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人事局发展再就业座谈会讲话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同志们:
不久前,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再就业工作座谈会,总书记、总理和黄菊副总理作了重要讲话。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全面分析了我国就业再就业的形势,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战略高度,强调了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明确了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发展战略。这对于我们进一步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省委、省政府也专门召开了全省再就业工作会议,部署了全省就业再就业工作。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我们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大精神为指导,传达贯彻全国、全省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分析当前形势,总结交流经验,对全市就业再就业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努力推动全市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新的成效。刚才,宪生同志、善腊同志分别讲了话,我都赞成。下面,我再强调几个问题。
一、正确分析形势,统一思想认识,坚持把就业再就业工作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来抓
近几年来,特别是去年9月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以来,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中央重大决策,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各项再就业政策,切实加强领导,强化目标管理,各级各部门协调配合,真抓实干,全市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6月,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同志来我市考察调研,对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在非典疫情的影响下,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很不容易。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同志们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我市就业再就业形势仍十分严峻。就业方面的主要矛盾,是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城市就业压力加大和周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中心城区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从总量上看,劳动力供需矛盾突出。今年全市需要就业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新增劳动力以及进城务工人员共计27万多人,年内完成新增就业岗位目标10万个,缺口达17万多个。具体分析,一是企业下岗失业人数居高不下,再就业任务十分艰巨。1998年以来,全市下岗失业人员累计53.68万人,实现再就业的32.02万人,剔除隐性就业和退休进入养老保险的,今年初还有下岗失业人员14.24万人,随着新一轮国企改革改制力度加大,今后两年还将产生6万多下岗失业人员。二是农村需转移的剩余劳动力、外来劳动力和城镇新增劳动力增势强劲,就业压力聚合叠加。我市农村剩余劳动力多,需转移的约35万人;*是华中地区特大中心城市,也是吸纳周边地区劳动力相对较强的城市,目前在我市常年务工的人员有60多万人,每年还将以5万人以上的速度增长;今年全市城镇新增劳动力将达8.3万人,其中,分流到*地区的大中专毕业生就有3万多人。随着大专院校的不断扩招,我市吸纳毕业生就业的压力还会加大。三是困难群体就业难度大,劳动力素质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年初我市下岗失业人员中,“4050”人员有3.66万人,一户多人下岗失业的有5611户1.2万多人。这些人年龄偏大,技能偏低,较难通过双向选择找到合适岗位。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再就业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同时在具体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在推进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少数部门和单位对减员增效强调较多,对再就业问题注重不够。二是少数部门认为扩大就业是个别部门的事情,和自己没有多大关系,参与配合不够。三是有些再就业的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工作到基层、到社区、到下岗失业人员家中难。四是部分下岗失业人员就业观念比较陈旧,限制了他们再就业。
对上述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要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大精神的战略高度,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战略高度,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战略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第一,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事关民生之本。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必须坚持以民为本、以民为重、以民为先。老百姓的生活要有保障,生活水平要不断提高,首要的是有一个工作岗位。没有工作岗位,就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就失去了保障生活、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途径。