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政府新农村建设发展会讲话市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同志们:
市委、市政府召开这次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回顾总结新农村建设工作,分析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安排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对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白银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刚才,各县区和示范乡村代表进行了交流发言,总结了各自的好做法、好经验,有利于大家互相启迪、相互借鉴;市委组织部和市扶贫办分别通报了全市“双联双带”工作和扶贫开发工作。会上,张书记将作重要讲话,大家要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全市新农村建设起步良好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年以来,我市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以发展特色产业、培育新农民、建设新村庄、塑造新风尚、建立新机制为重点,激发群众参与动力,培育产业持续发展能力,提升基层党组织保障能力,新农村建设起步良好。
㈠科学编制规划,认真开展选点示范。把科学规划作为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首要环节,精心论证编制了《白银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和8个分项规划。5个县区结合各自实际,制定了总体规划,16个乡镇和30个村制定了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坚持因地制宜,先行试点,从实际出发,区分三类不同地区,分类选点示范,共确定省、市、县(区)三级试点村76个。今年上半年,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年确定的6个省级试点村、13个市级试点村实施方案进行了修改完善,增强了方案的可操作性。同时,又新增15个市级试点村。试点村投入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累计投入各类资金2亿多元,建成了一批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试点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通过试点,全市初步形成了旧村整治型、移民搬迁型、城乡一体化型、村镇提升型、产业支撑型等五种新农村建设模式,涌现出了会宁红堡子村、靖远张家滩村、景泰十支文明新村、白银区武川乡移民新村、平川贾庄村等一批典型试点村。
㈡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进产业化经营。把生产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任务,引导农民发展特色产业,走产业化经营之路。一是特色产业驱动。三类区域扬长避短,确定了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思路,“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格局正在形成。两大产业基地规模逐年扩大,草畜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水平进一步提高,新建各类养殖小区16个,畜禽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占总养殖量的68%。今年8月,中国绿色食品协会、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和中科院项目办授予我市“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区”称号。二是龙头企业带动。围绕优势特色农业资源,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条。设立了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一批规模化奶牛养殖基地开工建设,全市新增蒙牛白银加工基地等产业化龙头企业29户,总数达173户,农畜产品加工能力达到100万吨,有8000多人从事农畜产品深加工业,进入农业产业化领域的农户占总数的34%。三是合作组织推动。设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专项资金,引导农民从销售环节增加收入,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167个,带动农户1.8万户,农民参与市场竞争能力明显提高。
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抢抓国家基础设施投资向西部地区和农村倾斜的机遇,加大争取落实力度。*年以来,全市共争取农林水专项资金2.35亿元,建设了一批农村基础设施。开工建设了曹若、新庄塬、大沟等一批人饮解困工程,预计今年可解决10.64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继续实施二期农网改造工程,农村用电难、用电贵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投资5.2亿元,建成通乡油路305公里,完成村道通达工程900公里。建成沼气池8000多座。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神农通”农村信息户7500户。
㈣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培育新型农民。以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为重点,落实“两免一补”资金5172万元,为33.06万名学生免除学杂费,22.4万名学生享受免费教材,4万名贫困生享受寄宿生活补贴。整合各行业培训资金,实施“就业技能培训工程”,对新增初高中毕业生进行职业技术培训,目前,已完成培训2万多人。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进展顺利,文化站、图书室等文化阵地建设不断强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覆盖全市农业人口。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24436户、86881人纳入低保范围,占全市农业人口的6.5%。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提高1倍,达到每人每年1200元。
㈤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协调推进机制。市、县区均成立了由党委和政府一把手任正副组长、党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完善了组织领导体系。制定了新农村建设督查工作制度、联席会议制度和试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新农村建设评价体系也即将出台。市财政出资500万元,设立了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用于引导新农村建设。建立了对口帮扶和“双联双带”责任制度。
