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文物保护科技会讲话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文物保护科技会讲话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文物保护科技会讲话

同志们:

全国文物保护科技工作会议经过全体代表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各项议程,今天就要圆满闭幕了。这次会议是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依照《文物保护法》的要求,总结经验,分析形势,部署任务,努力开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科学和技术工作新局面的会议。单霁翔同志代表国家文物局作了题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文物保护科技工作新局面》的工作报告,对新中国成立55年来文物保护科技工作进行了系统回顾,充分肯定了文物科技工作取得的成绩,肯定了文物科技工作对文物事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认真总结了成功的经验,客观地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并部署了今后的重点工作。与会代表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就如何做好文物保护科技工作进行了热烈讨论。大家畅所欲言,集思广益,发表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并通过大会发言和分组讨论,交流了经验,学习了先进。

会议期间,代表们首先听取了科技部副部长李学勇同志的重要讲话。讲话多方位阐述了文物科技工作的重要性,肯定了文物科技工作取得的成绩,对文物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通篇体现了科技部对文物科技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大会期间,国家文物局对在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方面具有重要发明创造、取得重大突破的科技成果进行了奖励。代表们还参观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科学和技术成果展”,亲身感受到我国文物保护科技工作取得的进步和成就,开阔了视野,增强了信心。

这次会议时间不长,仅有2天半时间。但会议开得很好,概括起来有四个特点:一是高度重视,准备充分;二是热烈有序,紧凑高效;三是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四是求真务实,鼓舞人心。

正如参加会议的代表在讨论中所说的,这次会议意义重大,纲要和单局长的报告都非常周详,准备充分,信息量大,将文物科技工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令人振奋。可以说,会议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

现在,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任务都已经明确,关键是采取切实措施,把会议的精神落到实处。下面,就如何贯彻落实好本次会议精神和急待开展的几项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认真学习,深化认识,切实做好会议精神的传达贯彻。

各位代表回去后,要做好会议精神的汇报与传达工作。一是要抓紧向地方政府领导汇报这次会议情况,努力争取地方党委、政府对文物保护科技工作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二是要尽快向干部职工传达,组织学习会议有关文件,提高思想认识,调动积极性,激发创造性。三是要大力宣传文物科技工作者的先进事迹和取得的科技成果,扩大影响,鼓励全社会广大科技人员都来关心、支持和参与文物保护科技工作。

各地文物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会议精神,深化认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根据本地区、本单位情况提出具体的落实意见。要抓好落实,必须思想到位,措施到位。思想到位就是要尽快把会议形成的共识变成自觉行动,转化为搞好工作的强大动力。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求真务实的态度,严谨扎实的作风,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措施到位就是紧紧围绕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紧密结合实际,分析自身优势,研究存在问题,谋划发展思路,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进度要求,层层落实责任制,抓好监督检查和考核,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开创文物保护科技工作的新局面。

二、把握全局,统筹兼顾,认真规划文物保护科技发展蓝图。

把握全局,就是要坚持围绕文物事业发展这个中心,开展文物科技工作;统筹兼顾,就是要筹划好文物科技工作发展的格局,妥善处理好各种关系,着力加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未来15—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日渐成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有效支撑领域。正是基于这种战略考虑,国家文物局在科技部统一部署和支持下,从去年开始组织开展了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科学和技术战略研究工作,于今年上半年形成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战略研究报告》和规划纲要草案。

目前,规划的研究仍在进一步深入,即将进入规划纲要的修改完善阶段,一定要继续抓紧做好。同时要求各省市、有关部门及单位,结合实际,围绕国家文物局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编制本地区、本单位的科技发展规划。包括战略重点规划、科技布局规划、事业发展计划和配套改革方案等。我国地域广阔,发展极不平衡,各地面临的问题各不相同,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就各不一样。所以,不仅要有国家规划的指导和宏观调控,各地还要有符合自身实际的、具有自身特点的地区规划。这是从战略高度统筹新时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实现文物保护科技向自主创新转变,大幅度提高文物科技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和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力的有措施。各地一定要予以高度重视,通过落实国家文物局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制定各省的规划,凝炼一批关系地区和全局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以此形成、组织、扶持和推动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科技工程,大幅度提高我们文物科技的实力和竞争力。此项工作要求在明年一季度完成,如有可能年底之前将各地制定的发展规划提纲报送国家文物局。因为国家要求明年6月份,制定出“*”规划,所以我们要提前准备。各地的规划拿出来后,国家文物局还要做综合平衡、请专家研究等一系列工作。希望这个工作尽量往前赶,而不是往后拖。

三、完善法规,加强领导,进一步做好文物科技管理工作。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文物保护科技工作在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制度建设等诸多方面,还不能适应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文物保护科技工作认识不到位,服务不到位,管理不规范,工作不扎实的问题,在从中央到地方的一些单位都还比较突出。所以,国家文物局计划将明年定为“科技管理年”,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抓好文物科技管理工作。

