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发改委经济发展总结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发改委经济发展总结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发改委经济发展总结

一、*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年,我市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大、*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坚持“一城三创五争先”的工作思路,启动实施“四项工程”,积极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保持了国民经济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的良好势头,圆满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

(一)经济总量上了新台阶。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2182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增幅比预期目标高4.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54亿元,比上年下降3.2%;第二产业增加值1232.7亿元,增长20.8%;第三产业增加值927.2亿元,增长17.8%;三次产业比例为1.0:56.5:42.5。全年财政总收入332亿元,比上年增长28.1%,其中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104亿元,增长25.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97亿元,增长3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0亿元,增长17.2%。年末全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037亿元,比年初增长17.7%。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2.4%。

(二)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全年工业总产值4470亿元,比上年增长22.2%。高新技术企业产值925亿元,增长34.1%。八大支柱产业实现工业产值2640亿元,增长17.4%,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7.0%。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比重为56.0%,比上年下降0.77个百分点;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1121亿元,比上年增长6.5%;仪表仪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193.4亿元,增长57.5%。石龙镇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大朗镇毛织产业集群被认定为第一批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长安镇被授予“中国机械五金模具名镇”称号。服务业利用外资有新实破,全年服务业合同利用外资1.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5.4%。整合旅游资源,建成一批新景区(点),南社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市接待游客总人数115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1亿元,增长5.86%;全市星级酒店增加到88家。

(三)创新能力逐步增强。新增省级技术创新专业镇1个,新认定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9家,组建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成为国家火炬创新试验城市。全年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3家,增长22.3%,总数达247家。全市申请专利6694件,比上年增长54.8%。科技投资担保贷款金额5.63亿元,比上年增长233%。全年新增省级以上名牌产品、免检产品、著名商标68个。全年新引进各类人才11.7万人,接收本市生源应届大中专以上毕业生9908人,全市人才总量达到83.9万人,比上年增长17.8%。

(四)内外源经济协调发展。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74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3%;其中出口409亿美元,增长16.3%。全年新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772宗,合同利用外资按旧口径金额47.5亿美元,增长15%,按新口径金额29.8亿美元,增长8.9%;实际利用外资按旧口径金额37.5亿美元,增长23.6%,按新口径金额14.68亿美元,增长51.7%(新口径不含“三来一补”,且以验资作为统计标准)。新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平均合同利用外资金额比上年提高46.9%,新签投资额超千万美元的项目30宗,有3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5个项目。民营经济活力增强,全年新注册私营个体户数9.65万户,比上年增长101.9%,总数达32.2万户。私营个体工业总产值达462.7亿元,增长27.6%;私营个体上缴工商税收55亿元,增长21.7%,占全市工商税收总额的18.8%。累计有1300多家民营企业取得外贸进出口经营权,其中22家进入“中国民企进出口百强”行列。全年新认定市级民营科技企业200家、省级63家,总数分别达到1100家和296家,分别比上年增长22.2%和27.0%。

(五)园区和区域经济全面发展。*全年共引进工业与研发项目11个,协议引进资金为5.3亿美元。天弘科技、生益科技、艾利和等10家企业相继建成投产。*港港口大道与立沙岛疏港大道基本建成,有7个码头项目获准建设,其中3个已经动工,累计合同引资108亿元。东部工业园累计引进项目146个,合同投资总额3.3亿美元。首届泛珠三角农副产品(*)交易会吸引了600多家企业参展,签订购销及合作协议15.5亿元。石龙(始兴)产业转移工业园进展顺利。

(六)农村各项工作协调发展。粮食生产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6.21万亩,总产2万吨,完成省下达的粮食考评任务。农村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全年有42个村委会改为社区居委会,累计有142个村委会改为社区居委会,有370个经济联社、1657个经济社完成股份制改造。年末村组两级总资产达930.5亿元,比上年增长10.3%;资产负债率23%,下降0.5个百分点。支持农村地区改善交通、饮水、卫生、教育条件,帮助262个自然村新建水泥公路95.6公里,实现村村通水泥公路。11个欠发达镇扶贫工业基地吸引资本11.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4亿美元,增长21%;各项税收总额24.38亿元,增长27.7%;镇本级可支配财政收入15.04亿元,增长35.3%。共有38个欠发达村实现脱贫。