总体上看,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广大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共同努力,我市新农村建设起步良好,为全面面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也增强了我们的工作信心。但是,我们应当看到,当前新农村建设仍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宣传动员工作尚不到位,一些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内容、任务和政策知晓程度低,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等靠要思想严重;利益导向机制不完善,群众发动不充分,农民参与热情不高;工作进展不平衡,点上轰轰烈烈,面上冷冷清清;资金紧缺,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产业发展缓慢;个别部门协调配合不积极,项目资金整合难度较大;试点村选择确定方式不够科学,规划设计成本较高;社会扶助机制不健全,以城带乡、以工补农力度不大、效果不明显;普遍存在重生产发展,轻精神文明建设的现象。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认真采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全面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
对于新农村及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不同地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充分反映了地区发展差别和群众需求的层次,体现了新农村建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新农村建设既是一项紧迫的现实课题,又是一项艰巨复杂的长期任务,既不能脱离实际、急躁冒进,又不能惧怕困难,无所作为。必须从各地实际出发,统筹兼顾,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尤其要在生产发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上下功夫。
㈠关于生产发展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基础,必须摆在首位,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分类指导,发挥各自优势,努力建设现代农业,充分挖掘农村内部增收潜力。
加大特色农业基地建设。按照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的总体要求,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和品牌农业。进一步扩大瓜菜和草畜两大战略支柱产业,努力建设一批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沿河、沿城、沿路地区要建成现代农业的先行区,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的方式,加快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特色农业向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努力拓展农业功能,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培育农民增收新亮点。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二阴山区和新灌区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发展节水型、生态型、效益型农业,不断扩大绿色农产品基地,发展地方特色种养业,提高商品率。干旱贫困山区要大力发展旱作农业,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统筹整村推进、易地搬迁、劳务输出等工作,逐步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抓住我国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一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用现代工业理念发展农业。通过产供销、种养加一体化经营,把农业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要围绕优势农业资源,积极扶持、引进发展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快形成若干有龙头企业带动、有品牌支撑、有市场竞争能力的高效特色农产品产业群,尽快促使会宁马铃薯加工、靖远蔬菜和羊肉加工、景泰啤酒大麦加工、白银乳品加工、平川番茄酱加工形成产业优势。把龙头企业发展与“一园三区”建设结合起来,以现有国家、省、市级龙头企业为重点,着力扶持壮大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的骨干龙头企业。用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有关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推进技术创新,扩大精深加工规模;支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大力提升农业科技含量。积极推动先进实用科技在农业领域的推广应用,提升农业效益。一是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努力增加科技推广投入,继续围绕基地建设、优势资源开发和农产品加工转化,组织实施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畜禽小区综合配套养殖、主要农作物大面积高产优质栽培、农产品加工等重大技术推广项目。以设施农业、节水农业、生态农业为重点,引进和推广以节水、节地、节肥等为主的示范技术项目。组织动员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科普宣传、技术培训和推广服务。二是健全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尤其在村庄建设改造过程中,要注重科学布点,建设“互联网吧”,开辟群众与外部联系的通道,方便群众掌握市场动态,开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生产经营活动,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带动提高农民信息化素质。三是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检验检测、认证工作,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搞好先进适用防疫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动物疫病防治工作。
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要把市场体系建设和发展特色产业、推进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转移就业有机统一起来,提升市场功能,发挥市场综合效应。紧密结合我市实际,以蔬菜市场、羊羔肉市场、小杂粮市场为主,综合市场、专业市场和集贸市场并重,改造和新建结合,积极建设功能完善、管理规范的市场体系。结合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万商西进工程”,支持农资超市和农家店建设,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培育农产品物流业。充分发挥供销社和其他流通组织在农产品购销中的作用,发展专业流通合作组织,培育农民经纪人队伍和农民运销联合体,引导农民在销售环节增加收入。
㈡关于乡风文明
