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农业局加强农业经济发展总结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农业局加强农业经济发展总结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农业局加强农业经济发展总结

今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局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区委区政府“三个年”建设为重点,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农技人员助农活动等方法,继续保持我区农业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农业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农业生产的区域布局更趋合理。深化畜禽、水产、果蔬三大产业带和高新农业、新型农机服务模式两大示范区,扩展“三带二区”辐射面。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步伐加快,新增国家级中华鳖养殖标准化示范区1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个,市级首批示范园区4个。以浙江未来葡萄主题公园、浙大教授农场为中心,全面启动浔练公路段高效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建设,新培育*镢鱼标准化养殖园区、练市三灵樱桃谷种鸭养殖园区、千金金城千亩桑园高产区等10个园区。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推进。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今年新增销售收入5000万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家,新增“亿千”龙头企业2家。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5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增省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2家、市级4家,新培育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5家,完成任务的150%。着力推进浙大教授农场、申浩农业综合开发、浙江未来多功能农业示范园区、温氏家禽产业化等现代农业重点项目建设,已投资1.45亿元,完成年度投资任务。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式,把具有产业关联度的种养业和加工业紧密结合成有序的产业链并尽可能拉长,充分挖掘农业增效和吸纳劳动力的潜力,实现农民高收入。

(三)农业接轨上海初见成效。以接轨上海为契机,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1-11月份,全区农业实到外资2607万美元,实到内资28093万元。加快了供沪农产品市场开发和新的营销网络建设,建立了湖州市*区绿雅名特优新农产品上海配送中心。与上海合作的水产品加工、热带鱼开发、鳄龟繁殖研究、湖羊生态养殖、现代蔬菜园区建设等项目进展顺利。全区供沪农产品成交额11月底达10.58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17.55%。农产品自营出口额达10310万美元。

(四)农林产品质量明显提升。全区拥有省级著名商标11个,市级著名商标29个,省级名牌11个,市级名牌26个。今年新增省级名牌1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无公害农产品10只,绿色食品3只。新增无公害农产品基地8个3.86万亩。今年以来省市对我区农产品抽检合格率都为100%。通过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工作,我区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95%以上,先进适用技术覆盖率达90%以上。

(五)农业设施逐步完善。今年全区完成标准鱼塘建设项目23个,总面积11626亩,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36.8%。改造后的鱼塘平均每亩可提高产值2500多元、增加经济效益1500多元。完成桑园规模小区建设5700亩,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实际完成改桑面积15200亩。

(六)农村经营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鼓励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与集中,1-10月份全区农村土地流转面积累计15.13万亩,其中新增1.54万亩,占全年目标任务数的96%。为推动土地流转,对10个行政村进行了土地股份制改革试点。着力建立民有、民管、民受益的集体资产管理体制,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有2个行政村建立股份合作社。

(七)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经20*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显示,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16.9%。林木绿化率为17.5%,比上年增加了0.8%。平原农区防护林建设初显成效,绿化造林折合面积3112亩,完成任务的311.2%。提高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免疫密度达100%。加强畜禽规模场污染治理,力争完成138家生猪存栏1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污染治理任务。第一批200头以上57家治理场主体工程建设已经全部完成,建设沼气池共2670立方米,完成率100%;第二批100头以上治理场已开工39家,其中处于工程建设期16家,已完成23家,共建沼气池1200立方米。目前进展情况良好,能按时完成任务。

二、20*农业经济形势分析

20*,全区农业增加值18.6454亿元,农业总产值33.1795亿元,同比增长10.7%,其中,种植业9.3494亿元,同比增16.7%,占总产值的28.18%;畜牧业10.4718亿元,同比增4.5%(其中蚕桑1.2021亿元,同比减30.9%),占总产值的31.56%;渔业11.0536亿元,同比增16.7%,占总产值的33.31%。农民人均纯收入10838元,增长12.8%。

