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民政局深化改革创新总结讲话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同志们:
一、克难争先有为,2009年经济社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1、突出系统提升,区域发展谋篇布局构建新体系。市委始终坚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央、省和*市有关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重要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上级重要决策和重大战略部署,在落实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等基本要求的同时,注重加强对本地战略性、全局性、方向性问题的谋划研究和科学部署,深入探索符合*实际的转型升级科学发展道路,并注重通过创新机制推动工作抓落实。致力于构建系统化调查研究模式。不断加强对区域前瞻性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一年来,先后开展了城市营销与推介、建设“中国幸福乡村”、对接海峡西岸经济区等重大发展课题研究,并有效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具体成果。致力于构建系统化战略发展体系。在先后完成基层基础保障、工业提升发展和战略目标定位等工作部署的基础上,市委重点研究部署了现代服务业提升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工作,系统推进现代服务业和“中国幸福乡村”建设。这样,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通过系统研究部署,我们就初步形成了由一个战略目标定位、三个产业提升纲要和一个和谐稳定保障共同组成的“五位一体”区域转型升级科学发展体系,指导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致力于构建系统化工作抓落实机制。市委专门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督查推进制度提升工作抓落实实效的意见》,认真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三百行动”、“六个一批”干部驻点等专项活动,不断深化完善项目服务、招商引资、安全维稳工作推进机制,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促工作落实的良好局面。
2、突出转型提升,经济运行保稳促调实现新突破。市委坚持以转型升级为导向,努力推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有力地保障了我市经济运行稳健态势。工业提升难中求进。预计工业总产值300亿元,增长1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08.3亿,增长15.6%以上。规模企业达到389家,其中亿元企业42家,10亿元企业集团3家。产业培育富有实效,制定完善了“4+X”主导产业规划,“4+X”产业实现产值158亿元,增长19.5%,占全市工业总产值52.9%。工业平台开发提速,山海协作示范园、十里牌工业园建设全面推进,莲华山工业园一期工程全面启动,高新技术园前期工作和城南工业区块“退二进三”工作扎实推进,全市园区累计新出让土地2331亩,同比增长124.3%,新入园企业83家。外向型经济逆势崛起,实现外贸进出口1.86亿美元,增长11%,新增出口超百万美元企业6家,全年利用外资839万美元,增长7.5%。合力扶工氛围不断浓厚,加强了涉企收费项目清理,深入企业排忧解难,确保企业平稳运行,全年共兑现落实专项扶工资金1.65亿元。自主创新扎实推进,建立中科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分中心,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中国驰名商标4个、省名牌产品3个、省著名商标2件,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并被列为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节能减排有效落实,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控制、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减排都较好地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现代服务业提速增效。完成现代服务业发展总规纲要和休闲旅游业、现代物流(专业市场)业、商贸商务业三个专项规划及空间布局,明确了打造三省边际休闲旅游胜地、现代物流(专业市场)集散地、商贸商务名城“两地一城”的发展目标。服务业重大项目扎实推进,30个服务业重点项目年内完成投资8.8亿元,廿八都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一期工程建成并对外开业,左邻右舍流通网络不断扩展,驰骋物流基地一期项目完工,东方时代购物中心正式营业,浙西首家民营无行政区域商业集团万商控股集团成立,锦绣*大酒店等项目加快实施。金融支撑不断强化,成功举办第五届投融资项目推介会,首家股份制商业银行*银行*支行开业,全市金融机构年内新增贷款35.2亿元。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年景点旅游人数达33万人次,门票收入1013万元,同比都翻了一番多;房地产市场保持旺盛,商品房销售面积43.3万平方米,成交金额17.4亿元,分别增长44.9%和71.8%。建筑业稳步增长,全年实现产值29.2亿元,增长28%;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1亿元,同比增长16.1%。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全年预计实现农业总产值26.8亿元,粮食产量22万吨;食用菌、畜禽、果蔬、竹木、茶叶等五大特色农业产业不断壮大,实现产值41.7亿元(含加工、销售产值);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加快推进,土地流转率达到26.5%,比上年提高7.4个百分点;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项目与招商成效显著。四大百亿工程项目完成年度投资27.3亿元,英博国光、丽人木业、中鑫毛纺、双氧水厂搬迁等项目投产,三友整体搬迁、欧派门业、杰圣光电、福安织造等重点项目顺利推进,46省道*至贺村段外移工程、黄衢南高速*互通至*北接线公路动工建设;抢抓扩内需机遇加大向上争取力度,杭长铁路客运专线途经*并设站得到国家批复,全市争取上级资金7.2亿元;不断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上高速公路*段、大唐国际热电联产等一批项目前期工作有了新进展。全力提高专业化招商水平,切实提升专职招商、产业招商、中介招商等工作实效,有效发挥在外人士联谊会牵线搭桥作用,全市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22.3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2个,“4+X”主导产业到位资金14.1亿元,占总数的63%。
