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规划总结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规划总结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规划总结

三年来,我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方针政策,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条例》和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企业、街道社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若干意见》及市委《*—*年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规划》,紧紧围绕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深化农村改革、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稳定的大局,坚持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原则,以加强乡村领导班子建设和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素质为重点,以“三级联创”为主线,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教育,多渠道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稳步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积极探索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途径,夯基础、攻难点、促后进、创特色,不断推动整体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一、主要工作

(一)抓关键,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制

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第二个三年规划完成之后,*年初,我们针对部分乡村党组织负责同志在“三有”问题初步得到解决后产生的厌倦思想和松懈情绪,把统一各级党组织的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首要任务,组织力量对各乡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状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并先后召开了乡镇党委书记专题研讨会、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学习了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全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十六大以及省、市委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系列会议、文件精神,分析形势,寻找差距,明确任务,统一认识,制定并印发了《*县*-*年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规划》,保证了新一轮三年规划的顺利实施;坚持每年在县委党校举办3—4期乡镇党委书记、副书记及村党支部书记参加的专题培训班,组织乡村党组织负责人深刻领会新精神、新要求,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有效地增强了各级党组织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责任感、紧迫感和工作的主动性。

二是加强领导,靠实责任。县委高度重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每年都要定期召开专题常委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认真坚持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县直部门帮乡扶村制度、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重大问题研究解决制度、县级领导联系村制度和乡镇干部包产业、包项目制度。进一步明确领导班子、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抓党建工作的职责,每年县委与乡镇党委、乡镇党委与村党支部,层层签订责任书,量化目标任务,严格考核标准,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由软任务变成硬指标,逐步形成了县委书记亲自抓,负总责,分管书记全力抓,县委“一班人”共同抓,县、乡、村三级联动,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促一级,相互沟通,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三是督促指导,狠抓落实。县、乡镇领导都能深入自己的党建联系村,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基层干部和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及时发现和认真解决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工作指导。健全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检查督导和定期通报制度,并将检查结果作为衡量党委工作和考核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建立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考核奖罚制度,做到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同奖罚,促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二)强龙头,切实加强乡镇村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着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紧紧抓住农村“学教”活动和抽调机关干部下基层工作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健全完善了乡镇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干部理论学习考核制度和村党支部定期学习制度,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乡(镇)村干部认真学习了邓小平理论、“七一”重要讲话、WTO基础知识和党的十六大精神,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干部的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提高了依法办事和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二是扎实开展主题活动,努力转变工作作风。针对部分农村基层干部深入群众不够、联系群众不紧的实际,在农村“学教”活动回访复查和抽调机关干部下基层工作中,我们扎实开展了“三查”、“三问”、“三个十”活动,在乡(镇)村干部中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求真务实之风、文明服务之风、开拓创新之风,进百家门、吃百家饭、真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促进了干部作风的好转。同时,积极推行干部记《民情日记》制度和下村吃派饭付餐券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干部树立良好作风。渭河镇将原来每人每月发放的30元下村补助统筹安排,根据干部下村次数、付餐券情况进行补助,不仅调动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解决了干部吃饭难的问题,而且解决了村级财务混乱、招待费居高不下的问题,预计每年可减少村级招待费支出3万余元。

三是积极兴办实事,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近年来,广大基层干部躬身实践“三个代表”,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从群众最盼、最忧、最急、最难的问题入手,集中解决了一部分群众反映强烈,影响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在修桥补路、改善办学条件、减轻农民负担等方面,兴办实事1680多件,解决突出问题835件,成效比较明显。在减轻农民负担方面,通过严格落实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全县共减轻农民承担的各种费用827.8万元,农民人均减负19.3元。在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方面,以山区群众“行路难”、“吃水难”和孩子“上学难”为重点,先后组织群众投工5万多个,整修乡村道路1575公里。县乡联动跑项目争资金,发动群众投资投劳,先后筹措资金1820万元,改扩建学校109所、34860平方米,同时购置了大量教学设施,教育教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针对山区群众人畜饮水难,三年共投资2620万元,投放水泥3.5万吨,新建人饮工程54处、集雨节灌窖池22774眼。通过积极兴办实事,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为基层干部树立了良好形象,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三)抓重点,进一步增强乡镇村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是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建设,形成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按照“提高素质、优化结构、改进作风、增进团结”的要求,以整治“懒、散、老、贪”为重点,结合乡镇换届,大胆地将一批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的同志进行了调整。目前,全县237名乡镇党政领导干部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227人,占96%,其中大专以上的206人,占87%;35岁以下的116人,占48.9%,平均年龄37.3岁。21个乡镇的党政领导班子中各配有1名女干部,配备率达84%。*年,县委调整和交流乡镇党政一把手9人,其中乡镇党委书记4人,乡镇长5人;调整和交流乡镇副职20人。