第一,加强领导。明确各级党政“一把手”为科技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为共同责任人,切实做到责任到位,工作到位。“第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既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也是文物部门各级领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在这方面,国家文物局做出了表率,单霁翔局长非常重视文物科技工作,多次过问文物科技工作。包括对这次会议,多次过问和开会研究,并要求全局副处长以上的同志都要参加会议,确实非常重视。近年来,北京、陕西、湖北、甘肃等地涌现出一批第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先进典型,科学技术在促进这些地区文物事业发展中发挥了显著作用。敦煌研究院能够有今天的成绩,就在于历任院长非常重视文物保护科技工作,可称为全国文物科技工作战线上的一面旗帜。要增强“第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工作力度,并应当运用责任追究、绩效评价、一票否决等方式对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要建立健全文物保护科技工作管理体系。尤其是省级文物主管部门,应结合实际情况,或设立相应的科技管理机构,或指定专职人员分管负责,抓好本省的文物科技工作。如拟定工作计划、制定配套规章、组织课题申报、实施检查督促、开展成果奖励等等。确保国家文物局关于科技方面的政令真正落到实处。这项工作各省区市领导回去以后要尽快抓紧落实,并将设立的科技管理机构或确定专职负责人员名单,在10月底之前报送国家文物局。

第三,进一步完善文物科技法规,营造政策环境。总理在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批示中,指出要“坚决依法办事,并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不断改进工作”。依法办事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各级文物部门贯彻落实《文物保护法》、《行政许可法》的基本举措。近两年来,我们结合文物科技工作的实际,抓紧研究起草与文物保护法相配套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先后出台了《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管理办法》、《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招标评标暂行办法》、《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创新奖励办法(试行)》、《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管理办法(试行)》、《文物保护行业标准管理办法(试行)》等,对营造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内的政策环境,推动文物保护科技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也要看到,文物科技的法规建设还刚刚起步,尚不成体系。如已颁布的《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创新奖励办法》,实际操作中碰到很多问题,所以还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完善文物科技法规,改善政策环境。同时,希望各地积极参与,特别要求各省区市文物主管部门和直属单位根据《文物保护法》及科技工作的有关法规,结合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制定相应的文物科技管理法规,并且使广大科技工作者了解和理解文物科技政策法规的基本精神,自觉遵守文物科技工作的各项规定,积极参与和支持文物科技工作,促进文物保护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四,加快建立行业标准体系的步伐,完善技术操作规程。与其它行业相比,我们在标准化进程方面远远落后。行业技术标准工作的滞后,具体技术操作规程的缺乏,已成为严重制约文物保护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国家文物局非常重视这项作为国家科技三大战略举措之一的技术标准工作,已拟定了计划,正在分步实施。现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确定了文物保护行业标准归口管理范围;制定了《文物保护行业标准管理办法(试行)》;设立了国家文物局标准管理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开展《文物保护行业标准体系框架》编制工作的通知。各地针对文物保护、博物馆行业的实际工作需要,就文物保护标准的编制提出许多好的建议,我们将认真研究。同时,还要求各地继续抓好行业技术标准的研究、编制及应用等项工作。我们要通过开展标准化和技术标准的研究,推进文化遗产保护标准体制、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调整与完善,起到保证文化遗产保护质量与安全的技术控制作用,促进文化遗产保护技术的发展。在“*”期间,要加大力度,争取使标准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四、深化改革,锐意进取,积极开展科技攻关和成果推广应用。

近年来,我们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提高创新能力为重点,以促进文物科技发展为目标,在积极营造科技创新环境,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文物科技进步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文物行业科研机构体制及运行机制的改革步伐,建立起适应文物事业发展需要的科研运转模式与机制。中国文物研究所已经完成了首次体制改革,面貌焕然一新。各地文物科研机构也应当以改革为动力,按照社会公益类科研院所改革的要求,调整和优化学科方向,按照“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原则,创新科研管理与运行机制。

这次会上,我们首次公布了一批重点科研基地名单,就是想通过改革旧的科研机构运转模式和机制,对行业内外的科技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促进各级科研体系之间的分工与合作,避免科研项目的低水平重复开发,加快文物科研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扩大文物科研基础设施建设规模。

我们还要继续推进科研项目立项制度改革,重大项目实行行业内外、国内外招标。坚持国内外相结合、行业内外相结合、科研与推广相结合、科研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力争上马一批重大科技专项与科研课题。

我们还要继续推进科研课题制度改革,按照已颁布实施的《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管理办法》,逐步建立能够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技术创新、提高科研水平和效率,打破人员、课题和部门所有制界限,有利于出成果、出人才的新型科研管理制度。由中国文物研究所、国家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馆等单位共同承担的《文物保护技术与中华文明探源研究》课题,之所以能列为“十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之所以能在研究中期就已获得重大突破,取得了阶段性的重要成果,与多学科研究,打破部门界线的课题制度改革有密切的关系。

