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劳保局就业管理总结市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年,在市委、市政府领导和省劳动保障厅指导下,全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党的*大和*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劳动保障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了开好局、起好步的目标,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基本情况
——就业再就业方面: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1877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28384人,“4050”等再就业救助对象再就业8870人,“零就业”家庭每户至少一人再就业402户,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139.6%、157.7%、233.4%和134%。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279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78%,低于市政府提出的4.5%控制目标0.72个百分点,全市就业局势基本稳定。
——社会保险方面:全市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9.36万人、征收养老保险费(含清欠)9.41亿元,其中:企业办法参保27.76万人、征收养老保险费(含清欠)8.52亿元,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100.1%和114.1%;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20.2万人、征收失业保险费(含清欠)4940.7万元,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100%和113.3%;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37.76万人、征收医疗保险费3.63亿元,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100.4%和118.5%;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18.75万人、征收工伤保险费2148.9万元,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103%和102.3%;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8.98万人、征收生育保险费566.4万元,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100%和104.9%。五项保险参保总人数突破115万,达115.06万人次;基金征收总额突破13亿,达13.8亿元。与此同时,企业退休人员社区化管理服务率达81.07%,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80%的目标任务。
——职业培训和技能人才建设方面:技工学校实现招生5133人,办理技工学校毕业证书4038人;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18653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43.5%;组织开展创业培训2795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39.8%;职业技能鉴定获证人数达19684人,其中初级10382人、中级8637人、高级601人、技师60人、高级技师3人;培养新技师700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7.7%。
——劳动工资方面:企业工资分配宏观调控体系进一步完善,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制度稳步推进,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深入开展,组织*高新区开展了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业园区试点活动,调整了全市最低工资标准,启动了劳动合同三年行动计划,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1%,集体合同企业覆盖面达1503户,完成目标任务的100.2%。
——劳动保障监察方面:全市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共检查各类用人单位2773户次,完成目标任务的154.1%;受理举报投诉2648件,其中立案查处818件,结案率达97.6%。通过专项检查、日常巡查和举报专查等多种方式,责令用人单位补发工资1363.28万元,补签劳动合同37781份,补缴社会保险费2097.75万元,为职工追回抵押金、保证金、服装费等经济损失332.71万元。
——劳动争议仲裁方面:全市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共受理各类劳动争议案件562件,结案538件,按期结案率95.7%。其中,市本级受理285件,结案274件,按期结案率96.1%。
——规划财务方面:研究制定了年度发展规划,完成了*年度基金决算,编制了*年基金预算,高质量地完成了劳动保障综合统计;全年累计向上争取财政转移支付资金41440万元,比上年增加11880万元,增长40.2%。
——退休资格确认、工伤认定与劳动能力鉴定方面:办理特殊工种退休3311人,因病退休(退职)362人;受理工伤认定申请1405件,其中:认定属于工伤1376件、不属于工伤29件;组织劳动能力鉴定4次共797人,其中:工伤职工595人、非因工(因病)职工174人。
——金保工程建设方面:已有8个区市县和部分街道、社区联入“金保”数据中心,基本实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养老保险等信息系统和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陆续启动,已实现部分业务软件统一、部分业务数据全市大集中,初步建立起全市“金保”信息网络。
