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民政局优化环境服务管理讲话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同志们:
一、系统谋划,重点突破,全面提升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一)切合实际抓贯彻,全面提升发展渐成体系。市委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重要精神和重大决策。一年来,通过常委会、中心组学习会和专题报告会等形式,全面深入地学习贯彻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市委五届八次全会召开以后,市委及时深入研究经济转型升级问题,把加快工业提升作为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关于推进转型升级和工业经济新飞跃等战略部署的首要任务。在深入学习领会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进一步深化目标体系和城市定位研究,创新完善工作抓手,有序推进全面提升。今年,继续深化推进基层基础提升,强力部署推进工业提升,及时筹备推进服务业提升,深入调研谋划“三农”工作提升,提升发展的共识全面形成,氛围更加浓厚,思路举措渐成体系,工作的系统性和前瞻性进一步增强。此外,市委立足战略全局,审视*,谋划发展,抢抓长三角和海西经济区辐射内陆、浙江经济西拓和闽北赣东经济东进等重大机遇,发起成立了浙闽赣边际县域经济协作区,探索建立了务实有效的协作机制,得到了周边三省六县市的积极响应,受到了省、*市的充分肯定。
(二)突破重点抓工业,经济运行态势保持良好。市委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宏观环境变化趋势,着力破解发展难题,标本兼治、保稳促调,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力突破工业提升。召开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专题部署工业提升工作,确立了五大目标体系,部署了六大提升工程,明确了“4+x”主导产业培育方向和“两区”平台空间布局体系,出台了“工业提升36条”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根据经济形势变化,及时采取“保稳促调12条”等切实有效措施,帮助企业破解难题,共克时艰。工业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速,预计全年实现总产值267亿元,增长27%;规模企业达到332家,其中亿元企业37家,10亿元企业集团3家;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家,中国驰名商标4个;实现外贸进出口1.6亿美元,增长72%。扎实推进项目与招商。坚持以项目和招商工作为主抓手,保持投资的有效拉动力。项目工作的意识不断增强、能力继续提升、机制更加完善,实施市级以上重点项目74项,争列省重点项目8个。黄衢南高速*段、双塔大桥等建成通车,虎山集团日产5000吨水泥生产线等重要生产性项目建成投产,220KV清漾变建成运行,丽人木业、英博国光、年产20万吨双氧水生产线、46省道外移、文化艺术中心、凤林“三岗”开发等重大项目进展顺利,黄衢南高速*互通至*北接线工程正式动工。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3亿元,增长15%。不断完善招商机制,提高招商实效,先后引进了雷士照明、中鑫毛纺等一批产业性龙头项目,全年新引进项目583个,实际到位市外资金18亿元。着力强化要素保障。大力推进山海协作示范区、十里牌园区等工业平台的重点区块建设,全年新出让工业用地1028亩;成功举办了第四届投融资项目推介会,组建了*市首家农村合作银行,充分挖掘信贷潜力,预计到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15亿元,贷款余额97.6亿元,均比年初增加16亿元;制定出台企业用工专项政策,不断完善劳务集市制度,有效缓解了企业生产用工紧张局面。协调一三产业发展。农业生产持续稳步发展。粮食生产能力保持在24万吨以上,成功创建全国粮食高产示范县;食用菌、畜禽、蜜蜂、果蔬、茶叶等五大特色农业产业实现产值38亿元,增长40%;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加快推进,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省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服务业发展明显加快。旅游景区建设管理和特色营销得到加强,廿八都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项目顺利动工,江郎山申遗取得重要进展,省旅游“十百千”工程全面实施,全年接待游客202万人次,旅游经济收入11.8亿元;房地产业面临困难但运行总体平稳,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0亿元以上,商品房销售面积30万平方米,销售额超10亿元;城乡消费市场更加繁荣,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亿元,增长19.5%。
(三)发挥优势抓统筹,城乡特色亮点渐成品牌。市委积极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强城乡互动,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城市风貌特色显现。扎实推进“一标识三化四联创”,彰显山水园林城市风貌。全面推广应用CIS城市品牌形象标识,扎实推进市域总体规划编制和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深入实施“三化提升”工程,重点推进了城北入城口精品景观带、双塔电站以北东段绿化工程等绿化提升项目,“一江两带”文化工程、*游览桥、西塘古民居保护、三塔及城北入城口CIS城市形象工程等文化融入项目,城北大型超市、时代广场等功能优化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四城联创”,成功创建省示范文明城市、省森林城市、省园林城市,举办了中国木门高峰论坛。