1、粮食生产夺得丰收。今年全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增”。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43.5万亩,同比增长3.97%。粮食总产23.2万吨,同比增长9.7%。春粮平均单产254公斤,比去年增2%;晚稻平均单产573公斤,比去年增8.5%。预计完成粮食作物产值4.3亿元,比去年增2.4%。

2、油菜收购形势良好。虽然今年油菜种植面积9.21万亩、总产15506吨,同比减少6.4%、9.1%。但收购价格比去年大幅增加,今年平均收购价格在4.6元/公斤,比去年平均收购价增长了57.1%。油菜总产值7132万元,同比增长32.8%。

3、瓜果蔬菜效益增加。全区瓜果蔬菜产值预计2.2亿元,比去年增0.16亿元。全区蔬菜复种面积9.7万亩,与去年基本持平。其中设施栽培面积0.56万亩,比去年略有增加。今年蔬菜销售价格普遍上涨,平均亩种植效益3500元左右。瓜果类种植面积0.86万亩,比去年增0.31万亩,亩经济效益5000元以上。其中以浔练、湖盐公路沿线为主的大棚西甜瓜、草莓等高效设施农业栽培面积达4196亩,同比增长25.1%。

4、畜牧业呈稳定态势。经统计,畜牧业总产值约亿元,同比增长%。畜牧业呈现“两增两减”的稳定态势。全区存栏生猪17.36万头,羊存栏8.80万头,同比增长28.71%、5.24%。生猪、湖羊养殖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存栏生猪50头以上的养殖场有839户(其中存栏500头有21户),存栏13.04万头,占生猪总存栏75.08%,增幅27.03%。湖羊养殖新增2个1000头以上规模户,存栏100头以上规模场达23户。但受畜产品价格持续低位的影响,家禽和家兔养殖较去年同期减少。据统计,兔存栏29.93万只,家禽存栏504.23万羽,同比减少18.45%、6.65%。

5、水产特种养殖增加。全区水产品养殖面积稳定在15万亩,其中特种水产10.5万亩,同比增加0.2万亩。在养殖品种上,东片以鳜鱼和牛蛙养殖增加为主,西片以鲈鱼和黄颡鱼养殖增加为主。水产品价格除了商品龟鳖每公斤要亏损2元左右外,大部分水产品价格都在上涨,平均每公斤涨价2-3元。全区生产、销售罗氏沼虾苗种86.3亿尾,产值8544万元,同比增长17.4%、19.7%。但部分罗氏沼虾育苗场由于育苗环境恶化、养殖设施不完善导致虾苗大量死亡,出现亏损。观赏鱼养殖异军突起,唐氏观赏鱼基地建有养殖池886只,观赏鱼品种40多个,*销售收入可达800多万元,同比增长45%。

6、蚕业产业化稳步推进。20*春蚕“订单蚕业”发展至18个村,合同农户5746户,合同蚕种15064张,投售总茧量564.9吨,占市区“订单蚕业”投售总茧量的67%。“订单蚕业”由于建立起了利益分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它能促进蚕农加强管理,提高茧质,增加收益。同时由于实行保护价收购,提高了蚕农抗市场风险能力,有利于蚕桑生产的稳定与发展。

