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常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议讲话市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这次市委常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会议,是在合肥“*”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即将全面展开的背景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题是,深入学书记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和纪念党的*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贯彻*副总理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开拓创新,排难而进,继续保持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下面,我代表市委常委会,重点讲三个问题。
一、认真总结合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切实增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以来的这三年,是合肥改革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几年。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合肥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迈上了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发展轨道。我们主动适应经济运行趋紧的宏观环境,积极应对各种挑战,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开始在全国省会城市领跑,综合经济实力在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省会城市中实现争先进位。我们主动顺应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大势,强力推进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城市综合承载力显著提升,合肥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我们主动融入日益开放的世界,坚持以改革的思路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激发了合肥发展的生机与活力,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主动呼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集中推出一大批民生工程,人民群众的“三最”问题得到较好解决,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所有这一切,都为合肥实现发展的新跨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透过这几年的发展变化,我们看到的是,全市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协调性在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在深化,结合实际创造性工作的经验在丰富,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在提高。这些必将为我们继续前进提供强大动力。
合肥发展变化的实践告诉我们: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实现合肥发展的新跨越,必须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追求,把服务发展作为第一责任。这几年,合肥之所以能够吸引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靠的就是发展。在金融危机面前,我们之所以能够“风景这边相对较好”,靠的还是发展。今天的合肥,人民群众之所以焕发出前所未有的自信心和自豪感,靠的仍然是发展。应该说,这几年我们面对的发展环境并不宽松,可资利用的资源也不多,面临的竞争压力还很大,需要办的事情还很多。但是,我们上下同心,咬紧牙关,确立了奋进性的“*”发展目标,树立起发展为上、速度为先、投资为本、富民为重的导向,作出了推进“大发展、大建设、大环境”的战略部署,抢抓一切可以抓住的机遇,用足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调动一切可以依靠的力量,共同缔造了合肥发展的一段新的辉煌历史。特别是2008年,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合肥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并取得积极进展。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地方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五项指标增速全国第一,总量位次也在不断前移。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发展为上,才能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才能凝聚民心民力,才能树立合肥的新形象。成绩面前要保持冷静头脑,合肥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与先发地区的发展水平相比,与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望相比,我们没有丝毫理由盲目乐观、松劲懈怠。尽管目前我们的发展速度较快,但总体上经济规模还不大,人均水平还不高,发展不足、发展不强的基本市情依然没有根本改变。我们决不能坐井观天、小富即安。要多向东看、多向南看、多向外看,要多横向比、多同发达地区比。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既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也为合肥这样发展中的中部省会城市提供了一个“弯道超越”的历史契机。能不能在逆境中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后发而争先,是对我们意志、作风和能力的真正考验。这次*副总理在肥视察时要求我们,“合肥要在全国找位置”。省委书记王金山在参加省*届人大二次会议合肥代表团分组审议时勉励我们,“合肥要努力成为省会经济圈建设的发动机,全省加速崛起的增长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的先行区”。我们惟有付出更大努力,迈出更大步伐,才能再造发展新优势,在这一轮“大浪淘沙”般的竞争中争得应有的一席之地。受整个宏观形势的影响,合肥可能也难以独善其身、置身事外。但有一条底线必须做到,即使在经济增长速度普遍放缓的情况下,我