国有企业的下岗失业人员,曾经为国家建设和我市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我们必须认真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第二,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事关国企改革的成败。推进国企改革一个突出的难点,就是企业富余人员的分流安置。改革最终是为了发展,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解决不好,改革就违背了初衷,就很难顺利推进。第三,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事关社会稳定大局。百姓安居乐业,党的执政基础才能稳固,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当前,城镇大量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影响了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引发了一些人民内部矛盾,带来不少社会问题。只有把就业再就业工作做好,党和政府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真心实意的支持和拥护,才能从源头上消除危及社会稳定的隐患,为改革发展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第四,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事关我市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必须把充分就业作为一项重要的目标、一个长期的战略,坚持不懈地抓下去。
总之,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既是重大的经济任务,又是重大的政治任务;既是当前的紧迫任务,又是长远的战略任务。各级各部门必须切实把就业再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打好攻坚战和持久战,坚定不移、锲而不舍地把就业再就业工作推向前进。
二、加大工作力度,创造就业岗位,全面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各级各部门要以创造就业岗位为目标,以落实再就业政策为主线,以强化再就业服务为手段,以加大资金投入为保障,以帮助困难人员就业为重点,集中力量抓好以下工作:
(一)千方百计创造就业岗位
推进就业再就业,关键是加快发展,创造就业岗位。据有关部门测算,目前我市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增加约5000个就业岗位。我们要确立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并举的战略,大力开发就业岗位。
1、通过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社区服务业创造就业岗位。第三产业覆盖面广、就业增长弹性大、吸纳劳动力多,是增加就业的主要渠道。目前美、日、英、法等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占60%到75%以上,我国上海、广州等地为50%左右,而我市只占43.7%,这说明我市三产业就业空间还很大,应作为扩大就业的主攻方向。从我市目前就业再就业情况看,第三产业也是吸纳下岗失业人员最多的行业。要围绕发展经济、扩大就业的目标,大力发展以商贸、餐饮、交通运输、公用事业等为重点的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房地产、旅游、信息、保险、咨询和物业管理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各类连锁经营等商业新业态,加快“农改超”步伐,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要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拓展社区就业空间,发展清扫保洁、绿化美化、家政服务、餐饮等社区服务业,充分挖掘社区安置下岗人员再就业的潜力。城管、工商、房产、民政、文化、体育、卫生、公安等相关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能,积极扶持社区服务业的发展。
2、通过壮大支柱产业,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创造就业岗位。我们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中,要正确处理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坚持走促进充分就业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首先必须围绕现代制造业基地的发展推动就业。要在全面发展各大产业的过程中,牢牢抓住“钢、车、机(光机电)”、“烟、酒、药(药化工)”等重点,在资源配置上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壮大企业规模,拉长产业链,不断创造就业。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容量较大,截止去年底,全市纺织服装行业从业人员已达13.8万人,预计到2005年将达15.7万人。因此我们在壮大支柱产业的同时必须把握好产业发展规律,努力发展与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相配套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3、通过加快发展个体私营、外商投资、股份合作等多种所有制经济创造就业岗位。去年我市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达到99.73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的24.5%,外商投资、股份合作等经济也吸纳了大量劳动者就业。要坚持区域经济以民营为主体的方针,继续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发展三资企业;全面落实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合伙经营的各项政策措施,“放水养鱼”,降低门槛,鼓励下岗人员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使个体、私营和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在就业再就业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4、通过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实现企业主辅分离创造就业岗位。