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水利会议总结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水利会议总结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水利会议总结

20*年是我国很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水利工作肩负重大任务、经受重大考验、取得重大胜利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级水利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水利工作呈现保障有力、抗灾有效、发展加快、管理加强的良好态势,谱写了水利发展与改革的新篇章,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第一,抗灾减灾取得显著成效。去年,我国自然灾害历史罕见,救灾难度前所未有,抗灾救灾感天动地。在抗灾斗争的关键时刻,总书记、总理和回良玉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批示,亲临一线指导工作,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士气,坚定了广大干部群众战胜灾害的信心。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有力指挥下,地方党委政府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有关部门顾全大局,通力合作,广大军民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各级水利部门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防控,及时启动防汛应急响应53次,抗旱应急响应10余次,召开18次异地视频会议,全力抗灾救灾,最大程度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最大程度地减轻了灾害损失,为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安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和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了重要保障。

水利抗震救灾取得重大胜利。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造成四川、甘肃、陕西等8个省(直辖市)2473座水库、822座水电站、1229公里堤防受损,山体滑坡阻塞江河形成105处堰塞湖(其中35处规模较大),955.6万人的饮水安全受到影响。面对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灾害,我们视灾情为命令,视时间为生命,坚决贯彻中央部署,按照“安全、科学、快速”的指导方针,举全部之力、全行业之力,紧急调集大型施工机械和应急设备3881台(套),抽调水利专家和设计、抢险、水文监测等各类人员共1780人,会同灾区广大水利工作者,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水利抗震救灾斗争,有效防范了地震次生灾害,实现了安全度汛,震损水库、水电站无一垮坝,震损堤防无一决口,堰塞湖排险避险无一人伤亡,灾区群众应急供水得到有效保障。唐家山堰塞湖成功处置,创造了世界上处置大型堰塞湖的奇迹,谱写了水利抗灾史上的新篇章。

全面战胜了低温雨雪冰冻灾害。20*年年初,我国南方发生百年不遇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波及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危害程度深,水利设施遭受严重损失。按照中央“保交通、保供电、保民生”的要求,水利部门紧急动员,迅速行动,出动抢险队2532支、抢险队员4.6万人次,动用抢险车辆2.8万辆、发电机等设备1879台(套),紧急调拨大批物资支援抗灾,全力保障灾区应急供水、供电和水利工程安全运行,调剂10亿元中央水利资金,及时修复了灾区受损水利水电设施,夺取了抗灾斗争的全面胜利。

成功化解了黄河凌汛险情。20*年年末至20*年年初,黄河遭遇了40年来最严重的凌汛,三湖河口封河水位和开河期水位分别超过历史最高水位,宁蒙河段槽蓄水量大大超过常年,分布呈现“上大下小、头重脚轻”之势,内蒙古河段开河期出现重大险情。国家防总、黄河防总和沿黄各地及时修订完善预案,加高加固薄弱堤防,昼夜巡查防守险工险段,科学调度干流刘家峡、万家寨、小浪底等骨干水库,采取泄流、引水、蓄凌和转移受威胁群众等措施,确保了无一人伤亡。

及时应对了台风的频繁登陆。去年先后有10个台风或热带风暴在我国登陆,是进入本世纪以来登陆数量最多的一年。第1号台风“浣熊”于4月18日在海南省文昌市登陆,比历史最早纪录提前15天。各级水利部门紧紧围绕“不死人、少伤人”的目标,按照海上、临海、陆地三个梯次,分层次、分批次组织船只回港避风、海上生产人员上岸和危险区域群众转移避险,全力做好“防、避、救”工作,全年紧急转移安置群众492.23万人次,台风灾害死亡人数比常年平均减少近八成,倒塌房屋减少近五成,将台风灾害损失减少到了最低程度。

有效防范了局部洪涝灾害。去年汛情来得早,去得晚,洪水涨势猛,量级大。珠江6月份发生了流域性较大洪水,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区发生50年一遇的大洪水,淮河从4月份开始先后出现4次超警洪水,滁河发生了有实测记录以来的第二位大洪水,11月份沅江、资水、西江、郁江、左江等南方多条河流发生历史同期最大洪水,三峡水库出现历史同期最大入库流量,局部地区暴雨、山洪、滑坡、泥石流灾害十分严重。各级水利部门超前部署,超常应对,科学调度,综合防范,夺取了防汛抗洪斗争的全面胜利:洪涝受灾面积较常年减少近四成,受灾人口减少近二成,因灾死亡人数减少近八成,减淹耕地5922万亩,减灾效益达2431亿元。