们也要始终比别人高几个百分点;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我们也要始终保持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不变。
合肥发展变化的实践告诉我们:改革创新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实现合肥发展的新跨越,必须敢想、敢试、敢负责,勇于走自己的路、走新路。要顺应时代潮流,不负省委、省政府的重托和全市人民的期望,加快把合肥建成现代化滨湖大城市,任务十分艰巨繁重,没有现成经验可循,必须靠我们大胆实践、探索和创造。因循守旧,安于现状,就走不出一条新路,只会窒息我们事业的生机。干部也是这样,因循守旧、安于现状,就打不开局面,很难成为事业的骨干。纵观这几年合肥建设与发展的历程,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是其中的精彩篇章。无论是推进“工业立市”,还是实施“县域突破”;无论是坚持“创新推动”,还是注重可持续发展;无论是改革攻坚,还是全方位开放;无论是优化发展环境,还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我们都坚持“敢”字当头,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年年都有新举措,岁岁都有新作为。在“大建设”中,从总体规划到重点项目,从拆迁安置到工程施工,从土地利用到建设管理,从投融资体制到招投标制度,每一个环节都有创新之举,不少举措在中部乃至全国“领风气之先”。是改革创新,让我们破解一个个难题,办成了一件件大事;是改革创新,开阔了我们的眼界,提升了我们的能力;是改革创新,在激发着合肥发展的活力与潜力,扩大着合肥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社会实践永无止境,科学发展奔涌向前,解放思想必须一以贯之,改革创新也必须一以贯之。在未来的征程上,我们要勇于超越自我,从传统发展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以往经验模式的局限中解放出来,从过时条条框框的阻碍中解放出来,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破除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真正做到“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真正让合肥成为中部地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先行城市。现在,我们面对的国内外形势更为复杂,肩负的科学发展任务更加繁重,改革创新的突破难度更大。敢不敢改革创新,敢不敢破解难题,是对我们的最好检验。我们一定要拿出信心、勇气和办法来,高举改革创新的大旗,加大攻坚克难的力度,破解发展难题、突破发展瓶颈,不断化挑战为机遇、转潜力为实力、变困境为佳境,在合肥发展史上刻下我们这一代人顽强向前的足印。合肥要想尽快缩小和别人的差距,乃至赶上发达地区,就要坚持眼睛向外,认真学习研究发达地区成功做法,结合合肥实际大胆采用,这样别人的经验我们可以借鉴,别人的失误我们可以避免。我们要敢于破解难题,在改革创新上要比发达地区力度更大,这样才能走出一条捷径。如果没有
新思路,工作就很难有新进展,最多只能是萧规曹随。我们惟有一茬一茬地往前冲,才能把合肥的建设与发展搞上去。
合肥发展变化的实践告诉我们,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实现合肥发展的新跨越,必须要用统筹的办法、协调的理念推进发展,实现统筹发展、协调共进。从这几年合肥的发展道路看,走的既是一条持续快速发展的路子,也是一条全面协调发展的路子。全面协调发展正在成为合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特色之一。我们注重产业发展的协调,坚持以工业化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格局不动摇,实施“工业立市”战略,使全市工业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挺起了合肥发展的脊梁;同时,坚持创新推动战略,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突出先进制造业的升级发展,突出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发展,突出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突出投入的多元化和资本的有效吸纳,突出资源节约和利用水平的提高,探索出了一条速度与效益同步、规模与质量统一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我们注重城乡发展的协调,在加快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同时,强化“县强才能市强”的理念,实施“县域突破”战略,把三县发展纳入“14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总体布局来统筹规划、统一推进,加大城市支持农村力度,加快城市产业向农村扩散、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努力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使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三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我们注重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社会事业发展,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在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集中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多年期盼的问题。实践证明,协调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重要内涵,只有保持协调发展,发展才能持续,后劲才能不断增强,科学发展的各项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在推进合肥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干事情都要立足全局,统筹各方面的发展,力求经济生活科学有序,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利益关系协调一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合肥发展变化的实践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推动科学发展的主体,实现合肥发展的新跨越,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唤起民众千百万、同心干,形成上下同欲者胜的强大气势。