实现乡风文明,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点任务。当前农村存在生活方式不科学、行为举止不雅观、封建迷信盛行、酗酒赌博普遍等现象。消除这些现象,关键在于高度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农村文化,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加强农民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教育。要以科普宣传、技术培训、法律教育为重点,整合教育、科技、宣传、文化、法律资源,发挥学校、讲师团、科协、农技推广服务、基层司法所等机关、社会团体的作用,组织人员广泛深入农村,积极传播科技文化知识,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的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要强化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从娃娃抓起,培育适应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促进农村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良好风尚。以创“五好家庭户”、“文明村庄”为载体,开展讲文明、讲科学、讲卫生、树新风活动和群众性评比活动,倡导健康、文明、高尚的生活方式,破除迷信,移风易俗,增强农民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
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认真落实国家农村公共文化发展政策,实施国家重大文化工程建设,把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纳入村镇建设规划,多途径、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为农民创造文化活动的基础条件,满足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突出抓好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等文化设施建设,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农村公益文化事业,资助农民建设农家书屋。要科学规划、合理布点,在村庄建立阅报栏、张挂适宜农民阅读的报纸。要把组织开展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向农村送书送报活动作为对口帮乡扶贫,“双联双带”的主要内容,并做到经常化。
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各级文化部门要有效整合文化资源,积极发掘民间文化,传播有益文化,组织开展经常性的送书、送戏、送电影等文化下乡活动,带动农村文化发展。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结合各地文化资源优势,依托文化“能人”,组建秧歌、篮球、象棋等特色文化兴趣小组,发展自己的文化队伍,利用农闲、节庆等机会,开展文化比赛和文化联谊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农村文化活动,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激发群众爱家爱乡热情,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㈢关于村容整洁
村容村貌体现村庄建设、发展和管理水平,是新农村建设成果的展台。这项工作抓好了,有利于改变农村传统的生活方式,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从根本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一项长期任务,急不得也慢不得,要根据农村实际和农民承受能力,从农民最需要、最基本的方面做起,促进村容整治工作。
加强村庄规划工作。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支持乡镇和村庄规划工作,统筹水、电、路和住宅建设,编制好村庄规划,力求做到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尤其要重视农村小城镇规划建设,发挥小城镇聚集产业、聚集人口和辐射带动农村的功能。要教育引导农民转变传统居家观念,破除封建迷信思想,服从村庄建设规划,搞好住宅建设。要加强宅基地规划和管理,节约村庄建设用地,帮助农民切实解决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问题,搞好农村污水、垃圾治理和清洁能源建设,改善农村环境,注重村庄安全建设。
推进村庄环境整治。要立足实际,改造和新建相结合,以改造为主,防止大拆大建,加重农民负担。以清洁村庄、清洁家园、清洁道路为重点,扎实做好改路、改水、改厨、改厕、改圈等工作,逐步实现道路净化、村庄绿化、卫生净化、环境美化。借鉴韩国新村建设经验,以解决农民最迫切的问题为切入点,采取以奖代补、以物代资的办法,发挥财政投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村庄改造和建设。大力推广平川水泉镇贾庄村、靖远刘川乡张滩村等试点村旧村整治经验,加快村庄整治步伐。要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整治结合起来,积极争取国家投入,增加地方财政投入,调动农民投入,鼓励社会投入,加快乡村公路、安全饮水、清洁能源等工程,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要把生态环境建设和村庄整治建设结合起来,以生态环境建设统领小流域治理、梯田建设和退耕还林工作,严禁毁林开荒、毁草种田、退荒造地等短期行为,积极实施各类生态建设工程,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进一步治理工业污染和生活垃圾污染及农业化肥、农药、农膜污染,营造良好人居环境。
㈣关于民主管理
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把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新农村建设才能获得持续动力,才能激发和凝聚新农村建设的力量。要以完善基层党组织为重点,落实群众的选举权、决策权、监督权、管理权,充分发扬民主,健全完善乡村治理机制。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规律,完善工作运行机制,努力改进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提高为农民群众谋利益、做榜样的能力和意识。进一步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制度,认真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各项制度和措施,把群众信得过、有威信,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优秀分子充实到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中来,强化新农村建设的基层组织保障,提高领导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发挥基层党员、干部和农村致富能人的作用,通过“双联双带”这一平台,以传播先进理念、理清发展思路、提高发展能力为重点,带动广大农民兴业致富。
