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民政局发展农产品加工讲话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20*年5月区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我们走过了不寻常的五年。这五年,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艰巨任务,面对宏观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全区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区的战略目标,抢抓机遇、克难攻坚,开拓进取、奋发有为,完成了区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新的成绩。地区生产总值由20*年的77.83亿元,增加到20*年的143.47亿元,年均增长14.5%。财政总收入由8.86亿元增加到20.03亿元,年均增长22.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由4.83亿元增加到8.15亿元,年均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4800元增加到19600元,年均增长7.3%。农民人均纯收入由7818元增加到10827元,年均增长8.5%。人均生产总值由25857元增加到45761元,年均增长13.7%。全区经济社会事业的加快发展,标志着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一)产业结构在调整转型中不断优化。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加速产业集聚提升,工业总产值由230.52亿元增加到444.27亿元,规模企业产值比重由56%提升到70.2%,年产值超亿元企业由25家增加到91家,超10亿元企业实现零的突破。加大传统产业技改力度,累计安排技改贴息资金2441万元,带动全社会技改投入6.51亿元。整合提升各类工业园区和基地,加快沙城、海城、天河等地的特色工业基地和标准厂房建设,完成工业项目供地4420亩,项目开工建设率、竣工投产率明显提高。深入实施品牌兴业战略,获得中国驰名商标1枚、中国名牌产品2个、国家免检产品7个,拥有“中国合成革之都”等国字号工业金名片5张。特色农业加快发展。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三大优势农业产业带建设成效显著,建成特色农产品基地28000亩,新增绿色农产品11个,被评为中国杨梅之乡、中国文蛤之乡。加大对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和经济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拥有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5家、农村专业合作社15家。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编制发展规划,出台扶持政策,完善工作网络,主攻三产的力度不断加大。文化用品、不锈钢等专业市场建设扎实推进,旅游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商贸、房地产等行业发展迅速,交通运输、金融保险、中介信息等行业不断壮大。
(二)改革开放在纵深推进中催生活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完成三轮审改,取消行政许可项目209项、收费项目195项,废止行政规范性文件267个。投融资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市率先引入BOT运营模式。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顺利实施,组建了*农村合作银行。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开始启动,农村税费改革不断深化,全面取消农业税,有效规范涉农收费和村级财务管理。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工作有序推进,民营企业制度创新取得新成效,一批企业集团通过联合兼并不断发展壮大。招商引资取得重大进展,“以民引外、民外合璧”实现突破,五年间合同利用外资增长17倍,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29亿美元。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企业进出口行为进一步规范,出口额年均增长26%。外经协作成绩显著,创办境外贸易机构37家,签订经济技术协作项目35个,区域性经济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展。
(三)城市建设在合力攻坚中扎实推进。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共建成重大建设项目27项,完成投资额29.12亿元。行政中心管理大楼即将投用,“三横四纵”道路网基本建成,文化中心等配套工程正在加紧建设,新中心区形象初步显现;灵昆大桥、塘梅公路海城段、77省道瑶永段等工程建成通车,瓯海大道*段、灵昆大道接线隧道工程扎实推进,区域交通网络逐步健全;东片供水应急主管网、新状元水厂相继投用,东片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基本完成,群众吃水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永强垃圾焚烧发电厂、河泥荡文化公园一二期和海城、扶贫、八甲、农业示范区输变电等一批基础设施建成投用,东片污水处理厂、东片排污管网工程加快推进,城区市政功能日益完善;永兴北片围垦工程已经建成,天城、海滨围垦工程加快建设,城区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大力开展村庄整治,完成46个村的整治任务,创建9个市级以上全面小康示范村。新建改建通村公路23公里,率先完成“康庄工程”双百目标。生态区建设稳步推进,电镀等重点行业污染专项整治初见成效,建成市级生态村镇5个。切实加强科学规划,一批规划先后编制完成,城区规划体系逐步完善。强化城市管理,加大拆违改危和环境综合治理力度,拆除各类违法建筑约116万平方米,新增城市绿地约60万平方米,机场路和“三沿”综合整治成效明显,市容市貌得到改观。
(四)社会事业在统筹协调中全面进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建成一批文明单位、精品社区,省级文明城区建设效果明显。科技创新能力逐步提高,新增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6家,46个科技国字号项目落户我区,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称号。科普服务能力得到加强,公众科学素养进一步提高。教育强区创建成果不断巩固,*中学建成投用,学前到高中阶段十五年教育基本普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得到较好解决,教育均衡化发展走在前列。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完善,卫生院改扩建工程稳步推进,传染病、职业病防治工作成效明显。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文化阵地不断拓展,文化体制改革步伐加快。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国际网球中心一期工程建成投用,新增健身苑点195个。计生基层基础得到强化,利益导向机制逐步形成,出生人口性别比专项治理取得初步成果。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4%,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顺利实施,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推开,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制度不断完善。移民结对帮扶工作扎实开展,落实扶持资金800多万元。建立区慈善总会,共募集善款2710万元。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人民武装、国防和“双拥”工作得到加强。