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肩负着加快发展和安排就业的双重任务。我市国有企业多,通过改革实行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既可以使企业集中资源做大做强主业,提高竞争能力,又可以使大多数富余人员不进入下岗行列,只改变劳动关系就能在由辅业改制的企业中继续就业,寻求新的发展。武锅近几年实行主辅分离,多渠道分流安置富余人员,主体从业人员由6500人减少到3700人,通过成立经营锅炉辅件的子公司安置了富余人员2700余人,走出了一条在结构调整中深化改革,以改革促进就业的路子。武钢从1992年起实施以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减员增效为重点内容的企业内部改革,钢铁从业人员由11万人减至2002年的1.5万人,人均年产钢由42.5吨上升到508吨,实物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1倍,同时通过推进转岗再就业工程,先后分流、安置职工9万余人。要认真总结推广武钢、武锅的经验,使实行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成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分流富余人员的重要形式。要鼓励有条件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在进行结构调整、重组改制和主辅分离中,利用非主业资产和闲置资产改制创办面向市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法人经济实体,多渠道分流和安置企业富余人员。对破产企业要利用其有效资产安置职工,决不能把职工简单地推向社会。
5、通过加快都市工业园区建设创造就业岗位。近年来,我市中心城区积极发展都市工业园,通过对闲置的企业厂房、厂区整体开发引进中小企业入驻,形成园区经济,这既是区域经济的新亮点,也是就业再就业的新空间。据初步统计,全市中心城区目前已有工业园区84个,吸纳3.4万人就业。武昌区围绕纺织、服装等特色产业,加速推进园区建设,目前园区已达到23个,吸纳1.1万人就业,其中下岗失业人员8630人。各区要结合实际,围绕特色产业,大力招商引资,激活存量资产,使工业园区迅速发展壮大。通过工业园区建设,使经济快速发展,地方税收增加,劳动力得到安置,闲置资产充分利用,实现一举多得。“住、购、学、游”是中心城区产业发展的重点,也是扩大就业再就业的重要方面。据有关部门初步测算,2002年“住、购、学、游”四大产业共有从业人员129.7万人,预计到2005年可达149万人,就业空间还很大。因此中心城区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同时,要以“住、购、学、游”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促进经济发展创造新的就业岗位。
6、通过大力发展家庭工业创造就业岗位。从浙江等沿海地区的情况看,发展家庭工业是形成特色经济,吸纳人员就业的重要途径。如温州的打火机、乐清的低压电器、绍兴的纺织面料、嵊州的领带、台州的摩托车等,在国际国内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产品的形成,都是在家庭工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市有大量的熟练工人,有众多专业化的市场,有不断发展的工业园区,有大量的闲置设备,还有大量的民间资本,发展家庭工业的有利条件很多。我们要认真借鉴这些经验,按照“一居(居委会)一品(产品)、一街一业(产业)”原则,“把客厅当工厂”,大力发展家庭工业。家庭工业就是百姓经济、就业经济,我们必须更新观念,强化措施,鼓励人人投资创业当老板,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7、通过加快城镇化步伐、推进城乡一体化创造就业岗位。要围绕城郊经济圈建设,着力建设好阳逻、滠口、吴家山、沌阳小区、藏龙岛、汉南经济发展区等新型城区。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结构,在加快发展粮食、林业生产的同时,突出壮大“菜鱼肉奶禽游”六个重点产业,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培育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带动基地、农户,为农村劳动力开辟更多的生产和就业门路。
8、通过积极组织国内外劳务输出创造就业岗位。近年来黄陂区积极发展“打工经济”,走出了一条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路子,各区要借鉴黄陂的经验,加强组织、引导和服务,帮助更多的人走出去务工经商。外经、经协等部门要积极开展劳务输出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努力开拓省外和国际劳务市场,加强与兄弟省市的对口劳务协作,建立定向劳务输出基地。
(二)不断完善、积极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
去年以来,中央和省、市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就业再就业的政策,前不久召开的全国、全省再就业工作会议对促进再就业的政策界限作了进一步明确,结合实际,我市制定了再就业新的优惠政策。这些政策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创造了更加宽松的环境。
各区各部门要狠抓再就业各项政策的落实,一是加快发放再就业优惠证。优惠证是享受优惠政策的凭证,发放不到位,政策也就落实不到位。要进一步简化程序,缩短时限,加快发放,切实做到应发必发,必发快发,不停发,不限发。二是确保政令畅通,不折不扣地落实税费减免政策。各区各部门要从大局出发,做到令行禁止,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执行政策打折扣。三是简化程序。要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效解决职能交叉,多头审批等问题,减少不必要的层次和环节,规范程序,简化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四是加强监督检查和督办落实。以政策落实程度、群众满意程度为评价标准,加强检查、对照考评,严厉查处违反政策或者拖延政策执行、拒不执行政策的事件。
(三)加大对就业再就业的资金投入
加大对再就业工作的资金投入,是落实各项政策的关键,是促进再就业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条件。目前市区两级财政都不宽裕,需要花钱的事情很多,但花在老百姓身上,用于促进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的钱一定要花。我们宁可少上一些财政投资的项目,少买一些轿车,少跑几趟国外,停建楼堂馆所,也应保证促进再就业的资金落实到位。