最大程度地减轻了旱灾损失。去年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和黄淮等北方地区发生严重春旱、夏旱、伏旱。3月下旬,全国耕地受旱面积一度达到2.91亿亩,比多年同期多7200万亩,部分地区因旱发生饮水困难,为近5年来最严重的春旱。各级水利部门及时完善抗旱预案,千方百计开辟抗旱水源,强化用水计划管理和水资源调度,完成抗旱浇地面积2.52亿亩,挽回粮食损失264亿公斤、经济作物损失274亿元,解决了1203万农村群众的临时饮水困难。

第二,水利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0*年水利建设呈现五大特点:一是中央投资规模创历史新高,落实中央水利投资655.4亿元(包括第四季度新增200亿元),同比增长87.1%;二是民生水利建设步伐加快,其中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和灌区改造投资占总投资的45%以上;三是对中西部地区水利建设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提高了中央补助资金比例;四是水利前期工作全面加强,在建规模明显增加,一大批具备条件的重点水利项目开工建设,水利建设进度快,质量好,效益显著;五是省级水利建设资金大幅度增加,资金规模达到512亿元,同比增长近20%。

涉及民生的水利问题加快解决。中央投资130亿元用于2505座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目前,全国已安排专项规划内项目4034座,开工3215座,开工率达79%。水利部与各地签署了责任书,建立了部领导分省联系、司局包省、流域机构包片的指导监督和检查考核机制,派出25个专项检查组、65个稽察督导组,加强监督检查和工程稽察,推动和规范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中央安排115亿元,地方配套103亿元,解决了4824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中央安排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投资59亿元,同比增长4倍,对349处大型灌区实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可新增粮食生产能力33亿公斤,增加节水能力48亿立方米。认真做好水库移民工作,进一步落实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积极开展贵州毕节、铜仁水利扶贫试点和重庆、湖北七县定点扶贫工作。

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继续推进。治淮19项骨干工程建设接近尾声,长江干堤湖南段、海南大隆水利枢纽通过竣工验收,尼尔基、百色等重点水利枢纽工程基本建成并发挥效益,天津永定新河一期、内蒙古三座店、山西张峰、辽宁大伙房二期、云南青山嘴、甘肃引洮等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吉林哈达山、重庆玉滩、宁夏固海十一泵站以及润滇、泽渝、兴蜀、滋黔等一批水源工程开工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京石段实现向北京应急供水,三峡工程进行175米水位试验性蓄水。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呈现恢复性增长。中央安排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补助资金30亿元,比上年增加20亿元。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完成投资816亿元,较上年度增长13.2%;农民投劳27.8亿个工日,较上年度增长0.5%;完成土石方64.9亿立方米,修复水毁工程32.2万处,为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奠定了基础。

水土保持取得新成效。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4.7万平方公里,封育保护2.6万平方公里,治理小流域3850条,建设以梯田为主的基本农田65万公顷,新建淤地坝720座。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治理水土流失1.76万平方公里,同比增加83%。初步建成并验收了62个国家级水土保持大示范区。全国有6个省、1200个县实施了全面封禁。开展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专项行动,严格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查审批,全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活动圆满完成,取得了丰硕成果。

农村水电持续稳定发展。农村水电新增装机容量560万千瓦,超额完成年初制定的新增装机400万千瓦的目标,在建项目装机容量2000万千瓦,年末全国农村水电装机容量突破5000万千瓦,年发电量1500多亿千瓦时。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骨干项目全面开工,小水电代燃料扩大试点项目大部分已经建成并发挥效益。