二、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以贯彻落实国务院36号文件为重点,大力促进就业再就业。
全市以完善和落实新一轮就业再就业政策为主线,以帮助困难群体就业再就业为重点,以推进就业服务制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建设为手段,强化各项就业服务管理工作,圆满完成了年度各项工作目标任务。
1、以贯彻落实国务院36号文件为主线,建立积极的就业再就业政策支撑体系。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36号)、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川府发[*]12号)精神,保持就业再就业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建立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长效机制,代市政府研究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绵府发[*]17号),进一步明确了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政策措施,为促进就业再就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与此同时,与市发改委等22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的实施意见》(绵劳社发[*]8号)以及市劳动保障局《关于启动灵活就业的“4050”人员社会保险补贴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绵劳社就[*]25号)等相关单项政策规定,进一步解决了国务院和省、市政府出台的就业再就业新政策在实际操作中的若干具体问题,针对性强,含金量高,为各项就业再就业政策的贯彻落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以扩大就业再就业为目标,健全完善促进就业再就业的责任监督体系。为认真落实市目标督查办《关于下达*年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十件实事目标任务的通知》(绵目督办[*]5号),切实抓好年度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任务的落实,确保年度各项工作全面完成,一是将我市*年度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计划进行了分解下达,量化了考核指标,强化了政府促进就业责任,实行了就业再就业实名制管理,做到就业人员清、就业去向清、享受政策清;二是继续加强了与财政、银行、担保公司的工作协调,各方参与共同推进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支持和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组织起来就业。全市累计筹集小额担保贷款基金3030万元,其中当年新增1000万元,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532笔、2478.4万元,在全省市、州中位列第3名,在全国100家社区就业重点联系城市中位列第48名,期末累计还款1243.6万元,还款率达97.2%;三是紧紧围绕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深入区市县、园区以及街道(乡镇)、社区指导工作,了解各项就业再就业目标任务的完成进度,听取下岗失业人员的要求,针对就业再就业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措施办法。
3、以发挥政策效应为重点,狠抓就业再就业各项新政策的落实。一是继续抓好《再就业优惠证》的审核发放,做到应发尽发,为下岗失业人员享受优惠扶持政策提供条件。全市新增审核发放《再就业优惠证》35444册,其中就业困难对象12268册,累计审核发放《再就业优惠证》94797册,实现就业再就业55662人(其中就业困难对象17003人;从事个体经营14639人,被企业吸纳5388人,从事公益性岗位工作4599人,申报灵活就业23758人),占持证人员总数58.7%。二是认真落实再就业补贴政策,全市累计使用再就业资金8548万元,其中培训补贴799.8万元,职业介绍补贴133.17万元,岗位补贴1406.33万元,社会保险补贴4155.45万元,特定政策补助845.2万元,其它政策性支出794.3万元,劳动力市场建设费348.8万元;有15123人享受免交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12742人享受从事个体经营或自主创业税收扶持政策、2352人享受被企业实体吸纳税收扶持政策、2031人享受被企业实体吸纳社会保险补贴政策、1287名就业困难对象享受被企业实体吸纳社会保险补贴政策、3159人享受从事公益性岗位工作社会保险补贴政策、31424人享受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就业再就业的政策效应得到了较好发挥。
4、以强化服务为手段,指导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一是继续扎实推进就业服务制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建设。认真落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就业服务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绵府办发[*]22号),按照“整合资源、完善功能、创新机制、优化服务”的方针,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失业人员登记制度、免费就业服务制度、困难群体再就业援助制度、基层平台就业服务制度、政府出资购买服务和培训成果制度以及公共就业服务统筹管理制度、失业情况预警预报和宏观调控制度,基本实现了服务功能多元化、服务方式人性化、服务队伍专业化、服务手段信息化,推动了我市就业服务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二是“以人为本”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工作。全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牢固树立人本服务理念,坚持以服务对象满意为中心,为用人单位和城乡求职人员提供免费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综合配套服务,认真组织实施就业再就业专项服务活动。