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统计局加强统计发展总结市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年,我市统计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统计局的指导下,以“*”重要思想和党的*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强化统计基础为重点,继续坚持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和加强基层、部门统计工作,以规范统计管理为切入点,加强统计执法和提高统计工作质量,搞好统计优质服务,全面完成了统计工作任务。
一、*年统计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年,在全市统计系统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鼓足信心、创新观念、真抓实干,在省的业务考评中,全市统计工作质量全面提升,其中在已考评的11个专业中有8个获得等次以上的表彰,在没有获得等次的专业中有3个专业提高了位次。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我局在三个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的结果。
(一)强化统计管理,数据质量有新的突破
通过统计管理的不断改善,促进了数据质量的提高。今年,在统计管理方面,重点抓了部门统计管理、基层统计管理和内部统计管理三个层次的管理。
一是抓领导重视。我局抓住统计工作越来越重要的机遇,及时向领导宣传,加深领导对统计工作的认识。以有为为突破,争取领导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统计的地位和形象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多次得到领导的肯定。市委刘捷书记、市政府王海林市长、陈吉明副市长11月15日在听取市统计局班子对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和统计工作的汇报后,给予了高度评价:“统计局班子精神面貌好、工作积极务实、分析材料水平高,提出的措施建议具有可操作性,统计局能够把工作做到这种程度,还没有想到,对统计工作还没有感到有不足的地方”。
二是抓工作措施制定。针对部门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时向政府汇报,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年市政府先后发出《关于强化统计基础确保统计数据质量的通知》(自府〔*〕122号)、《加强部门统计工作的通知》(自府办函〔*〕1号)、《转发市统计局市发改委市经委市规划建设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自府办函〔*〕111号)等三个加强统计工作的文件,这是历年没有的;根据政府的文件,我局制定了《*市主要数据下管一级的办法》、《*市规模以上工业统计准入制度》、《*市统计工作规范》等三个制度,完善了基层统计系统、部门统计系统、统计内部系统三个环节的基础工作,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统计工作制度体系。
三是抓管理的宣传工作。在6月18日市政府召开的全市第三产业工作会议上,我局作了完善第三产业统计体系的发言,重点宣传了部门统计管理;市政府还组建了以陈星生秘书长为组长,统计局参加的第三产业统计体系、管理体系、服务体系课题组。通过完善第三产业统计体系入手,理顺第三产业管理、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政府的公共职能,使市级各有关部门进一步认识加强部门统计管理的重要性。
四是抓管理的措施落实。采用“内控外查”的办法,把措施落到实处。“内控”:统计指标按季度、主要指标按月进行严格的评估。如上半年的GDP增长,严格按照国家、省的要求进行评估,全国税收增长22%、GDP增长11.3%,税收和GDP增长比为1.95:1。我市的税收增长26.6%、GDP增长14.3%,税收和GDP增长比为1.86:1,基本与国家一致;对区县上报的数据严格评估。上半年,对区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扣减了10亿元;对部门上报的数据严格评估。上半年,对个别部门上报数据进行了调整,有的调整幅度达50%。“外查”:全市开展了日常执法检查、基层数据质量调研、数据质量交叉检查、执法大检查4种形式的外查,力度和规模是近年来最大的。今年,我局对区县统计部门全部进行了数据质量检查,组织了区县相互间的交叉检查。执法大检查71个单位,立案查处了43件。
由于采取这些措施,数据质量有新的突破,基本实现了主要数据的准确可靠,获得省专业处室的肯定。
(二)强化基础建设,统计效率有新的突破
今年,我局高度重视统计信息的及时性,要求全市统计系统要把提高效率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树立以效率促发展的观念,统计效率不断提高。
一是急领导所急,千方百计满足决策需要。统计信息的及时性决定了在决策中的作用。为此,我局重点抓了局长—科长—工作员—区县—市州的信息多向快速反应机制的建立,确保了上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决策需要。这一机制在两次大的统计信息提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4月10日,市委领导要了解我市的5个方面的社情民意。我局在时间紧(12日要上报)、调查广(涉及单位95个、居民和个人800人)、自主设计问卷调查的情况下,及时组织相关科室和区县紧急行动,用一天半的时间完成了问卷调查设计、抽样选点、布置任务、入户调查、撰写调查分析报告的任务,按时上报市委主要领导。我局在调查分析报告中提出了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如社会治安等问题,市委高度重视,得到了及时解决;5月8日,市委召开书记会,要求市统计局汇报1-4月经济运行情况,我局在国家报表推迟上报的情况下(“五一”节日),利用信息多向快速反应机制,及时的收集、分析、预测我市和全省的情况,并按要求上报了分析。其中在分析中提出了要高度关注国家在下半年可能采取包括土地、项目审批在内的宏观调控措施,为领导决策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是抓基础建设,及时或提前上报各类数据。一抓基层基础建设。基层基础围绕“有机构、有人员、有制度、有资格、有台帐”开展基层统计工作。重点抓乡镇、街道和大中型企业统计机构和人员的落实,认真开展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工作,指导、帮助基层完善统计制度、统计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加强检查、督促,使统计基础工作得到明显加强。二抓大中型企业联网直报。规模以上企业网上直报率达到了50%以上,其中工业达到了70%以上。三抓单位内部基础建设。积极推进GDP核算与数据制度改革,严格按照初步核算、初步核实和最终核实三个步骤来核算和年度GDP、季度GDP数据;建立和完善了统计数据库建设;建立和完善了GDP核算数据和农业、工业、建筑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等专业统计数据的联审核制度;建立和完善了月度局内经济形势分析会,并要求各专业及时上报信息。