第三,水资源节约和保护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深入开展。基本编制完成七大流域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方案,完成了永定河、大凌河水量分配,黄河水量分配指标细化到重要支流,一些省区开展了辖区内主要江河水量分配工作。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了行业用水定额,全国农业灌溉用水定额基本编制完成,10个高耗水行业用水定额实施。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部开征水资源费,水资源论证的实施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达到78个,省级试点近200个,较好地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水资源保护取得新进展。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部完成了水功能区的划定,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完成了七大流域入河排污口调查登记,加强了对新建、改建和扩建排污口的管理。公布了全国第二批重要水源地名录,对第一批列入名录的部分重要水源地进行了检查和评价。新增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4个。进一步开展了全国地下水保护行动试点工作。

水生态综合治理和水资源统一调度取得成效。塔里木河治理、黑河治理、首都水资源保护工程深入推进,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进展顺利,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开始实施。黄河连续9年不断流,黑河下游东居延海连续5年不干涸。山西、河北连续6年向北京输水,保障了北京奥运会供水安全。继续实施引江济太、引黄济淀应急调水和珠江压咸补淡水量统一调度,取得了显著效果。水利风景区建设迅速发展,社会影响不断扩大。

第四,水利社会管理能力得到提升。水利规划取得重要进展。国务院批复了长江、黄河、海河、松花江、辽河、太湖流域防洪规划和全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规划、保障澳门珠海供水安全专项规划等12个水利规划,是国务院审批水利规划最多的一年。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进入报批阶段,七大江河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加快推进。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水利专题、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宏观水资源配置格局与江河湖库水资源优化调配等重大课题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水利法治建设加快推进。取水许可管理办法、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三峡水库调度和库区水资源与河道管理办法颁布实施,水量分配暂行办法开始实施,水土保持法修订草案和抗旱条例草案已报国务院审议,河道采砂管理条例、太湖管理条例、节水条例的制订工作取得很大进展。水法规清理工作全面完成。水行政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开展了查处非法取水、打击非法采砂、查处水土保持违法案件、入河排污口监督检查等专项执法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开展了全国省际水事纠纷集中排查活动,加强了对北京周边地区省际水事纠纷的调处,维护了社会稳定。水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政务公开工作深入推进。“五五”水利普法取得良好效果。

水利管理不断加强。七大流域机构进一步加强流域管理,在流域规划管理、防洪调度、水量调度、水权分配、生态保护等方面取得了新成效。一些地方从实际出发成立了流域管理机构,强化辖区内流域统一管理。加大河湖水域管理力度,规范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批,清理“四无”水电站。加强水利建设管理,严格执行“三项制度”,强化项目稽察,规范水利建设市场秩序。认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活动,全年未发生一起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安全生产事故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52%和60%。

第五,水利科技与国际合作取得新进展。水利科技工作不断加强。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全国水利科技大会,对新时期水利科技工作作出重要部署。组织实施了14个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其中8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举办了首届水利新产品应用成果交流展示会。部级重点实验室建设深入推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不断加强,与中国科学院建立科技战略合作机制。水利技术标准、认证认可、计量和质量工作逐步拓展。

水文和水利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加强水文站网建设,改进信息服务技术和手段,提高水文预测预报预警能力。启动全国河流湖泊普查工作,开展全国部分重点水域的藻类监测试点工作,不断拓宽水文服务领域。积极推进水利信息化重点工程建设,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进入收尾阶段,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水利电子政务系统、国家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等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快,取得明显成效。

水利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拓展。深入推进双边、多边合作,17个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赠款等合作项目进展顺利。实施了多个水利水电援外项目,小水电“点亮非洲”项目为增进中非友谊发挥了重要作用。国际河流工作得到全面加强。成功举办国际水利水电高层论坛、中国水与卫生高级圆桌会议,合作举办萨拉戈萨世博会中国馆的相关活动,中国水利的国际影响不断扩大,在国际涉水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水利抗震救灾斗争中,俄罗斯等国家的政府和一些国际组织给予了无私援助,充分体现了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第六,水利改革继续深化。机构改革顺利实施。国务院批复水利部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水利工程建设行业管理、地下水监测管理、节约用水、水资源保护、水能资源调查和农村水能资源开发等十方面职能进一步加强。全国61%的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实行了城乡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12个水能资源丰富的省(自治区)明确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水能资源。

