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发改委十二五规划讲话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课题研究需要着力把握的几个方面
第一是背景形势。尽管我们研究的是*事情,但未来宏观形势的变化和发展趋势,你要有所了解知道,只有这样,你的研究才有正确的大方向。早上我们交流时讲到“十二五”期间国家的宏观形势、*的形势到底会有什么不一样,我说我没什么理论水平,讲不出什么东西来,但是今天让我来写“十二五”规划,我一个很深刻很直观的感受,这就是跟我在写“十一五”的时候完完全全不一样了。我写“十一五”时,是信心满满的,大家都觉得未来这五年中国经济是没什么大问题的,特别是*这样撤地设市才五年,正处在一个大建设、大发展阶段。而到了今天,放在现在这种环境下,你静下心来去写这篇文章,仔细想想,就会觉得截然不同。从国家宏观层面来讲,原来我们叫做黄金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但更多的讲得则是发展的黄金机遇期。现在我感受到,未来五年更多的是一个调整期、变革期、转型期。不管哪个地方,只要处在我们中国这样一个宏观背景下,多多少少都会感受到这样一种压力。早上我说,发展机遇期没有变,这主要有七个方面的判断:一是制造业中心地位没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二是投资拉动没有变,消费拉动作用不断增强;三是经济发展势头不会变,社会事业发展加快;四是对外开放不会变,国际地位日益上升;五是深化改革不会变,政府职能转变更加到位;六是城乡统筹不会变,农业农村发展加快;七是区域经济竞争日益明显,中西部发展加快。但同样,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社会结构和自我认同的变化等所带来的效应,使得未来这种调整期、变革期、转型期的特征日益明显,换句话说,不可预测的因素将显著增加。这对浙江或者说*经济的发展将产生直接的影响。再如社会保障方面,我们经常说3000美元的财力和6000美元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基础设施建设你可以根据财力来安排,钱多得时候项目多排点,少的时候就暂时缓一缓。但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不是这样,中央一个政策或者说一个决定出来以后,它马上要求一步到位的,如果我们没有留有余地就会产生很大的压力。越往后,越发展,越是如此。当然,关于“十二五”所面临的背景形势,我们不要求你对全国、全省作整体分析,我们今天请的专家对全国全省的背景可以提供一些现有的研究成果,供大家参考借鉴,关键是你要结合这些内容,结合这样一个背景,把它放到*的角度来看,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
第二是机遇挑战。规划院的初步研究中提出了*今后发展的“六个期”,包括经济发展将进入3000-6000美元的加速期,生态文明推进期,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的判断,应该说还是初步的,需要进一步深化。这里,我主要想讲一下“十二五”*可能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第一个我把它归纳为内外矛盾。什么是内外矛盾?从3000美元到6000美元阶段,从理论上来讲*是处在一个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浙江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了,全世界都是这样,但问题是现在外部环境变了,全球处在一个危机以后的调整、恢复,能不能持续恢复性增长还是一个问题,中国经济也是这样,浙江更是如此。就是说内外两个因素处在一个不同的阶段,你能否保持其它地区在3000美元到6000美元阶段百分之十几这样的增速?我看,需要深入研究。第二个是软硬约束问题。以前我们讲*主要问题是区位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经济总量小,发展空间没有等,这些都是硬约束,归纳起来就是基础设施、土地、资金、包括环境容量等这些。但“十二五”期间,我认为除了这些更多的还会遇到软约束,特别是人才、科技、教育等方面。这次我们请了*学院做信息化课题研究,*有几个信息企业做得很不错的,在全国都有名气,但他们在发展过程中深刻地感受到了人才短缺的问题。庆元的企业也反映了这个问题,不是说*给的钱比杭州少,而是给的钱比杭州多他们也不来,就是这样的人才约束。教育方面,老百姓都需要优质的教育,现在很多人都问杭州哪个学校好,想把孩子送到杭州去,还有科技等等,这些都是软约束方面的。第三是量质方面的问题。到底是转型还是加快发展,是扩量在先还是提质重要?上次有人说过欠发达地区不要怕高怕新,要敢于看高看新,经贸委不是提了一个LED产业吗?