全市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免费办理各类求职登记35580人次,其中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14794人次,农村劳动力11300人次;提供免费职业介绍服务34296人次,职业介绍成功22247人次,其中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7795人次,失地无业农民2093人次,农村劳动力3864人次,职业介绍成功率达59.6%以上。市本级全年在市就业服务大厅组织举办现场招聘求职洽谈会达46场,先后6次分别与市总工会、市工商联及涪城区、*区、高新区就业服务中心开展了以“实现就业,稳定就业,我们共同努力”为主题的“再就业援助活动月”和以“发展民营经济,落实扶持政策,开拓就业天地”为主题的“民营企业招聘周”以及“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专项服务活动,累计提供岗位信息8900多个,向失业人员发放政策与信息宣传资料50000余份(册),达成就业再就业协议2349人次,有800余人获得了维权法律援助服务。同时,认真做好劳动保障事务服务工作,全年共接收托管下岗失业人员职工人事档案1809件,为就业、就读、退休、户口迁移等人员办理档案提取和转移2526件,提供各种文书及其他配套服务180余件次。三是扎实开展“零就业”家庭就业再就业工作。全市按照市劳动保障局《关于开展“零就业”家庭解困行动的通知》(绵劳社就[*]85号)精神,下大力抓好“零就业”家庭成员的就业再就业工作。建立了“零就业”家庭基础台帐,准确掌握“零就业”家庭成员基本生活保障、个人基本情况和就业再就业动态;最大限度地发挥现行就业再就业优惠扶持政策的效应,尽可能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促进“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名成员当年内实现就业再就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公共就业服务,强化就业困难群体的再就业援助,为“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再就业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和帮助。四是强力推进失地无业农民失业保险和再就业工作。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工作的通知》(绵委发[*]20号)和《关于做好失地无业农民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的通知》(绵委发[*]21号)精神,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建立实名制报表工作制度;坚持以提高就业竞争能力为重点,以强化技能培训为手段,以促进再就业为目标,充分发挥培训促进就业的作用;对已办理《再就业优惠证》的失地无业农民,全面落实各项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为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全市*年1月1日至*年9月30日产生的符合参加失业保险的失地无业农民2565人已按相关政策进行了安置。对*年10月1日后新产生的失地无业农民中符合条件的56人全部纳入了失业保险参保范围。
5、以提高就业能力为前提,大力加强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一是认真落实《*市*-*年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培训规划》,采取订单式、定向式、创业式和储备式等多种培训方式,使其掌握1-2门实用技能,增强失地无业农民竞争就业能力。二是组织实施“5+1”计划行动。为促进各类院校、培训机构毕(结)业生面向基层、面向企业就业,研究制定了“满足企业需要,服务技能人才”为主题的“技能岗位对接专项活动”实施方案,为急需技能劳动者的企业及各类院校毕业生、参加技能培训的劳动者提供信息、岗位对接、职业指导、组织青年见习、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等服务,促进各类院校毕业生与参加技能培训的劳动者尽快实现就业。三是打造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培训三大品牌。针对城乡求职人员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技能单一的特点,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培训促就业的原则,整合社会培训资源,建立了以就业训练中心为主体、民办职业培训机构为补充的社会职业培训网络,大力加强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培训。四是突出针对性、灵活性和实效性三个重点。按照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设置培训专业,根据不同培训对象需求,坚持初、中、高级培训相结合,长、中、短期培训相结合,努力提高劳动者适应职业岗位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先后组织开展了家政服务、电动缝纫、计算机、家电维修、美容美发、大棚蔬菜以及“川妹子”家政劳务服务等专业的技能培训,及时满足了用工单位的需求,实现了就业与培训的紧密结合。五是不断拓展职业技能鉴定范围。加强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和农民工职业技能鉴定,全面落实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政策,下岗失业职工和失地无业农民工鉴定合格3311人,农民工鉴定合格556人。全国统一鉴定及全省技师统一考评工作进展顺利,参加全国统考的职业(工种)拓宽到秘书、物业管理员、营销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员、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员等8个工种,参加统一鉴定人员达367人;28人参加了全省汽车驾驶员、维修电工技师考评。全市鉴定合格总人数为19684人,再创历史新高。