水管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全国纳入水管体制改革的11442个单位已全部完成了“两定”测算任务,99%的单位完成了分类定性,公益性工程管理人员基本支出经费和公益性工程维修养护经费落实率分别为86%和73%,管养分离、人员分流、社会保障等改革措施稳步推进。云南、江苏、浙江、江西广东、大连、宁波、厦门等地的水管体制改革工作走在前列,吉林、天津、河北、湖北、陕西、广西等地“两费”落实较好,河南、新疆、内蒙古、山西等地水管体制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中央直属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已全部通过验收。

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逐步建立。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出台了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配套政策,22个省开展了县级农田水利规划的编制工作,并把规划作为安排国家投资和政府组织群众投工投劳的依据,“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等机制得到推广运用,5个省建立了农田水利项目建设竞争立项制度。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快速发展。

水价改革稳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全面启动,新疆、山东等地试点项目率先完成,农民亩均水费支出明显降低,并促进了节约用水。全国农业供水平均价格达到6.11分/立方米,重庆、云南等地非农业供水价格上调到微利水平。北京、天津、西安等城市,河北衡水、新疆哈密、山西清徐、甘肃石羊河流域等农村用水推行IC卡计量收费。城市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得到进一步推广。

第七,加快水利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各地发展水利积极性日益高涨。近年来,安徽、山西、重庆、山东、广西、云南、四川、黑龙江等地党委、政府出台加快水利发展的政策性文件,支持水利发展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一些地方根据自身财力和发展需要,制定了提前完成农村饮水安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建设目标的计划,进一步加大省级投资力度,各项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部省水利合作不断加强。认真贯彻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水利部与重庆、贵州、云南、湖北、甘肃、四川、宁夏、新疆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订了合作备忘录,积极推动中西部地区加快水利发展与改革。援藏、援疆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地方之间、流域之间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

基层水利发展受到广泛关注。一些地方结合水管体制改革、农村综合改革,理顺了基层水利管理体制,明确了乡镇水利站的公益性质,落实了经费渠道,管理条件逐步改善,人员待遇得到提高。一些基层水利单位立足优势资源,积极开展多种经营,经济实力得到增强,逐步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第八,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扎实推进。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20*年9月下旬以来,水利部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部党组把这次活动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主要负责同志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高度重视,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广泛动员。组织了水利部近年来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一次集中学习培训;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部党组确定了46个重点调研题目,其中部领导调研课题6个,形成了一批调研成果;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函、开通热线电话、上门访谈、开设网站专题等形式,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围绕“做好民生水利工作,促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这一主题,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讨论;认真开好党组专题民主生活会,深入查找问题和原因;反复征求意见,形成高质量的分析检查报告;广泛组织群众开展评议,水利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对部党组分析检查报告给予了充分肯定。

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实践活动,广大党员、干部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形成了推进水利科学发展的共识,找准了存在的突出问题,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为整改落实阶段奠定了坚实基础,推动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到了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第九,队伍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干部队伍建设力度加大。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和机关公务员队伍建设,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多种形式,及时充实各级水利部门领导班子,加大干部交流力度。组织实施“5151”人才工程,加强高层次人才选拔培养。继续实施“水利行业三年三千名新技师培养计划”,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干部教育培训,部机关公务员年培训率保持在90%以上,全行业职工年培训率接近50%。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推进,用人机制进一步转换。干部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能力进一步增强,特别是在20*年数次抗御特大自然灾害的斗争中,广大水利干部职工经受了严峻考验,树立了良好形象,赢得了广泛赞誉。

反腐倡廉建设扎实推进。把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反腐倡廉建设的龙头工程来抓,狠抓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三个环节,强化“一岗双责”,深入开展政风行风建设,抓好20*—2012年惩防体系工作规划的落实。切实加强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拉动内需水利建设等工作的监督检查,积极开展治淮工程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重点工程执法监察,组织开展以水管体制改革为重点的效能监察,加强对水利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的监管,开展制止公款出国(境)旅游专项工作。进一步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