新农村建设亮点纷呈。实施新农村建设“五五四工程”。大力发展食用菌、畜禽、蜜蜂、果蔬、茶叶等五大农业特色产业;深入实施下山脱贫、农民素质提升、村庄环境整治、农民饮用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五项工程,重点推进实施了“两线”整治、“312”绿化运动,新安置下山脱贫农户3534人,培训农民20*8人,解决了9.16万人饮用水安全问题,新增*市全面小康示范村6个;积极打造文化型、产业型、生态型、集镇型四类发展特色村,清漾毛氏、和睦彩陶特色文化村建成开业。全面启动农村公路整治提升和文明公路创建活动,成功争取了江贺公路收费站与高速收费叠加。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积极做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全市低收入农户人均收入增长15%。生态优势渐成名片。启动了“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实施污染源排查工作,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以及开发区印花浆、农村畜禽养殖等行业污染专项整治,中部经济区污水管网铺设完成,*污水处理厂正式运行。全面落实部门、乡镇和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目标考核责任,健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耗分析制度,组织实施30家重点企业节能行动计划。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幅、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完成上级下达任务。认真抓好生态公益林建设和水资源保护,城市空气质量好于或等于二级标准天数超过340天,出境水和各水环境功能区水质均符合要求。
(四)标本兼治抓基础,公共管理机制日趋完善。市委高度重视加强社会公共管理,创新推进基层基础提升,专门出台了1号文件和2个配套实施意见,开展了乡镇(街道)党委书记基层党建和基层基础工作述职、基层基础工作交流推进及深化落实等工作,夯实基础、标本兼治,实现了奥运会、残奥会期间零进京上访目标。维稳网络不断延伸。扎实推进基层维稳网络“一中心、二员、三室”建设,深入开展综治“四进”工作,全市村、社区、规模企业、中学综治室建成率均达到100%,基层维稳网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工作运行逐步规范。基层组织不断强化。深度推进村规模科学调整,建制村总数从557个缩减为312个;全面完成村两委换届工作,新一届村两委干部有“双带”能力的占92%;深入开展村级组织“五新争先”活动,基层组织战斗力显著加强;不断完善村民代表会议、重大村务公决、村务公开等制度,基层民主得到进一步发扬。工作重心不断下移。强化部门、乡镇(街道)“双争先”的考核导向,在乡镇、街道推行机关干部分片包村(社区)等五项制度,镇村干部集中办公、“民情沟通日”、“民生服务日”等制度不断巩固完善,乡镇机关“六小”建设扎实推进,“六十佳”等一批基层党建和基层基础工作先进单位及个人受到表彰,基层干部工作重心进一步下移,工作落实更加到位,干事氛围更加浓厚。社会安全保障有力。深入开展三级联动“大接访”活动,完善日常信访维稳“八项制度”,不断创新实战层面维稳工作举措,确保了重点时段和敏感时期的信访安全;严厉打击各类严重刑事犯罪、涉黑涉恶和侵财型犯罪,召开了依法公开处理大会,建成了技侦工作站、城区视频监控系统,治安形势进一步改善;加强对道路交通、消防、危化品等重点方面的安全监管,安全事故主要指标继续下降;积极应对和妥善处置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手足口病等公共卫生事件、问题奶粉等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有效化解各种风险,社会面保持和谐稳定。
(五)量力尽力抓民生,社会和谐根基更加巩固。市委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尽力而为加大民生投入,使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城乡就业统筹推进。稳步推进实施《劳动合同法》,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对农村低保户实施就业援助,全年新增城镇就业4836人,帮助1898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250人、实现了“零就业家庭”的动态消除。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深入实施新一轮教育布局调整,城南、城北中学建设、二中、实验小学和滨江中学扩建等一批项目全面启动,八中迁建及贺村片、坛石片布局调整全面完成,文溪实验学校投入使用,农村中小学“五项工程”扎实推进;顺利通过省教育强市复查验收,职教中心被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校。建成城乡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65家,第四专科医院迁建完工并投入使用;提高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和报销标准,参保率达到92.4%,年内为参保农民报销医药费4000万元;全面开展血吸虫病、艾滋病、手足口病防治工作,减少有螺面积15万平方米。基本建成7个城市社区办公用房,完成55个农村“星光之家”建设;认真做好双拥工作,第三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深入开展第三次文物普查和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试点工作,*婺剧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快创建省体育强市,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全国企业羽毛球赛、首届工人运动会和工人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开展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活动,创作推出了市歌《多娇*》,《今日*》顺利扩版,成功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社会保障更加全面。