3、突出统筹提升,城乡一体协调发展迈出新步伐。市委坚持统筹兼顾、城乡互动的工作理念,进一步创新载体,全力提升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水平。城市功能品位不断提升。以统筹城乡规划为导向,先后完成城市综合交通专项规划、城北新城城市设计、市心街传统风貌街区保护规划等重点规划编制工作;以“三化”提升工程为抓手,全年投入城市建设资金2.5亿元,实施城市建设项目42个,完成城北入城口精品景观带、江东大道南段绿化、“一江两带”亮化提升、城北入城口“马踏飞燕”城市雕塑、须江公园名人文化雕塑等工程,“*号”游船建成下水;以创新城市经营管理模式为手段,开展城区市容市貌“六项整治”活动,加强城南入城口环境治理,实施废品收购点市场化集中经营管理,进一步完善了绿化、亮化等市政设施维护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切实推进城市精品管理。“中国幸福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在前期深入调研论证基础上,专题召开了市委全会部署“中国幸福乡村”建设,明确了“富裕、满意、文明、美丽、和谐”五大发展目标,实施了产业增收、公共服务、农民素质、环境整治和基层基础等五大提升工程,制定出台了建设“中国幸福乡村”行动纲要等一整套工作方案、《关于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以及农房和林权抵押贷款等方面的一批配套保障政策措施,启动了第一批23个五村联创村和71个单项创建村的创建工作。坚持项目带动扎实推进“中国幸福乡村”建设,通过深入实施“312”绿化运动、农村洁化运动、农房改造、村庄环境整治、农民饮用水、农村联网公路、下山搬迁、农民素质提升、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大中型水库后期移民扶持等工程,全年各级各部门共投入“中国幸福乡村”建设扶持资金8.5亿元,全市新农村基础设施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城市营销工作亮点纷呈。深入挖掘特色人文资源,大力弘扬清漾毛氏文化,成功举办“祖居地在浙江*”新闻会和首届“中国·*毛氏文化旅游节”;江郎山申遗取得突破性进展,成为目前我省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全方位加强营销推介工作,在央视“朝闻天下”栏目开展旅游形象宣传,加大CIS推广力度,全面导入城市形象标识,影视营销探索取得新进展;“锦绣*”宣传推介手册、城市形象宣传专题片、古镇古村连环画等“六个一”营销载体得到充分应用;积极争创城市“新名片”,成功创建了中国金融生态城市、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浙江省十大生态旅游名城等城市名片。
4、突出均衡提升,民生事业共建共享取得新进展。市委始终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全年新增财力的80%以上用于推进民生事业建设,使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扎实推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城北中学和淤头小学建成并投入使用,城南中学动工建设,全市教育布局调整基本完成;学前教育提升工程全面启动,职业教育成绩突出,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升。不断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市公共卫生中心建设进展顺利,市中医院医技综合楼动工建设;共有20家乡镇卫生院转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功创建省级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建成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68家;甲型H1N1流感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手足口病、血吸虫病等其他传染疫病得到有效控制。高质量完成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为“十二五”规划的编制提供了基础依据。不断加快为民办实事工程建设进度,城区出租车更新、社区楼道亮化改造等一批惠民项目顺利推进。大力繁荣文体事业,文化艺术中心一期工程主体完成,*博物馆、城规馆即将对外开放,*婺剧入选2010年央视春节戏曲晚会,廿八都灯阵成为上海世博会候选节目,各地乡土文化蓬勃开展,*村村歌荣获首届全国村歌大赛三项大奖,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工作圆满完成;成功承办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省青少年举重锦标赛和省第七届羽毛球俱乐部联赛,*籍运动员周杰先后荣获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第十八届亚锦赛铜牌和银牌,实现了我市运动员在重大国内外体育比赛上奖牌零的突破。社会保障不断完善。着力加强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建设,医疗、养老、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国农村空巢老人帮扶服务和全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顺利推进,扎实抓好城镇居民医疗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五保老人集中供养、被征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等工作。保障和救助水平不断提升,城乡低保扩面提标,累计发放各类救助救济资金2368万元,募集慈善资金440万元。有序推进第六批102套廉租房建设和1075户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工程。就业服务逐步深入。积极开展充分就业社区、行政村创建,扎实做好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全年新增城镇就业4791人,帮助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072人,培训农民19379人,实现转移就业8085人,就业形势保持稳定。此外,人口和计生、外事、民族、宗教、侨务、台湾事务、广电、新闻、档案、史志、妇女、工会、青少年、关心下一代、老龄和残疾人等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5、突出巩固提升,基层基础和谐保障呈现新气象。市委在继续完善原有一整套基层基础提升措施的基础上,狠抓巩固落实,全力保障社会和谐稳定。