近年来,合肥各项工作之所以开展得有声有色,很多棘手的问题得到较好地解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执政理念是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做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大建设”就是一个生动体现,我们要在一个先天不足的县城格局上建设现代化城市,难度可想而知。但令人感动的是,人民群众宁愿承受一时的不便,给了我们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因为,他们从家乡一天天变化中看到了美好的前景,从公平、公开、公正、透明的拆迁安置中看到了党委、政府对群众合法利益的维护,从每一个重大工程启动前的社会公示中看到了党委、政府对民意的尊重。这几年,我们始终把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和生活的难点作为工作的重点,尽最大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相继实施了“*民生工程”和“二十八项民生工程”,仅2008年,公共财政投入资金28.4亿元,惠及城乡居民400万人。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就业岗位不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危旧小区和城中村改造加快推进,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005-2008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9684元提高到1559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3207元增加到5300元,增速均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实践证明,只要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就能够把群众的力量凝聚成加快合肥发展的强大合力。在实现合肥崛起大业的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恪守为民之责,常怀爱民之心,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成为不断为民造福的过程。
合肥发展变化的实践告诉我们,党员干部是推动科学发展的中坚力量,实现合肥发展的新跨越,既要抓好发展第一要务,又要抓好干部第一保证,两者同样重要。这几年,合肥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很重要的在于我们有一支过硬的干部队伍。广大党员干部为了人民的事业、为了家乡的发展,有一种旺盛饱满、澎湃高涨的发展热情,有一种雷厉风行、说干就干的工作作风。很多外商都说合肥城市环境好了,干部对建设与发展的激情、热情和服务的效率都很高。这也是合肥的“软实力”,是我们一个最大的竞争优势。我们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结合换届工作,着力抓好各级领导班子建设,选拔任用了一批敢于负责、开拓进取的领导干部,进一步优化了班子的结构,激发了领导干部队伍的活力。集中推进市直机关科及科以下公务员交流轮岗,着力解决干部长期在一个部门、一个岗位工作形成的种种弊端,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通过“大招商”、驻企服务、到革命老区支教等创新之举,让机关干部到经济建设主战场、到艰苦环境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我们树立鲜明正确的用人导向,以能不能又好又快发展、会不会又好又快发展,作为评价干部的主要标准;把是否干成事,作为检验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具体标准,作为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从而在干部队伍中形成了良好的实干之风、负责之风、创新之风。实践证明,党组织有什么样的用人观,干部就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和政绩观。要实现合肥发展的新跨越,必须牢固树立为科学发展选人才、配班子的用人导向,切实把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切实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我们的事业中来,努力造就一支强大的发展团队。干部队伍建设,是事关合肥长远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摆上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对一级党委来说,不光要带领广大干部造福一方,还要从事业发展的高度出发,高度关注干部队伍建设,充分调动各个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班子中特别是一把手,抓班子、带队伍非常重要。干部的能力和素质是决定其能否成长进步的关键,要搞岗位培训,在具体工作中要多传帮带。抓发展与带队伍两手并重,应当成为我们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基本功。
二、把保增长作为当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首要任务,全力以赴促进合肥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生命力在于实践,而当前我们最大的实践就是保增长。全市上下都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保增长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最紧迫的工作、最重要的任务,全力以赴促进合肥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第一,要深刻领悟国家政策导向。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央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主要包括:大规模增加政府支出扩大内需,推出以财政支出带动社会投资,总额达4万亿元的两年计划;实施大规模的减税计划,一年可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约5000亿元;出台金融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共释放流动性约8000亿元。大范围实施产业调整振兴计划,制定汽车、钢铁等十个重点产业的调整和振兴规划,鼓励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推广“家电下乡”和“农机下乡”。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特别是核心电子器件等16个重大专项,推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群。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和工伤保险金标准,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等保障水平,计划三年内投入8500亿元建设覆盖全国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着手制定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就业问题。