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拓展。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投身水利抗震救灾斗争,涌现一大批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踊跃捐款捐物,及时开展“送温暖、献爱心”向汶川地震灾区捐赠衣被活动。加大水利宣传力度,积极开展水利抗震救灾、节水中国行和山洪灾害防御等主题报道活动,举办水利抗震救灾图片展,组织开展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活动。继续开展文明单位、和谐机关创建活动,切实加强水文化建设,积极组织“迎奥运全民健身活动”,干部职工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工作热情日益高涨。深入开展重信重访问题排查,解决了一批信访难题。认真组织保密大检查,增强了干部职工的保密意识。重视离退休干部工作,充分发挥工青妇、学会、协会等团体作用。加强档案管理、建议提案办理和后勤保障工作。

一年来,我们在多灾频发并发突发、自然灾害历史罕见的重大难关面前,在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大机遇面前,在水利建设任务繁重、水利管理改革任务艰巨的重大挑战面前,经受了严峻考验,得到了艰苦磨炼,获得了深刻启示。一是必须坚决贯彻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部署,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必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三是必须坚持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不断强化水利的基础和保障作用。四是必须抓紧解决好涉及民生的水利问题,让人民群众从水利发展与改革中得到更多实惠。五是必须坚持统筹兼顾,促进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六是必须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创新水利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体制机制。七是必须强化应急管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驾驭复杂局面的水平。八是必须着力提高水利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大力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

水利工作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中央和地方、干部和群众同心协力、团结治水的结果,也是水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锐意进取、顽强拼搏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水利部,向长期关心支持水利工作的各有关部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长年奋战在水利一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问候!

在充分肯定水利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水利仍然是基础设施中的“短板”,明显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二是水利建设不协调不平衡的问题依然突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老少边贫地区的水利建设相对滞后。三是水资源无序开发的问题较为突出,重建轻管的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四是关键领域的水利改革进展缓慢,特别是各地水管体制改革的进度差距较大。五是基层水利单位比较困难,行业能力建设亟待加强。对此,我们务必保持清醒的认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准确把握水利工作新形势

党的*三中全会把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明确提出2010年年底前完成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2013年年底前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力争到2020年基本完成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任务,同时对大江大河大湖治理、节水灌溉建设、水资源节约保护、水土流失防治、小水电建设、防洪排涝抗旱设施建设等提出了新要求,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水利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水利工作指明了方向。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从宏观经济形势看,我国经济发展近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水利发展面临许多新变化、新任务。一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内需给水利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我国经济运行中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经济发展面临着来自国际国内的严峻挑战。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采取一系列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明确提出大幅度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加强水利、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推行油、气、水、电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去年第四季度,中央增加投资1000亿元,其中安排水利基础设施建设200亿元。今年的水利建设资金还将继续增长,为我们集中力量办大事、开展新一轮大规模水利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是统筹区域发展对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国家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中部崛起、推动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又相继制定了推动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北部湾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在成都、重庆设立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设立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加大对青海等省藏区、西藏、新疆、宁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推进兴边富民行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基本形成。水利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支撑,国家加快区域统筹和协调发展步伐,必将有力推动重点地区水利建设。三是加强“三农”工作对水利提出更高要求。我国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目前,我国水利基础设施还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扩大内需,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会议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的要求,研究制定了进一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政策措施,对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夯实“三农”工作基础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四是经过改革开放30年,水利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跨越式发展,我国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为水利快速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条件,我国防洪减灾、供水保障和水土资源保护等方面的能力明显提高,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显著增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水利的地位和作用将更加突出,水利将面临更为繁重的发展与改革任务。在去年12月18日中央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深刻论述了30年的伟大成就、宝贵经验和历史地位,明确指出了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前进方向。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推进水利改革与发展。

