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农业局上半年产业化发展总结市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农业局上半年产业化发展总结市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农业局上半年产业化发展总结市

2009年上半年*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今年上半年,我市农业产业化工作,围绕“四个中心两个平台”建设,按照抓基地、壮龙头、活机制、保供给、保增收的工作思路,以发展省会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为目标,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和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为重点,以建设特色产业园区(基地)为基础,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机制,增强发展活力,力求在更高层次上全面推进种养加、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加快实现农民组织化、生产标准化、分工专业化、管理企业化、服务社会化、经营规模化。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使*市农业产业化实现集中突破,整体跨越。

(一)创新农业发展载体,着力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以工业的理念和方式发展农业,用抓工业园区的办法抓农业园区(基地)建设,用抓工业企业的办法抓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加大农业产业化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外来资本投资农业产业化。加强财政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力度,整合资金,创新管理机制,全力推进项目农业管理。全市上半年已启动石林台湾农民创业园区、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花卉加工示范基地、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呈贡绿色产业创业基地三个国家级农业园区(基地)和*市林产品加工区、官渡小哨绿色养殖示范区、华曦生态养殖小区,晋宁宝峰农产品加工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园区(基地)。

(二)健全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增强市场服务功能。

扩大幅射面,着力改造和完善呈贡龙城农产品批发市场、斗南国际花卉市场、康茶叶批发市场等8个农业部农产品批发(专业)市场;新建和改(扩)建云南现代物流信息中心、云南农投农资连锁超市、*骏骐商贸干菜副食批发市场、云南农产品电子信息交易中心、嵩明杨桥农产品综合市场、*普照兽药饲料市场等一批农产品批发和专业市场。对*农产品市场情况作了多次调研,代市政府起草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的意见》,配合*市规划局完成了《*市农产品市场建设规划》,进入评审。

(三)扶优扶强,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

通过外引内培,今年全市组织申报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56家,目前已通过初步评审的220家企业,正进行公示。能够确保完成今年国家级10个、省级30个、市级180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任务。

(四)鼓励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

鼓励新办种苗、植保、农机、农资、营销业化服务组织,为农民提供全方位、高标准、“一条龙”的社会化服务,今年继续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50个,申报工作全面结束,共有87个合作组织申报。

(五)开展农商对接,建立健全产销衔接机制。

全面落实市政府关于开展农商对接的意见,把产业化工作的重点放在产后加工和流通服务上,在落实好鲜活农产品运销“绿色通道”政策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农商对接机制,今年先后开了四个农商对接会议,力争在农产品促销上取得新突破。

(六)搭建投融资平台,推动龙头企业做强做大。

一是今年上半年,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的通知》,多次召开银农、银企座谈会,开展银农合作。据初步统计,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上半年利用银行贷款约4.3亿,有效地促进了我市农业产业发展。二是配合省产业办,完成了发行“滇集合债券”的申报工作。全市共有11家企业参加申报,申报债券资金6亿元。

(七)加快花卉、蔬菜、肉类、野生茵等冷链物流建设,积极培养有知识产权的农产品出口品牌。

努力开拓*农产品国际市场,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巩固和扩大农产品出口份额,力争全市农产品出口额高于上年水平。

二、存在的问题

*市农业结构调整产业化经营虽然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同时也存在许多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是产业层次低、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小、布局分散、特色不够鲜明、资源优势未能充分转变为产业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偏小,优势特色农产品不能以订单的形式满足客户需求;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中整体规划不够,小而全的传统生产种植模式在一些地方依然突出;企业生产基地建设与农户生产结合不够紧密,导致企业加工外销原料不足,而农户产品积压的情况时有发生,资源优势未能形成产业优势。

二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困难。我市多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处于建设发展的初期阶段,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建农产品加工、农产品交易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存在较多困难,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非公经济投资农业产业化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

三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融资能力弱,处于起步阶段的企业贷款存在困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以非公经济投资为主的生产、加工、营销实体,农产品生产的周期性决定了企业流动资金的前期投入;同时,生产、加工、营销企业订单收购农产品不能给农民打白条,一些企业由于基础设施用地产权不属已有,无法用固定资产进行抵压贷款,致使企业生产、建设资金明显不足;多数企业依靠传统的自我积累发展模式,难以开展大项目建设和实施产业化深度开发,资源优势未能充分转变为产业优势,严重制约了龙头企业的扩大再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发展。

四是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相对滞后。从事农业开发的产业化龙头企业,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多,而产业基础好、带动辐射面广、市场竞争力强的现代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少,许多企业以生产、加工初级农产品为主,加工设备、工艺技术落后,大量农产品以原料和初级产品销售,交易成本高,市场风险大,农产品的加工增值潜力未能得到充分挖掘,同时,产品包装档次低,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