稳妥推进“五费合征”,不断扩大医疗、养老、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覆盖面,城镇居民医疗参保率、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分别达到75.3%、89%;被征地人员实现“即征即保”;再次提高了城乡低保标准,全年发放城乡低保金985万元,物价补贴340万元,减免低保及困难家庭子女学费61万元;完成390户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第五批106套廉租房即将完工交付。积极开展援助四川地震灾区活动,累计募集款物达1300多万元。此外,人口与计划生育、妇女儿童、广电、新闻、档案、史志、老龄、关心下一代和残疾人等各项事业取得新成效。
(六)提升能力抓队伍,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市委注重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努力打造素质过硬的党员干部队伍。强化理论学习,不断加强思想建设。组建专题宣讲团,深入开展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市委理论中心组学习6次,开展了工业提升、预防和处置公共突发事件等专题培训,全面启动第二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树立良好形象,不断加强作风建设。深化拓展“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重点开展“五百”实践行动和“三服务”活动,着力破解发展难题。开展涉企审批项目清理,推进工业审批流程再造,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降低行政收费标准,暂停收费项目44项,为企业减负数千万元。在涉企部门和重点企业设立36个发展软环境监测点,对机关效能建设开展暗访督查,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严格用人标准,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坚持“德才兼备、争先干事”和重实干、重实绩、重公认的用人导向,严格干部任用程序,深化人事制度改革,选调一批年轻优秀干部到项目、招商、信访工作一线锻炼,开展换届后领导班子“回头看”,科学评价,合理调整,进一步增强了换届后各级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教育监督,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积极打造清漾省级廉政文化教育基地,举办了领导干部廉政培训班,召开了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件通报会。不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政府性主导的项目、土地、采购招投标进行有效监督,对财政性资金、政府性投资项目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加强审计监督。严厉打击各种腐败行为,立案查办违法违纪案件65件,查处科(局)级干部8人,处分党员干部60人,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00多万元。
在接踵而来的困难和挑战面前,我们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来之不易。这凝聚着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凝聚着市人大、政府、政协等各套班子的紧密协同,凝聚着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也凝聚着广大离退休干部、党外人士、群众团体、驻江部队、武警官兵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市委,向所有为*克难发展尽心出力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委工作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的矛盾和问题:经济发展上的突出问题是:经济总量偏小,发展方式粗放,主导产业不够突出,工业平台仍需突破,一定时期内我们将承担着加快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双重任务,肩负着做大总量和提升质量的双重压力,面临着环境容量和要素制约的双重矛盾;社会管理上的突出问题是:基层维稳网络覆盖面和日常工作规范化运行还需加强,基层组织职能还需强化,安全生产还存在隐患,民生事业与群众需求还有差距;思想认识上的突出问题是: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影响,一些干部精神状态发生波动,只见“危”,不见“机”,不敢提积极有为的追赶型目标和务实争先的工作指标,不善出创新克难的实招,“实际”有余、进取不足,甚至无所作为;一些企业产生“冬眠论”等消极思想,克难攻坚决心不强,信心不足,缺乏内强素质、提升发展的长远眼光,不敢增加投入,等待观望,坐失良机;队伍建设上的突出问题是:部分领导干部中心意识、大局观念不强,能力素质不高,工作作风不实,服务企业、推进项目、落实工作的办法措施不多,个别领导干部勤政廉政方面缺乏自律、丧失操守,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予以高度关注,采取扎实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着眼长远,勇攀高峰,科学确立中长期的城市定位和发展目标
今年以来,市委站在新的发展起点,面对新的发展阶段,分析新的发展形势,高度重视研究完善战略目标体系,重新审视城市发展定位问题,组织对*市战略目标和城市定位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深入研究。在前期深入调研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市委提出:确立“构建边际发展高地、进位省内中等发达行列、进军全国百强县市”等“一高两进”三步走的中长期目标体系,明确以“工业新城、旅游胜地、山水家园”为主要内涵的城市发展定位,坚持并深化“兴工强市、借力发展、特色推进”三大战略,加快实现*新一轮提升跨越发展。
