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民政局发展农村经济讲话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民政局发展农村经济讲话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民政局发展农村经济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是市委、市政府研究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上级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年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分析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安排部署今年工作,动员全市干部群众坚定信心、开拓进取、统筹推进,努力开创我市"三农"工作新局面。下面,根据市委、市政府研究的意见,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充分肯定过去一年我市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绩

20*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工作部署,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充分发挥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对"三农"的带动作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呈现出农业稳步发展、农民较快增收、农村全面发展的良好态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新进展。高度重视粮食安全,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发放粮食种植直补等各类补助资金527.73万元。20*年,全市完成粮食播种面积48.75万亩,同比增长7.09%;粮食总产量17.93万吨,同比增长7.7%;实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037元,同比增长12.9%。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特色优势农业,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创建农业特色强镇(乡)2个、特色强村14个,香榧、中药材、茶叶、席草、青枣、果蔬食品等六大特色优势产业建设有了新的推进。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市级以上示范性合作社4家。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新增无公害农产品产地15个,无公害农产品20只,绿色食品认证1只,"东白龙井"荣获20*年第三届浙江绿茶博览会金奖,"东阳香榧"被核准注册为全国首件香榧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加快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目前,全市共有农家乐休闲旅游点43个,吸纳农村劳动力近千人。进一步强化农技推广组织的服务功能,有效整合各种信息网络服务资源,办好"农民信箱"、东阳农业信息网、农民之家、农技110等农业信息化工程,全市农民信箱用户已达4.5万户。

2、抓好农村实事工程,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以农民饮用水、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村庄整治等十项农村实事工程为抓手,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50个全面整治村和8个污水治理提升整治村顺利通过省检查验收,并创建*市级全面小康示范村8个。深入推进农民饮用水工程,全年基本解决10.2万名农民的饮用水安全问题,完成水库保安12座。切实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土地整理面积14542亩、造田造地2442亩,建设用地复垦4*亩。深入开展乡村道路平安建设,实施农村交通安保工程建设125公里,全市农村公路班车通达率达98.2%。

3、着力加强民生建设,农村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大力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不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城乡教育差距不断缩小。积极推进镇乡、街道的卫生院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市、镇乡、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农村卫生医疗条件不断改善。深入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达到63.5万人,参保率达91.77%,农民免费健康体检率达80%以上。广泛开展特色文化村镇创建和乡风评议活动。扎实开展现代文化示范村创建和"送戏、送电影、送书"三下乡活动,创建现代文化示范村25个,送电影下乡4798场,送戏下乡公益性演出230场,农村文化指导员下基层种文化300多次。创建体育小康村61个。进一步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农村养老保险、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18.9万人和3.37万人。建立健全助医、助学、助困、慈善救助等制度,努力解决困难群众的生活保障问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实现全覆盖,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分别达95%和100%。

4、注重增强发展保障,和谐稳定局面不断巩固。深化镇乡街道机构改革,理顺镇乡街道运行机制。顺利完成村级基层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健全完善"决策、执行、监督、考评"四位一体的村级组织运行机制,涌现了一批农村工作先进典型。推行以"任前创业承诺,届中实行考核,届末进行总结"为主要特征的村级组织创业承诺制,较好地调动了广大村干部投身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做到取信于民。同时,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认真开展平安乡镇、平安村居等系列创建活动,18个镇乡街道全部达到"平安乡镇"的标准,农村社会继续保持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5、开展新农村建设贡献行动,合力兴农氛围更加浓厚。采取多种措施,设计多项载体,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贡献行动,"党政主导、农民主体、各界参与"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机制正在不断形成。20*年市财政用于扶持三农的资金近2亿元,这也大大带动了民间资本和广大工商业主投资农业、农村的热情。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扎实推进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全年完成农民培训1.93万人,并在全省率先召开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推介会暨企业用工洽谈会,农民增收致富门路不断拓宽。全面实施加快山区发展暨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成立山区发展基金,深入开展"一户一策一干部"、"一村一策一单位"结对帮扶活动,全市近百个部门、单位的6000多名干部与1.6万户低收入农户结成了帮扶对子。20*年,共吸引帮扶资金达7000多万元。深入实施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新一轮农村工作指导员全部派驻到山区村,乡镇指导员到位率达100%。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新农村建设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如农村经济整体发展速度还不够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层次还比较低,农村公共服务网络建设仍需加强;部分村级基层组织及其配套组织凝聚力、战斗力还不强,镇乡(街道)、行政村与自然村的运行机制不够顺畅,部分农村不稳定因素增多,基层信访总量居高不下,村霸、地霸、行霸等恶势力依然存在,和谐东阳建设任务依然繁重;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与"三农"资金投入不足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思路,加大工作力度,通过发展来逐步加以解决。