政策也是宝贵的发展资源。能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效应,关键取决于我们的敏感性和洞察力。对中央出台的这一系列政策,务必要认真解读,悉心揣摩,举一反三,特别是要密切关注即时的、动态的、最新的政策,从政策中找到发展的空间。用好政策机遇,也要有创造性。我们要在弄懂弄通政策精神的基础上,认真研究这些政策为合肥带来哪些机遇,精心设计好切合自身实际的具体操作办法,真正使政策在我们的县、区、开发区和企业“开花结果”。抢抓政策机遇,贵在一个“抢”字。只要快一步、早一拍,就会事半功倍,处处主动;如果慢一步、迟一拍,就会事倍功半,处处被动。我们绝对不能总是“坐而论道”,必须迅速“起而行之”,主动去争取,主动去做好工作。要通过争取政策支持的具体实践,锻炼和提高我们抢抓机遇、谋划项目、推进发展的实际本领。
第二,要着力扩大投资需求。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由于提振消费需要较长过程,我市经济外向度又不高,必须在继续抓好消费和出口工作的同时,把扩大投资作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抓手,确保投资稳定增长。
要积极争取国家更多支持。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中,到2010年底中央财政拟安排1.18万亿元。我们要积极策划一些项目,争取更大的份额。只要项目方向对路、前期工作扎实,就能取得突破。各级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把争取项目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围绕国家鼓励的和我们需要的,抓紧谋划、储备一批项目,做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国家更多的支持,争取更多的项目开工建设。各级主要负责人要亲自过问项目争取工作,发改委、国土、环保等相关部门要加强指导,形成上下联动、协调推进的工作格局。
要努力启动社会投资。目前财政性投资在全社会投资中所占比重不到20%,如果社会投资撬动不起来,投资稳定增长势必难以为继。在当前政府公共投资加大的情形下,要注意对民间投资的挤出效应。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措施,研究制定鼓励引导社会投资的优惠政策,拓宽民间投资渠道和领域,支持民间资本投向政府鼓励项目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领域,广泛参与各种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要不断拓宽融资渠道。今年要在积极争取信贷规模、加强银企对接的同时,重点抓好债券融资、地方金融和创业投资。要抓住国家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的机遇,组织上报一批发债项目,力争有所突破。支持优势骨干企业发行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为中小企业腾出信贷规模。以开展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为契机,加快创业投资引进步伐。积极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搞活地方金融。加快市县政府融资平台建设,增强融资能力。综合运用担保、贴息、风险补偿、考核激励等办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要继续紧抓招商引资第一要事。在当前经济紧运行的状况下,招商引资不但不能削弱、不能“淡出”,而且要加强加强再加强、抓紧抓紧再抓紧。要把重点放在当前就能见效、可以很快形成增长的“短平快”项目上,同时也要注意抓一批储备项目,以保持发展后劲。现在,招商引资竞争激烈,各地的政策优势逐步拉平,必须加快转变招商方式,更多地靠功能招商、环境招商、服务招商、以商引商。我们要把营造良好的开放形象和发展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为招商引资和启动民资打开方便之门;要大力发扬“行商”精神,更加主动地走出去,全方位地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我们的干部要努力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加快形成一支与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心心相通的新型招商队伍。
要加快项目建设步伐。在项目建设上,要坚持“快”字当头,决策要当机立断,落实要雷厉风行,绝对不能因为工作拖沓而影响好项目的“落地生金”。各个职能部门,各个运行环节,都要按照“合法高效”的要求,做到“能办则办、快事快办、特事特办”,又好又快地为投资者服务。针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要总结推广格力、长虹项目建设的经验,政府该“出手”的时候应当果断“出手”、主动作为,敢于提出要求、盯住不放,甚至可以组织力量与企业一同攻坚克难。
第三,要尽力帮扶企业共克时艰。关注企业,就是关注就业,就是关注税收,就是关注民生。我们必须始终要把保增长的落脚点和着力点放在保企业上。无论是大企业、中小企业还是个体工商户,无论是工业企业、商业企业还是房地产企业,我们都要关心,都要积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下一步市委、市政府将调研工业企业、商业企业和房地产企业等,力所能及地帮助企业。
保企业,不只是简单地让企业生存维持下来,更重要的是要推动企业做大做强。今年我们要采取更积极、更有力、更直接的办法,促进我市企业更快速度、更大规模、更高水平的发展。一是要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在提高产业集中度上争取更大作为。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抓住危机中行业重新“洗牌”的有利时机,鼓励优势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资本合作和产权合作,实施低成本扩张;鼓励关联产业、上下游企业联合重组,实现一体化经营;在汽车、家电、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优势产业领域,培育发展一批拥有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二是要引导企业生产更多适销对路的产品,在引领消费上争取更大作为。特别是对竞争优势明显、市场需求旺盛、生产和效益逆势上行的优势企业、优势产品,能够适应当前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的企业及产品,要加大资金支持和政策激励,鼓励企业开足马力扩大生产。三是要支持企业积极拓展销售渠道,在开拓市场上争取更大作为。综合运用出口退税、外贸发展基金、财政贴息等措施,支持企业扩大出口。对一些基础性产品的销售,在运力安排、银行结算等方面予以支持,帮助企业扩大市场份额。同时,积极组织开展重点建设项目与本地原材料企业的对接,组织好“家电下乡”、“农机下乡”等活动,在同等条件下扩大政府公共消费对地产品的采购,进一步扩大本地市场。四是要推动企业加强管理和创新,在提升竞争力上争取更大作为。各级政府要加强指导和服务,帮助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上迈出更大步伐,苦练内功,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对那些面临困难相对较重的企业,要坚持一企一策,综合运用我们能用的、可用的手段,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对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重点要加强财税支持,帮助解决好融资难等突出矛盾,鼓励中小企业发挥经营灵活的优势,积极主动应对市场变化,增强抗风险能力。
