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民政局名牌培育质量提升会讲话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同志们:
质量问题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战略问题,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全局。品牌是产品质量、特色、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的综合反映,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推进,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今天,质量和品牌已经成为国际、国内竞争的致胜法宝。大力培育名牌产品,加快发展品牌经济,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基础,对提高全市经济增长质量,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在杭湖宁发展带中间率先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市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品牌和质量工作,特别是通过近年来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广大企业的共同努力,全市的产品质量稳步提升,知名品牌不断增加,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显现。到去年底,全市拥有中国名牌产品2只、中国驰名商标4件、中国出口名牌产品1只、国家免检产品24种、浙江名牌产品67只、浙江著名商标81件;上个月,美欣达又顺利通过了我市第一只国家出口免验产品验收,成为全市第一家拥有五项“国字号”名牌荣誉的企业。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名牌总量偏少,特色名牌缺乏,名牌竞争力不强,区域性经济的名牌带动效应不够突出;部分行业产品的整体质量水平不高,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还时有发生;部分企业的质量意识、创牌意识和能力亟待提高,也缺少质量提升和名牌培育的长远规划和实施方案;一些地方和部门对质量和品牌工作的认识存在偏差,工作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
根据国务院、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湖州的实际,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开展以名牌培育质量提升为主要内容的质量振兴活动。
(一)开展名牌培育质量提升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要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创名牌就是要从根本上提升企业产品质量,扩大产品知名度,提高产品附加值,从而推进企业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全面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实现经济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就这个意义上说,创牌提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开展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作,才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不断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才能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才能促使各方面特别是各企业把质量作为参与市场竞争,求生存、促发展的生命线,通过优质的产品和高效的服务,树立诚实守信、公平竞争、文明进步的新形象。
(二)开展名牌培育质量提升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我市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但在发展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从表面看,这是由于生产要素供给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土地、资金、电力、原材料、环境等要素制约比较严重;但从深层次看,反映了我市经济的结构性、素质性问题,长期以来形成的“低、小、散”经济格局未能得到有效扭转,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为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就企业来说,总体上创新能力薄弱,产品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少、档次偏低,名牌产品偏少,品牌效应不够突出;多数企业尤其是小企业的质量基础还相当薄弱,质量观念淡薄,创牌意识不强,“重生产、轻管理”和“重产量、轻质量”等现象还比较普遍。就三次产业而言,第一产业中,农业的产业化、标准化还处于起步阶段,知名品牌的农产品数量少且未形成优势,有机、绿色农产品占比不高;第二产业中,普遍存在能耗与效益、投入与产出不协调的问题,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第三产业中,商品流通领域的农资、建材、药品、食品等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服务领域中损害消费者权益的事情时有发生。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将经济工作的重点,切实转到推进增长方式转变、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上来。开展以名牌培育质量提升为核心的质量振兴活动,就是重要的载体和途径之一。通过扎扎实实抓规范、抓标准、抓质量、抓品牌,促进产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转变。
(三)开展名牌培育质量提升是实施率先崛起战略的现实要求
工业是湖州经济的主体和支柱,实现湖州在杭湖宁发展带中间率先崛起的核心标志,就是以工业经济为主的产业崛起。这就需要我们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强市”的方针,高举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旗帜,着力增强我市工业经济的实力和竞争力。在这其中,质量与品牌就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和保障。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作是现阶段质量振兴活动的主要内容,是推动我市工业产品提高档次、走向国内国际市场的最有效的手段,是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增强工业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基础工作和有力保证。面对国内、国际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的企业若不练好内功,在质量上下足功夫,在品牌上做足文章,就会失去竞争力,就会在新一轮竞争中掉队。那么,湖州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工业经济的实力和竞争力就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全市的率先崛起。