开化能把硅产业做得那么大,连江苏新余都能在没有基础条件情况下,把光伏产业做得那么大,他就是敢于去招商引资,敢于去发展这种高新企业,所以在讲量的同时,一定要与时俱进地去看,不要被习惯性的认识和传统的认识所模糊、所左右。第四是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问题。这个提到很多了,这里不展开了。第五是区域一体化与错位发展问题。市委全会刚开过,“四个发展”中有一个是错位发展,沈市长也讲了,*处在长三角和海西经济区的接合部,发展面临很好机遇,关键是接合部的优势如何发挥?如何在融入区域一体化同时实现错位发展,跨越发展?特别是海西,上半年大家讲得比较多的,文章也出了不少,但感觉许多本质性事情没有答案。我们也在做课题,提出了一个对接海西“五五行动计划”,五大对接,五大保障,同时提出“项目对接福建,产业承接台湾”。我们希望以“五五行动计划”为核心,建立三个层次的组织机构,实现错位发展,避免被边缘化,这些问题在有关机遇和挑战的研究中都应该考虑到。
第三是发展战略。现阶段,我们*的发展战略是非常清晰明确的,那就是市委提出的“三市并举”发展战略,建设生态文明和实现全面小康是我们的两大战略目标,是我们所要努力达到的。全市的战略当然只有一个,在这方面,每个部门都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发展战略,结合两大战略目标的推进,根据自身产业、行业发展要求提出具体的指导思想或工作部署,而不是每个部门都提不同的战略。
第四是发展目标。这方面,在总体思路研究中尤其要明确,包括指标分类,进度要求,水平比较等,你要说清楚。比如说2015年*GDP1000亿,人均达到6000美元,达到浙江省目前的水平,跟全省的差距缩小到五年。当然,在前五年的发展中,我们是占优势的,浙江省人均GDP在1000美元到3000美元时,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是相对固定,而在实行汇率改革之后,我们这个阶段单靠汇率变动节省了不少时间。同样,在每个专题研究中要明确主要指标,有些是可以量化的指标,比如说卫生方面,人均床位数、人均医生数等等,另外还有些是宏观性的指标。最后一个就是项目保障,课题研究一定要搞出项目来,要有项目支撑。
二、进一步深化对课题研究工作的认识
总的来看,我们*的“十二五”规划前期工作开展得比较早,动作比较快,进展也比较顺利,这关键是领导重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对“十二五”研究工作非常重视,2月份时我们启动了课题研究工作,以市政府名义下发了有关文件;2月底召开了全市发改系统会议,在系统内部进行了全面动员部署,要求县市区也尽快启动起来;3月份各部门上报了42个课题,我们邀请市里的一些专家进行论证,有政研室的、党校的、学院的,并征求了省发改委规划处的意见,最后我们定了32个课题,其中1个是发改委的总体思路,还有31个专项课题;5月份时我们与市政府督察室一起出了一个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对课题研究工作的领导,确保总体进度和研究质量。我们一直是这样考虑的,课题工作早谋划、早安排、早动手,有好处,这已经为“十一五”规划工作所证明。整个“十一五”,我们只有1个总体规划和28个专项规划,14个重点、14个非重点,课题研究和专项规划的数量并不是很多,但我们做得最早,做得最快,花钱最少,总体质量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我们2006年全部做完、评奖评完、奖状发完,而20*、20*年好多地方还有许多规划没有完成,有些干脆不做了,这样政府就没有公信力了,定下的东西不管怎样都应该做完,做出来的东西都是有所用的。
这次“十二五”规划整体思路研究方面,我们委托了两个单位,一个是浙江大学史晋川教授率领的课题组,史教授是国内著名的经济学家、博士生导师、省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对全国全省的情况非常熟悉;另一个是省经济研究院吴总领衔的课题组,她对*的情况很了解,过去给我们做了很多专项规划,帮我们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我们将继续合作下去。实际上,大家看到我们也给他们施加了“压力”,让两个来比较一下,看看到底谁做得更好,谁更能提出符合我们*实际、符合领导要求的建议。所以在这里,我们在面上对大家也有这样一个要求。
