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建设生态市总结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年来,在省生态办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以建设生态市和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主线,强化措施,狠抓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较好的完成了生态市建设任务,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生态市建设工作情况
(一)不断完善生态市建设工作体系
3月24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环境保护暨生态市建设大会,对生态市建设第一阶段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了认真总结,部署了第二阶段建设任务,原市长张秋波代表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了《2006-2007年度生态市建设县(市、区)长目标责任书》,新一轮责任书在总局制定的生态县指标体系上增加了辐射环境安全、环境应急系统的建立健全、河流水质出境断面考核、燃煤电厂脱硫等内容,使责任书内容更加的完善和具有可操作性。市政府在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加快生态市建设列入要着力抓好的十项重点工作之一,制定下发了《生态市建设县(市、区)长目标责任书年度考核办法》,进一步完善了生态市建设目标考核体系、奖惩办法和责任追究制度。
(二)认真实施《*生态市建设规划》
《*生态市建设规划》于2005年6月通过了生态省建设领导小组组织的专家论证。该规划主要分为启动和推进阶段、发展和提高阶段、全面发展阶段,安排了工业结构调整,生态工业工程,生态农业工程等9大类、152个、总投资为315.65亿元的生态市重点建设工程。确保在2018年前,把*基本建设成为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生态市和集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商贸流通、交通枢纽为一体的现代化中国江北水城。围绕这一规划目标,我们对各项重点工程的进展开展了督查工作,有关责任单位也都采取有力措施,制订工程实施计划,倒排工期,加班加点,力争按期竣工。
(三)狠抓污染防治,完善环境污染应急反应机制
为改善环境质量,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主要抓了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以点源治理为重点,组织编制实施了《四河一湖碧水行动计划》,努力抓好水污染防治。二是组织对全市二级以上医院治污情况进行了检查,要求所有二级以上医院必须经消毒和生化处理达标后排放。三是对各电厂完成脱硫任务作了计划安排,督促各火力发(热)电厂加快安装烟气在线监测装置,对进度慢的电厂下达了限期改正违法行为通知书。四是加强对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化学品的监督管理,修改完善了《*市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和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建立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反应机制。
(四)进一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遏制污染反弹
通过采取110环保联动、12369环保举报热线电话、在重点污染源和污水处理厂安装在线监测装置等多种形式的执法活动,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认真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规定和“三同时”制度,对建设项目认真论证,对不符合产业政策、环保要求和城市规划的建设项目,坚决不予审批。深入开展了“整治违法排污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大力整治违法排污企业,对擅自停运环保设施、超标排污等严重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了严肃处理,有效地遏制了污染反弹,保障了环保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
(五)“创模”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绩
开展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以来,我市不断强化组织领导,深入宣传发动,从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工业污染防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城市环境质量得到较大改善,全面完成了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各项工作任务。创模的基本条件和社会经济、环境质量、环境建设和环境管理等28项指标已达到了国家考核标准,10月31日通过了省环保局组织的“创模”技术核查,12月12日,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创模”技术核查,目前我们正按照国家技术核查组反馈的意见进行认真整改,迎接国家环保总局的最终验收。
(六)生态系列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全市深入开展了生态系列创建工作,有力的促进了生态市建设。一是建成了*、东昌府区、东阿县等3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冠县、临清、高唐、茌平、阳谷等5个省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的创建工作进展顺利。二是高唐县被列为全省第一批生态县建设试点,阳谷县和东阿县也积极开展了全省生态县建设示范县的创建工作。三是建成了东昌湖省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了6处森林公园、2处风景名胜区,受保护国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率达8.42%。四是*凤凰新城、中通时代豪园、高唐怡园小区、大田小区等4个住宅小区开展了省级生态居住小区创建工作。五是冠县梨园、马颊河度假村、东昌府区姜堤乐园、阳谷县景阳冈等4个风景区开展了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
(七)生态林业建设成绩显著
围绕市委、市政府做出的《关于加快林业发展建设绿色*的决定》,全市上下不断加大投入,大力推进平原绿化工程,构建以农田林网为主体,网、带、片相结合的高标准平原绿化体系,不断完善提高绿色通道工程,努力优化树种结构,着重抓好黄河故道、引黄沉沙池等重点区域的防沙治沙工程,通过各项工程的实施,使林业生态防护能力不断提高,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在我市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中所起到的作用也日益显著。截至目前,全市有林地面积已达到260万亩,森林覆盖率超过了26.13%。