妇女、青少年、残疾人和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统计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五)民主法制在深化完善中得到加强。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广泛听取各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的建议意见,累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071件、政协提案663件,办结率100%。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制定完善了政府工作规则,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四五”普法工作顺利完成,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不断增强。全面推进和规范政务公开,政府工作透明度进一步提高。健全信访工作网络,大力开展矛盾纠纷专项排查调处活动,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历史遗留问题。“平安*”建设扎实开展,“四项组合”基层综治工作模式在全市得到推广,“打黑除恶”、禁毒等专项斗争成绩显著,安全生产“铁网行动”、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不断深化,维护了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深入开展“效能革命”和满意不满意单位评选活动,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全面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260件。深入开展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建立健全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会计核算中心和镇(街道)招投标统一平台,逐步形成了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机制。
过去的五年,我们不仅大步推进了*各项事业的发展,而且在丰富生动的实践中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对怎样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新城区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与体会。一是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创新的精神调整完善发展思路。针对前进道路上不断涌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立足区情,调整思路,准确定位,抓住科学发展这个根本,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探索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的发展新路子。二是必须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坚持发展不动摇,抢抓区划调整、土地政策调整等一切重要时机,变被动为主动,化压力为动力,为*今后发展赢得了先机。实践证明,抢抓机遇的过程,就是加快发展的过程,就是成就事业的过程。三是必须合力攻坚,团结一致,以求真务实的作风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抓住产业结构调整、重大项目建设、环境污染治理等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设计工作载体,明确阶段要求,举全区之力攻坚克难,务求取得实效。围绕区政府中心工作,形成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努力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四是必须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以实实在在的利益调动激发全区人民的巨大热情。坚持把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事关人民群众生活的衣、食、住、行、医、保等问题,集中力量,调配资源,创造条件,优先加以解决,使广大人民群众在投身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热潮中共享成果、迸发激情,共同把*发展不断推向前进!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全区人民齐心协力、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驻区部队、武警官兵,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与有效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派、工商联、群众团体、无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建设与发展的海内外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五年的实践,使我们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有了更加客观清醒的认识。主要表现在: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格局还没有根本转变,产业结构仍不合理,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快,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外向型经济发展难度加大;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突出,能源利用效率偏低,资源要素制约明显,环境污染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亟待加强;制约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各类矛盾不断显现,排污、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仍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依然不少,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社会保障等一些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依法行政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些部门和干部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工作落实不力等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这些困难和问题,新一届政府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克服和解决。
二、今后五年奋斗目标和战略重点