二是村干部队伍的年龄、文化结构得到较大改善。继续推行村党支部“两推一选”和村委会“公推直选”,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按规定程序,积极稳妥地组织了村党支部、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调整党支部书记26名、副书记2名,支部委员183名。调整后的村党支部书记45岁以下的占61.1%,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45.4%,平均年龄38.2岁。改选村委会主任29名,副主任5名,委员284名,平均年龄37岁,比上届降低2.3岁。目前,全县村党支部书记中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75.4%,40岁以下的占58.9%,村委会主任中,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78.3%,40岁以下的占59.2%,基本实现了《三年规划》提出的以40岁左右和高中以上学历的干部为主体的奋斗目标。结合税费改革、各乡镇在保证转移支付的前提下,努力拓宽融资渠道,村级干部报酬显著提高。目前村干部年报酬最高达7800元,最低1200元,村干部平均年报酬都在1500元以上,有力地调动了村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村干部养老保险得到提高,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同时,继续按照10%的比例确定相对后进村进行重点整顿,巩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成果,不断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是积极探索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的有效路子。三年来,在福星镇红岘村、柯寨乡崖坪村等11个村开展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相结合工作,坚持抓班子,提供组织保证;抓培训,提供技术支撑;抓项目,提供可行目标。力求把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同村级科技、文化等活动阵地建设相结合;把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相结合;把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同发挥农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及保持其先进性相结合;把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同发展村组公益事业相结合;把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同村组干部、农民党员和青壮年农民的科技培训相结合,基本找准了两者结合的切入点,达到了两不误、两促进。从已完成实施计划的8个村来看,村级组织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同时,其基层党组织自身也得到长足发展。如柯寨乡崖坪村、福星镇红岘村、南安镇五一村、种和乡井沟村、昌谷乡马湾村、双泉乡崖哩村等,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建成了高标准村址。福星镇红岘村通过成立养羊协会,可为村上创集体收入5万余元。

四是强化培训,努力提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本领。坚持分级负责、分类指导、内外兼培、注重实效的原则,以党的十六大精神、法律法规以及农村实用技术为主要内容,充分发挥县乡(镇)党校的主阵地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三年来,县委党校共举办主体班次52期4583人(次),乡镇党校办班225期,培训1.5万人(次)。组织266名乡(镇)村干部参加外出培训,进一步拓宽了乡镇、村干部的发展思路,提高了综合素质。

五是多方筹资,积极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按照“以村为主,上下配合,逐步推进”的原则,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努力提高村址建设水平。各乡镇紧紧抓住县级领导联系、县直部门帮扶、省地驻陇单位包村的有利时机,加大对村级活动阵地建设的力度。三年来全县累计投资543万元,其中县委组织部下拨县管党费38万元,乡村筹资375万元,联系单位帮扶物资130万元,改扩建、维修村址181个,配置党员电化教育设备150台套,目前,“四有一规范”(“四有”即有办公室、活动室,有各项规章制度,有电化教育设备,有人值班、处理日常事务;“一规范”即村级文档管理规范)标准化村址已达到238个,占85%。*年,文峰镇投资15万元,改建高标准村址5处;渭河镇水月坪村投资6.5万元、首阳镇菜子坪村投资5万元、柯寨乡上湾村投资4.2万元建成了高标准100M2以上的砖混、砖木结构的村级活动阵地各1处;碧岩镇投资4万元建成较高标准的村址2处,占任务的200%。其他乡镇也都积极采取各种办法新修了一批档次较高的活动阵地,并对大量的原有旧村址进行了粉刷维修。在此基础上配套了部分电教设备和办公桌椅等设施,其中:巩昌、文峰、南安、首阳、渭河、菜子、种和、德兴、碧岩、高塄等10个乡镇的电教设施的配备率都达到了100%。

(四)严管理,努力提高农村党员队伍整体素质

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坚持以乡镇党校为主阵地,以“”为主要形式,以解决农村党员不会致富和致富能力不强为重点,有计划地组织农村党员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辩证唯物论、无神论及法律法规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党员的理论素质。三年来,乡镇党校集中上党课87次,播放光盘1450多片,参加人员1.9万人(次),开展“党课60分”等电化教育580场次,参训面达到90%以上。

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各乡镇始终以生产一线和女党员为重点,以农村致富能人中的先进分子为主体,以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教育、管理为关键,坚持“十六字”方针,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改善党员的年龄、文化结构。三年来,共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780人(其中致富能手2870人),发展党员589人,其中35岁以下的299人,占50.8%,高中以上文化程度428人,占72.7%,女党员118人,占20%。*年发展党员285人,其中35岁以下147人,占51.6%,高中以上文化程度214人,占75.1%,女党员62人,占21.8%。

在农村党员管理方面,各乡镇普遍实行手册管理,并建立《流动党员登记表》,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加强了流动党员的管理。