(一)确立中长期稳定的发展目标和城市定位,对*新一轮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良好的发展基础,要求我们确立积极奋进的定位和目标,立足新的起点,深化改革开放,勇攀新的发展高峰。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来,我国经济以世界瞩目的速度持续增长,我省成功实现了由资源小省向经济大省的转变,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也取得了超乎想像的巨大成就,经济总量增长了77倍,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群众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总体上进入了工业化中期的发展阶段,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平台;30年来,*历届党委政府在区域发展思路、目标、战略等方面,进行了不懈地思考与探索,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启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敢跟快的比,敢与强的争,敢向高的攀,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经济社会大发展。30年的改革发展历程,为*实现新一轮提升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物质和工作基础。站在全新的发展起点上,我们完全有基础、有条件、有信心、有能力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坚定信心,顺势而进,确立更加积极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和城市定位,团结带领全市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奋勇拼搏,立足改革开放新起点,再掀创新创业新高潮,勇攀区域发展新高峰。
其次,区域发展的现实需要,要求我们不断完善战略目标体系,理清城市发展定位,明确中长期发展的目标与方向。区域的发展,离不开战略目标和定位的引领,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尤其要根据发展的现实需要,及时调整、深化和完善中长期发展目标和定位,明确发展的目标与方向。近年来,我市先后确立了“跻身全国两百强,打造实力*,在全省欠发达地区率先崛起”三大目标,起到鼓舞促进发展的积极作用。随着时间推移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跻身全国两百强”已基本实现,“打造实力*”缺乏有效评价指标,“率先崛起”也需要进一步深化和提升,原来的“三大目标”体系已不适应当前发展的现实需要,与时俱进制定新的发展目标体系迫在眉睫。同样,80年代以来,我市结合五年计划、市域规划和重大会议,多次研究城市定位问题,但屡定屡改,没有固化。与此同时,我市城市发展思路逐步明晰,特色不断显现,在周边县域的首位度持续提升。在当前区域竞争不断加剧,特色竞争力日趋重要的形势下,我们要立足优势,高瞻远瞩,科学确立城市个性化的发展定位,进一步理清城市主体发展方向,选准城市发展路径模式,优化城市规划布局,增强城市特色竞争力。
第三,当前的严峻形势,要求我们确立更加积极奋进的目标和定位,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形成推动区域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目标理论”和实践证明,有目标才能有动力,有信心才能有发展。积极向上的目标定位,能够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激发斗志,增强合力,产生不可估量的精神力量。近年来,在原来三大目标的激励鼓舞下,全市上下精神饱满,斗志昂扬,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有效落实,区域发展显著加快。新的形势,催生新的定位目标,激发新的精神动力。当前,我们面临着来自宏观和自身的严重困难和严峻挑战,发展信心受到一时的影响。在这种复杂情况下,更需要从矛盾辩证的角度来把握形势,要看到新一轮世界经济腾飞都发轫于衰退期,这是宏观规律;更要看到虽然全球经济陷入一时的衰退,但中国特别是我省经济稳健增长的基本面和长期趋势没有改变,新一轮增长周期正在悄然孕育。因此,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从困难中捕捉和把握难得机遇,在低潮时保持动力,开足马力,积蓄加速冲刺的力量。要制定完善更加积极有为、公众认可和简洁明了的目标与定位,形成全市上下的共同愿景,用以激励人、引导人、团结人,充分调动全市上下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定企业家的投资信心、老百姓的消费信心和干部的工作信心,千方百计避“危”寻“机”、化“危”为“机”,善于克难攻坚、逆势而上。
第四,激烈的区域竞争,要求我们及时推出积极响亮的目标和定位,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增强城市发展的吸引力和特色竞争力。区域竞争的核心是经济的竞争,关键是招商、项目、环境的较量,是城市知名度的比拼。积极的发展目标和清晰的城市定位,能够令人耳目一新,为之吸引,产生“注意力效应”,促进各类资源和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生产要素集聚,在区域竞争中赢得先机,抢先发展。为此,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我们需要制定更有感召性的发展目标和城市定位,有效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突出体现城市的特色优势,增强对外吸引力、影响力,在对外宣传、合作、交流、招商中塑造良好的区域整体形象,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努力在区域竞争中抢得先机。