6、以基层平台和社区为基础,进一步加强和推进社区就业工作。为适应公共就业服务和企业退休人员社区化管理工作的需要,做到服务前移、重心下移,在全市18个街道、155个乡镇建立了劳动保障服务机构,配备工作人员322名,在283个社区聘用工作人员1064名,69个工作任务重的乡镇劳动保障服务机构确定专兼职工作人员150名,形成了市、区(市、县)、街道(乡镇)和社区“三级管理四级服务”网络。各区市县和园区普遍加强了工作人员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基层劳动保障机构基础调查、工作台帐、数据统计等各项基础工作。继续组织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先后有2个社区被省政府命名为全省“充分就业社区”,有20个社区被省劳动保障厅命名为全省“充分就业社区”,有20个社区被市政府命名为全市“充分就业社区”;对受省厅表彰的20个“充分就业社区”分别给予了一次性就业补助经费5000元。
(二)以贯彻落实国务院38号文件为重点,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全市以贯彻落实国务院38号文件为着力点,继续完善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制度和政策,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长效机制的建设。
1、狠抓扩面征缴,提高保障能力。面对社会保险特别是养老保险任务重、难度大,为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全市紧紧抓住构建百万人口大城市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好机遇,下大力狠抓扩面征缴,确保社会保险基金持续增收。一是抓住基金征缴这条生命线,千方百计扩面征收,特别是针对重点行业、重点单位,充分利用稽核手段促进扩面征缴,同时抓紧催收历史欠费。二是不断完善政策,提高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了城镇困难群体的医保政策和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办法,督促机关事业单位没有参加工伤保险的县区在年内尽快纳入。三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各界对社会保障的重视。重点宣传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38号),全方位展示了全市社会保险事业发展20周年的成果。四是逗硬考核,使目标责任的划分得到真正落实,形成了市、县共同努力的工作局面,并将目标任务和中央转移支付额度挂钩。
2、圆满完成了养老金待遇调整工作。由于准备充分,仅用十天时间,就顺利完成了全市近12万名退休人员*年、*年两年的调待工作,并于*年10月底兑现,受到了广大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好评。全市人月均增加养老金178.11元,补发养老金总额19509.06万元。其中,纳入*年增加基本养老金的企业退休人员103669人,人月均增加养老金64.44元,补发养老金12024.9万元;纳入*年增加基本养老金的企业退休人员109732人,人月均增加养老金113.67元,补发养老金7484.16万元。
3、发挥失业保险保生活和促进就业功能。一是把好失业保险金审核发放关,做到应发尽发,全市共为5553人42531人次发放失业保险金和医疗补助金1348.55万元(其中,市本级2703人21987人次732.63万元),切实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二是发挥失业保险促进就业功能。积极参与灵通、银峰等破产、改制企业政策宣传、说服教育和维护稳定工作,深入现场设立咨询点,面对面地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职业指导与政策咨询服务,得到了广大职工群众对企业改革的理解和支持。
4、抓住关键环节,提高医疗保险服务质量。着重强化了对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管理,促使其强化措施,改进服务,保证了人民群众的就医权利。一是及时与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签订了《定点服务协议》,按照参保人员“明白消费”的要求,加强了对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协议》执行情况的检查。通过规范医疗行为,杜绝了违规行为的发生,控制了医疗保险支出费用的不合理增长。二是开展了医保基金支付大检查。根据省劳动保障厅的安排部署,会同药监、物价等多个部门于8、9月对市、县两级定点医院、药店开展了医保基金支付大检查,共检查定点医院186家、定点零售药店283家,责令涉及问题的28家社保定点医院、9家零售药店限期整改。通过检查,促进了我市医疗保险基金监督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推进了基本医疗保险在管理、监督、结算办法方面向深层次发展。三是进一步健全完善了管理制度,先后出台了《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定点零售药店管理暂行办法》和《定点医疗机构资格年度考核试行办法》、《定点零售药店资格年度考核试行办法》,将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的监管纳入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5、坚持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积极推进退管服务社区化。为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积极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绵府发[*]1号),提请市政府于9月29日召开了全市就业再就业暨企业退休人员社区化管理服务工作会议,唐利民市长和左代富常务副市长分别作了重要讲话,明确要求全市企业退休人员社区化管理服务率年底达到80%,*年6月底以前达到100%。在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各地积极行动,清理档案、筹集资金、移交人员,按移交方案时间表,加快本地企业退休人员社区化管理服务进程。截止年底,全市企业退休人员社区化管理服务率已达81.07%,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
6、发挥行政监管职责,确保基金安全。从加强基金票据管理入手,积极完善基金的内部监控制度,加强基金监督审计工作,加大被挤占挪用社保基金的回收力度;充分利用稽核的手段做好社会保险防冒领、防欺诈工作,严防基金“跑、冒、滴、漏”;对*、*县、*县、*区进行了现场监督,对现场监督发现的问题及时出具现场监督意见书,责令有违规现象的县区限期整改,收回违规挤占挪用基金1003万元,基金非现场监督覆盖面达100%。