一是要提高研究深度。在做五年规划的时候,对今后一个时期一定要做比较深刻、比较全面的分析,有些以后也许会随着时间和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特别是县(市、区)里面,领导换届以后可以会有些变化,我觉得这个很正常,只要你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性东西研究清楚了,再怎样变化也是在原有基础上的进一步完善、提升,就像沈市长在讲话中谈到的,我们的“三市并举”发展战略也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深化的,是连续的,是符合*实际的。那怎样叫做在深度上下功夫呢?举个例子,比如说经常提到的产业发展,我们*经济到底是扩量还是提质,是转型升级还是加快发展?这个问题常常困扰我们,理论上你很好回答,实际上不是这回事,涉及到区域经济结构、招商引资政策和产业导向。因此,在“十二五”课题研究过程中,你如果对这个问题认识还停留在“十一五”期间的层面上,还是用“十一五”的观点去看待扩量提质、转型升级的问题,我可以不客气地说你这个规划是做不出新意的,对区域的产业发展是起不到很强的指导作用的。记得上个月我随市人大领导去庆元调研,我当时开玩笑说,*不存在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你看纳爱斯、方正、艾莱依等这些大企业或知名企业,肯定是好的,但关键是数量太少,人家发达地区大企业多啊。再看看我们庆元,梦天、双枪、天竹、可信、瑞翔、大山合等,这里有木门行业全国第一,有做筷子和厨房木制用具国内第一的,还有竹胶模板、汽车配件、香菇加工等,发展势头都非常迅猛。应该说,庆元的工业基础是比较弱的,但把他们这些企业一个个拎出来,有些是行业单打冠军,有些是浙江省冠军了,所以我说都是行业冠军还要调整什么?当然,讲这话不是说我们真的不存在问题了,不需要调整结构了,我们工业发展的问题还很多,路还很长。但关键是要客观看待,要结合实际看,要结合发展的阶段看。再来看看缙云的企业,包括以山蒲照明为代表的灯管灯具行业、带锯床行业、工模具钢行业等,他们面临的问题与前面讲到的庆元这些企业肯定不一样,山蒲的江总曾讲:我跟全球任何一家节能灯制造企业竞争都不怕,包括飞利浦、欧司朗等,他们很多产品都是山蒲代工的。而这样的底气和实力就源于企业多年来对技术进步、转型升级包括内部管理等孜孜不倦的追求,才会有今天这样的回报。因此,我说,不管哪个县,今天*工业经济和企业发展水平与五年前相比,情况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当然面临的宏观环境也不一样了,需要我们有新的思考。转型升级的问题你“十一五”时候不讲,那是因为整体发展还没达到那个基础和程度,但“十二五”时候你必须要讲,要超前地去看。所谓此一时,彼一时。或者说,庆元的工业规划中可以不提或者少提,但你缙云就必须要提,要重点地提。上面讲的是产业发展,在宏观性研究方面更是如此,只有这样才能对今后工作起到真正指导作用。比如说“两个千亿”,当时在写“十一五”时,有人说你们发改委的目标脱离实际,*的投资和工业哪能达到千亿水平阿,但经过认真分析测算,我们认为是可能的,现在看来这些目标不仅能达到还能超额完成,其它许多指标甚至去年基本上都已达到了。再如“五城联创”,当时各部门针对自己工作提出了很多创建目标,我们经过整合,提出*要实现“五城联创”,当时大多数人都没有在意,也觉得难度很大,现在市委把它上升为“六城联创”,成为创建生态文明最重要的载体,成为全市的重大行动。所以说通过研究,一方面要凝聚思想、统一认识;另一方面也为今后工作明确目标方向,这点在务虚性规划方面体现的尤其明显。未来发展中,我们社会更需要一些宏观类的、综合分析类的规划,更多的就是起到这样一种作用,这就需要我们在做课题研究时一定要做深、做透、做好。
二是要拓宽研究视野。你比如说城市规划,我们*的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了“一江双城”的发展格局,对中心城市进行了明确的定位,对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统筹规划和安排,完全符合*实际,具有鲜明的*特色。但我要说的是,简单按照规划把一个个高楼大厦建起来后,并不就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城市,城市是要活起来的,是有生命的。我们的“一江双城”不是说建好高楼就能活起来,城市发展是一个有机的、动态的过程,这里就必须研究城市与人的关系,研究城市形态与管理,研究城市区块之间的有机联系,就需要我们作更深入的研究分析。就以杭州来说吧,我知道杭州市是非常重视这方面规划的,你们建设系统知道的,主要领导亲自抓规划。但除此之外,他们同样也非常重视前期性的、务虚性的研究。我编“十一五”规划时,曾和领导一起到楼书记办公室去汇报,他听完后送了我一本书,我现在还放在办公室里,叫《走向钱塘江时代》,王国平书记亲自作的序,内容包括六个专题研究和三个战略规划报告。当时杭州也是刚开始跨江发展,提出建设钱江新城和“一主三副六组团”概念,这本书里对杭州的城市功能定位、城市空间组织结构等做了非常深刻的研究,为杭州城市总规的修编完善提供了扎实的基础。按道理说你城市规划有了,不需要做这些了。实际上城市的变迁是有脉络的,是延续的。两边高楼大厦建起来了并不就是一个城市了,缺少一种文脉、一个传承,难以形成一个有生命力的整体。我们现在也一样,从最早的处州古城到今后的一江双城,这种变迁能不能跟历史沿续起来,那是要研究的。包括道路交通,正如五年前你想象不到*有今天这样的交通流量,它的增长速度是加倍的。