各级各有关部门和行业企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到开展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真正把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作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作为保证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质量的有效抓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抓管理、创名牌、增效益、夯实力、促发展,提升质量打造新优势,创建名牌促进新发展。
二、围绕质量振兴,全面推进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作的深入开展
在全市开展质量振兴活动,主要就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提高我市产品质量总体水平,着力提升品牌经济效益,增强经济实力和竞争力,促进湖州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各级各有关部门和行业企业要明确质量振兴的目标,突出重点领域,抓住关键部位,紧扣薄弱环节,全面推进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突出培育区域性重点产业,着力提升整体质量水平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质量是推进产业水平不断提升的核心。根据全市产品质量的整体水平和产业结构的特点,围绕打造先进制造业“四大基地”、“十个中心”,突出加大对区域性重点产业质量提升和名牌培育的工作力度。
长兴县的铅酸蓄电池行业发展已有30多年历史,近几年随着电动助力车行业的兴起而迅速发展,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都颇具影响的新型特色产业。
德清县和南浔区的木业产品主要为木地板、装饰贴面板和细木工板,产业集聚度较高,产业规模效应显著,是我市近年来发展最快、在国内较有影响力的区域特色产业。
吴兴区的童装业是织里镇的一大支柱产业,是我市的一大特色优势产业,近年来通过举办中国织里童装博览会,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大提升。
安吉县的椅业和竹地板业是县域经济两大支柱产业,椅业已成为安吉县外贸出口的第一产品,竹地板产品畅销欧美市场,是“中国转椅之乡”和“中国竹地板之都”。
各县区要根据各自的产业特色,按照“一产一策、一企一策、一品一策”的要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制定实施方案,实行分类指导,在生产工艺、生产技术、生产环境等各个环节,大力推进规范化、标准化,全方位提升产业质量,努力将区域性重点产业做精做细、做长做新、做大做强。
(二)大力实施名牌战略,着力提高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
名牌产品是企业科技水平、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也是区域经济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已经成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象征。大力培育和争创名牌产品,是全面提升湖州产品的总体质量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载体,也是增强湖州经济发展后劲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在“创”字上下功夫。引导和促进企业坚持把质量作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牢固树立抓产品的关键就是抓质量、抓质量必须抓名牌、抓名牌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坚定不移地走名牌创建之路。加大创建品牌、提升品牌、经营品牌、延伸品牌的力度,做到无牌变有牌、有牌创名牌,使更多的产品成为国家级和省级名牌。
二要加强指导协调服务,在“育”字上下功夫。认真制订名牌培育规划,有针对性地指导和帮助列入规划的企业和行业开展创名牌工作。加大对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创名牌的培育力度,实行专人负责,加强指导和服务,做到培育一批,申报一批,升级一批。我市中国名牌产品“十一五”推进计划是根据国家公布的目录,市名推委结合我市产业和产品的现状提出的,这个计划还需要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对列入计划的中国名牌重点培育企业,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落实好名牌培育工作责任,在技术改造、市场准入、监督抽查、质量保证体系、计量保证体系、认证认可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促进资本、资源、项目和政策向名牌企业、名牌产品倾斜。
三要发挥产业产品优势,在“特”字上下功夫。围绕先进制造业“四大基地”和“十个中心”的建设,走特色名牌发展之路。依托我市现有的特色优势产业和产品,通过产业和品牌的聚集,培养和提升一批在全国和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区域性特色品牌。要结合当前区域性重点产业的培育和龙头企业的做大做强,着力挖掘特色、发挥优势、提升档次、扩大影响,增强特色产业产品的实力和竞争力,以区域性特色名牌来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
(三)加强质量基础建设,着力以质取胜
开展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作,质量基础建设是最基础的关键环节。要坚持“以质取胜”,夯实标准、计量、质检、质保、咨询认证等质量管理方面的建设基础。
一是加强企业质量管理。企业是质量管理的主体和基础,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质量是企业生命”的观念,提高经营者和员工的质量意识,建立完善质量保障机制。要加强质量管理和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建立健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积极申请产品质量和管理体系认证,积极开展质量改进、质量攻关、质量赶超和节能降耗等活动,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完善自律机制,提高企业整体素质。
二是积极推进标准提升工程。重点对技术创新能力强、有核心技术专利、产业链长的龙头企业,鼓励其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制订修订,积极争取参与国际标准活动,把关键技术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及时转化为标准,利用标准提高核心竞争力,争创名牌,并带动产业链整体标准的提升。紧紧围绕节能降耗工作,完善主要耗能、耗水产品的市场准入标准,严格执行强制性产品能效标识和再利用标识制度,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深入推进农业标准化,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强应对技术贸易壁垒工作,引导出口企业主动应对,提高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比例。
三是加强计量基础工作。积极采用先进的计量测试手段和方法,严格对计量测试设备的管理。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要进一步完善计量检测体系,为新技术的应用和新产品的研发提供有力的保障;中小企业要积极配备必要的计量检测设备,确保产品经严格检验合格后出厂。进一步发挥计量和校准中介机构的作用,为中小企业提供有效的服务。加大对法定计量机构的投入,为高新技术产业化提供可靠的计量测试保证。
四是建立健全质量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根据产业布局和区域特色,加强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加快实现检验机构布局网络化、装备智能化、服务社会化。鼓励检验机构进园区,为企业提供零距离服务,切实解决企业检测难问题。加强对食品的监督检测,确保人民群众饮食安全放心。检验机构要不断加强内部管理创新,确保检测数据科学、公正、准确、可靠。