(三)以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重点,促进和谐劳动关系建立。
全市以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为目标,以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为基础,以法律法规和严格监察执法为保障,全面加强劳动关系协调、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等工作,促进了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切实维护了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了社会稳定。
1、发挥多方积极性,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一是启动实施了劳动合同“三年行动计划”。印发了《*市贯彻〈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绵劳社就[*]52号),全市以非国有企业、建筑等行业和进城务工人员为重点,督促各类企业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切实提高合同签订率,*年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80%以上,*年力争达到90%,*年实现企业劳动合同的全面签订。二是组织开展了“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业园区”和“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活动。按照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高新区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业园区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绵府办函[*]179号)要求,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积极行动,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建立了三方协调机制;区管委会及时召开试点动员大会,对创建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区劳动保障中心牵头,组织相关单位对永兴工业区、路南工业区进行了摸底调查和宣传发动。目前,创建工作正在有计划有步骤地向纵深推进。
2、建立健全企业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加强企业工资分配宏观调控。制定了《*年*市劳动力市场部份职业(工种)工资指导价位》(绵劳社就[*]47号),并于8月公布;按照全省最低工资标准,经过认真测算分析,提请市政府于9月了我市新的最低工资标准和非全日制用工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同时相应调整了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综合上年经济发展状况及劳动工资主要情况,了《*市*年企业职工工资增长的指导意见》,并提出了工资增长的具体建议;按照劳动保障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关于调整煤矿井下艰苦岗位津贴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制定了我市煤矿井下艰苦岗位津贴的执行标准。
3、加大监察执法力度,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一是全力查处举报投诉案件。全市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共受理举报投诉案件2648件,其中:当时直接处理1830件,占案件总数65%以上,立案查处818件,结案798件,结案率达97%以上。为劳动者追回工资、抵押金、保证金、服装费等经济损失1056.56万元,责令用人单位与职工补签劳动合同26784份,补缴社会保险费1272.5万元,切实做到了件件有落实,件件有结果,受到了劳动者的普遍信赖和好评。二是扎实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活动。先后组织全市开展了农民工工资支付、劳动用工、禁止使用童工、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出境就业人员权益保护等专项执法检查活动,共检查用人单位2773户次,涉及职工235945人次,其中涉及农民工163515人次,对涉及违反劳动保障法规行为的近200户用人单位分别下发了书面或口头限期整改指令,共责令用人单位补发拖欠工资628.85万元,补签劳动合同10927份,社会保险清欠、扩面825.25万元,清退童工6名。*年9月,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被共青团中央、中央综治办等13个部门授予全国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称号。
(四)以贯彻落实国务院5号文件为重点,积极服务新农村建设。
全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紧扣涉及农民工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积极为新农村建设作贡献。
1、开展“春风行动”,进一步做好农民转移就业服务工作。全市于春节后至3月底开展了以“进城求职、帮您解难”为主题、以“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和其他需要转移的城镇劳动者”为重点、以“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为内容的“春风行动*”专项活动,共发放农民工进城就业指南1000册,维权宣传画128套,发放“春风卡”15300张,免费提供职介服务11000人次,其中:介绍成功3309人,女性1273人;组织面向农村劳动者免费专场招聘洽谈会25次,组织农民工劳务输出6103人,其中女性2235人;推荐的民办职业介绍机构4个,其中:为农村劳动者提供职介服务3239人次,介绍成功2028人次。