完善基层组织功能。要适应乡镇机构改革需要,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积极推进乡镇工作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逐步把经济工作重点转向政策引导、制定规划、服务主体和营造环境,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上来,力争在创新农村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上有新突破。要以服务“三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三农”社会化服务体系,开展服务全程制,为农民办事提供“一站式”服务。充分发挥乡镇民政所、派出所、司法所的职能作用,为解决弱势群体困难、排查调处社会矛盾、维护农村社会治安搞好服务。顺应新农村建设要求,改进农村工作考核评价办法,建立符合农村工作实际的激励约束机制,把发动农民、组织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成效,作为考核基层组织和干部的重要依据,提高基层组织的领导能力。
切实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健全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完善落实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确保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对事关大多数农民利益的重大事项和项目建设,实行“一事一议”制度,最大限度地争取农民的支持和参与。要探索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制度,完善农民自主筹资筹劳的办法和措施,引导农民自主开展农村公益性设施建设,增强农民履行义务的自觉性。
三、建立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机制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涉及方方面、各行各业的系统工程,必须健全责任明确、分工合理、配合密切、运转有序的工作机制。各级干部要消除无所作为意识,强化开拓创新精神;有关部门要消除与己无关意识,强化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农民要消除等靠要意识,强化建设主体作用;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要消除为难意识,强化主动服务职能。努力形成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
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要切实加强领导,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及部门责任,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确保宣传到位、责任到位、投入到位、工作到位。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及其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协调解决好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研究与农民切身利益挂钩,促进农民投入的具体措施。制订引导企业及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办法。改进选点示范思路,控制示范村增量,实行动态管理,将新农村建设实绩突出、效果明显、干部群众积极性高的非示范村纳入示范点之列,实行以奖代补;对工作不力、效果不明显的试点村剔除试点之列,推动面上工作全面开展。完善典型发现、培育和推广机制,切实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情况,解决问题,推进工作。
建立长效投入机制。在继续加大争取国家投入的同时,新增财力要向新农村建设倾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要探索建立长期稳定的社会扶助机制,形成政府引导,农民主体,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社会投入格局。要把对口帮乡扶贫、“双联双带”作为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重要抓手,引导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发挥各自优势,找准结合点,把握着力点,确定帮扶重点、形式和途径,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促进新农村建设。各级领导、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农村致富党员,要带做好联系点、扶持村和扶助户工作。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成为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引领者,带头支持新农村建设。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参与农村住宅建设和村庄整治。其他社会力量也要发挥各自优势,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物出物,积极为新农村建设添砖增瓦,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市上下的自觉行动。
建立部门联动机制。部门掌握着大量新农村建设要素资源,部门的协作程度决定要素的组合效果,影响新农村建设成效。各部门都要树立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意识,主动创新协调方式和手段,加强协调配合,建立协调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把协调重点放在发挥职能优势、论证筛选项目、合力争取重大项目上,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推进新农村建设。宣传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制定系统规划,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政策、弘扬典型,大造声势,营造氛围,增强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建立健全督查考核机制。各县区、各部门要将新农村建设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依据即将出台的《白银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评价体系》和《白银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考核办法》要求,严格考核。各县区要结合自身实际,设计一套相对独立、全面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建立完整的责任体系,制定一套科学可行的考评办法和奖惩办法。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抓好评价考核工作,建立考核通报制度,完善督查制度,创新督查手段,将督查考核结果在新闻媒体上公布,作为考评部门及其领导工作实绩的依据,严格兑现奖惩。
同志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任务艰巨而光荣。我们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再接再厉,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切实提高领导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全面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为实现我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