(七)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推进。城市建设有突破性进展,图书新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科学技术博物馆和玉兰大剧院等建成并投入使用,海关大厦、群艺馆主楼、会展西绿地、中心广场南段完善工程及绿色世界城市公园一期等工程完工。常虎高速、东部快速和环城路部分建成通车,四条主干路改造扩建全面完成,改造完善一批市内道路。龙大高速、西部干道、惠常高速、莞深高速三期进展顺利。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87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53.8公里。全年新增发电装机容量152万千瓦,送电线路343.4千米。完成第四水厂二期和东城水厂扩建工程,开工建设第六水厂一期工程,新增日供水能力235万吨。LNG工程共新铺设天然气市政管网49.3公里。同沙旅游休闲区建设加快,五大森林公园改造基本完成,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2%,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工作通过国家检查验收。建设污水处理工程18项,总处理规模307.9万吨/日;建成垃圾处理工程3项,市区和横沥两座垃圾焚烧发电厂建成投产,关闭最后13家立窑水泥厂。全市生活污水处理率13.2%,生活垃圾处理率44.5%,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八)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改革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管理体制,实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成立镇区安全生产监督分局,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建立“实时在线财政预算监督系统”,市财政全额供给的市级预算单位全部实现联网。全面清理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并完善监管制度,推行税务协管制度。全面实行社会投资基本建设项目登记备案,建立投标人投标资格集中审查制度和建设工程保证担保制度。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37项,撤并全市路桥收费站。做好国企改革的后续工作,对10户国有企业实施了改制,妥善安置企业职工895人,改制面达95%以上。基本完成第三轮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审查工作,顺利完成市镇机关公务用车改革。

(九)和谐社会建设开局良好。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82元,比上年增长11.5%;农村人均纯收入9842元,增长8.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28.3亿元,比年初增长20.7%。全市各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合计达962.15万人,社保基金征缴53.11亿元,增长26.21%。农(居)民基本养老保险51.55万人,农(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09.81万人。全年市核拨再就业专项补贴1851.22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1.54%。率先在全省完成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的清理任务。较好地解决了困难户就业、就医、住房、子女读书等实际困难。

(十)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推进图书馆、博物馆、广场文化建设,举办“读书节”、“*学习论坛”等系列活动,打造了“文化周末”、“都市彩虹”、“文化直播车”等文化品牌。第二批公益文化项目招商签约78个,金额6200多万元。采取公开抽签的方式分配400个网吧经营权。教育整体水平有新的提高,提高村级小学教育经费包干标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较好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4.1%,普通高中高考录取人数比上年增长15.8%,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考生录取人数增长1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4.5%。全市新增省教育强镇13个,累计达23个,创建省教育强市工作通过了省的督导验收。完善了突发性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和疾病防控体系,规范了药品和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集中招标采购,建立起覆盖全市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创建卫生镇村运动,进一步巩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切实做好禽流感防控工作。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为10.62‰和6.02‰,均控制在计划指标以内。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竞技体育全面推进,举办了市第六届运动会和机关运动会。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主要事故指标平稳下降,社会治安趋于平稳。

*年是“*”计划最后一年。“*”期间,我市在经济建设、城市建设、体制改革、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辉煌成绩,为“*”规划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五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2%,翻了1.4番;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6.2%,翻了1.7番;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7.8%,翻了1.8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2.2%,翻了2.5番;实际利用外资(旧口径)年均增长17.9%,翻了1.2番;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8.3%,翻了1.2番。

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是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和省的部署,带领全市人民奋力拼搏的结果;是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关心、支持和监督的结果。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经济对外依存度过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三农”问题等一些长期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仍然存在,供地、供电、供水和用工等资源约束问题仍较突出。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些矛盾和问题,并在今后的各项工作中逐步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