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1、市场价格因素。一是种粮比较效益低下。由于粮食价格相对偏低,而前期农用物资、土地租金、劳动力、机械作业价格较高,造成种粮比较效益低下。据典型调查,目前晚稻收购市场价格1.8元/公斤,按全区平均亩产573公斤计算,晚稻亩产值1030元。今年晚稻亩投入各类物化成本600-650元,一般种粮农户亩效益380-430元。种粮大户加上土地租金亩成本850元左右,亩效益180元,加上各类种粮补贴80元/亩,亩效益260元左右。二是畜禽养殖业高成本影响收益。在去年生猪市场利好的诱导下,许多养殖户盲目跟风,增加饲养量。从6、7月份开始,生猪价格开始下跌,外三元、内三元、二元猪价格平均下跌33%。禽类及蛋类产品在去年年底就已经达到低位,其中樱桃谷鸭养殖业受影响最大,如苗鸭、商品鸭、种蛋价格下降分别为77.8%、40%、26%。许多地方因此出现压栏现象。除樱桃谷鸭养殖业外,其余仍在小幅震荡。相比动物及动物产品价格,饲料价格下跌幅度偏小,养殖成本仍处于高位,如玉米、豆粕、进口鱼粉、赖氨酸等价格平均下跌17.5%。蛋氨酸小幅上涨,从44涨至52元/公斤。三是茧价下跌影响蚕农积极性。蚕价连续两年的低迷挫伤蚕农养蚕积极性。今年全区饲养蚕种17.1万余张,同比减4.7万余张,减幅21.6%;总产蚕茧7303.0吨,同比减1449.6吨,减幅16.6%;年平均单产42.7kg/张,同比增2.6kg/张;蚕茧产值11968.4万元,同比减3886.4万元,减24.5%。

2、农业投入因素。农业投入不足主要体现在农业招商引资难度加大,难于把资金注入到现代农业建设;财政对农业投入不足,包括救灾补助、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等专项经费的安排,农业生产条件差、农民素质提高不快,直接影响现代农业发展;企业贷款难、资金存在缺口。

3、土地流出困难。农户承包经营体制给一定规模圩区的集中流转带来困难,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往往因为农户意见不统一而流转不了,甚至因为其中几户农户不同意而作罢。如荣德粮油厂、和孚源丰粮油厂、茂业等单位就面临此问题。

4、养殖环境恶化。一是畜禽散养户比例还较高,特别是生猪散养户今年增加了2080户,同比增加40.68%。散养户的增加给我区动物疫病的防控、农业面源污染的管理等带来了难度。另一方面,樱桃谷鸭等水禽养殖面扩大,给河道造成了比较大的污染。二是水产养殖环境恶化。部分罗氏沼虾育苗场由于育苗环境恶化、养殖设施不完善导致虾苗大量死亡,出现严重亏损。三是污染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蚕业发展。20*春,工业污染引发的中毒还在发生,全区工业污染涉及蚕种111张,损失32张。

三、推进*农业工作的有效措施

(一)强龙兴农,推进区域特色产业。加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培育力度,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建设步伐,发挥农业区域优势,壮大特色农业。一是整合资源,扩大规模。引进社会资金,鼓励工商企业领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同时发挥农业企业家协会的作用,加强企业联合、规模发展;加强企业产品和信息的交流,避免重复投资和同产品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二是规律为先,服务为重。既遵循市场规律,对农业企业实现优胜劣汰;又完善部门职能,为企业提供政策和项目服务。今年我局为区农业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向省农业厅、林业厅、海洋与渔业局申报项目65个,市级项30个。依法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扶持和服务,新增1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中粮食专业合作社5家;向省农业厅、省财政厅、省林业厅、省海洋与渔业局申报项目3个。三是依托龙头,发展园区。在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我区的农业园区走以业主投入为主体,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模式,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荻港渔庄、青藤葡萄主题公园、天池岛水寨、唐氏观赏鱼养殖基地等一大批具有浓郁水乡特色的农家乐休闲观光旅游点蓬勃兴起。浙江大学教授农场等重点项目也在加快建设。教授农场已集中土地1100多亩,并与浙江大学达成技术合作的一致意向,正在对外招商,努力打造成长三角一流的高、新、特、优农产品生产加工园,面向上海等周边大都市的农业观光、休闲、购物新乐园,高新技术成果应用的现代农业示范园。