2、实施“平安计划”,切实保障农民工工伤保险权益。按照劳动保障部的部署,与市建设局、市安监局于8月联合下发了《*市贯彻实施农民工“平安计划”加快推进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工作试行办法》,在全市启动并实施了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平安计划”,计划用三年左右时间,以农民工较为集中、工伤风险程度较高的矿山、建筑等高风险企业为重点,全面推进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工作,其中*年全市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煤矿企业农民工全部参加参加工伤保险,年末各地非煤矿山和建筑企业30%的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截止年底,全市参加工伤保险农民工已达22378人,其中7户煤矿企业的583名农民工全部参加工伤保险,参保率达100%。
3、开展“扩面行动”,切实解决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按照劳动保障部的部署和省上下达的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专项指标,研究下发了《关于切实落实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专项扩面行动的通知》(绵劳社险[*]52号)。按照“低费率、保大病、保当期、以用人单位缴费为主”的原则,明确规定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缴纳,农民工个人不缴费,全年统筹基金累计支付最高可达2.5万元;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制定了专门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重点和工作措施。截止年底,全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农民工已达25000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0%。
4、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和“两节”期间进城务工人员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活动。检查活动从上年10月开始,历时4个月。活动期间,成立了领导协调小组,制定了检查实施方案,畅通了举报投诉渠道,实行了24小时值班制度,建立了市县联动机制和快速反映机制,组织各用人单位开展了自查自纠,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与建设、工会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对使用农民工较多的建筑、私营企业实施了重点检查,共检查用人单位1190户,涉及农民工80284人,责令350户用人单位补发农民工工资563.79万元,涉及农民工11054人。
5、组织参加全省第二届农民工技能大赛,获奖牌总数第一、团体总分第二的好成绩。为加强领导,市上成立了以邱明君副市长为团长的参赛代表团,并确定了“保三争二”的目标。为确保目标的实现,我局成立了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组织项目承办单位,选拔参赛选手,强化培训及赴德阳参赛期间的技术指导。在选手培训阶段,局领导亲率工作小组到餐厅服务员、汽车驾驶员、服装设计定制工、家政服务员等项目培训现场,与承办单位、参赛选手、指导老师一起分析问题,帮助解决困难;与省劳动保障厅、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德阳市劳动保障局联系,协调比赛场地、技术规范、裁判及规则等技术事宜,为选手赛出好成绩创造了必要条件。在比赛期间,针对选手的实际情况,分别从生活上关心、精神上减压,保证了选手以健康的身体、饱满的精神、永争第一的勇气沉着应战,取得了好成绩,我市分别在汽车驾驶员、服装设计定制工、中式烹调师、餐厅服务员等4个项目中夺得全省第一,在维修电工、美发师、工具钳工、家政服务员、钢筋工、计算机操作员等6个项目中夺得二等奖。
(五)以劳动保障法规政策宣传为重点,营造良好事业发展环境。
全市从劳动保障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提高认识,把劳动保障宣传工作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以“劳动保障和谐共享”为主题,扎实开展了劳动保障政策法规宣传年活动,实现了劳动保障宣传工作新突破。截止12月底,全市累计在报刊上宣传劳动保障法规政策156篇、杂志26篇,在广播、电视上宣传345次、网站51次;走上街头、深入企业、进入社区宣传173次,向社会发放劳动保障宣传资料31.6万份,接受现场咨询的群众达37万余人次。*年7月26日,我局被劳动保障部评为“全国劳动保障宣传工作先进单位”。
1、突出主题,围绕重点大力宣传。紧紧围绕“劳动保障和谐共享”这个主题,抓住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险、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这三个重点,进行广泛深入地宣传。一是将有关政策知识进行分类、分项、分解,印成宣传资料提供给新闻单位刊发;二是与市委宣传部衔接,在全市所有“宣传报栏”张贴劳动保障法规政策;三是业务科室按“三个重点”分期分批给有关企业、公司、社区进行授课;四是为庆祝社会保险事业发展20周年,组织全市劳动保障系统及有关企业开展社会保险知识竞赛,普及了劳动保障知识,收到了明显效果。
2、扩大影响,走上街头广泛宣传。一是利用节日、周末和市区县的重大活动,组织广大干部职工走上街头,发放劳动保障宣传资料,进行现场咨询,为群众解答疑难问题,当场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二是在“12.4法制宣传日”、西部文化节、《老年法》颁布10周年之际,派出义务宣传员上街宣传。全年先后组织上街宣传11次,发放宣传资料3万余份,接受现场咨询2.3万余人次;市局及各区市县劳动保障部门先后累计上街宣传173次,发放资料31.6万份,接受现场咨询37万人次。