(二)积极确立“一高两进”三步走战略目标,致力打造工业新城、旅游胜地、山水家园,全力推进经济社会提升跨越发展。
市委确立的“一高两进”三步走战略目标,是按照宏观性、长期性、挑战性和可能性原则,立足基础,着眼长远,通过充分调研、科学分析和严密论证,慎重提出的一个完整的体系。主要分三步走:
第一步,立足区域性目标:到2*2年,构建三省边际县域发展高地。首先,我市地处浙闽赣三省边际,在与广丰、玉山、浦城、龙泉、遂昌、常山、龙游共8县市比较中,我市的GDP、农民人均纯收入、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等三项主要指标列第一,总人口、财政总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七项指标列第二,综合实力在周边县域中相对领先,城镇化率位列前茅,县级中心城市的首位度初步显现,特色旅游、现代物流和商贸商务等服务业优势明显,构建发展高地具备较强的发展基础和比较优势;其次,我市新一轮的快速发展,需要不断寻求外部资源、要素、市场的支撑,要求我们立足特定区位,积极向外拓展,建立互动共赢机制,增强区域发展的集聚力、辐射力和竞争力;第三,近年来,周边广丰、龙游等地发展势头迅猛,一些经济指标已经逼近甚至超过我市,在一些重大战略项目布点上还占据主动,我市如不超前谋划,强力推进发展,既有优势将会逐步弱化,领先地位必受严峻挑战。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谁能率先提出“高地”目标,率先谋划、扎实实施,谁就能抢得先机,争得主动。因此,我们要切实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坚决克服老大心理,牢牢把握省委省政府推进浙江西部门户建设的机遇,加快经济发展,不断巩固优势,努力打造浙江经济西拓的桥头堡,闽北赣东经济东进的过渡带,长三角和海西经济区辐射内陆的增长极,力争到2*2年,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继续提升我市在三省边际县域城市中的首位度,继续巩固经济总量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综合实力最强、经济活力最足、民间财富最丰的领跑优势,率先确立“三省边际县域发展高地”的重要战略位置。
第二步,立足全省性目标:到2*5年,进位省内中等发达县市。按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我省县域总体可以划分为三个档次:第一档是25个全国百强县市,第二档是8个中等发达县市,第三档是25个欠发达县市。自20*年省委省政府出台欠发达地区专项扶持政策以来,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得到显著提升,部分县市已经接近或达到中等发达地区水平。我市在25个欠发达县市中处于前茅位置,20*年各项指标与建德、新昌、嵊州等6个排位靠前的中等发达县市比较,虽然总量指标大部分靠后,但指标增速大部分居前,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增速都列第一,GDP增速位列第二,且已连续7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追赶态势十分明显;刚刚出台的《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对我市也有较高的定位,即:到2020年,*将和*等26个县市一起建设成为20-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而且,和现有中等发达县市相比,我市作为省里的欠发达地区,还拥有更多更好的政策资源优势、招商潜力优势、发展阶段优势以及环境资源优势,完全具备从欠发达地区中率先崛起,跻身中等发达地区的基础条件和现实可能。因此,我们要努力保持良好的追赶势头,继续加快发展,确保实现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率先崛起目标,力争到2*5年左右,基本完成工业化中期发展任务,进位省内中等发达县市行列。
第三步,立足全国性目标:到2020年左右,进军甚至进位全国百强县市。根据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的评价结果,从*年到20*年,我市基本竞争力在全国*多个县市中的排位前移了2*位,年均前进30个位次,追赶态势十分显著,并且一度进位到第172位。虽然争取继续进位的难度越来越大,但进军甚至进位百强也决非空中楼阁。第一,根据分析测算,如果我们能够保持近年来的平稳较快发展速度,到2020年,和中郡百强最后10县市的预期指标相比较,我市在GDP、财政收入等主要指标上已经十分接近,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甚至可望超出;第二,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我市在一些制约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上已经取得有效突破,如产业培育方向更加明晰,平台建设力度不断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实效明显等等,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完全有继续进位的潜力;第三,根据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中郡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体系设置正逐步调整,开始探索评价县域经济的居民富裕程度和科学发展环境约束因素,调整方向对我市更为有利;第四,横向比较,与我市同处省内欠发达地区的苍南县和永嘉县,都曾跻身中郡县域百强,其中苍南县还连续五届进入百强。因此,我们要增强自信,高点定位,把进军全国百强作为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的目标方向,不断自我加压,加快提升发展,争取跨越发展,力争到2020年左右,进军甚至进位全国百强县市行列。