(二)创新方式,加快土地流转步伐。一是规范管理。通过学习借鉴外地经验,今年在旧馆镇试点成立了全市首家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重点开展土地流转信息的采集与,提供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文本,并指导流转双方签订合同,确保土地流转规范运作。二是政策引导。为有力、有序推动土地流转,区政府制订出台了促进土地流转的鼓励政策,进一步激活了土地流转主体和村组的积极性。三是入股流动。将在全区10个镇(开发区)各建立一个土地股份制合作社,以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由合作社将分散的土地进行集中,通过招标等形式统一发包给种养殖大户经营,农民与合作社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结成利益共同体。目前,旧馆镇载旺村已完成创建,农民共入股土地845亩。菱湖镇陈邑村农民将近3000亩承包渔塘和土地入股该村加州鲈鱼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进行改造并统一发包经营,正式成立土地股份制合作社。四是龙头带动。依托农业龙头企业,推出农产品加工等龙头项目,以项目整合农村资源,把产业链条延伸到土地,带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

(三)求真务实,努力提高粮食产量。今年来,我区按照省、市主管部门下达的43.4万亩粮食播种面积和21.2万吨总产任务,层层落实,强化组织领导,明确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镇(开发区)也及早把粮食播种面积规划落实到田到畈,正确处理好种粮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矛盾,杜绝耕地抛荒。一是推广水稻高产新品种,确保粮食单位产量。全区单季晚稻重点推广品种为秀水09、秀水128、秀水123等为主的优质高产新品种,全区统一供应优质良种25万公斤,通过实施主导品种良种补贴政策,使全区晚稻良种复盖率达到98.5%以上。二是应用节本增效技术,确保节能降耗增效。全面推广水稻直播和单季晚稻“五改”等高产栽培技术,全区推广以水稻直播为主的轻型栽培技术面积达到32.1万亩,占水稻总面积的96.1%。其中免耕直播栽培面积10.22万亩,占水稻总面积的30.6%。水稻“五改”高产栽培技术应用面积22.5万亩。三是积极开展高产竞赛,努力提高粮食单产。组织开展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核心,以科技兴农为支撑,坚持产量与品质并重的水稻高产竞赛活动。全区共落实高产示范方10个,核心区面积2040亩;建立水稻高产示范户300户,示范面积1165亩。今年水稻高产示范方助推晚稻高产,经测算平均亩产达650公斤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其中和孚镇双福桥村晚稻高产示范方内陈树明农户种植的1.84亩晚稻,实收潮谷1526公斤,亩产829.3公斤,标准干谷亩产达713.2公斤,高于历史记录1.6公斤,创下了全市晚稻高产新记录。四是开展水稻机插示范,推进全程机械化生产。积极发展以水稻机耕、机播(插)、机收、秸干还田、烘干等机械作业为主的农机大户和服务组织,鼓励购置大中型农业机械,广泛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按照“一镇一机一点”的工作要求,加快推进以水稻机械化育插秧为重点的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以旧馆禹丰粮食机械化专业作社为载体,建立水稻机插秧示范方,今年在旧馆、和孚、双林、练市等镇开展机械化插秧试验示范,预计可完成2000亩左右。