我们还要继续推进科研成果转化的制度改革。本月24日,《中国文物报》就成果转化现状进行了整版分析,揭示的问题触目惊心。如漆木竹器类成果中,87.5%的成果只有一个单位应用;石质类成果中,63.6%只有一个单位应用;文物建筑类成果中,70.5%只有一个单位应用;计算机应用类成果中,87.5%只有一个单位应用等等。也就是说三分之二以上的成果,仅限于研制单位自身使用,根本没有推广,问题非常严重。如南方很多文物单位都提出白蚁防治问题,而我们文物科技中关于白蚁防治方面的科研成果就有3、4项,加上卫生防疫部门和其它部门不下10项,但是,就是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应用。所以,科研成果的推广问题确实应当作为当务之急,我们要推进科研成果转化的制度改革。一是要逐步建成集技术成果与产权交易、科技成果展示、科技中介服务、科技信息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文物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二是要逐步建立起省、市逐级分布、种类齐全的各种文物科技服务机构,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文物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体系;三是要积极市场化运作,鼓励社会参与,吸纳民间资本,壮大研发实力,从而加速文物科研成果推广,努力将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文物保护科技成果推广工作的重大突破。

五、抓住机遇,搭建平台,大力提升文物保护科技工作的信息化、现代化水平。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先进科研设施及其它科技基础条件建设是高水平科研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信息网络、数据、文献资料等科技资源的广泛社会共享,是充分利用已有知识积累提高科研水平和效率的有效途径。当前,我们文物科技创新能力还比较薄弱,科研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运行管理水平较低。针对这种情况,国家文物局正积极采取措施,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开展文化遗产调查评估;建立安全监测和防范技术体系;实施中国文物数字博物馆工程;建设可移动文物数据库、不可移动文物数据库和综合信息系统平台等等。现在各地正组织实施的馆藏文物腐蚀损失调查,就是要全面深入了解我国馆藏文物的损失状况,特别是珍贵文物的腐蚀危害程度,掌握文物保存管理现状及馆藏文物保护经费投入产生的效益,为采取更有效的文物保护对策,进一步推广先进的文物防腐蚀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整个过程我们都充分利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通过研制出特殊的软件系统,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最终要建成相应的数据库。

各地应抓住这些机遇,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创造条件,搭建本地区的文物科技信息平台,逐步实现文物科技资源共建共享,既使数据资源能有效利用,又使其能不断增值,更能提升我们文物科技工作的信息化、现代化水平。我们之所以强调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的应用,是因为这些方面确实是文物领域的薄弱环节。而且,这个时期加强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的研究,一方面是时代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国家的要求。

但是,我们强调高新技术,决不意味着不重视传统技艺。一定要对传统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有些传统工艺本身就是优秀的无形文化遗产,要加大保护力度。一方面要运用传统科技,另一方面还要发展传统科技。

六、以人为本,加强培养,为优秀文物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以人为本,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把人民的利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就是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营造有利于文物科技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和环境,也是我们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在这方面做的还很不够,文物系统存在着科技人才匮乏,结构不合理,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的问题。必须解放思想,不仅要优化配置行业内人才资源,还要合理利用社会人才资源,共同来推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要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培养文物科技人才的力度。一方面深入挖潜改造。加强对现有科技人员进行不同层次、不同门类的培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逐步提高文物科技人员的素质。另一方面立足创新实践。通过开展重点课题研究,尤其是组织重大科技专项联合攻关,建设若干一流创新团队,培养和凝聚德才兼备的新一代文物科技领军人物;通过开展重大战略研究,锻炼和造就一批年青有为的从事发展战略研究的专家学者。同时,针对目前全国文物科技管理十分薄弱的现状,抓紧培养文物科技管理人才,组建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文物科技管理队伍。尽快解决文物科技管理落后,效率低下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文物科技工作的综合实力。

文物部门的领导同志只有以“求贤若渴”、“爱才如命”之心,以超常规的热情、超常规的努力和超常规的举措,像萧何月下追韩信、刘备三顾茅庐请孔明那样,尊才、重才、爱才、请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各级领导要为科技工作者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他们的待遇,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鼓励他们多出成果。同时,要在科技工作者中,提倡潜心研究,艰苦奋斗,多作奉献的良好风气,改变那种心浮气燥,片面追求论文,只关心学位、职称,不求奉献的不良风气。衡量科学家的尺度,一个是科学的价值,一个是对社会、对人类的贡献。我们文物科技工作者,要把自己的学术研究与文物科技事业的兴衰联系在一起,锲而不舍,发奋努力,开拓创新,以优异的科研成果和良好的道德素养赢得人民群众的尊重和爱戴。

同志们,文物保护科技工作任务繁重而艰巨,充满机遇和挑战。让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按照本次会议所确定的指导思路、目标任务和要求,团结奋进,开拓创新,抓住重点,扎实工作,全面提升文物保护科技工作的水平,为文物事业的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