五是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及质量卫生安全水平急待提高。我市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总体水平还不高,全市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近几年虽有较快发展,但距国家提出的“十一五”期间食用农产品全面实现无公害化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及提高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水平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六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及市场开拓能力还不强,知名品牌不多。高端农产品的种子、种苗大多依赖省外或国外,生产环节和进入国外市场的环节多受制于人,部分花卉、蔬菜生产出口企业不得不花外汇购买国外知识产权保护品种;多数农产品局限于省内、市内、县内销售,品种布局雷同或集中上市,均会造成农产品价格的大幅下落;能叫响市场和规模生产的知名品牌不多,市场开拓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七是地区间非公企业发展不平衡。受自然地理、基础设施、产业基础等因素的制约,地区间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不平衡,北部五县区农业产业化非公企业不足全市的四分之一,推进北部五县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扶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任重而道远。

三、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抓住*进入工业化加速、城市化提升、市场化转型、国际化拓展的关键时期和城乡要素纵向交流及外来要素交流扩大带来的良好机遇,以加强农业基础为核心,以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和实现新农村建设“九有”为目标,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生态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四大工程,通过抓劳动力转移和土地流转,抓大户带动和政府推动,抓农村经纪人队伍和技术服务队伍培育,抓市场取向和老百姓意向的结合,抓高商品率和高复种(养)指数模式的推广,抓经济效益和示范效应的结合,不断夯实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努力放大区位优势、市场优势、资源优势、生态优势。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机制,谋求发展。

市委要求*市的解放思想要从农口开始,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要按照市委关于“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学发展”大讨论的要求和部署,各县(市)区、各部门要努力探索实现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新举措,以思想大解放促进工作大发展,在“三化”化“三农”、带“三农”、服务“三农”上破题,全力推进农业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深程度的对外开放,在提高招商引资实效上实现新突破,在“工业化致富农民、城市化带动农村、产业化提升农业”上实现新突破,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紧扣今后的重点工作,从“抓落实、见成效”入手,结果倒逼、进度倒推,对现有的体制机制、领导方法、工作模式逐项进行重新审视,找准阻碍发展的问题,突出地方特点、部门特点、行业特点,坚决破除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坚决破除因循守旧、狭隘封闭,惧怕困难、畏首畏尾的思想,牢固树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勇于负责的观念,确保实现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改革现行体制中存在的不利于“三农”发展一切体制、机制性障碍,减少内耗,形成合力,推动各项工作向前发展。打破部门之间的工作界限,推行支农资金整合工作,以基础设施为重点,以项目实施为载体,探索涉农项目资金管理机制及项目运转管理机制,对小项目、散资金进行聚散为整,实现支农资金放大聚合,集中财力办好大事。

按“一事一议”的要求,尽快探索建立筹补结合、多方投入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新机制,形成政府补助、部门帮扶、社会捐赠、企业赞助、乡村自筹和农民筹资筹劳相结合共同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新局面,正确引导农民自愿筹资筹劳,依靠农民群众发展农业、致富农村。

(二)力求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上取得新突破。

认真落实好市委九届四次、五次全会和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新农村建设“九有”目标,大力实施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生态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四大工程”,通过抓劳动力转移和土地流转,抓大户带动和政府推动,抓农村经纪人队伍和技术服务队伍培育,抓市场取向和老百姓意向的结合,抓高商品率和高复种(养)指数模式的推广,抓经济效益和示范效应的结合,不断夯实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实现*农业产业化“五个”提升,即提升龙头企业的规模和实力,提升农业产业化科技水平,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农业产业化带动力,提升农业产业化与工业化的结合度,不断夯实农业产业化的基础。

围绕“稳粮、优烟、提畜、扩菜、强花、特果、推林”的目标,抓好“六个一”的逐项落实。尽快修订完善《关于广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的意见》和《*市农业产业化总体规划》及相关规划,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完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和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的体系,推动传统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同时,认真落实好产业发展的责任。市级要抓好规划的制定、政策的完善等服务性、引导性工作。各县(市)区突出县抓品牌、乡抓产业、村抓协会的要求。市、县要强化品牌意识,实施品牌发展战略,突出特色,重点抓品牌产业、品牌企业、品牌基地和名牌产品;乡镇要重点抓龙头企业带动,抓劳动力培训转移和土地流转,抓产业基地规模化建设。村级要围绕“一村一品”,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生产营销大户。抓好“农业产业化创建活动”。在开展农业产业化20强乡镇、特色产业基地100强村、龙头企业50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50佳、1000名规模经营大户创建活动过程中,依据创建目标要求、条件和绩效,建立严格的综合评定和考核激励机制,利用报纸、网络等媒体组织公开评选,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