从水利发展阶段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事业处于改革发展不断深入,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加快转变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呈现出一些重要特征,需要我们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一是水资源条件更加复杂。我国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与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受全球气候变化和大规模经济活动影响,近年来我国水资源条件发生了新的变化,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的水资源分布格局更加突出,极端水旱灾害事件发生频率加快,强度加大,危害加深,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系统产生了重大影响。二是水利建设任务更加繁重。目前我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滞后,干旱缺水、洪涝灾害、水土流失和水污染等四大水问题还很突出,东中西部、城市农村水利发展很不平衡,特别是人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的一些民生水利需求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加快发展仍然是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务。今后两年,水利年度投资规模将远远超过以往年份,水利建设项目多,范围广,时间紧,要求高,对前期工作、施工组织、建设管理和资金管理带来严峻挑战,任务极为繁重,责任极为重大。如何确保项目建设进度、质量和效益相统一,是对各级水利部门的重大考验。三是水利管理任务更加突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日趋复杂,水利管理的对象、范围和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必须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管理,强化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节约利用和有效保护,保证水资源永续利用和水利工程持续发挥效益。四是对水利功能的需求更加多样。在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过程中,水利的功能不断拓展,效用不断延伸,内涵不断丰富。水利不但要促进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还要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不但要强化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还要强化对社会建设的保障作用;不但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还要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不但要发挥水利工程的基础设施作用,还要发挥江河湖泊的文化承载作用和水利实践的文化传承功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加的水利需求。五是水利改革更加艰巨。随着水利改革不断深入,越来越触及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涉及部门职能调整,水利投资体制改革涉及中央和地方事权划分,水价改革涉及用户的承受能力,改革攻坚的难度越来越大。突破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制度障碍,仍然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

从行业能力建设看,与大规模水利建设的要求相比,与日益繁重的水资源管理任务相比,还有很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一是基础工作比较薄弱。水利前期工作进展不平衡,部分地区前期工作明显滞后,有的领域缺乏规划指导,规划的基础导向作用和刚性约束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水利行业标准等基础工作比较滞后,水文水资源监测能力不强,水利管理手段落后、方式粗放,难以适应可持续发展水利和民生水利的要求。二是应急管理水平需要提高。从近两年应对淮河大水、太湖蓝藻暴发、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水利抗震救灾等工作看,水利应急管理的体制机制、技术装备、信息管理和指挥协调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预案、预报、预警“三预”建设急需加强。三是依法行政水平需要提高。与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相比,与水利部门肩负的重要职责相比,依法行政、依法治水管水还有较大差距,水法规体系还不健全,有的水法规还没有得到很好落实,水行政执法的力度还不够大,水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四是基层水利亟待加强。基层水利是水利事业的根基,也是水利行业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不少地方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基层水管单位和县乡水利部门承担着大量公益性职能,但事业经费和人员经费缺乏保障,工作条件极为简陋,专业人才十分缺乏,发展后劲严重不足。特别是面对大规模水利建设的繁重任务,基层水利单位的组织协调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管理服务能力尤显薄弱。破解基层水利发展难题,提高基层水利服务能力和水平,已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紧迫和艰巨的任务。

总之,我们要全面准确把握水利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查找影响和制约水利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明确促进水利科学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主要措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长时间、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全面发展。

三、积极推进民生水利新发展

近年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水资源条件的新变化、水利实践的新发展,水利部党组积极践行并不断丰富完善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推动水利工作各个领域发生了深刻变化,取得了明显成效。去年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全面阐述了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深刻内涵,明确提出了“六个坚持、六个更加突出”的要求,确立了新时期水利发展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明确了七大流域水利发展定位和东中西部、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区域水利发展布局,强调要把民生水利作为当前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实践证明,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是解决中国复杂水问题的必由之路。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大力发展民生水利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应有之义。近年来,我们以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水库移民安置和后期扶持等工作为抓手,在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推进民生水利发展上下了很大工夫,人民群众从水利发展中得到了很多实惠。但要看到,与人民群众共享水利发展成果、实现全面小康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相比,民生水利发展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在防洪减灾方面,虽然大江大河防洪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但部分干流及大多数支流还没有得到有效治理,病险水库安全隐患突出,蓄滞洪区安全建设滞后,中小河流防洪能力低,台风暴潮、泥石流、滑坡等山洪灾害十分严重。在水资源保障方面,虽然对水资源时空调控的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但水源工程不足,水资源配置格局不完善,供水保障程度较低,特别是还有数以亿计的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有的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受到严重污染,极端干旱情况下城乡居民饮用水问题突出。在粮食安全保障方面,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续5年丰收,但粮食安全的基础还不稳固,全国有54%的耕地缺少基本灌排条件,现有灌区不配套,老化失修严重,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已经成为制约粮食生产的重要因素。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方面,虽然近年来加大了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的工作力度,但一些地方对群众需求和利益重视不够,在项目论证中重财务效益轻社会效益,在工程建设中重项目上马轻移民安置,在水资源配置中重生产用水轻生态用水,在水电开发中重业主利益轻群众利益,水利发展速度与群众受益程度不相协调。

