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市委市政府建设生态文明村的总结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市委市政府建设生态文明村的总结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市委市政府建设生态文明村的总结

去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张德江视察怀集讲话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生态文明村的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奋发活力、文明富强、和谐安宁怀集为目标,在全县范围内掀起了创建生态文明村热潮。目前,全县已建成生态文明村个。其中大岗镇岗勇村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坳仔镇大浪村被评为广东省文明村。

一、因地制宜,创新思路

怀集作为一个山区大县,全县个乡镇,有村(居)委会个,自然村个。而且村居比较分散,各村的经,济状况、村容村貌和群众的思想素质参差不齐,要全面推进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难度大、任务重。如何才能扎实有效地把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落到实处,县委县政府通过深入调查研究认识到,把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与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作为党员干部为民办实事的具体行动抓落实,是推进生态文明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于是,县委、县政府在年初作出了“怀集县处级领导带头回乡创办生态文明村示范点”的决策。要求怀集籍的县处以上干部每人都回自己的家乡创办一个生态文明村示范点。通过创建活动,一方面探索创建经验,总结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本籍干部在当地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带动广大群众创办好示范点,为邻近乡村树立榜样。

二、回乡发动,当好表率

为激励本县籍的县处级干部回乡创建生态文明村,县委、县政府拨给每人吨水泥,并将他们回乡办点列入县的岗位目标责任制进行考核。县委、县政府的鼓励支持,激发了本县籍县处级干部的责任感,增强了信心。他们不辱使命,不负所托,在完成自身本职工作的同时,回到家乡为创建生态文明村推波助澜。

⒈广泛宣传发动,凝聚民心,调动乡亲积极性。针对部分村干部和群众在创建生态文明村之初存在的模糊认识和畏难情绪,县处级干部主动利用节假日的休息时间回到家乡,采取召开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会议,组织村民代表到外地参观学习,挨门逐户找德高望重的村民座谈等形式,对乡亲们宣传创建生态文明村的好处,做到启发干部时用事实讲话,动员群众时用实惠讲理,使村民们认识到创建生态文明村不是政府搞的花架子工程,而是能切实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提高村民生产生活质量,造福子孙后代,惠及千家万户的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是党和政府为农村群众办的一件大好事、大实事。通过深入浅出的宣传,乡亲们的认识提高了,思想统一了,激发了热情,踊跃投入到创建工作中去。连麦镇塘更村是县政协副主席刘克仁的家乡,去年月初,村里规划开展生态文明村建设,但部分村民不同意,他首先做通自家兄弟思想工作,由自家兄弟主动带头投工献地,拆茅厕,搬猪舍,清理门前屋后乱堆乱放的杂物,动员在外务工的叔伯兄弟和亲朋戚友用实际行动支持创建工作。对于一时想不通的村民,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主动上门挨户做好解释疏导工作。在村干部的组织带领下,全村家家户户都行动动起来,修整道路,疏通沟渠,拆除污染环境的废旧建筑,整治卫生死角,村容村貌就发生了喜人的变化。目前,该村正在大力推广户用沼气,向着沼气示范村的目标迈进。梁村、坳仔镇分别是县领导梁为东、陈维、李爱勤、刘炜星等人的家乡,为改善家乡的人居环境,他们经常利用节假日时间,回家乡帮助和指导村民开展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带领自己的叔伯兄弟和广大村民治理村中脏乱差。在他们的带动下,这两个镇的何屋、西园、谭载、陆屋、大浪、滩头等村的村民迅速行动起来,大搞绿化、美化、净化,并捐资筹款铺设硬底化村道、篮球场,建设生态小公园和文化活动室,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⒉出谋划策,牵线搭桥,形成创建合力。建设生态文明村,是广大农民群众移风易俗、改善生产生活环境、营造美好家园的伟大创举。农民群众既是创建成果的受惠者,又是创建工作的主体。因此,一定要在实践中切实尊重和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根据农民意愿推进创建,主要依靠农民力量搞好创建。为将自己家乡建设成为倡导文明、建设文明、展示文明的示范点,本县籍的县处级干部坚持引导而不强求,热情帮助而不包办,积极支持而不旁观,让乡亲们在创建工作中唱主角、挑大梁。他们启发引导村干部树立“规划先行”的意识,主动牵线搭桥,邀请规划部门根据村的实际和乡亲们的意愿,精心做好规划方案,按照规划分步实施。为筹集村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资金,他们主动带头捐资献物,发挥联系面广的优势,动员各地朋友关心支持创建;悉心指导村干部注重发挥“亲情、乡情、友情”的情感纽带作用,以“反哺故土”、“饮水思源”、“回报桑梓”等传统美德为理念,以举办座谈会、寄发书信、电话联系等多种形式,广泛动员外出经商务工的乡亲为家乡生态文明村建设提供财力、物力支持。