二、突出重点,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根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市实际,今年我市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部署,围绕"稳粮食、促增收、强基础、重民生"的工作主线,进一步强化惠农政策,优化农业结构,深化改革创新,夯实基层基础,着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推动我市新农村建设取得更大成效。今年的工作主要目标是:新(扩)建高效生态农业基地5000亩,新培育农业龙头企业5家;完成全面整治村67个、污水治理提升村8个;解决7.8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完成农民培训1.6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

要完成上述工作目标和要求,我们必须着力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1、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村特色产业新提升。发展农村经济,不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农村基层组织的根本任务。市委、市政府对逐步增加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扶持资金在"三农"扶持资金中的比重已提出要求。镇乡、街道以及各行政村(居)在今后的农村工作中要深刻领会和认真贯彻。要按照特色化、产业化、标准化的要求,市财政将安排2100万元资金,围绕抓基地、扶龙头、育品牌、强服务,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扶持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增产增效。一要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以"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块状经济发展格局为目标,制订粮油、茶叶、水果、席草、中药材、蔬菜、生猪、香榧、青枣、毛竹等农业主导产业布局规划,扶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建设,创建一批特色强镇、强村,并将农业综合开发、效益农业扶持项目、农业科技项目等经费向特色强镇、强村倾斜。到2013年,全市主导产业产值达到全市农业总产值的80%以上。同时要确保粮食生产和安全,认真宣传贯彻落实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大户补贴等粮食生产补助政策,鼓励和扶持粮食高产示范畈创建活动,积极培育种(养)大户和专业合作社,努力扩大种植面积和养殖规模,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确保达到42万亩、总产量16万吨以上。二要培育壮大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结合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规划和农业特色强镇、强村创建活动,整合完善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用地、税收、信贷、贴息等优惠政策,深入实施"强龙兴农"工程,着力培育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切实增强对我市农业主导产业和基地、农户的龙头带动作用。继续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营销大户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农业组织化程度和拓展农产品市场能力。全年要新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以上,*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三要大力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加大对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整合农业主导产业品牌资源,鼓励农业龙头企业、特色农产品基地及种养大户对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投入,支持参与各类认证和品牌展示、品牌推广工作,力争创省级以上名牌产品、著名或驰名商标有新的突破。积极鼓励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扶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提高我市农产品的档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四要不断提升为农服务水平。切实按照"一个重点、一个规划、一套班子、一批配套政策、一支队伍、一个专家小组"的要求,充分发挥产业规划的导向作用和扶持政策的推动作用,着力推进我市特色优势产业合理布局和集聚发展,做大基地规模的服务水平。进一步健全农技推广制度,认真组织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先进实用技术推广等省级农业财政项目。办好农业科技、产品、信息服务中心,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深入实施农民信箱工程,切实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服务保障。继续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按照工作方案,摸清符合参保条件农户,大力宣传政策性农业保险,切实减轻农业生产风险,争取全市政策性农业保险承包面原则上达到符合参保条件对象的60%以上。鼓励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和农技人员通过技术服务、技术承包、技术转让等形式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发挥农技人员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中的示范带动效应。