乡(镇)村基础不断夯实。强化“双争先”考核导向,深化实施乡镇干部重心下移“五项制度”,继续开展基层基础“六十佳”评选活动,乡镇工作执行力得到进一步增强。深入开展村(居)组织“五新争先”活动,扎实推进村规模调整后的资产、班子融合及经济发展等后续运行工作,对村级班子开展换届后“回头看”,不断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被评为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强化落实以重大村务公决五步法、民生服务“三个一”、发展党员全程票决等为重点的村级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机制,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全面推进,290个行政村达到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标准。维稳网络和机制不断健全。扎实推进“平安幸福连万家”活动,基层“一中心二员三室”综治网络建设不断健全,综治工作网络覆盖面和规范化运行水平进一步提高。突出抓好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化解长效机制建设,探索建立了矛盾纠纷和疑难信访化解人才库、心理疏导员、村级信访、党外人士参与信访接待等机制,制定了《*市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实施办法》、《*市安全生产工作责任追究实施办法(试行)》,实行责任倒查,各级维护和谐稳定的意识不断增强。安全稳定态势不断巩固。全面开展“五五”普法教育,严厉打击各类严重刑事犯罪、涉黑涉恶和侵财型犯罪以及传销等行为,社会治安形势总体良好;深入开展“信访积案化解年”活动,深化完善日常信访维稳“八项制度”,确保了国庆60周年等重点维稳时段“零进京”、重点项目无信访目标;不断加强应对突发灾害和事故的能力,迅速稳妥处置“10.28”重大交通事故,并举一反三,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大宣教、大排查、大整治”集中行动月活动,大力推进临水临崖安保工程和危桥改造,扎实做好食品药品安全和“十小”行业规范整治工作,保持了社会面的和谐稳定。
6、突出制度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得到新增强。市委牢固确立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理念,注重加强对人大、政府、政协和政法机关以及群团组织的领导,支持协调各方围绕中心开展工作;积极支持人大、政协依法依章开展工作,分别召开了全市人大和政协工作专题会议,出台了有关实施意见的文件;充分发挥各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作用,统一战线和谐五大关系更加巩固;加强党管武装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加快发展的合力进一步形成。市委高度重视全市党员干部队伍的能力作风建设,全力打造一支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以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着力加强干部素质提升。结合*实际,扎实开展第二批和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面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组织市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会,结合先进发达地区发展经验开展自我剖析,在全市上下掀起解放思想热潮,并形成“四破四立”思想共识。不断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机制,积极推进干部教育学习改革创新,打造了*大讲堂、幸福乡村讲习所、市民讲坛等三大地方特色教育学习平台,构筑起互补互促、全面覆盖的“三位一体”教育学习新体系。以应对危机保障发展为要求,着力优化干部作风建设。围绕关注民生和服务发展,继续深化“两集中、两到位”工作,推进行政审批服务提速增效,完善建立项目建设“三位一体”、“三个一”责任落实和推进机制、重大项目“三专”工作机制、“4+X”协调与督查机制,不断加强四个为企服务110平台建设,进一步畅通政企沟通“六个渠道”,着力打造“四最”服务环境,工作作风进一步得到优化。以坚持正确用人导向为标杆,着力营造奋勇争先工作氛围。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干事为重、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用人标准和导向,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严格干部任用程序,切实加强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社会稳定等一线岗位培养干部,注重优秀年轻干部、女干部和党外干部的选拔任用;积极探索干部选拔任用新机制,完善从村(居)主职干部中择优选拔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乡镇班子成员制度,首次面向全市村(居)主职干部公开选拔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以健全惩防体系为保障,着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市关于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计划》,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完善惩防体系建设。强化审计监督和行政问责,加强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和小金库治理工作,扎实推进以深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为重点的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全年共立案查办各类违法违纪案件68件,涉及科(局)级干部4人,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直接经济损失300多万元,干净干事的风气进一步形成。
