳动者提升职业技能提供有效服务。

据调查统计,该市有13.6万农村劳动力属于无一技之长的普通型劳动力,其中有12.3万人有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意愿。为此,我们根据劳动者选择培训专业的意愿、年龄、文化结构等特点,合理设置培训专业,注重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方面充分发挥各乡(镇)劳动保障服务平台的作用,积极做好培训的宣传发动、报名送培训工作;一方面重点抓好已纳入劳动部门管理的市人事劳动实训中心、市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就业模具培训基地、工业园实训基地、电子技校、驾校等9个实训基地建设,完善培训机制,激活培训形式,丰富培训内容。自200年起到今年6月,开展下岗失业人员培训1600人;革命烈士后代培训2300人;“公民职业化”工程培训1.9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8000人。培训合格率达95%以上,90%的学员结业后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运用政府购买成果的机制,实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培训、公民职业化培训免费服务,并免费职业技能鉴定,免费颁发《职业资格证》,免费职业介绍形成了技能培训——鉴定——发证——职业介绍一条龙服务格局。

五、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努力拓宽城乡劳动力就业渠道。

1、依托劳动就业信息网,建立沟通内外的劳动力信息,把劳动用工信息变成社会公众信息,实现全市劳动力市场信息资源共享,引导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积极开展劳务输出,特别是向本市工业园企业输送劳动力。200年市委市政府通过“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活动和春季就业再就业大型招聘会,为城乡劳动者搭建“双向选择”平台,免费组织介绍劳务输出42800人次,免费向本市工业园企业推荐员工7380人。

2、充分发挥就业再就业小额贷款在促进城乡就业中的积极作用。一是对象上,在国家再就业政策的规定范围内,用足用活优惠政策,将原有的单纯向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小额贷款,扩大到“零就业家庭”成员、大中专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和进城经商的农民;二是项目和范围上,将原有局限在市区范围生产经营放贷,延伸到乡(镇)农民的种养植产业,以此鼓励农村劳动力创业和带动其他劳动力就业,增加就业岗位;三是在担保贷款措施上,200年增加了小额贷款金融业务机构,新注入担保基金93万元,加大了小额贷款工作力度,聘请了小额贷款常年法律顾问,激活了小额贷款管理机制,确保了小额贷款工作的安全运行;四是大力发展再就业基地,为具有发展前景并符合条件的再就业基地提供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200年为两家市内劳动密集型企业(再就业基地)分别提供了各100万元的小额贷款,既促进了市域经济的发展,又吸纳了大量城乡劳动力就业。200年1—7月份,我市发放再就业小额贷款730万元,直接扶持142人就业,带动428人就业。

文档上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