(四)以防为主,建设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坚持“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在提高农业抗灾、减灾、防灾能力下功夫。一是建立健全农业灾害应急体系。完善农业灾害、动植物疫病等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加强对突发事件的预警和信息服务工作。今年,区农林局、区防汛办通过农民信箱向全区用户群发病虫害防治、雪灾以及防汛等信息50次,以增强应急反应和群防群控水平。二是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完善动物疫病防控责任体系,制定区防疫指挥部成员单位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职责,防疫重点场所重点监管,落实监管责任人。抓好免疫工作,1-10月份,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注射2810.37万羽,使用疫苗1189.38万毫升,完成全年计划任务160.93%;猪O型口蹄疫免疫注射36.26万头,使用疫苗81.114万毫升,完成全年计划任务110.80%;牛羊O-亚Ⅰ型口蹄疫注射11.21万头,使用疫苗15.6万毫升,完成全年计划任务117.47%;免疫湖羊83595只,免疫率达95.01%,目前我区湖羊羊痘疫情基本稳定,没有造成较大危害。从抗体监测情况分析,我区的免疫质量情况较好,各项抗体合格水平都保持在70%以上。强化屠宰检疫,今年生猪屠宰检疫8.6万头,检出病变内脏1246.5公斤,检出病猪73头,对病猪和病变内脏均进行了深埋、化制等无害化处理。三是加强平原绿化工作。以项目带动造林,沿海防护林国债工程、石淙镇海防林苗木工程、旧馆镇整镇推进农田防护林工程、林木种苗病虫害综合治理等4只项目已全部启动,营造防护林2873亩,其中和孚双福桥村、练市水口村、旧馆新开河、开发区祜村村、双林乌仁村等5个沿海防护林国债工程项目实施点营造防护林1226亩,农村四旁和城镇绿化239亩,使全区今年总造林达到了3112亩,创历史新高。同时完成5个省级绿化示范村的创建工作并通过验收,9个市级绿化示范村正等待验收。四是抓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新增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3家,合计9家。开展机插秧服务面积2774亩,实施统防统治面积1.8万亩。在*、和孚、旧馆三个产粮重点镇分别建立千亩以上的水稻标准化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面积5000亩,各镇结合水稻高产示范方建设相应建立示范区。以示范区建设为载体,全区推广水稻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面积28万亩,建立农药减量控害增效示范面积8万亩。通过示范带动,全区农药使用量减3%以上,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3-5%。

(五)标本兼治,深化农业食品放心工程。结合省级食品(药品)示范区创建工作,坚持“立足当前、规划长远、标本兼治”的工作思路,从四个方面着手,构建农产品长效监管机制。一是加强宣传,强化责任。组织有关农业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发放资料800多份,其中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国家禁用农药、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目录资料200多份。开展农药管理年活动,举办农药管理新政培训班,组织送法下乡三次,发放农药六项新政的宣传资料1500多份,培训农民和种粮大户10000多人。二是加强督导,示范带动。对全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为典型示范的40多家生产单位进行新一轮全面督查,督导生产企业做详细的生产记录,推广标准化生产。经向区食安委推荐,有17家单位成为“食品安全示范点”。三是加强检测,保障安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把好食品“入口关”、“瘦肉精”等违禁药物的抽检严格细化,对城区屠宰场待宰生猪实行每日每批抽检制度,抽调专人每日到屠宰场按照当日屠宰量的5%的比例进行抽样检测;对养殖场(户)则采取抽查的方式进行检测。全区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平均合格率、生猪“瘦肉精”检出合格率、畜产品的药残、饲料及添加剂等检测合格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的省市例行检测合格率都为100%。四是加强监管,以法护农。开展农业生产环节用药检查,突出抓好农业投入品生产销售、认证产品专项检查,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今年来共出动检查车辆30次,出动执法人员80人次,检查生产经营单位122家次,检查各种农资产品1300余种,发现隐患生产经营单位18个,由于违法行为轻微,执法人员当即进行批评教育,并要求立即整改。查获违规单位5个,立案4起,结案2起,罚没款2.3万元。积极组织开展小农资店质量安全整治与规范工作,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实施方案。经过调查摸底,全区各镇(开发区)共有农资店490家,其中种子、农药、肥料、农膜等经营单位177家,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经营单位226家,农机配件及维修网点等经营单位87家。并从11月份开始开展试点乡镇(练市镇)和其他各镇(开发区)每镇2家小农资店的整治与规范工作。