3、坚持经常,利用媒体全面宣传。与市委宣传部、*日报社、*晚报社、*广播电视中心进行沟通,采取分专题、专栏、专人专责的方法进行全面宣传报道。一是在《*日报》特办专栏,进行“劳动保障法规政策解答”,每周刊登两期,截止年底已刊登60期,新闻报道32篇;与《*日报》联合举办“劳动保障和谐共享”征文活动,全市劳动保障系统、企业、医院和社区踊跃参加,共收到征文36篇,在《*日报》刊登15篇;以“编织社保‘安全网’,共谱社会和谐曲”为题,以半版篇幅在《*日报》进行了有力宣传,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二是在《*晚报》专设了“劳动保障和谐共享”栏目,每周一期,主要刊登老百姓较为关心的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险等方面的知识与办法,共刊登22期,新闻报道11篇。三是在广播电台开通了“社保热线”,在电视台“今日播报”栏目进行宣传报道,共报道12篇。四是组织召开了“*市就业再就业新闻会”,驻绵新闻单位和市新闻媒体15家、市就业工作小组22个成员单位、企业和社区代表共110人参加了新闻会。
4、注重实效,突出特色创新宣传。一是利用公交车上人员多、层面广、范围大的优势,编写了老百姓既容易记又容易掌握的一些宣传口号和劳动保障法规政策,印成小条幅,张贴在全市627辆公交车上,共印1800套、5450张,张贴了3次,辐射范围达市内7个区、1个办事处、37个乡镇100多万人口,这一做法被省劳动保障厅推广。二是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采取宣讲授课、研讨案例、难点解答等方法,对区市县劳动保障监察人员、市内有关用人单位的劳资人事负责人和职业介绍机构负责人等150余人进行了集中培训。
三、工作经验和体会
第一,始终坚持把劳动保障工作放在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全局中来谋划和推进。一年来,我们自觉做到一切围绕大局,一切服从大局,一切服务大局,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和部署,坚持把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突出矛盾作为工作的出发点、着力点,准确确定主攻方向,精心制定应对措施。工作中,始终把握住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和完善“一外三化”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方向,全力以赴促进就业再就业,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和增加基金收入,深化企业分配制度改革,使全市劳动保障事业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
第二,始终坚持把解困维稳摆在重要位置,为改革发展创造条件。在工作摆布上,我们始终把切实帮助困难群众就业再就业和保障困难职工基本生活摆在工作首位,合理把握改革节奏和力度,积极开展再就业援助,加强“三条保障线”衔接,不断加大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工作力度,使大批就业困难人员通过就业再就业改善和提高了生活水平,使大量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同时,还十分注意在每年“两节”、“两会”等重要时期,集中精力排查化解不稳定因素,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稳定。
第三,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抓住难点热点问题实现重点突破。深入实际、发现问题、突破难点、带动全局,是劳动保障工作全面发展的重要经验。一年来,通过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实行退管服务社区化,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建立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等措施,抓住了影响劳动保障全局的突出问题,各项职能工作协调联动,配套进行,实现了劳动保障工作的整体协调推进。
第四,始终坚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为劳动保障工作营造有利环境。正是由于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第一位工作”、“一把手工程”,得到财政、工商、税务、工会等有关部门和组织的密切配合,劳动保障工作才在难度很大的情况下打开了局面,取得了成效,巩固了成果。一年来,劳动保障领域一系列针对性强、力度较大的政策措施迅速出台并全面实施,一个重要的前提和保证,就是党委、政府的重视和部门的支持。
第五,始终坚持抓好劳动保障系统干部队伍建设,促进劳动保障工作持久健康发展。一年来,全市劳动保障系统狠抓能力建设、班子建设和作风建设,广泛开展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牢固树立宗旨意识,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不断简化办事程序、规范办事流程、改进工作作风,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涌现了一大批受到劳动保障部、劳动保障厅和市委、市政府以及地方党委、政府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积极有效的队伍建设,是过去一年取得成就的重要保证,也为新时期劳动保障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们在工作中取得巨大成绩,但与市委、市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劳动保障工作也还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一是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期收支缺口较大的矛盾突出;二是就业再就业压力大,落实新一轮就业再就业政策资金缺口大;三是劳动合同三年行动计划任务艰巨,需要全社会高度关注;四是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推进难;五是劳动保障工作体系建设亟待加强。
*年,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届六中全会和市委五届五次全委会精神,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紧紧围绕落实新政策、完善制度、化解矛盾、提升能力四条主线,突出抓好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险、劳动关系、农民工四项工作,为*科技城建设和构建和谐*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