市委提出新的城市定位为“工业新城、旅游胜地、山水家园”,主要是基于我市的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环境等优势和特点,对城市功能、区域角色以及发展模式和方向的科学界定。其主要内涵和总体要求是:打造工业新城,就是立足我市良好的工业基础,发挥特色产业优势,不断强化工业首位意识,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坚持以转型提升为主线、平台建设为载体、项目投入为支撑、科技创新为动力、培育“4+x”产业为目标,促进工业转型提升,加快推进*特色的新型工业化进程,努力把*建设成为浙闽赣三省边际的工业强市、浙江省金衢丽产业带上的特色基地、后发地区工业转型升级的先进县市。构建旅游胜地,就是立足我市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化整合山水人文景观,加强核心景区的功能配套建设,深入挖掘和弘扬特色文化内涵,加大市场营销宣传推介力度,提升旅游业整体服务水平,打响“千年古道、锦绣*”旅游品牌,努力把*打造成为浙闽赣三省边际旅游名市、长三角地区休闲旅游胜地、区域特色人文展示“橱窗”。建设山水家园,就是立足我市优越的生态环境,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打造山水园林城市,建设和谐优美新农村,加快生态市建设,营造“四最”发展环境,提高全市干部群众的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努力把*建设成为浙闽赣三省边际的最佳宜居城市、最美生态家园和最优创业平台。
(三)牢牢把握重点和关键环节,努力实现新的城市定位和发展目标。实现“一高两进”三步走战略目标,把*打造成为工业新城、旅游胜地、山水家园,是一个环环相扣、一脉相承的整体,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战略任务,必须着眼长远和战略,把握重点和关键,一以贯之,常抓不懈,扎实推进。主要必须做到五个坚持:
一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推动改革发展。解放思想是改革开放30年历史经验的精髓,也是十七届三中全会的要求。同志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吹响了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号角。在当前形势严峻、矛盾重重的时期,我们尤其要解放思想,坚定信心,进一步增强迎难而上、克难攻坚的气概,摆脱思想上的桎梏,敢想、敢闯、敢干;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用开放的思维应对挑战,用发展的办法解决问题,用改革的举措化解矛盾,不断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要善于探索创新,破旧立新,努力转变一切妨碍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传统观念、做法和体制机制,一切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走有*特色的发展道路;要勇于放开手脚,凡是符合客观规律、有利于*发展、法律政策没有明文禁止的,都可以大胆尝试,大胆实践,以超常规的举措,实现超常规的发展。对于勇于开拓创新、善于改革变通的各级干部,市委将旗帜鲜明地给予支持和保护。
二是必须坚持“三大战略”,推动加快发展。实践证明,“兴工强市、借力发展、特色推进”是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战略。要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定不移地深化实施“三大战略”,全力推动加快发展。要坚持“兴工强市”主方向,牢固树立工业经济第一经济的理念,按照“高起点、特色化、跨越式”的要求,举全市之力主攻工业,着力突破平台、产业、龙头、项目、科技、环境等重点环节,走集聚集群集约和创新发展道路。要坚持“借力发展”主路径,善借上级政策之力,积极对接省委、省政府“西部门户”、“山上浙江”、“山海协作”等重大战略部署;善借区域发展之力,积极融入“长三角”,主动对接“海西经济区”,不断创新三省边际县域经济协作的实效机制;善借外部资本之力,继续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不动摇,努力引进一批对区域提升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的重大项目。要坚持“特色推进”主策略,把特色竞争理念融会贯通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突出强化和放大产业、城市、旅游、环境等方面的特色,发挥比较优势,创造竞争优势,加强工作创新,努力把特色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形成错位发展、差异化竞争的有利格局。
三是必须坚持扬长补短,推动提升发展。进一步建立完善“一高两进”三步走战略目标的测评体系,科学测算我市与目标参照系的主要差距,牢牢把握实现目标的着力点和关键点,做到有的放矢,循序渐进,不走弯路;客观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长处和短处,跳出*看*,立足*谋发展,充分认识到工业是我市最有特色的基础优势,现代服务业是最需要培育的新增长点,外向型经济是最大的潜力所在,农村改革发展是最重要的基础,发展环境是最好的招商名片,干群合力是最根本的保障,重新审视现实基础,发掘增长潜力,力争在关键环节不断取得有效突破;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提升发展,正视矛盾和问题,努力提升发展定位和规划,提升经济发展水平,提升社会公共管理,提升投资发展环境,提升党员干部队伍,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四是必须坚持项目推进,推动持续发展。项目是经济发展的主抓手,没有项目就没有后劲,没有投入就没有发展。必须始终坚持把抓重大项目、有效投入作为*提升跨越发展的重中之重,持续实施一批对区域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大项目,以高强度、高质量的投入促进高效益、可持续的发展。要强化项目谋划机制,敏锐把握国家拉动内需的政策性投资机遇,用足用好长三角一体化、海西经济区、金衢丽产业带等国家、省或区域性重大规划与政策,引导全社会谋划一批大项目,发动部门乡镇包装争取一批大项目,通过专业招商引进一批大项目,激励经济主体新上一批大项目,形成以项目促发展的浓厚氛围;要加强项目工作的领导,建立项目工作联络员制度,提高项目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创新工作方法,加大工作力度,突出项目责任与现场督促协调,着力抓好大项目的推进落实;要强化项目保障机制,着力突破资金、用地、环境等制约因素,切实保障各类意向项目早签约、签约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投产,努力形成在项目与招商一线“比环境、赛作风、争一流”的良好风气。