2、着力推进农村创业,实现农民增收渠道新拓展。坚持把农民持续增收的重点放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激励农民就业创业上,创新农村经济发展平台,不断拓展农民就业增收新门路。一要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市财政将安排资金300万元,用于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实施"万名农民技工培训行动",紧密结合我市工业经济六大主导产业和六个块状经济培育发展计划,加强农民转移就业技能提升培训,着力提高受训农民的职业资格证书获证率和转移就业率。实施"万名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行动",加强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农村经营能人和农村科技服务人员的培训,着力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才紧缺的矛盾;加大农家乐创办人、科技带头人、农副产品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人等重点对象的培训,努力使他们成为创业创新的带头人。二要拓宽农民就业创业领域。认真落实培育中心镇的各项政策措施,扩大中心镇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拓展中心镇搞建设、抓发展的空间,促进企业集中和产业集聚,不断增强中心镇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来料加工业、家庭工业和农村服务业,健全完善对来料加工集中加工点的政策扶持力度,引导来料加工经纪人建立行业协会,加强经纪人和加工户两支队伍建设,举行来料加工企业与经纪人的对接会,重视做好"来料加工"服务车运行的管理工作,积极开展"向低收入农户送电车"活动,今年全市力争创建5个来料加工专业村,发放加工费达到2.2亿元。开展农家乐产业发展调研,制定我市农家乐产业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通过组织外出学习考察、培训等措施,在增加农家乐休闲旅游数量的同时要不断提高质量。要注重农家乐的特色和文化内涵,完善休闲旅游设施,规范和提升经营服务水平,切实加大对农家乐宣传、推介的力度,努力打造各地农家乐的特色与品牌,做精、做强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使之成为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三要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市财政安排资金830万元,用于扶持山区发展、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以及来料加工业发展和边远山区移民下山脱贫工程。总结表彰一批"一户一策一干部"帮扶工作的先进典型,完善"一户一策一干部"的帮扶机制,通过项目开发、技术信息支持以及安排劳动力就业等一系列的传、帮、带,提高结对对象自身的造血功能,努力实现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3、着力加强基础建设,实现农村综合环境新改善。坚持把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作为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市财政将投入资金9436万元,主要用于实施以村庄整治工程为龙头的系列实事工程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农村文明程度和农民生活质量。一是进一步完善统筹城乡建设规划。按照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的要求,统筹中心城市、中心镇和中心村建设规划,合理安排城镇建设、农田保护、产业集聚、村庄分布、基础设施、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深入推进城市总体规划和市域总体规划实施工作。采取引导小型村萎缩管理、拆除空心村、搬迁高山村、保护文化村、改造城中村的办法,逐步推进中心村建设,率先把一批中心村建设成为全面小康的农村新社区。二是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市财政将安排2000万元,用于农民饮用水工程,加快第二水厂建设,基本完成农民饮用水工程三年工作目标。将安排1000万元,用于临水临崖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建设、农村联网公路建设,促进公交、电力、通信等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将安排2500万元,积极推进以东方红水库、南江水库为重点的12座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基本完成全市小Ⅱ型以上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建设,完成病险山塘整治23座,完成清水河道整治建设27.1公里,启动洋坑水库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和沈岭坑水库灌区二期工程建设。还将安排106万元,重点用于实施2009年启动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在现代农业基础建设中的作用。三是加快推进村庄整治建设。以改厕、改水、改路、垃圾处理和村庄绿化为重点,进一步推进村庄整治工程。今年市财政将投入3000万元资金,重点抓好2个镇的整镇整治和连线连片整治工作,完成67个全面整治村和8个污水治理提升村的整治建设,其它每个行政村都有单项整治项目,争创*市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5个。继续抓好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工作。深入开展村庄绿化行动,创建*市级以上绿化示范村6个。同时,建立环境卫生保洁、绿化养护、设施管护等一系列新农村建设长效管理制度,做到制度落实、人员落实和经费落实,政府及部门要给予必要的支持。

4、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实现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新完善。着眼于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和缩小城乡差距,切实增加农村民生建设投入。市财政将安排资金6860多万元,主要用于提高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一是提升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加强农村社会救助救济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低保"标准,完善五保对象、孤寡老人集中供养制度,不断扩大慈善救助覆盖面。广泛宣传被征地农民的政策保障机制,落实人均少于0.2亩家庭享受社会保障的待遇政策。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做好农村残疾人就业帮扶、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二是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和水平。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完善和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巩固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成果,继续救助贫困家庭学生,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推进农村中小学教育标准化建设,继续加强对农村特别是山区办学的支持力度,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完善城区学校与山区学校结对帮扶制度,充实山区学校师资力量。三是提升农村医疗卫生水平。市财政将安排资金6500万元,积极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和市、镇乡、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切实抓好农民健康体检。农民医保参合率达85%,农民健康体检率达到60%以上。四是提升农村文化生活水平。市财政将安排资金360万元,深入实施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工程,扩大文化示范村覆盖面,繁荣农村文化生活。启动镇乡(街道)综合文化站、镇乡图书配送分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创建文化达标村25个以上,培育"文化示范户"36户,培训村级文化员1000名。开展送书、送戏、送电影下乡活动。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乡风评议活动,建立和谐社会评议会,评选一批"乡风文明示范村(社区)",努力提高广大农民的文明素质,促进农村基层的社会和谐。