在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和繁重艰巨的发展任务双重压力下,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上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市四套班子和衷共济,各级各部门务实进取,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团结拼搏,广大离退休干部、党外人士、群众团体、驻江部队、武警官兵以及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市委,向所有为*经济社会发展付出艰苦努力和辛勤工作的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少矛盾和问题,工作中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经济发展上,经济总量依然较小,龙头企业数量较少且带动力不强,投资缺乏大项目拉动而增长乏力,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产业优势还不明显,能够作为区域品牌的主导产业还不突出,产业培育有待进一步深化;资源要素和环境容量制约加剧,土地、资金等仍是项目推进、招商引资的主要瓶颈,节能减排形势不容乐观;服务企业发展至上的氛围还不浓厚,中小企业特别是初创型、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困难多,创业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个别企业尚未走出困境。安全稳定上,在各种利益诉求影响下,社会矛盾纠纷明显增多,特别是因经济利益引发的各类纠纷较多,信访总量增长较快;安全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依然存在较多隐患漏洞,安全事故还时有发生;社会治安形势复杂,各类刑事案件仍然高发;化解稳控难度加大,维稳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应急反应能力还有待提高。工作推进上,虽然工业第一经济的共识已经达成,但突出工业谋发展的意识、理念、思路、能力和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日常工作套路化、务虚化倾向依然存在,少数部门单位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传达文件、以走访代替服务,本土化、明细化、务实化的工作方法不多,实效不够。发展合力上,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一些企业主加快发展信心不足,决心不大,自变不强,不敢上项目,把握商机的能力不够;在建设“中国幸福乡村”中,引导群众参与的载体和机制落实不到位,农民自觉投身的主体意识还是不强,“等、靠、要”思想较重,尚待进一步探索并提高实效。队伍建设上,一些部门本位主义、个人主义严重,大局意识差,办事效率不高;有的单位日常管理不严,凝聚力、执行力不强,甚至违法违纪行为时有发生;一些基层组织的战斗力不强,部分干部的素质和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重视并认真解决。
二、明确目标思路,进一步夯实加快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思想基础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也是谋划确定“十二五”规划、抢抓发展机遇、推动转型升级的关键之年。做好新一年的工作,首先必须深入、全面、理性地把握发展趋势和发展要求,切实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今年的经济形势更加复杂,可变因素更多,我们既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科学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也要增强必胜信心,紧紧抓住各种有利条件,努力把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做得更好。从国际形势看,世界经济温和复苏,市场需求逐步回暖,外贸出口有望出现恢复性增长;国际间产业梯度转移不可逆转,转移速度不断加快,并且低碳经济的兴起将催生一批高成长性的新兴产业,后发地区转型升级将面临更多的机遇。从国内对策看,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今年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调结构、促转型”将成为下一阶段宏观经济政策的核心内容和主攻方向。国家加快开发海峡西岸经济区,我省不断加大对欠发达地区支持力度,全面实施扩权强县政策,都将为我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宽松的宏观环境和强大的外力支撑。从我市情况看,通过近年来历次全会的系统部署,战略目标、城市定位、发展思路更加清晰明确;随着产业培育的不断深入,平台建设的加快推进,项目和招商工作实效的增强,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建成,区域文化软实力的不断提升,使我市综合实力有效增强,发展优势逐渐彰显;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我市经济整体运行和绝大多数企业生产经营依然保持了健康的发展态势,全市的干部群众和企业主体自身发展信心、发展理念、发展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这些都将有助于我们牢牢把握下一步发展的主动权。综合考虑国内外宏观形势和我市实际,预计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将继续保持平稳回升态势。
根据新的形势,2010年全市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围绕“一高两进”三步走战略目标和“工业新城、旅游胜地、山水家园”城市定位,深入实施三大战略,突出抓好工业提升,加快推进服务业提升,扎实建设“中国幸福乡村”,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进一步改善民生民利,进一步强化党建核心保障,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加快转型升级科学发展。
建议2010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全面并争取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主要发展指标,与上年相比,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1%以上,其中一产增长4%,二产增长12.5%(其中工业增长13%),三产增长12%;财政总收入增长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2‰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率、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率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
根据以上目标要求,做好2010年的工作,要紧紧围绕我市“五位一体”转型升级科学发展体系,把狠抓落实作为全年工作的着力点和总要求,并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牢牢把握五个原则。
