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领导有关文化工作的发言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同志们:
这次全市文化工作会议,是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届中全会、省委届次全会和市党代会精神,大力发展林区特色文化新形势下召开的,也是我主管文广新局工作第一次与基层同志们的见面会,很高兴与文化人探讨文化上的事。刚才,我们学习传达了省里的“三个会议精神”,局长对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安排部署了今年的重点工作,我完全同意。近年来,我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有许多创新和亮点。对此,市委市政府是满意的。下面,我想就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繁荣发展林区特色文化,为第三次创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讲三点意见。
一、把握机遇,增强做好文化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崭新篇章,省委十届十八次全会提出了我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八大工程”和32项具体任务。刚刚闭幕的市十一次党代会,从的实际出发,确定了以创业文化、生态文化、旅游文化为支撑的林区特色文化体系,实施“6541工程”,通过五至十年的努力,将打造成省内外著名的“创作之都”、“会展新城”、“森博名市”、“文旅特区”的具体目标。爱文书记和高环市长多次提出要打造特色文化,发展经济需要特色,发展文化同样需要特色,有特色才有魅力,才有生命力。是森林生态名城,是恐龙之乡,是木艺之乡,是红松故乡,这是我市独有的地方文化特色,也是全市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总目标,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全力打造林区特色文化。我们要通过挖掘、保护和利用这些文化资源,增强人民群众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市委、市政府做出这些振奋人心的举措,充分体现了对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打造生态文化强市的决心和气魄。今天在座的各位都是全市文化的专家和主管领导,对国家、省市高度重视文化工作都感到有一种震撼,有一种责任和紧迫感。震撼之余,我们应该想一想工作还有哪些欠缺,我们的文化人才、文化产品、文化惠民是否令群众满意。文化作为“软”实力,它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一个城市、一个企业文化氛围浓厚,文明素质很高,谁都愿意亲近她,也自然会成为那里的旅游热、投资热、人才热。为此,我们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深刻反思我们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特别要抓住国家、省市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象抓经济工作那样,理清思路,攻坚克难,不断提升文化的凝聚力、服务力、竞争力、创造力和传播力,为我市第三次创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突出重点,推动全市文化跨越式发展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落到实处,就是要从我市实际出发,按照打造“林区特色文化,建设森林名城”的目标,推进三次创业,加快转型跨越,努力建设美丽富庶、文明和谐、健康幸福的新,这是检验文化惠民成果的重要标志。今年要做好七件事:
1、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今年上半年我们必须完成院团改革,我们一定要抓住这次难得的发展机遇,积极主动地推进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国有文艺团体生存和发展的困境。整合现有两个专业艺术团体,妥善安置年龄偏大、确有困难的演艺人员,不断充实专业技术力量,实行事业体制企业化管理,建立完善竞争和激励机制,解放和发展艺术生产力,全力打造一个集文艺研究、创作、生产、演出于一体,艺术门类齐全,资源配置合理的全新的文艺团体。在进人时现已经聘任和借调的主要演员要优先考虑,因为这部分人员都是骨干,并为我市文化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院团部分不适应的人员可考虑内部调整消化,安排充实到“三馆”,编制在总编制数之内。同时,积极推进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深化劳动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着力转变用人机制,推进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完善工资分配约束机制,激活发展活力,形成责任明确,行为规范,富有效率,服务优良的运行机制。