市区政府都要按照本级财政一般性预算收入的1%进行预算安排,并足额列支,如有缺口,要扩大预算额度,以保证再就业工作需要为准。今年预算不足的要迅速调整支出结构,确保再就业资金到位。要规范再就业资金的使用程序,严格资金管理,最大程度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四)完善体系,强化公共就业服务
要加快建立和完善具有*特点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形成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机制,实现再就业服务体系的制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
1、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健全网络体系。劳动力市场建设重点要从场所建设转向健全完善市场机制、强化就业管理、提高服务水平上来,建成以劳动力市场为龙头,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主体,其他部门和社会兴办的就业服务组织为补充,服务网络相联接的就业服务体系。要改进服务方式,完善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政策咨询等“一条龙”、“一站式”服务,为下岗失业人员求职创业提供及时、方便、快捷的服务。加强全市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方便求职者。
2、发挥社区优势,构筑工作平台。要把就业再就业工作抓好,必须依靠社区。要加快实施社区建设“883”行动计划,着力搞好就业服务、医疗保障、退管服务等劳动保障进社区工作,为下岗失业和离退休人员提供信息咨询、调查登记、医疗卫生、权益维护、低保救济等综合系列服务。加强市区公共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机构建设,完善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做到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六到位”。做好基础工作,对社区下岗失业人员调查摸底、建立台帐,实行动态管理。努力完成劳动保障信息网络建设到社区工作,推进退休人员管理社会化。
3、强化再就业培训,提高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和就业能力。要充分发挥我市科教实力雄厚的优势,整合培训资源,做好再就业培训工作,帮助下岗失业人员掌握一技之长,使他们能够适应就业市场需求的变化。大力开展面向下岗失业人员开办小企业的创业培训,积极培养和造就一批成功的“小老板”,带动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五)抓住重点难点,帮扶困难职工再就业
“4050”人员、夫妻双下岗失业家庭、享受低保、丧偶离异下岗失业家庭这四类下岗失业人员,既是促进再就业的难点,又是做好再就业工作的重点。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以及社会各方面都要积极行动起来,满腔热情地开展再就业援助行动。要依托街道社区,建立健全困难群体动态管理机制,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工作。要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并确保工资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及时足额落实到位,切实解决困难群体就业难的问题。同时,还要探索建立再就业市场、再就业“一条街”、再就业园区和创业孵化基地,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解决好经营场地等问题。青山、武昌、硚口、江岸等区的部分区域集中了冶金、纺织、化工等一批计划经济时期建立的老国企,下岗失业问题比较突出,特殊困难群体较为集中,需要市、区联手,部门联动,集中力量攻难关。
(六)继续加强社会保障工作,搞好衔接配套
搞好社会保障和扩大就业是相辅相成的两个重要方面。要进一步加强“两个确保”和“低保”工作,认真搞好“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努力帮助困难家庭解决住房、子女就学、医疗等方面的问题。积极稳妥地推进下岗向失业“并轨”,对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失业人员,要按规定及时纳入失业保险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确因企业困难无法解除劳动关系并未实现再就业的下岗职工、已办理内退手续的职工,生活有困难的,各级政府和企业要按现行渠道筹措资金,保障基本生活。劳动保障、民政、财政部门都要做好保障政策、保障对象、保障标准的衔接,做到下岗失业人员到哪里,社会保障关系就接续到哪里。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合理确定社会保障的标准,使“三条保障线”的标准既与最低工资挂钩,又要在保障水平上有所差别,既要保证基本生活需要,又要有利于促进就业再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到新企业再就业的,要按新规定在新的用人单位继续参保。
(七)加强正确引导,促进思想观念转变
就业观念对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直接影响。一些下岗失业人员长期没有实现再就业,不能一概归结为没有就业机会,这里也存在一个转变就业观念的问题。有的下岗失业人员脏活、累活不愿干,怕丢面子,限制了他们再就业。要在全社会加强就业观念教育,加大宣传力度,引导下岗失业人员树立“就业靠自己”、“择业找市场”、“上岗凭技能”的观念以及职业平等、劳动光荣的思想,鼓励和支持下岗失业人员通过临时就业、阶段性就业和弹性就业等多种方式实现再就业。用人单位也应转变用工观念,对符合基本条件的下岗人员一视同仁,积极招收录用。
三、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把就业再就业工作落到实处
现在,中央和省、市关于就业再就业的大政方针已经明确,提出的政策措施都很具体,关键在于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狠抓落实。