民生水利发展滞后是水利发展阶段性特征的突出表现,是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过程中的突出问题。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与民生水利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为重点,以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社会支持为途径,以构建城乡统筹、区域协调、人水和谐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为保障,着力解决好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生活保障、生存发展、人居环境、合法权益等方面的民生水利问题,努力形成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水利发展格局,使人人共享水利发展与改革成果。

民生水利发展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的、长期的过程。民生水利具有阶段性,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民生水利涵盖的内容不同,人民群众对民生水利的要求不同,我们解决民生水利问题的重点和标准也不相同。民生水利具有公共性,涉及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具有广泛的受益面,政府应当发挥主导作用,公共财政应给予更大支持。民生水利具有差别性,东中西部、城市农村、流域之间的民生水利问题表现各异,不同阶层群体对民生水利的期盼各不相同,解决这些民生水利问题的难易程度、紧迫程度和方法措施也不尽一致。民生水利具有综合性,一项民生水利工程往往具有保障生命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保护生态与环境等多种功能和多重效益,发挥某一功能效益又需要多项民生水利工程相互配套配合。这些特点告诉我们,必须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现阶段的基本水情,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在解决矛盾最为集中、问题最为突出、群众最为需要的水利问题上下工夫,努力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程度、更好水平上造福亿万人民群众。

当前,发展民生水利,关键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利益作为首要目标,把群众需求放在优先领域,把群众满意作为根本标准,扩大群众参与,维护公平正义,保障群众权益。一要在防灾减灾中突出民生。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饮水安全放在防汛抗旱工作的首位,把受洪水威胁地区人员的安全转移作为防洪预案的重点,把确保群众生命安全作为防洪调度的最高原则,把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需要作为群众安置和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二要在水利建设中突出民生。要把人民群众直接受益的基础设施作为水利建设的优先领域,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体现在规划编制中,体现在项目审批中,体现在投资安排中,合理确定水利发展的目标、任务、规模、重点和布局,拓宽民生水利的服务范围,增强民生水利的服务功能,提高民生水利的服务标准,提升民生水利的保障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水利的需求。三要在水利管理中突出民生。要把维护群众的基本需求与合法权益放在水利管理中的突出位置,正确处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的共同利益与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之间的关系,切实保障群众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城乡供水保障、用水结构调整、水利移民安置、蓄滞洪区运用补偿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四要在水利改革中突出民生。要把水利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在推进水权改革、水价改革、农村水利改革等过程中切实保障群众的切身利益,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使水利改革过程成为不断为民造福的过程,让水利改革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四、全力打好水利建设攻坚战

这次中央出台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是在非常时期采取的重大举措。打好水利建设攻坚战,是对我们驾驭复杂局面能力的重大考验,也是对我们领导水利科学发展能力的重大考验。各级水利部门要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举全部之力、全行业之力,着力打好这场水利建设攻坚战,充分发挥水利在拉动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推进结构调整、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要牢牢把握以下基本原则。一要坚持统筹兼顾。把水利规划目标与扩大内需阶段性要求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城市农村、流域区域、东中西部水利发展,科学安排近期实施计划和项目,优化水利建设布局,既要抓住机遇加快解决历史欠账问题,又要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努力实现水利又好又快发展。二要坚持突出重点。优先安排可以迅速形成实物工作量的在建重点水利项目,优先安排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水利项目,优先安排支撑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能源资源战略和区域发展战略的基础水利项目。三要坚持注重效益。既要加强现有工程的挖潜改造,也要尽早开工建设一批前期工作基础好、拉动面广、产业链长、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充分发挥水利在扩大内需中的重要作用。四要坚持建管并重。把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有机衔接、有效统一起来,工程管理设施要做到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建立完善的工程良性运行与管护机制,确保工程建得成、管得好、长受益。

今后2~3年,要突出抓好“十大水利工程”建设:

一是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确保2010年年底完成6240座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在此基础上,启动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加快各地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步伐。