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是服务和支持企业发展最有效的行动。我们都要把企业的忧患,当作自己的“心腹大患”;将企业的需求,作为服务的“第一信号”。经常深入企业调查研究,仔细了解企业难在哪里、急在何处,多做“雪中送炭”的事,多下“及时雨”。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服务效能,做企业的贴心人,为企业发展赢得更多时间和机遇。对企业的需求和期盼,万不可拖延,万不可误事,否则就会使企业“雪上加霜”。如此,我们弄得不好就是合肥发展的“罪人”。
在当前企业困难时期,我们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与企业风雨同舟,休戚与共,绝对不能给企业添麻烦,尽最大努力减轻企业负担,决不允许与企业争利。要针对企业经营困难的情况,加大涉企收费项目清理力度,能取消的坚决取消,能下调的尽量下调,也可考虑采取暂缓征收、临时性下浮等灵活办法,切实减轻企业经营成本。
第四,要大力促进产业升级。危机是一个强制性的优胜劣汰的过程。我们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既要抓当前,又要谋长远,利用危机的“倒逼机制”促进企业转型、产业升级,加快建设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全面发展的现代产业基地。
制造业是合肥的传统优势产业,是全市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重要根基。现阶段合肥制造业的发展,要重在求大,重在求强。重在求大,就是要围绕装备制造、汽车、家用电器等支柱产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谋划、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吸引更多的配套企业,大力推进集群式发展,培育壮大若干百亿元企业、千亿元产业。重在求强,就是要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确定主攻方向,增强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合肥制造业在若干领域的技术优势,努力开发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的产品,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培育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精品名牌,推动产业提质升级。
在这次金融危机中,高科技产业、新兴产业的抗风险能力都很强。今年要把发展创新型产业作为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建设的突破口,下大力气、下真功夫培育一批体现合肥特色、壮大合肥实力的创新型企业,形成一批引领行业发展的新兴产业。特别是,对京东方液晶平板等大项目,要实行政策聚焦,全力做好服务,确保项目早日建成,打造成国家级的产业基地。同时,还要瞄准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和较强爆发力的太阳能光伏、新材料、IT等新兴产业,把全国乃至全球的相关企业和人才吸引到合肥来,力争再打造几个大产业。要加快创新载体和创新平台建设,提高产业园区对高新技术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的承载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加快发展。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要认真落实市里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把发挥省会优势与扩大对外开放有机结合起来,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动现代服务业大发展。特别是,要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引进更多的金融机构和新兴金融企业,积极培育金融要素市场,加快金融服务集聚区建设。要顺应合肥工业化进程加速的大势,依托综合交通枢纽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要积极呼应上海举办世博会,加强与上海等长三角地区会展联盟城市的交流与合作,扩大合肥会展业的规模和影响力。要抓住当前境外大公司加快转移非核心业务的有利时机,主动迎接服务外包业的转移。要结合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优化服务业布局,在滨湖新区、科技创新示范区等地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对于直接拉动钢铁、建材及家电家居用品等产业发展,稳定和发展金融业,拉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扩大国内需求,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要在执行国家统一政策的前提下,细化和完善配套措施,保持合理的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鼓励和支持住房消费。要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监测分析,正确引导和调控房地产市场走势,及时解决市场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加强舆论宣传,增强投资者信心,改善市场预期,正确引导开发商、购房者和销售中介行为。