2、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市委提出的“6541”工程,涵盖和体现了文化基础设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格局打造等各个方面,我们要统筹推进摄影基地、绘画基地、影视基地、红色教育基地、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文艺创作基地建设。市里从去年开始就着手“图书馆”和“林都大剧院”的申报立项工作,争取国家的支持,今年要加快推进这些项目的落实。同时要面向林场(村屯)建设一批文化基础设施,特别是推进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文化大院建设。各县(市)区局、单位、各部门都要积极对上争取,努力撬动文化建设的财政杠杆,最大限度利用优惠政策和有效资金,加大对公益文化事业的资金投入。目前,我市的广场文化、社区文化和自发的小乐队、小艺术团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这说明群众文化的形式在变化,规模在扩大、水平在提高。文化馆(站)必须要转变观念,主动深入到群众艺术团体之中,加大辅导和培训力量,为群众文化服务提供更广阔的文化活动空间,推动群众文化向深层次发展。所有公益文化单位,都要拓宽文化服务的渠道,顺应社会生活的新发展、新变化和群众接受习惯的新特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的多样化和社会化。
3、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当前,我市正面临着重要的经济转型时期。全面停止木材主伐后,其他接续产业竞相发展。文化产业相对于一般产业所独有的特点和优势,使其成为最符合发展内在要求的产业之一。我市文化产业目前仍处在水平低、规模小的境地,加快发展的要求十分迫切。按照市党代会提出到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0%以上的要求,要进一步放开个体、私营企业、民营企业、外资等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领域,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通过独资、合资、股份合作、联营等形式参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发展文化产业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旅游资源丰富,生态文化底蕴深厚,文化元素独特,极具产业开发价值。全市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要积极行动起来,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摆在重要位置,加大扶持力度,为发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去年,我市影视拍摄有了突破性进展,在带领朝阳影视基地拍摄了30集电视剧《小兴安岭深处》,新建了南列影视基地,并拍摄了40集电视连续剧《闯关东前传》。两个影视基地建设和两部电视剧的拍摄总投资达1.3亿,一年内拍摄两部大型电视剧,共计70集,这是我市影视剧制作史上的第一次。今后我们还要从实际出发,鼓励创作生产具有森林文化、抗联红色、恐龙时代、金源文化、鄂伦春部落等地域元素的文化原创产品,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创意产业品牌。今年还要通过招商引资全力打造“小兴安岭画家村“,有关部门要抓紧前期征地、拆迁等准备工作,把它作为我市文化产业的龙头基地,确保今年一期工程完成。同时,尽快出台《市“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库》,为文化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空间。
4、实施文化精品工程。要策划打造特色文化精品,重点在影视艺术、舞台艺术、文学作品、民间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企业文化等方面实施突破,不断提高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科技化、规范化水平。“十二五”期间,创作完成2—3部电视剧、大型戏剧5部、文学作品5—10部、歌曲30首,特别要创作一台反映第三次创业的大型话剧《青山绿水》,进一步弘扬马永顺精神、红松精神、精神,坚持用创业典型引领和升华创业文化。同时鼓励有实力的文化企业,开发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原创品牌,挖掘已有文化品牌内涵,提高品牌营销能力。
5、打造文化旅游园区。按照市党代会确定的“中心带动、两翼齐飞、轴向延伸、多点支撑、组团发展”的城市发展定位。集中打造三个文化旅游园区。即:北部汤旺河旅游名镇园区。依托汤旺河国家公园,建设集生态探险、休闲养生、旅游观光项目;以恐龙文化品牌为主线,开发建设嘉荫茅兰沟景区和沿江沿边风光带,扩大对俄旅游文化和经贸活动,建成集历史寻根、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等为主要内容的对俄文化旅游项目;以红松生态旅游为重点,打造五营红松风情小镇,进一步提档升级完善设施,开发新景区景点,达到5A级旅游景区标准。继续加大乌伊岭湿地、红星火山岩杜鹃花海、库尔滨摄影基地、溪水国家公园等景区的建设投入和力度,使之协调配套。中部中心文化旅游园区。集民俗文化、婚庆习俗、田园休闲、农家饭等民俗休闲项目,主要建设区达沃斯小镇、滨河景区、旅游演出服务区、回迁和商品房开发区等五大功能区。乌马河西岭重点开发高档度假酒店、会议中心、文化论坛、国际狩猎等旅游度假项目。美溪回龙湾借助全总项目提档升级,打造全国闻名的北方避暑疗养度假文化园。以金源文化开发为重点,完善金山鹿苑、峰岩山寨和仙翁山等旅游景区。南部铁力综合文化旅游园区。集中打造伊吉密河、呼兰河、巴兰河、永翠河为主的漂流之乡;把透龙山休闲、日月峡滑雪、桃山狩猎、国家地质公园悬羊峰、小兴安岭最高峰平顶山、朗乡滚兔岭等景区进行综合开发,不断提高档次品位。以带领朝阳、北列林场及凉水自然保护区、中华秋沙鸭保护区为重点,建设集文化体验、风情展示、休闲度假、影视拍摄的特色文化旅游景区。
