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民政局新农村建设研讨会讲话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同志们:
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作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年初对我市提出的“把老区发展得更好”的重要指示和省委卢展工书记提出的“把老区建设、*建设结合起来,发挥老区在*建设中重要作用”,加快建设*重要增长极的重大机遇,更是*各级党委、政府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为民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的重大责任。此次研讨班系统、全面研讨学习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实践和各个方面的问题,省领导的报告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方向、理清了思路。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特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的主要内涵,具体表现在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环境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文明新风树立,村镇容貌改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完善,社会民主和谐。五句话二十字是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紧密联系的整体,是全面小康社会在农村的具体化,是三个文明、四个建设在农村的形象化。
*和全国、全省的许多地方一样,80%的农村人口、80%的区域面积属于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际上是关系区域发展的大事,必须跳出“三农”看“三农”,跳出“三农”抓“三农”;必须从区域发展的大局出发,进行统筹谋划建设;必须从经济发展的规律、区域发展的基础、可以形成的优势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出发,落实“20字”的要求。
一要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把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落实到一个个项目上。项目是发展的载体。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项目。这几年我市坚持把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作为发展的主线,围绕发展抓产业、围绕产业抓项目、围绕项目抓服务、围绕服务造环境,实践证明促进了经济发展;促进了财政收入的增加和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促进了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环境的改善;促进了城乡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促进了就业增加、劳动力转移和农村人口的转移。同时,还促进了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营造了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发展氛围。在新农村建设中坚定不移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坚持生产性项目与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党建、精神文明建设项目并举,在继续抓好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项目的同时,大力发展生产性项目;坚持非资源型产业与资源型产业并举,在继续抓好资源精深加工和接续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非资源型产业。所有项目应符合产业政策与产业发展规划,符合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财税点、新的就业点,符合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从向上争取、利用外资和区域协作、激活民资、现有企业延伸做大四条渠道实施项目。通过项目中心、行政服务中心、经济政策、效能告诫、项目考评五项措施推进项目环境建设。把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结合起来,形成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合力。
二要坚持工业化与城镇化相结合,继续推进县域经济全面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规律,是立足现有基础、现有条件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现实要求。一方面,要通过加快工业化,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带动农业经济生产经营理念和增长方式的转变、质量效益的提升;带动农村劳动力从农业向工业的转移,促进农村人口的转移。另一方面,要通过城镇化,带动工业的集聚和发展,带动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村人口的转移,带动城镇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充分利用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在高速公路沿线互通、铁路场站、机场等交通便利,土地、水资源比较丰富,有一定发展基础的地方,规划发展乡镇工业集中区。统筹规划好工业区、商住区以及教育、文化、医疗卫生、水、电、路、通信等公共基础设施,有效利用各种生产要素,构建金融、科技、物流、信息、人才等服务体系,实施硬化、亮化、绿化、美化工程,提高工业发展的承接和服务能力,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形成人口与产业集聚相结合的经济增长板块。目前要抓好已先行启动的15个乡镇工业集中区,进行相应的产业、基础设施、功能布局、产业工人培育的规划以及立足调动乡镇发展积极性的“飞地工业”政策,使优势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使在岩落户的企业能做大做强做优做久。
三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抓好新农村建设,用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成效促进和谐发展。继续从农民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最具体的事做起,有计划、分步骤解决农村读书难、看病难、就业难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全面完成“五通”工程和水利“六千工程”,完善县、乡、村公路交通路网,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经济发展中的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利用。从利用废渣、废水、废气开始,推行“猪沼果”、“猪沼林”、“猪沼草”等生态养殖模式,推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推广清洁生产。综合整治村容村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按照“四位一体”总体布局要求,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动力、氛围和合力。
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能急也不能等。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总体部署,积极探索,积极推进,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注重工作实际效果,为闽西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增长极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