五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推动合力发展。发展最终靠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团结各方,形成推动发展的巨大力量。要充分发挥市级班子的合力,不断形成和全力维护市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政府狠抓落实、调控有度,人大、政协积极参与、务实有为的团结生动实干的良好局面;要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和干部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团结一心干事业、齐心协力谋发展、群策群力促和谐的良好局面;要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主体作用,努力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坚持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最广大的群众,尊重、激发和保护好人民群众创业创新、投身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充分发挥企业家在推动发展中的排头兵作用,创新激励机制,积极引进、培育和壮大企业家队伍,引导企业家面对当前严峻形势,把握特殊时期,着眼长远,技改扩建,练好内功,转型闯关;要充分发扬专心干事的精神状态和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不断完善工作部署、推进、督查和考核机制,促进各项工作真正抓细抓实抓到位;要充分发挥区域人文精神的推动力,加强战略目标、城市定位、CIS品牌标识、*精神、*市歌等一系列思路领会和宣传推广工作,凝聚人心,激励士气,提升文明素养,增强发展合力。
三、坚定信心,务实奋进,努力实现“一高两进”目标良好开局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2009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关键年,是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决定年,也是我市向“一高两进”三步走战略目标迈进的起始年。新的一年,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国际经济衰退和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正进一步加深,其严重后果还会进一步显现;受此影响,我国明年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增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特别是部分行业和企业运营将更加艰难,发展要素制约将更加突出,财政持续增收将更加困难,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和谐稳定矛盾也将更加尖锐。同时,我们也面临加快发展的难得机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确定“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重民生”的主基调,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大幅度增加公共支出,更加重视农业、农村、农民工作,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力保8%以上的经济增速;我省将坚持“标本兼治、保稳促调”,全力克难攻坚,加快转型升级,努力保持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受利好影响,可以预见新一年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更为有利,金融和证券方面的改革将带来更多潜力,新农村建设和民生事业领域将创造更大市场,大项目招商会有更难得的商机,加上我市本身具备的良好发展基础和惯性,综合分析,预计2009年我市经济增速可能有所回落,但总体仍将平稳较快发展。
市委建议2009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计划为:生产总值增长12%,其中一产增长4%,二产增长15%(其中工业增长16%),三产增长12.5%;财政总收入增长4%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增长6%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同志们,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越是困难的时刻,越需要坚定的信心;越是挑战的关口,越蕴含制胜的机遇。*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黄金时期,有振奋的目标激励,有清晰的定位引领,有扎实的基础支撑,有坚定的战略保证,我们充满着必胜的信心!让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省委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齐心协力,拼搏进取,迎难而上,乘势发展,为成功实现“一高两进”三步走的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