第五,要充分发挥政策杠杆作用。今年,要组合运用好我们已有的各项政策措施,所有的政策都要优先向保当前增长汇集,也就是要优先向促今年发展汇集。各项专项资金要聚焦重点,集中使用,哪个项目、哪个企业能快速见效,就投向哪个项目、哪个企业;特别是对年内即能见效的项目,不仅要集中资金支持,而且要以最快的时间决策、最快的时间支持。在落实政策上,不能机械教条,要灵活应变,一切随时间、地点、条件的转移而转移。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现阶段合肥还处于工业化的中期,我们要完成今年任务,必须把工业搞上去。去年合肥工业产值突破了2000亿元,今年还要再上一个新台阶。这是当前的头等大事、重中之重。为此,市委、市政府将出台《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奖励政策》,进一步整合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资金,围绕今年的重点,调整资金使用方式,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激励作用,鼓励企业进一步扩大生产,进一步扩大销售,进一步加大技改,大力开拓市场,实现增产增销。出台这样一个激励政策,就是要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让企业看到我们同他们真正同甘共苦了。既然实行这个政策,原来的一些政策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政策出台后,要加大宣传力度,让企业都知道、都懂得政策的精髓和实质。要建立强有力的协调推进机制,确保每一条政策、每一项举措落到实处。落实政策要“快”,善于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快速评审、快速决策、快速兑现,力求在最短时间内产生效应。在加强对企业激励的同时,要关注企业的现实需求,帮助企业解决好流动资金紧张等难题,放大政策的综合效应。各县(区)、开发区在落实市里政策的过程中,要注意与自身政策的衔接配套,形成政策合力,从而建立完善一整套“保增长、促发展”的政策体系。
三、更好地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当前全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根据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我市学习实践活动即将全面展开,市委将专门动员部署。这对于在新起点上推动合肥又好又快发展,提高党员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各级各部门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为学习实践活动的全面展开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和工作准备。
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只有同各地区各部门实际相结合,才能落到实处、发挥作用。如果只是纸上谈兵、夸夸其谈,不仅什么实际问题也解决不了,还会误党误国!衡量领导干部理论水平的高低,不仅要看掌握了多少理论知识,更要看能不能把所掌握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有效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实际问题。
突出实践特色,是这次学习实践活动最鲜明的特征。当前,对全市各级领导干部来说,最重要的是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把党的科学理论与改革发展稳定实践紧密结合,认真落实保增长、促发展的各项措施,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在推动科学发展的实践中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一要在破解发展难题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去年底,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在一个时期内,我们将突出面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持续加深、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的压力,突出面临外部需求显著减少、我国传统竞争优势逐步减弱的压力,突出面临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投资和贸易保护主义上升的压力,突出面临人口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增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更为迫切的压力。随着合肥改革开放的深入,我们将会更加直接地感受到这“四个压力”和随之而来的各种发展难题。要解决好这些问题,既需要观念的创新,也需要体制机制的再造。这就对领导干部破解难题的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我们一定要敢于正视矛盾,深入研究经济转型、社会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找准阻碍发展的难题、约束发展的瓶颈,主动化解矛盾、消化难题,绝不能止步不前甚至退缩放弃。要善于把中央和省、市委的要求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把自觉维护大政方针的统一性和严肃性与因地制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实践中提升新水平、增长新本领,尤其是要认真研究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提高干事创业能力,不断增强应对复杂局面能力,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扎实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二要在服务人民群众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领导干部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最根本的就是要为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奋斗。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的天职。能不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检验领导干部党性是否坚强、作风是否优良的首要标准。密切联系群众还是脱离群众,不仅是态度问题、感情问题,更是政治立场、政治本色问题。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发展、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增多的情况下,我们一定要更好地践行党的宗旨,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这对凝聚力量、共克时艰至关重要。我们一定要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贯穿到制定和实施方针政策的各项工作中去,落实到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体现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一定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和公仆意识,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一定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基层,为群众操心,在基层使劲,做人民群众需要的发展带头人,做人民群众信赖尊敬的贴心人。