(八)生态农业建设全面推进
全市不断加大农村可再生能源推广力度,重点抓了10个农村生态家园示范村建设,启动了畜牧场中、小型沼气示范工程建设。全市新建沼气池7500余户,是去年的3.5倍,累计建池可达23000户,全年我市共争取财政资金支持1225万元,目前已到位765万元,专款专用补贴给农民,大大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沼气生态家园新建2000户,是去年的3.3倍,累计可达8000户。新建“四位一体”能源生态温室200余处,累计达2700处,建成了东昌府区大屯生态家园新村、东阿县大成“四位一体”生态示范园、东庙沼气示范村。
(九)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取得突破
目前,全市共有9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在工作中,全市各级环保部门始终将环境优美乡镇建设工作当作生态市建设的基础工程和细胞工程来抓,通过努力,今年全市共有27个乡镇提出了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的申请,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取得了较大突破。另外,我们还开展了市级生态示范乡镇、村创建工作,4年来,全市共批准三批90个市级生态示范乡镇、村建设试点,其中有37个通过了生态示范乡镇、村的验收。有力的促进了我市生态建设工作在农村的深入开展。
(十)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全面铺开
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和省环保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全市开展了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9月初,各县(市、区)通过大量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完成了土壤调点区域的摸底调查工作,对照《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总体方案》和省环保局的有关要求,对75个重点调查区域进行了认真审核。10月份,我们又按照《土壤污染状况调点区域选择原则和布点要求》对75个重点调查区域进行了认真核查,确定了66个重点调查区域和约17000个监测点位,从而为做好下一步调查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
一年来,生态市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生态环境仍然十分脆弱,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还一定程度的存在;经济结构不合理,资源消耗型产业占较大比重;个别企业法制观念淡薄,偷排偷放超标污水现象时有发生;生态居住小区、绿色社区等创建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基地规模太小。今后,我们继续突出污染防治、生态建设和循环经济三大重点,坚持生态保护与治理并重,推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近期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宣传教育,为生态市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深入开展生态市建设宣传教育,建立公众参与机制,进一步提高全体公民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资源意识和保护生态的法治意识,积极引导社会和公众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和消费方式,倡导绿色消费和现代文明生活方式,逐步建立起符合生态文明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构建现代生态文化体系。
(二)以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坚持资源的减量利用、循环使用和合理开发。搞好结构调整,推行清洁生产,彻底摒弃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和低效益的粗放经济发展模式,加快建立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系统推进企业、行业、社会三个层面上的循环经济试点。
(三)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积极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按照各项指标要求,以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严格落实整改责任制,加强对水污染、大气污染、机动车尾气排放、船舶污染、生态及面源污染的治理等工作,营造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城市环境。力争春节前通过国家“创模”验收。
(四)以流域和区域污染防治为重点,全面提升环境质量。围绕实施“四河一湖”碧水行动计划、南水北调工程和饮用水源地建设,加强污染治理和防控措施落实,切实提高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和中水利用率。重点抓好燃煤电厂脱硫工作,运用高新技术加快造纸、化工、电解铝、水泥、印染等重污染行业的提升改造,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
(五)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把好建设项目审批验收关。继续开展“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保障群众健康”等环保专项活动,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重点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抓好排污许可证发放工作,严禁超标排污或不按许可证规定超总量排污。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努力做到增产增效不增污。
(六)以国土绿化为重点,推进“绿色*”建设。大力推进平原绿化工程,构建高标准平原绿化体系。完善提高绿色通道工程,抓好黄河故道等重点区域的防沙治沙工程,努力提高林业生态防护能力。加强城市绿化,优化树种结构,实施拆除违章建筑造绿和拆墙透绿,重点搞好广场、公园、道路等公共活动场所绿化。
(七)以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为重点,努力构建生态安全屏障。科学开发利用土地,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加强对湿地、滩涂等自然生态系统的建设与保护,建设一批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示范区、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维护和发展生物多样性。建立生态监测系统与预警机制,加强生态环境安全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