6、加大文化交流力度。年我们在俄罗斯比罗比詹市举行“中国—日”,举办了木帖画、美术书法展和文艺演出,引起了强烈反响,这充分说明文化“走出去”大有可为,文化“走出去”不再是简单的文化交流,它可以搭建起和城市宣传、经贸活动、旅游推广的平台。今年我们还要拓展韩国、日本、朝鲜等国家,在周边建立一大批友好城市,通过在国外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宣传小兴安岭大森林、宣传推介,促进经济贸易和旅游文化推广。同时我们还要把国内外的文化活动引进来,活跃林区人民的文化生活。因此,要深入研究文化“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办法和措施,特别是要探索和建立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文化运行机制。
7、强化专业人才培养。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强理论、新闻、出版、影视、文艺、文物保护等领域拔尖人才和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与引进,进一步完善人才选拔、使用、引进、激励、服务、培养机制,充分调动各类文化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统筹研究制定文化人才培养、使用政策措施。坚持唯才是举,量才录用,真正把“想干事、争做事、能做事、做成事”的人才推上文化事业的第一线。要不断优化引进文化人才的环境,运用待遇、事业、感情等多种形式吸引外地急需人才,稳定本市现有人才。为优秀人才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提供有利的发展空间。尽可能地解决必须和必要的待遇。争取政府建立文化人才发展建设专项基金,如“文化人才引进专项基金”、“高级文化人才培训基金”、“高级文化人才突出贡献奖励基金”、“高级文化人才生活补贴基金”、“文化艺术创作基金”等。市里每年最低要单列1000万文化发展基金;县(市)区局500万。为吸引、培养和留住文化人才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加强领导,保证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各县(市)区局政府要加强对文化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提高统领文化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把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努力健全文化市场体系,为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确保领导到位、组织到位和责任到位。
一要领导高度重视。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发展森林生态特色文化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县(市)区局经济社会建设的整体发展规划,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奖惩机制,把文化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情况,作为衡量和评价县(市)区局和市直有关部门领导班子执政能力、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指标和依据加以考核。各级各部门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确保尽快实现“6541工程”目标。
二要加大政策扶持。各县(市)区局要进一步完善文化发展政策保障体系,通过政策引导,吸引一批文化产业领域的大项目、好项目落户我市。要制定稳定的财政投入政策,优先保障公共文化服务行业和单位的业务经费、设备购置经费和人才培养经费等,为文化发展提供良好的资金保障。
三要加强协调配合。各级文化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森林生态特色文化建设的研究和指导,按照国家和省市关于文化发展的各项重大部署和要求,逐项推进、逐项落实。同时,搞好文化建设是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也是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不能只靠文化部门唱独角戏、单打独斗。各级党委、政府要围绕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任务,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引导相关部门主动担负起文化建设和管理职责,协同文化部门共同推动特色文化的繁荣发展。
同志们,文化建设是精神生产,投入的是智力劳动,产出的是精神产品,影响的是人们的思想和社会的精神。不论是文化事业,还是文化产业;不论是推进改革,还是加强创新;其最终的结果都要落实到推出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上来。我深信,只要大家共同努力,真抓实干,乘势而上,我们就能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完成各自的工作任务,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次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