今后五年,我区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这既是新的发展机遇期,也是新的发展考验期。从外部形势看,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更加活跃。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宏观调控继续加强和改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奏响了时代主旋律。“三个*”战略深入实施,城市向东拓展、瓯江口区域整体开发步伐日益加快。所有这些,都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从内部基础看,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已经积累了较强的综合经济实力,区位条件、体制机制、人文环境、滩涂资源等构成的比较优势正在凸现,城市化推进、产业升级、社会转型产生的内生动力将进一步释放。在这机遇与挑战并存、合作与竞争交错的重要历史时期,我们必须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凝心聚力谋发展,干在实处走前列,努力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区第六次党代会的总体部署,认真实施“产业强区、城建亮区、文化育区、和谐立区”战略,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全力加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努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为加快现代化滨海新城区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今后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到2011年区本级生产总值达267亿元,财政总收入达36.9亿元,年均各增长13%;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0.45亿元,年均增长17%;工业总产值突破80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21.1%提高到29.5%;累计实际利用外资3亿美元以上,外贸出口总额达到14亿美元。三次产业比例渐趋合理,城区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经济强区”地位进一步确立。
——城区功能实现新提升。城市化步伐明显加快,到2011年城市化水平达到62%以上。景观优美、环境优雅、设施优越的现代化行政中心区基本建成,市政道路、供水排污、水利电力等重大基础设施网络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一心、两翼、两板块”的城市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生态建设取得新突破。到2011年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20%以上,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5.5%,地表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85%,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0%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5%,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区域总体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成效显著。
——社会事业迈出新步伐。文化大区建设取得新成就,教育、卫生、科技、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社会养老参保人数年均增长10%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和家庭财产普遍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79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185元。“平安*”建设成效明显,民主法制不断健全,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好以下六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坚持把优化主导产业支撑体系作为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加快经济强区建设进程。
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速工业经济提质增效,推进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在更高层次上构筑“四大体系”,全力打造温台沿海产业带的重要制造业基地,推动“工业大区”向“工业强区”转变。优化产业布局。充分利用沿海滩涂资源,高标准规划、高门槛准入、高起点开发现有垦区,加快建设*民营科技示范园,努力建成*民营经济的创新平台、传统产业提升的示范基地。全面建成滨海园区*工业基地,整合提升*工业园区、农业示范区、中心工业区和一批特色工业基地,加快“腾笼换鸟”步伐,努力构筑以沿海产业带为核心、成型工业区和特色工业基地为载体,与片区规划功能相匹配的空间布局体系。提升产业层次。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合成革、不锈钢、水暖洁具、制笔、阀门等传统产业,加快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新材料、专用机械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生物工程和海洋能源等新兴产业,构筑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传统优势产业为支撑、新兴产业为亮点的产业体系。坚持扶优扶强。积极引导传统家庭工业向现代家庭工业转变,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扶持一批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形成一批专业特色明显、协作能力强的配套企业群,力争新增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5家、超5亿元的10家,构筑大企业大集团带动辐射、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企业结构体系。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培育和发展各类品牌,力争再创中国驰名商标3枚和中国名牌产品4个,构筑储备一批、申报一批、扶持一批、打响一批的品牌梯度培育体系。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充分挖掘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落实项目,完善政策,加快城区“退二进三”步伐,形成物流、商贸、休闲旅游、现代商住等四大区域性服务中心,构筑服务业发展新高地。依托海陆空交通优势,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加快建设不锈钢、化工、合成革等与我区产业配套的专业市场,合理布局物流基地和配送中心,完善物流配套设施,加快培育和发展一批物流专业企业,建设服务*、辐射周边的现代物流中心。以行政中心区和永中老城区为平台,大力发展连锁经营、专卖许可、电子商务等现代商贸业,引进国内外知名的大型商贸企业,建设一批特色商业街区,建成代表城区形象的标志性商圈。以打响“山海*·都市休闲”的旅游品牌为目标,加快建设瓯江旅游度假区和农业示范区旅游观光园,加强资源整合,完善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建成富有区域特色的休闲旅游基地。以满足普通商品住房消费为主,结合中心区开发、旧城旧村改造、市安居工程建设,开发一批经济适用房、生态居住区,努力建成现代化商住中心。加快培育建筑龙头企业,鼓励建筑工程创优夺杯,扶持发展建筑业。继续壮大金融保险业,培育发展信息、科教、中介、社区等新兴服务业。
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做强外资。加大招商选资力度,把吸引外资与促进产业升级结合起来,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以大项目招商为重点,着力引进国际国内大企业大集团和高技术产业领军企业。优化引资和投向结构,引导外资投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做优外贸。加快转变贸易增长方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鼓励和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有品牌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进一步规范企业进出口行为,提高应对国际贸易争端能力。做大外经。鼓励企业大胆“走出去”,支持企业开展境外加工贸易、资源开发和建立产品研发中心,努力拓展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以建立资金回流平台和打造“总部经济”为重点,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引导更多的在外*人回乡创业,增强本土经济实力,推进区内外产业和资本有效对接、互动发展。