⒊积极引导乡亲发展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我县大多数农村由于受多种因素制约,生产力仍然比较落后,集体经济薄弱,农民增收缓慢。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加快农民增收步伐,始终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和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关键。本县籍县处级干部带头回乡创办生态文明村,坚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展开,把工作做到农民群众发展经济的实际过程中去,把着力点集中到激发乡亲们参与改革和发展的积极性、创造性上来。甘洒镇钱村是县政协主席钱卓先的家乡,该村既是革命老区,也曾是一个比较贫穷的村庄,钱卓先同志按照县委的部署,带头回到家乡协助村干部带领乡亲们开展创建,指导乡亲们在推进“五改”工作中注意保护土地资源,在完善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中做到既方便生活,又有利于生产。除此之外,钱卓先同志大力支持村中的直系亲属种植笋竹和饲养山地鸡,挨家挨户上门动员乡亲们破除“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观念,帮助他们选好发展项目,走勤劳致富的道路。他的循循善诱,使众多乡亲增强了信心,明确思路。钱村掀起了新一轮的种养热潮,成为了全镇的种养示范村。钱卓先同志也因此在家乡的威望越来越高,倍受乡亲们敬重。在本县籍县处级干部的大力推动下,全县速生丰产林、松脂林、厘竹种植和肉牛、山地鸡饲养的发展势头良好,去年以基地为主的名优特产粟米鸡饲养量达到万只,比上年增长。

三、示范效应,推动创建,本县籍的县处级干部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回乡发动乡亲创建生态文明村,造成了积极影响,产生了示范效应,推动全县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取得可喜成效。

⒈广大群众被进一步发动起来。创建村形成了一种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和“民心思变、民心思进、民心思富、民心思建”,“四处筹资搞创建”的良好风气。仅去年,县文明办就收到主动要求创建生态文明村的申请份。怀城镇油榨村在市建设局的大力支持下,仅用半年时间,就把一个落后的旧村创建成了上档次的生态文明村,成为全县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新亮点。昔日“有女不嫁油榨村”的口头禅,变成了今天的“有女要嫁生态文明村”的文明新风尚。梁村镇葵扇村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村民们无偿献工、献地,确保创建活动顺利推进,仅多天时间,该村村民就无偿献地多平方米,投入义务工多个,完成砌石、填土多立方米,修通了长公里、路面宽米多的环村硬底化大道。该村年近八旬的退休干部梁甫华在活动中率先将自己积蓄多年的元现金捐给村里开展创建新村。该镇加德村党员干部积极带头捐款和四处筹资近万元,修建了水泥路村道,被当地群众称誉为“党员大道”。

⒉外出经商务工人员激发爱乡热情,大力支持家乡创建工作。县领导干部率先回乡带头创建生态文明村的举动,在一大批外出经商务工成功人士中引起了积极反响,他们纷纷行动起来,捐资献物、出钱出力支持家乡生态文明村建设,在动员老家亲戚朋友破除封建迷信、整治村容村貌、筹集资金等环节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坳仔镇大同村外出务工成功人士陈国新捐献万元支持家乡创建生态文明村。永固镇双迪村外出务工人员仅用半月时间,带头并发动群众捐款共多万元,铺设了一条约公里长的硬底化村道和篮球场等。

⒊抓住关键重点突破,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县委、县政府抓住基础设施建设这个关键和创建生态文明村“五有五化五无”这个重点,拨出专项资金支持创建村搞好硬件设施。至目前止,创建村已完成改厕户,改水户,铺设硬底化村道、巷道公里,建设硬底化排污渠公里、禽畜饲养栏个、垃圾填埋场个、篮球场个、生态小公园平方米,添置了一大批儿童游乐设施,全县创建村的硬件设施和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

⒋把“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活动与创建工作相结合,形成了部门协调联动、上下齐抓共建的良好氛围。我们鼓励和发动省市县驻村工作组在所驻村开展创建活动,引起驻村工作组派出单位和驻村干部的共鸣,他们把搞好创建工作作为己任,纷纷支持和组织所驻村开展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如市建设局、市国税局、市中行、市计生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民政局、市第一人民医院、市航道局等单位在各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使所驻村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有声有色,起了很好示范作用。

⒌促进了农民思想意识和观念的大转变。创建村群众的思想、道德、法律和科技文化意识明显增强,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如怀城镇沙洲寨通过开展创建生态文明村,不但使全村成了远离“黄赌毒”的“一片净土”,而且还成为肇庆市青少年禁毒教育基地和县镇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生态文明村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农民群众创造了增收致富的有利条件,加快了增收致富步伐,促进了邻里之间关系的和睦及社会治安的明显好转。

⒍推动了创建特色生态文明村活动的深入开展。各乡镇立足当地历史文化悠久、自然资源丰富、地理位置独特、自然环境优美、人文风情浓厚、地方风情各异等特点,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结合文化名县建设,把创建生态文明村与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旅游、文化、特产有机结合起来,突出特色、丰富内涵。主要抓好现代新村型、古村文化型、山水田园风光型、民族风情型等四种类型的特色生态文明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