(六)维权维稳,抓好农村经营管理工作。以保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利益为目标,加强农村经营管理工作。一是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进一步解决好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对矛盾和纠纷进行排查调处,妥善解决土地承包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配合信访部门做好相关信访和督查督办工作。今年三季度共接待来访者1人次,办理上级交办的投诉事件2件,受理咨询电话1次,做到合法、合理、合情地处置,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二是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开展“万村审计”活动,大力推进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今年来超额完成市局今年下达的审计70个村的考核目标,共审计完成107个村,审计资金98991.1万元,通过审计收回各类款项174.7万元,落实审计整改措施84条,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推进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示范点建设。我区双林镇在去年被评为全省“百个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示范点”的基础上,今年9月又成为湖州市唯一一个被推荐参加“第二批全国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示范单位”评选的单位。三是加强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今年我区对10个村进行股份制改革试点,目前吴兴塘村和坞仁村已完成改革,其他各村也正在顺利进行中。此次改革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和集体财产共同占有的前提下,按照合作制原则,借鉴股份制形式,将集体资产折股量化到人,通过重新确定农民对集体财产的个人占有权、利益分配权、民主决策权和民主管理权,将原村经济合作社改革成为股份合作社。

(七)改善环境,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通过规模养殖场污染治理工作、测土配方施肥、绿化示范村建设等工作,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的环境。一是推进畜禽规模养殖场治理。今年是省新“811”工程实施的第一年,也是我区畜禽规模场污染治理工作的攻坚年。为了顺利完成生猪存栏1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138家的治理工作,在时间进度上科学安排,突出重点,各镇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确保实施无障碍施工。在人员配备上统筹安排,保障精力,并组织人员以分片负责的办法进行指导和督促,确保各镇治理任务如期完成。在深化“811”环境污染整治工程的同时,加强对其他养殖品种规模场的污染治理,全区共治理规模羊场1个、兔场2个、禽场1个、猪场1个,共治理存栏湖羊3000头、獭兔4万只、樱桃谷种鸭3万羽、生猪4000头,实现年处理干粪6060吨、污水16155吨。二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工程。20*全区在全面开展标准农田地力调查和质量评价的基础上,科学制定施肥参数,进一步完善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目前围绕油菜、水稻两大主要作物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总实施面积34.2万亩。建立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3.5万亩,化验土壤样品809个。并在双林镇仕林村建立了区级核心示范区。通过测土配方施肥的实施,全区农作物肥料利用率提高3-5个百分点,亩均节本增收40元以上。三是积极推行生态型水产养殖模式。在万亩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的示范效应下,今年又推进了国家级中华鳖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制定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目前示范区总面积3000亩,单位产量1200公斤/亩,产值1.2亿元。

(八)完善服务,提高科技入户质量。以培育农村科技示范户和新型农民为核心,完善服务,推进科技入户工作。一是实施万村联网工程和农民信箱工程,完善信息服务。今年我省推出了依托当前最先进网络集群技术的万村联网工程,为行政村、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和农家乐观光休闲点提供免费自助建站服务。充分利用大学生村官这一优势资源,各镇(开发区)积极落实大学生村官担当村级网站管理员,负责网站日常信息的维护更新。目前我区建立网站框架152个,添加信息较完整的有100个村,完成了省市下达的建设目标。积极发挥农民信箱作用,目前全区累计农民信箱注册用户25763户,其中新增10972户,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47.2%。发送各类买卖信息1180多条;发送信件累计207万多封,今年149万多封,发送短信累计200万多条,今年153万多条。二是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工作。狠抓农业知识的普及,大力开展实际、实用、实效的农民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对各镇农技人员和基地内农户进行集中重点培训,特别在稻米、水产、果蔬、畜牧方面,加大了技术培训力度。今年来,全区共开展区、镇各级技术培训人数1.92万人次,共发放技术资料18000余份。三是建立责任农技推广制度,完善以科技入户为主要形式的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区责任农技推广制度,现聘用首席专家5人,农技指导员11人,责任农技员149人,充分发挥农技人员在农技推广、动物防疫、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作用,着力解决分散的一家一户难以解决的问题。今年围绕农作物、畜禽、渔业、花卉苗木等优新品种引进、示范与推广,向省农业厅申报责任农技推广项目1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