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大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力度,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管理,进一步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大力推进企业制度创新,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通过联合兼并、民外合作、上市扩张、虚拟经营等方式做大做强。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加快社会中介组织发展,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快建设“信用*”。落实促进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措施,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积极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重点扶持和建立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居于全国同行前列的科研机构,着力攻克一批制笔、阀门、水暖洁具等重点行业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项目,积极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推动“*制造”向“*创造”转变。
(二)坚持把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积极发展生态高效农业。深入实施“强龙兴农”工程,发展提升水产养殖、杨梅、蔬菜、花卉苗木等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壮大特色农产品基地,进一步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种养大户加快发展。重点扶持一批加工企业,积极培育知名品牌,拉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加大对农业标准化、信息化和机械化的支持力度,落实农技推广任务,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
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理顺镇(街道)财政体制,加快建立新型镇(街道)管理和运行机制,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增强镇(街道)调控和服务能力。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创新农村金融方式,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推进土地征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配套改革,逐步落实村级二三产返回地指标,优化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加快建立“三位一体”农村新型合作体系,创新为农服务平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大政策倾斜力度,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进一步打好农村“攻三通、破三难”硬仗,全面改善农村供水供电、垃圾污水处理、公共交通、广播电视、信息网络等公共服务的基础条件。实施城乡教育均衡工程、农民健康工程、农村文化阵地工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加快农村文教卫体事业发展。以培养新型务工农民和产业农民为目标,大力实施农民素质培训工程,促进农民分工分业和转移就业。
(三)坚持把提升综合功能作为城区建设的主要目标,加快新型城市化建设进程。
构筑滨海新城区框架。进一步完善城区规划体系,按照“中心崛起、西联南拓、山海互动、全面推进”的空间发展思路,积极引导各片区严格按照各自的功能定位实施规划建设,推进城区空间向东、向南拓展,形成“一心、两翼、两板块”各个片区功能互补、统筹互动、齐头并进、共赢发展的新格局。基本建成行政中心区,全力加快永中老城区改造步伐,推进瑶溪、海滨、永兴片区连片开发,增强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力,努力形成集行政管理、文化娱乐、商务休闲、金融办公和生活居住五大功能于一体的中心功能区。加快状蒲、天城“两翼”与*主城区和滨海园区的接轨,大力发展生产、生活性服务业,推进西联南拓、融合发展。充分利用大罗山、沿海片区“两板块”的资源优势,做好“山上”、“海上”文章,形成依托腹地、拓展空间、山海互动、整体推进的建设格局。
完善配套基础设施体系。坚持大投入、大建设,计划五年实施重大项目92项,完成投资70亿元以上,以交通、能源、排污、水利围垦为重点,切实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构筑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成中心区二三期道路网、南洋大道、曹龙大道、天柱大道、龙腾南路和*大道、江滨路*段以及*(滨海)客运中心,加速建设通海大道、环镇路、围垦路和飞云江三桥接线*段等工程,完善南片交通网,疏通道路卡口,初步构筑内通外畅、联网成环的综合交通网络。建成东片污水处理厂和海城污水处理厂,加快建设东片排污管网和燃气管道,初步构筑覆盖城乡的市政设施网络。完成蓝田水闸改建,启动灵昆堤塘北段改建和金山河沙河小流域治理工程,加快沿海排洪工程等水利设施建设,努力构筑高标准的城镇防洪减灾网络。建成500千伏温东变、220千伏瑶溪变等一批电力项目,构筑安全可靠的能源动力网,切实增强城区综合功能。
整合优化城市形态。逐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积极推进重心下移,完善统一领导、规范管理、强化基层的城市管理格局。加大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力度,努力构建长效管理机制。加快整合资源、创新模式,大力推行“数字城管”。着力实施村庄整治,合理开发利用城镇建设边角地,加快旧城旧村改建步伐,推进中心集镇建设,进一步加强城市空间整合。深化文明城区创建,下大力气抓好交通秩序、市容市貌、违法建筑的环境综合整治,彻底改变脏乱差现象,全面提升城区形象。
(四)坚持把建设生态区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举措,加快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进程。
强力实施“353”污染治理行动。以*工业园区、永强片、海城片等三大区域和不锈钢、合成革、电镀、拉丝、化工等五大行业为重点,采取“治旧、控新、严管”三大措施,重拳出击、强攻猛进,全面整治环境污染,确保重点污染源达标排放,最大限度地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严格环境准入标准,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继续从严控制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新增污染源。加大环保执法与日常监管力度,重点加强对居民区和学校周边污染企业的监督与管理。坚持打防并举、堵疏结合,积极创造条件对重点污染企业实行集中治理,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切实维护群众的环境权益。