四个关系:一是加快发展和促进转型的关系。既要着力解决当前制约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又要把更多精力放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做到在加快发展中促进转型、在转型中谋求更快发展。二是产业优化升级和整个经济社会转型的关系。既要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三次产业之间和各产业内部的协调发展,还要积极平稳推进经济转型、社会转型、政府职能转型和体制转轨。三是重点突破和协调推进的关系。既要突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等重中之重,又要统筹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百姓。四是立足当前和着眼长远的关系。既要全力确保“十一五”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又要精心编制“十二五”规划纲领及一系列重要专项规划,认真研究谋划好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努力抢占发展先机。
五个原则:一是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解放思想突破发展。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我市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的成功所在。同时,对照省、*市要求和先进发达地区,我们都还有较大差距。我们必须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作为推动跨越发展、实现争先进位目标的根本动力,坚决突破一切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和体制障碍,树立敢闯敢冒的理念,敢于突破常规,善于寻找捷径。要充分尊重企业和群众首创精神,实事求是,以思想的大解放,引领经济社会的大发展;以务实可行的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激发经济社会发展动力。二是坚持以转型升级为主线,统筹协调科学发展。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把推进转型升级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攻方向,有效利用宏观形势的“倒逼机遇”,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把做大经济总量和提升经济质量有机结合起来,依靠经济总量的大幅持续增加,通过增量部分推动经济转型;要统筹推进一、二、三产协调发展,主攻提升二产、稳定优化一产、大力发展三产,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要从理性角度认识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以“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为目标,推进优化升级,提高科学发展效益;要更加重视自主创新、城乡统筹、改善民生,努力增添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三是坚持以工业提升为重点,增强实力支撑发展。工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无可替代,工业经济在我市发展现阶段的主导地位不可动摇。特别是当前我市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加快发展的历史阶段,我们必须全力依靠工业提升发展来迅速做大全市经济规模、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为其他产业发展提供支撑。要深化对*转型升级科学发展体系的理解,切实避免在工作认识上出现偏差,努力突破“本位”意识和“权责”局限,强化合力兴工氛围;要创新思路,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建设,全力抓好政策措施落实,通过工业经济的快速提升发展,带动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反哺“中国幸福乡村”建设,支撑民生事业发展与和谐*建设,加快增强经济社会综合实力。四是坚持以特色人文为载体,提升魅力助推发展。打造特色人文品牌,增强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是构建区域发展比较优势、提升区域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当前,区域竞争的重心正从经济硬实力的较量,逐步转移到经济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并重的比拼。我们要把打造特色文化亮点、弘扬区域人文精神作为提升发展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有效利用文化的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在发展中汲取文化动力,赋予文化内涵,强化文化支撑;要充分发掘各类特色人文元素,制定规划,实施项目,加强营销,并通过一系列特色工作载体,积极打造区域文化品牌,推动文化融入城市建设和旅游开发,促进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着力提升经济社会发展魅力。五是坚持以党的建设为根本,夯实基础保障发展。加强党的建设是保障改革发展成果、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证。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根据新的形势变化对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对我省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作了全面部署。我们要不断巩固提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的丰富成果,按照上级党委各项具体部署要求,紧密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落实措施,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要通过扎实的党建,真正夯实基层组织和社会管理的各项基础,并切实提升各级干部的工作执行力,努力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坚强堡垒。同志们,困难蕴藏机遇,拼搏成就事业。让我们紧密团结一致,解放思想,振奋精神,真抓实干,拼搏进取,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推动我市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为加快实现“一高两进”三步走战略目标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