一定要牢记为民谋利的责任,自觉把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基本内容,下大力气解决群众反映较多的问题,多为群众办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三要在做好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工作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这场金融危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提醒我们要加深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增强在复杂形势下做好经济工作的能力。在现代经济中,市场和政府的作用相辅相成,“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都不能少,而且两手都要硬。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又要有效克服市场的盲目性和局限性。在市场自身难以消除经济生活中的重大不利因素时,政府调控尤为重要、不可或缺。这也是我们领导发展能力的体现。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尤其需要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坚定信心,夙兴夜寐工作。既要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应对措施考虑得更周全一些,又要注重从变化的形势中捕捉和把握难得的发展机遇、在逆境中发现和培育有利因素。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我们一定要见事早、判断准、行动快,有力有序有效地加强市场调节,切实增强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以赢得时间、争取主动;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蛛丝马迹”,一定要善于见微知著、未雨绸缪,主动及时地采取果断有力的措施,全力打好发展主动仗。应对金融危机,需要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创造性。在这个特殊时期,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敢于为创新担风险、勇于为发展尽责任,甘于为基层作奉献。这是时势所需,也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四要在维护社会稳定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这场金融危机给人们的心理带来一定冲击。如果应对不当,会影响人心的安宁。我们在保增长的同时,也要保民生、保稳定。领导干部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和敏锐性,提高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要及时了解群众诉求,妥善化解利益矛盾,认真纠正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依法维护群众正当权益。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变化的新特点,随时掌握社情民意,及时发现不稳定因素和苗头,排查、处理好发生的各类矛盾,千方百计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要建立完善重大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着力提高应急决策和危机处理能力。要严格落实维稳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如果发生突发事件,要在第一时间及时应对、妥善处理、把握主动,切实防止因工作不力导致严重后果。遇到急难险重工作,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领导干部要亲临一线、靠前指挥,查清原委、掌握政策、讲究方法,既要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又要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既要坚持依法处理又要积极疏导群众情绪,决不能消极观望、逃避责任、贻误时机、激化矛盾。要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对容易发生事故的地区、部门、行业、部位、环节,要反复督促检查,一抓到底,严防死守,杜绝隐患。
五要在加强作风建设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这次*副总理来肥视察时强调,“我们现在不是没有好思路,不是没有好规划,关键是落实的问题。抓好落实是当前很大的本事。要努力把我们的雄心壮志、我们的要求、我们的规划铺在合肥的大地上”。说一千、道一万,最终还是要真打实干、真抓实干。解放思想要真搞,从“实”字上着手,不能把真抓当成一个口号来喊。合肥这几年就是真“搞”,这个精神要继续保持住。我们鼓励干部大胆负责、真抓实干,不是看你说了多少,是看你真正为这个地方的发展做了多少、为这个地方改革、为这个地方的稳定做了多少。这几年,合肥的干部最重要的元素就是“实”。我们要求干部不但要干事,而且要干成事,特别对新提拔的干部要更严。如果发现新提拔的干部没有思路、不敢负责,立即调整。合肥建设与发展的事业耽误不得,我们是为了合肥的事业、为了合肥的人民。
当前的困难和挑战,是多年来所没有经历过的,既是对我们驾驭复杂局面能力的重大检验,也是对我们的精神状态、工作作风的现实检验。精神状态好不好,工作作风实不实,一是看有没有逆势飞扬的豪气。要强调一个“敢”字,敢于攻坚,面对困难不畏缩;敢于担当,面对责任不塞责;敢于创新,千方百计动脑筋、想办法;敢于实践,定下来的事情就努力去做。二是看有没有当机立断的作风。要突出一个“快”字。见事迟、反应慢、行动不及时,不仅会坐失机遇,甚至会雪上加霜。要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要事快办,急事急办,以“快”来抢抓机遇,以“快”来赢得发展。三是看有没有真诚为企业、为基层、为群众服务的态度。要认真研究企业、基层、群众的困难和需求,千方百计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这里,关键看我们能不能打破常规,找出一些好办法来;能不能真抓实干,把中央和省、市的政策扎扎实实地落实下去。下一步,要研究围绕服务企业,进一步改进微观环节的工作,特别是要围绕怎么再造流程,实实在在地做一些事情。对发现的问题,各单位一把手除了纠正事情的偏差之外,还要纠正人身上的毛病。尤其是对企业、群众反映的意见,不但要实事求是地纠正存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分析、研究当时为什么那么做,要追究人,不追究人怎么抓班子、带队伍?
同志们,困难和挑战考验着我们,责任和使命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非凡的决心和勇气,顽强拼搏、开拓奋进,努力实现合肥发展的新跨越,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