着力加快生态建设。认真实施生态区建设规划,力争5个镇(街道)创建成为市级生态镇,2个镇(街道)达到省级生态镇标准,森林覆盖率和建成区绿化率分别达20%、32%以上。加快温瑞塘河综合整治,完成100公里截污纳管工程,完善垃圾、污水收集系统。加强海洋环境在线监测,实行入海排污总量控制。强化矿山自然生态恢复治理,加强大罗山、灵昆等生态功能区保护。深入开展创绿活动,倡导新型绿色消费,积极培育生态文化,全力打造生态家园。努力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认真实施工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逐步建立全社会的资源循环集约利用体系。严格执行节能降耗目标责任制,全面实施结构节能、系统优化等八大重点节能工程,加快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从严控制新开工高耗能项目,降低经济发展的能耗水平。建立有利于水资源开发利用、促进水资源合理配置的价格机制,大力推广节水器具和污水回收循环利用。积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和替代材料,培育壮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修编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耕地保护,加快“三地”开发利用和标准厂房建设步伐,提高土地的投入产出效率和集约利用水平。加大围垦造地力度,启动*二期围垦工程,增加土地资源储备,争取五年内再围垦造地2万亩以上。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实施50家清洁生产企业审核项目,加快*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积极创建一批示范企业和工业基地。
(五)坚持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作为统筹发展的核心内容,加快文化大区建设进程。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转变文化管理职能,积极引入竞争机制,推进文化企事业单位体制机制创新。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形成区、镇、村三级文化设施网络,努力构建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充分挖掘传统优秀文化资源,搞好永昌堡保护和开发,再现江南古堡原始风貌。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启动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培育特色文化产业群。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强化文化市场管理。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强化办学体制改革和教育创新,全面深化素质教育,高标准、高质量普及十五年教育,巩固提升教育强区创建水平,实现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全力办好*中学等一批重点学校,优化提升永强中学等一批传统名校,打响*教育品牌,不断拓展优质教育资源。建成区职成教中心,深化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积极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继续调整优化校网布局,切实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低收入家庭子女就学问题,积极促进教育公平。
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抓住培养、吸引、使用等环节,围绕我区产业发展需求,大力培养和引进一批创新型、经营型、技能型人才。落实人才政策,完善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制度,努力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构筑区域性人才高地。
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全面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强化基层基础,深化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加强外来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有效控制人口增长,稳定低生育水平。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完善落实利益导向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努力转变群众生育观念。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计划生育率稳定在92%以上,出生人口性别比趋于基本正常。
统筹推进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深化医疗卫生服务体制改革,增强综合性医疗机构实力,加强镇(街道)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基础建设,提高医疗卫生队伍水平,构筑比较完善的卫生服务框架。加大职业病、传染病防治力度,健全应急指挥机制,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成*国际网球中心二期工程,大力发展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切实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断加强民族宗教、统计、人事、外事、人防等工作。
(六)坚持把维护好群众根本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第一责任,加快和谐*建设进程。
高度关注民生问题。坚持以人为本,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等问题入手,着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人民安居乐业。积极探索农民建房的新形式、新途径,健全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保障制度,加快解困房建设,基本解决住房困难户、无房户的住房问题。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提高城区交通运营能力,有效解决交通拥堵、停车难等问题。不断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快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强化食品药品监管,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被征地农民、移民、残疾人、特困人员的就业和再就业。深入开展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主要内容的“和馨行动”,努力为“新*人”营造良好的生活和创业环境。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健全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基本社会保险制度,提高参保率,逐步实现全覆盖。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做好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工作,拓宽社会救助范围,努力实现低保对象应保尽保、各类困难群众及时得到救助,健全社会保障安全网。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积极性,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
深化“平安*”建设。完善“严打”长效工作机制,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基层综治网络建设,构建全方位的打防控体系,切实改善社会治安形势,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大力开展“五五”普法教育,加强法制宣传和法律援助。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确保社会稳定。完善应急工作机制,加快防灾避灾工程规划与建设,及时应对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依法实行强制性全员安全培训制度,狠抓隐患整治,努力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