(三)全面推行项目农业建设。

探索现代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新举措,以现代新*建设为契机,在“工业化致富农民、城市化带动农村、产业化提升农业”上,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整合资金,以项目为载体,按照专业化、集约化、企业化的要求,把各生产要素组织起来,进行优化配置,打造优势特色产业示范新亮点,重点扶持发展产业基础好,有区域发展新特色,发展势头好、对当地农业发展有带动作用的农业产业化项目,改变以往扶持企业散、扶持资金少的撒胡椒面的现象。按工业化的方式,对项目可行性进行评审、筛选和推荐,加强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及时掌握项目建设动态,年终进行综合考评。到2013年全市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户面达80%以上,转移农村劳动力40万人,推进土地流转50万亩,实现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四)做强做大龙头企业。

按照扶持大龙头、组建大集团、发展大产业的目标,重点扶持一批产业基础好、带动力强、产品有市场、竞争有优势、生产(经营)管理有标准、研发创新有基础、产业发展有前景的优势产业和重点龙头企业,着力培植一批产值10亿元以上的优势企业,促进产业升级和龙头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优化农产品加工业布局,着力培植一批与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相适应的加工骨干企业和示范基地,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加工型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不断提高农产品加工率、外销量。扶持发展地方特色农产品交易市场,形成区域性市场、专业市场、产地特色市场有序发展的良好局面,充分发挥市场在实现交易、价格形成、标准制定、信息、引导生产和带动加工、保鲜、包装、运输、解决就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有效促进农产品流通。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认定及产品认证,建设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和畜禽标准养殖小区,推行良好农业规范(GAP)、良好作业规范(GMP)和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HACCP)管理体系,积极开展GAP、GMP、HACCP和地理生产标识认定,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快建设与农产品流通密切相关的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着力培育一批国内驰名商标和省级以上名牌产品,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到2013年,着力培植一批产值10亿元以上的优势产业,新增市级龙头企业100户,吸纳转移农村劳动力20万人。力争国家级龙头企业达10户,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达30户,促进产业升级和龙头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五)大力引导“三资”投入农业领域,推进农业产业化。

*地处“东连黔桂通沿海,北经川渝进中原,南下越老达泰柬,西接缅甸连印巴”的独特区位,作为东盟“10+1”自由贸易区经济圈、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圈、“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圈的交汇点之一,随着国家门户枢纽机场、泛亚铁路和昆曼、昆仰公路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的建成,*将由对外开放的末端变为前沿,农业对外开放空间广阔。要抓住机遇,充分发挥我市优势,制定优惠政策,实施好农业的大招商、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战略,全力推进农业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深程度的对外开放,全方位开放农业投资领域,全面推行平等准入政策,全方位开展资金技术合作,广泛吸引各类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外来资本投资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物资源开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兴办各类种养殖、农产品精深加工、新品种开发、现代农业物流市场、农业休闲观光旅游业、参与新农村建设,参与农村信用合作社增资扩股、农村商业银行组建,在提高招商引资实效上实现新突破,借助外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

(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

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对优势农产品、优势产区及优势产业化项目建设的扶持力度,增加政府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总量,支持优势产区改善生产条件,提高优势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金融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贷款扶持力度,重点解决优势农产品收购、营销、加工及流通环节的贷款,支持优势产区种植、养殖大户进行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积极推进农业保险,建立完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结合推进滇池流域实现城乡统筹,先期启动滇池流域内种植业、养殖业东移(宜良、石林)、北转(北部五县)战略。为承接滇池流域畜牧业及蔬菜、花卉产业的转移,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加大对优势农产品产区农田水利、高稳产农田及设施农业的建设投入力度,建设一批水、电、路、沟、渠及设施配套的标准化农业生产示范区。

(七)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充分利用在昆高校和科研院所密集的优势,进一步强化农业与科技的合作,搭建农业研发、科研成果转化、技术推广平台,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与江苏、南通等农业研发机构的合作,进一步完善科研开放的创新机制。重点抓好农产品安全生产、水源区环境保护、产业开发、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领域的技术研发;支持农业优质新品种的引繁选育、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和农业装备水平提高等方面的开发;支持涉农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实行企业与科研单位联合开展技术合作、向农户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对涉农企业引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有关规定的加工生产设备,认真落实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政策。扶持新建一批技术领先、有自主知识产权、对增强农村产业发展后劲有积极促进功效的农业研发基地。

(八)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实施品牌发展战略。

推行良好农业规范、良好作业规范和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管理体系,积极开展生产标识认定,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模式,实施品牌发展战略,重点抓品牌产业、品牌企业、品牌基地和名牌产品,着力培育3个国内驰名商标和10个省级名牌产品,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看到差距就能找到突破口,思考问题就能找到着力点,结合实际就能求得新发展。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为了*的农业、农村、农民,为了*的小康目标和和谐发展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