五是促进认证咨询市场的健康发展。积极鼓励和推进企业申报环境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节能、节水认证,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促进资源节约型、生产清洁型、生态环保型企业发展。进一步加强各类协会、学会的建设,充分发挥其在信息交流、人才培训、质量改进、技术互助、品牌培育策划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四)强化执法监督检查,着力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建立规范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是质量振兴的重要内容。要进一步强化抓源治本意识,继续落实打假责任制,切实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依法惩处制假售假的违法犯罪行为。
一是突出质量安全重点,加大执法监管力度。突出关系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食品、农资、建材、特种设备等重点产品,按照“查大案、端窝点、整市场”的要求,集中力量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市场实施专项治理,推动打假治劣向纵深发展。严厉打击各类垄断经营、欺行霸市、商业诈骗、不讲公德、不讲诚信等行为,努力营造公开、公正、平等、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形成亲商、活商、富商的社会风气,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有序流动,为质量振兴营造宽松和谐的社会氛围。
二是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加强产品质量监督检查。把从源头抓质量作为依法监管质量的重点,完善市场准入机制,积极探索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建立质量预警体系,及时整治质量警情,不断提高依法监管工作的有效性。对实行生产许可证、强制性认证的产品,必须严格检验、严格审查、严把市场准入关。凡不具备生产条件、不能保证产品质量的企业,一律不准开工生产。加强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和重点产品的质量监督抽查工作,强化监督抽查的后处理,帮助企业分析原因,落实整改措施,提高质量水平。
三是落实打假责任,维护合法权益。各职能部门要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落实打假责任,密切协作配合,加强执法检查,保持打假高压态势。发动全社会支持打假工作,深入开展“质量月”、“3.15保护消费者权益日”等群众性活动,动员人民群众和社会力量参与质量监督管理,曝光典型案件,举报不法行为,鼓励支持用户和消费者依法进行质量投诉和仲裁检验,切实维护消费者和企业的合法权益,努力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放心的消费环境和良好的投资环境。
三、建立工作机制,全力确保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作取得实效
质量振兴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市上下齐抓共管,各行各业协调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各级各有关部门和行业企业要通过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形成推进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作的强大合力,确保取得实效。
一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质量振兴活动的实施意见,建立了市质量振兴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质监局。各县区政府要建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制定切实有效、操作性强的活动方案,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各县区要加强与市领导小组的联系和沟通,及时汇报重点行业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作进展情况,协调重要工作,解决重大问题。市、县区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协调解决名牌培育质量提升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帮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全力推动“质量振兴”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
二要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各有关部门及行业要切实强化各自职能,上下齐心,左右协力,多方联动,合力推进。市、县区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充分发挥好牵头协调作用,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督促检查,定期反馈通报情况。各有关部门、单位、企业和社会团体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狠抓落实,以一流的工作质量、产品质量、服务质量,推动质量振兴活动健康有序开展。
三要健全机制,强化保障。要从政府、行业、企业、社会等各个层面,建立有效的经费投入机制、工作推动机制、督查落实机制、质量评价机制和监督考核机制,保障质量振兴活动有效开展。各级政府、部门、行业及企业单位要建立质量工作责任制,制定质量责任考评办法和考核细则,强化督查考核,把质量振兴和品牌建设的目标、任务、措施落实到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企业和每一个产品。严格责任追究,对造成重特大质量责任事故的,依法追究政府、部门、企业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四要出台政策,引导激励。建立质量兴企、品牌兴业的激励机制,引导企业行业抓质量、创品牌。市政府在已有的名牌产品奖、国家免检产品奖等的基础上,又设立“质量管理奖”和“标准化工作创新奖”,对新获国家或省质量管理奖的企业,分别奖励20万元、10万元;对参与WTO/TBT通报评议被通报方采纳的单位,奖励20万元;对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分别资助50万元、20万元、10万元;对承担组建全国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分会或省委员会的单位,分别资助50万元、20万元。各地和各行业企业也要建立提质创牌的引导激励机制。
五要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各级各有关部门和行业企业要广泛宣传质量振兴活动,深入开展质量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全民质量意识。特别要加强对企业经营者、企业职工的质量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者技能和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各新闻媒体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及时报道名牌培育质量提升的工作经验、典型成效,曝光生产经销假冒伪劣及无证产品等违法行为,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抓质量、促品牌的良好氛围,推动质量振兴活动不断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