(一)高度重视,明确领导责任。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各区、各部门务必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真正把就业再就业工作作为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作为重大战略任务,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把失业率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要把净增就业岗位、落实再就业政策、改善就业服务、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和帮助困难人员就业作为考核领导班子的一个主要指标,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形成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各部门参与,全社会支持的责任体系。要建立责任制,层层抓落实,做到责任、政策、资金、措施四到位。要定期研究就业再就业工作,集中解决影响本地区、本部门就业再就业工作的突出问题。当前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减员增效要同促进再就业相结合,注意把握下岗分流的规模和进度,避免大规模集中裁员。
(二)通力配合,形成良好机制。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各区各部门都要服从、服务于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这个大局,既要各司其职,又要主动协调,加强部门间的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劳动保障部门作为再就业工作的主管部门,要充分履行综合管理职能,切实发挥综合协调、管理监督作用。计划等部门要把就业再就业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列入年度目标管理体系。组织、人事部门要对各级领导做好再就业工作和政策的情况进行考核,凡是就业再就业工作不力的,不予提拔任用。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对再就业政策落实情况和资金到位使用等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政令畅通。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力度,增加对社会保障和再就业资金投入,切实保证中央规定的再就业和社保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及时足额拨付。国资、经贸部门要依法依规制定企业改组改制和职工安置方案,严格执行职工安置政策。税务部门要加大社会保障征缴力度,提高征收率,严格执行再就业优惠政策。工商部门要通过工商登记和年检督促法人参保,带头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积极鼓励个体私营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金融部门要切实落实好小额贷款政策,帮助有创业能力的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宣传部门和各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广泛宣传再就业的方针政策和典型经验,动员社会各界共同关心和支持再就业工作,引导下岗失业人员转变就业观念。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要根据各自的职能和所联系的对象,继续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活动帮助下岗失业人员自强自立。其它各部门都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共同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在实施企业改制重组、关闭破产、下岗分流和再就业工作过程中,必须把保障群众生活、促进就业和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基层党组织的主要任务。要动员全社会力量,为下岗职工排忧解难送温暖。要充分发挥再就业工程领导小组的作用,定期研究和通报情况,重大问题集中协调处理,及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形成工作合力。
(三)加强督查,确保政策到位。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必须体现在抓落实、干实事上。当前抓好落实,就是要把各项扶持政策落实到下岗失业人员身上,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他们手中,实实在在地办几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今后,凡因部门之间推诿、拖延致使政策难以落实,出现影响社会稳定事件的,不管涉及到什么人,都要严肃查处。各区各部门要加强对就业再就业工作的督促检查。重点检查增加就业岗位、落实再就业政策、强化再就业服务、加大资金投入、帮助困难人员就业等情况,以检查促整改、促落实。要建立监督举报制度,充分发挥人大、政协和舆论的监督作用。近期中央将对各地再就业政策和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各区各部门要按照工作的整体部署,开展自查整改,加大落实力度,以实际行动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四)大胆探索,研究解决新问题。当前,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中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显现出来。同志在全国再就业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了几个涉及长期就业战略的问题,主要包括:就业问题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就业问题与结构调整的关系、就业增长与企业改革的关系、城镇就业与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的关系、解决就业与开发人力资源的关系、就业问题与对外开放的关系等六个方面的问题,希望同志们大胆探索,认真研究。各区各部门要在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政策的同时,结合自身实际,研究制定具体实施办法,拿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扩大就业的新路子。
同志们,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是我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大而艰巨的战略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加快工作进度,务求取得实效。让我们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大精神为指导,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