(五)攻难点,努力增强村级组织的服务功能

在集体经济的发展上,各乡镇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当地资源优势和帮扶资金优势,积极搞好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大胆突破原来由集体投资、集体所有、集体经营管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老路子,积极向集体经营、承包租赁、联办经营、股份合作、有偿服务等多样化发展,特别是积极探索组建农村协会壮大集体经济的有效路子。目前,全县依托支柱产业组建各种由村两委负责的农村协会231个,主要有龙头带动型、经营服务型、政府引导型、股份合作型、能人带动型等五种类型,年可为集体创收169.6万元,占总收入的39%。福星镇红岘村紧抓实施参与式扶贫开发项目的有利时机,成立了养殖协会,与养殖户签订合同,由协会提供技术服务,并统一出售,每只羊出栏时提成2%作为村集体收入,预计年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万元以上。柯寨乡崖坪村组建辣椒协会,种植“艳阳牌”辣椒2000亩,产值164.16万元,为村上创收5.2万元。文峰镇东铺村针对开发区蔬菜市场的脏乱差问题,在市场内建设钢架蔬菜棚288平方米,既整齐划一,方便管理,每年又可增加集体收入4.3万元。南安镇园艺村发挥区域优势,引进资金3200多万元,改扩建蔬菜批发市场50亩,预计年可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巩昌镇红星村筹资18.1万元,硬化东关路、气象路12公里,架设东关路路灯40盏,解决了群众尤其是学生走泥路、摸黑路的问题。三年来,县、乡、村三级先后投入资金650余万元,新办经济实体177个。目前,集体经济年纯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35个,占12.5%,3—10万元的村75个,占28.6%,1—3万元的村110个,占39.3%,万元以下的村60个,占21.4%。集体经济的发展,有效地增强了村级组织的服务功能。

(六)促规范,不断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针对村级财务管理不严,村务透明度不高,导致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的实际,县委组织专门力量对25个乡镇的农民负担进行了专项审计,并对280个村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了村级财务清理整顿,全面推行政务村务公开工作。同时借助农村“学教”活动和抽调机关干部下基层的有利时机,对基层干部群众集中进行了一次思想、作风、纪律整顿,强化工作职责和服务意识,重点解决机关干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思想作风漂浮、办事不公,甚至以权谋私、违法施政的问题。巩昌镇东巷村针对“四难”现象,特别是人难找的问题,建立了议事预约制度,并对议事结果定期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办事效率得到提高,干部作风明显转变。各乡镇完善了已设立的“一栏”、“一程序”、“一册”、“一箱”、“一簿”公开形式,还成立了由人大主席任组长,县、乡(镇)人大代表为成员的政务公开监督小组,并建立落实了定期公开、人代会审议通报、民主评议等工作制度,保证了乡镇机关工作的透明度,有效地推进了法治进程。

(七)抓创建,努力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

坚持抓主抓重,典型示范,分类指导,动态管理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健全创建工作制度,逐步形成了县、乡(镇)、村三级联动,党政群纵横协调的创建工作网络,分层次开展争创活动。三年共创建“五个好”明星乡镇党委2个,“五个好”红旗乡镇党委13个;“五个好”明星村党组织15个,“五个好”示范村党组织56个。

(八)抓帮带,大力实施“双培双带”工程

根据市委年初安排部署,我们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强村先行、梯次推进”的原则,发挥“八个作用”,走好“八条路子”,即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走典型带动的路子;发挥致富能人的帮带作用,走结对帮扶的路子;发挥中介组织的纽带作用,走协会搭桥的路子;发挥项目资金的整合作用,走项目推动的路子;发挥劳务输出的组织作用,走劳务培带的路子;发挥市场的辐射作用,走市场带动的路子;发挥农业结构调整的优势作用,走产业富民的路子;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的拉动作用,走多渠道就业的路子,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全县从事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商贸交易等有致富能力的4202名农民党员带头调结构,抓项目,搞经营,带领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结成致富帮扶对子1030对,先后帮助2360户贫困户找到了致富门路,有664名贫困党员成为致富带头人,1022名致富带头人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在新发展的178名农民党员中,144名为致富带头人,占当年新发展农民党员的80.9%,有21名党员致富带头人被选拔充实到村两委班子,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得到明显增强。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村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较低,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本领不强,特别是村级干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守摊子,“任务型”的干部较多,思想观念陈旧,创新意识不浓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加之村级干部的报酬偏低,导致村级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队伍不稳。

二是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特别是偏远山区的村,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可能出现新的空壳村,这种现象将制约村级组织服务功能的发挥。

三是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滞后,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途径还不多。

三、思路与打算

一是进一步理清思路,拓宽集体经济收入渠道,壮大夯实村级集体经济,实现由维持正常运转向搞开发示范和服务群众转变。

二是多方筹集资金,加大村级阵地建设力度,实现村级由“无处议事”向“有处议事”和规范化办公及多功能活动中心的方向发展。

三是继续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努力实现村级由“有人办事”向有能人办事和依法办事转变。

四是加大农村党员的培养、发展、教育和管理力度,提高党员素质,实现由注重发展数量向注重发展质量与教育管理并重转变。

五是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实现创建活动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