二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优先解决人口较少民族、水库移民、血吸虫疫区、涉水重病区、农村学校和国有农场、林场的饮水安全问题,力争3年内基本解决原规划确定的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再用两年时间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三是江河湖泊综合治理工程。加快实施淮河治理新三项工程和太湖、洞庭湖、鄱阳湖综合治理,推进黄河宁蒙河段、长江中下游河势控制等大江大河重点河段治理,加强重点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形成我国主要江河较为完善的综合防洪体系。加快渭河、汉江、湖南四水、江西五河等大江大河重要支流治理,启动重点中小河流治理试点。

四是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在完成中部四省139处大型排涝泵站更新改造任务的基础上,尽快启动全国大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力争用3~5年时间完成260多处大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任务。

五是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全面实施规划内大型灌区骨干工程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重点加快支撑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的大型灌区节水改造。

六是骨干水利枢纽和重点水源工程。加快在建的甘肃引洮、吉林哈达山、青海引大济湟等骨干水利工程,以及西南地区中型水库等重点水源工程建设步伐。抓紧开工建设江西峡江、贵州黔中引水、四川亭子口等一批大型骨干水利工程,加快珠江大藤峡、淮河出山店、黄河古贤等骨干水利工程前期工作,进一步提高水资源配置和调控能力。

七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区的小型水源、渠道、机电泵站等工程设施的修复、新建、续建与改造,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步伐,加大大型灌区田间工程和中小灌区建设改造力度,大力推广田间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因地制宜兴建中小微型蓄引提工程和雨水集蓄利用工程。

八是水土保持等生态建设工程。加快长江和黄河上中游、珠江上游石漠化地区、东北黑土区、西南诸河等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治理和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尽快启动坡耕地综合整治工程和南方崩岗治理。全面完成塔里木河、黑河流域综合治理和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任务,加快实施石羊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

九是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工程。大力发展农村水电,到2010年完成400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实施2009—2015年全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规划,加大中央投资力度,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加快建设步伐,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改善农民生活生产条件,保护生态与环境。

十是水利行业能力建设工程。进一步加快水文站网建设,特别是要完善重要监测领域的站网布设和功能布局,夯实水文基础设施,提高水文水资源和防汛抗旱监测预警能力。加快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二期、农村水利管理信息系统、水利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系统、国家水利数据中心、山洪灾害预警预报系统等信息化项目建设,提高水利现代化水平。

要着力强化各项保障措施。一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任务,强化各项责任。为加强领导,水利部成立了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领导小组和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各级水利部门都要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成立专门的工作班子,建立统筹协调、组织有序、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工作机制和责任制度,把任务和责任落实到前期工作、投资计划安排、地方资金配套、工程建设管理、质量安全监控、资金使用监管等各个环节,建立问责制度。二要进一步加大前期工作力度,加快审批进度。前期工作是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各地要加大资金投入,集中设计力量,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选好项目,保证前期工作的质量和深度,具备国家审批条件的项目要争取尽快审批,该地方批的项目地方要尽快审批,该上报审批的项目要抓紧上报。三要进一步落实建设资金,满足工程需要。要合理编制、如实申报年度投资建议计划,加快计划下达和资金拨付。要及时足额落实地方水利建设资金,特别是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资金配套压力大,要充分利用中央转贷地方国债资金、地方财政投入、银行信用平台、水利建设基金等渠道,千方百计落实好配套资金,满足工程建设需要。要进一步强化资金监管,严格专款专用,坚决防止滞留、截留、挤占、挪用水利建设资金,严禁把建设资金用于楼堂馆所建设。四要进一步强化施工组织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进度。要切实细化和优化工程施工方案,保障施工条件,千方百计保证工程按计划推进。要加强上下沟通,建立信息通报机制,强化进度管理,及时解决建设中遇到的问题,确保按期完成建设任务。五要进一步加强建设管理,保证工程质量。要严格基本建设程序,加快建立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体系,牢固树立“质量第一、安全至上”的意识,健全工程质量全过程管理机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措施和经费,坚决防止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六要进一步强化监督检查,确保措施落实。要集中行业内纪检监察审计和工程稽察力量,配合中央检查组和地方各级监督检查机构,提前介入,主动跟进,全程参与,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点环节、重点岗位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扩大内需水利项目及时启动,加快实施,如期完成,早日见效,确保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和生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