5、着力推进制度创新,实现农村各项改革新突破。根据中央对于农村改革发展的要求,结合我市发展实际,紧紧抓住关键环节,积极推进农村制度改革创新,不断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一要稳步推进农村土地规范流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制订出台引导和扶持农村土地有序流转的政策措施,组建市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镇乡(街道)土地流转服务站,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变更登记、土地流转合同签订、土地流转立卷归档等制度,规范土地流转。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尽快组建林权管理中心、森林资产评估中心、森林资源收储中心等三个中心,建立林权信息化管理系统,鼓励农民在不改变林地用途的前提下进行林地承包权和林木所有权流转,促进林业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二要积极创新农村资金运作机制。积极引导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支持力度,农村信用社的贷款指标绝大部分要用于"三农",对重点农业项目要根据条件和项目需要给予重点支持,并落实中央对农村金融定向实行税收减免和费用补贴等政策,探索有效降低对"三农"的贷款利率支持,真正让有需求的农民贷得到款。同时,探索建立农业政策性担保公司,促进发展民间担保机构,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三要创新农村社区建设体制。省委[20*]106号《关于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意见》是今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主要方向,也是做好我市行政村(居)撤并后续工作的重要依据。我市行政村(居)区划调整之后,由于一些后续工作没有跟进到位,部分行政村与自然村之间运转不相适应,影响村级组织功能的发挥。对此,市委、市政府已作出安排,在认真开展调研的基础上,按照先试点、再逐步推开的步骤,积极稳妥地推进行政村(居)区划调整后续工作,进一步理顺行政村与自然村、村级配套组织之间的关系,切实提升村级组织的运转功能。

三、狠抓落实,确保完成今年农村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

做好新形势下的农业农村工作,关键在领导,重点在落实。市财政专门安排150万元,重点用于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改革发展中取得突破性成绩的奖励。各镇乡街道、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狠抓工作落实,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效保证。

1、加强领导,进一步形成工作合力。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三农"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安排投入、制定政策、配备干部等方面,都要体现重中之重的要求。各镇乡街道要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化工作机构,扎实推进农业特色强镇、强村创建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农村工作,分管领导具体抓,每年办成几件实实在在促进农村改革发展、惠及农民群众的实事。村级组织要继续推行创业承诺制,深入细致地做好农民群众的动员工作,组织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政府各部门尤其是涉农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抓紧制定相关的配套措施,认真履行职责,自觉服务于"三农"。同时,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参与者和受益者,要坚持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坚决克服"等靠要"的思想,进一步激发在新农村建设应有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变"要我建"为"我要建",自觉投工投劳,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搞好实事工程,切实建设好自己的家园。

2、夯实基础,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镇乡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镇乡村干部直接服务群众的能力。进一步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建立下一级党组织向上级党组织年度报告党建工作制度和镇乡街道党(工)委书记向市委进行党建工作述职制度。继续抓好镇乡街道班子成员联系"运转差"村制度,努力形成抓镇(乡)促村的工作机制。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和"先锋工程"创建活动,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和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坚持和完善新农村建设工作指导员制度,建立健全乡镇专职农村指导员驻村联系和服务农民群众的工作机制。开展"村霸"、"地霸"、"沙霸"专项整治行动,深入推进基层平安创建活动的开展,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健全农村应急管理体制,切实加强农村安全生产管理,保障农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3、规范管理,进一步提高扶持资金使用绩效。今年起,全市大多数涉农财政扶持项目将采取申报制进行落实。按照有关建设扶持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在今天会议上,市有关部门已将今年涉农财政扶持资金安排管理办法印发给大家,主要涉及项目申报、审核、实施、检查验收、公示、资金下达等环节,请各部门、单位,各镇乡、街道及村(居)认真贯彻执行。项目申报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由项目实施单位上报计划,经主管部门初审、项目管理办公室审核后方可实施。项目实施中,要加强项目的指导、服务和检查,切实加强对项目质量的监督和经费的管理;同时,要抓住重点,对于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项目要优先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项目验收完成后,要开展项目绩效评估,并将项目和资金安排计划在新闻媒体或项目所在地镇、乡政府和街道办事处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7天。

4、讲究方法,进一步提高"三农"工作水平。当前,农业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迫切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讲究方法,从容应对。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围绕农村发展中的难点、热点问题,深入一线,摸清实情,系统剖析,及时解决。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汲取群众智慧,凝聚群众力量,充分调动和保护广大干部群众的创造热情和创新勇气。要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引导农村因地制宜,放开搞活,真正使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繁荣起来。

同志们,推进农村改革,加快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既是一项政治任务,更是我们的历史责任。全市上下都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振奋精神,创新举措,扎实苦干,狠抓落实,努力开创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