所以我说五年规划就如回家看小孩一样的,每天跟他呆在一起,是看不出变化的,隔一个月去看,孩子还真长高了,如果出去一年后回来,可能变得不认识了。五年规划也是一样,包括我们在做“十一五”的时候,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考虑的比较多了,对城市管理体制和城市道路没有系统研究过,现在我们明显感觉到这个城市管理的需求了,市政、环卫、交警等怎么划分,道路上都停满车子,要不要收费,怎么收,这些问题都出来了。有人说等问题出现了再研究,当然也可以这样,前阵子,我们市领导多次调研专题研究,明确责任分工,基本理清了这方面的管理要求。但如果我们可以前瞻性作些考虑,可能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就拿城市交通来说,我住在临平,城区大小规模跟*差不多吧,都包括老城区和拓展出来的新区块,余杭区的GDP跟整个*也基本接近,更关键的是这两个城市都是由原来的建制镇演变过来的,临平老城区就那么几条路,路面都不宽,外部新区的马路修得相对较宽,这就好像沙漏里面放一堆石子,形成了“瓶颈效应”。后来,人家就提出来一个系统性的概念,如老城区整体实行单行,对部分道路进行拓宽改造,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原来的拥堵现象,而这种靠修修补补是做不好的,需要做一些前瞻性的研究。在今年金融危机下,上半年车辆上牌10024辆,比去年全年还多,谁会想到几年后*车子会这么多,五年后会是怎样的?所以这些问题都要去研究,不要轻视这个课题研究,如果没有基础性的研究,你坐在那里是想不好的,你觉得这条道路要单行,这条道路要拓到多少宽,没用的。我们有句话,道路拓到哪里就堵到哪里,有这么一个瓶颈效应,这都是客观规律。既然有规律就要按规律去办事,要进一步拓宽自己的视野,按规律去研究,才能得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结果。
三是要创新研究角度。我们课题研究中许多都是一些经常性的问题,怎么能成为领导新的注意点,引起领导的关注,这个要有新意。就像写文章一样,我们讲“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不同角度写一个问题,效果就大不一样。刚才发言的几个部门有些是涉及基础设施的,务实性内容多点,相对比较好写;有些则是研究性为主,务虚的成分多点,特别是写过好几轮的,需要我们在研究角度甚至写作角度方面更多考虑一些。
三、做好课题研究工作的关键
一是领导重视。特别是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沈市长一直强调主要领导一定要亲自过问课题研究工作,要做到心中有数,下阶段他要安排时间亲自听取部门汇报。在这里,希望与会同志回去后,把会议内容和要求向领导汇报好,要确保进度和质量,这是关键。
二是结合实际。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当前的实际和处在3000美元到6000美元这个阶段的特征,认真总结这些年来我们在各项工作中取得的宝贵经验,在“十二五”当中继续深化落实。如信息化工作,我们这两年做了一些事情,有了一定影响,主要还是靠政府信息化带动,但单靠这条腿是走不长远的,一个区域通过政府信息化可以起到一时的助推作用,但关键是要靠社会信息化,特别是企业信息化。“十二五”当中,我们这方面压力很大,跟人家的差距很大,包括信息产业的发展,我现在把全市搞信息产业的企业家召集起来,可能坐下来也就这一排,没有多少。
三是要深化专题。在座有些部门在自己课题下面安排相关的专题,有些没有,象水利研究范围就比较广,也比较有经验,一直做得比较成功,水利的九个专题铺开后要能把它收拢,不能铺开后收不拢了,那就麻烦了。另外,在深化专题性研究中,要注意一些新的东西,比如高速铁路,是这一轮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也是“十二五”*项目建设的重点,我这里讲得倒不是项目争取和项目推进问题,我想强调的是基础设施与产业发展关系,类似这些问题也要深化研究。以前我讲到了高速铁路修起来不是拉货物用的,普通铁路修起来那是工业化所需要的大进大出,而杭州到上海的高速铁路,打个比方300元一张票,修起来难道是要去拉煤的、拉钢铁的?那是给现代服务业的,同样50块钱可以坐大巴到目地的,花300块钱坐高速铁路的、磁悬浮的一定是从事服务业的高层次人才,当然也包括旅游观光的,否则这条铁路修起来就没效益。应该说,不同的基础设置配置,对区域产业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基础配套设施也有不同需求,这些必须要去考虑,要结合实际,结合我们的发展阶段。
东拉西扯,讲了这些,最后想说的是,如果大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需要我们发改委提供相关材料或者说需要协助的,大家尽管提出来,我们全力配合,一起共同把工作做好。今天会议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