通过抓基础建设,提高了统计效率,确保了日常统计业务的及时或提前上报,满足领导机关和领导决策的需要。截止今年11月,报送市委办信息197条,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0%,市委办采用我局的信息182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4.5倍,再一次夺得信息采用全市第一名的成绩;市政府办采用我局的信息67条,超全年目标任务的67.5%。两办采用我局的信息总量都位居全市前例。
(三)强化知识更新,创新工作有新的突破
加强新知识学习。强化职工学习,提高业务技能和创新能力。今年初,我局以自统发〔*〕12号文件下发了《*年学习培训工作安排》,组织单位职工参加各类培训学习300人(次)以上,局内专业培训7次,重点学习了《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公文处理、现代统计方法制度和计算机知识等内容。通过学习和借鉴先进经验。今年,我局在三项业务项目上有新的创新。
一是国民经济核算有新的创新。由于国家制度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第三产业的核算还不健全。为此,从今年起,我局结合*的情况,积极探索建立较为完善核算体系。目前,已经设计了第三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并着手体系的建立,提高部门统计、管理水平,加强监督力度,进一步满足决策的需要。
二是农业普查有新的创新。农业普查是今年我局的中心工作。为了搞好农业普查,确立了“机构是首位、人员是重点、经费是关键、责任是保障、措施是基础”的思想观念。针对此次农业普查存在的乡镇村组的经费保障难、符合条件的普查员选调难、普查对象配合难的问题,率先在全省与区县政府签定了目标责任书、确定了市级财政直接对乡镇进行补助,现已推广到全省。同时,我市自行印制了《致农民朋友的一封信》72万张,信中增加了《全国农业普查条例》相关内容和对全市农民的告知书,基本上做到了全市农民人手一张;自行印制各类农业普查表册15万张(册),建立了农业普查工作报告和调研制度、目标考核检查制度,制定了普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农业普查数据计算参考标准》、《入户登记询问规范》,并在试登记中进行了验证、修订和完善。这些创新工作得到了省政府督查组的充分肯定。
三是限额以下贸易业抽样调查工作有创新。我局针对限额以下贸易业抽样调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调查方案。在调查方案设置上,保证区县样本有代表性,以区县为抽样总体,来确定全市的贸易业抽样调查方案,确保了区县能使用调查数据;在调查样本框的确定上,全市四区两县在市的总体样本框下,建立了区县的抽样调查样本框并扩大了样本量,全市抽样调查样本数是省对市州样本数的一倍多,确保了调查的代表性;在调查方法上,采取7-10天连续记账调查方式,解决了数据来源问题。通过这些创新工作,较好的调动了区县对抽样调查工作的积极性,调查数据质量得到较好的控制,为商贸统计工作提供了科学的推算依据,确保了全市商贸统计数据质量,得到省贸经处的肯定和好评。
(四)围绕三个突破,抓好环境建设
通过抓班子、带队伍、优环境,单位出现了干部职工团结协作、和谐相处、积极向上的可喜局面,保证了工作的完成和创新工作的开展。
1、软环境建设。
一是抓好班子建设。以创“四好”为载体,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抓学习,坚持学习制度,丰富理论知识,提高政策水平,增强驾驶工作的能力。抓勤政,围绕实现局党组提出的“两个升位”,即统计业务工作在全省考核升位,统计局各项目标考核升位。抓落实,在工作中,局领导亲临工作第一线,深入调查研究,加强指导和组织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抓团结,形成合力,重视加强班子的团结,要求班子成员要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多沟通,多交流。抓作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实创新,围绕加强基层统计工作和加强部门统计工作,积极开展调研,撰写理论研讨文章;开展党的宗旨教育,树立公仆意识,深入基层调研,搞好分析研究,指导、协调各区县的乡镇统计机构建立和统计人员落实,加强与区县政府的联系和协调,帮助解决农业普查经费等,坚持急事急办,抓好督查督办,提高了办事效率,及时、准确、全面地完成了市委、市政府及其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受到领导的充分肯定。
二是抓队伍建设。统筹安排,优化结构,调整和充实了专业统计业务人员,在岗位调整中,坚持公开公正,不拘一格,充分调动积极性的用人原则和正确的用人导向。
三是抓好政务环境建设。一抓有为有位。围绕工业强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领导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开展统计调查分析研究工作。积极为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决策服务,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年,全局撰写统计调查分析研究文章90篇。及时编制发行《*统计年鉴》、《*统计月报》、《*统计快报》、《*工业经济信息月报》等统计资料;为市“四家班子”领导和有关部门整理提供资料达300多条(次)。这些工作,得到市领导重视和社会的肯定。二抓部门协调。积极主动搞好部门协调,利用掌握大量统计信息的优势,全方位的搞好统计服务,共同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积极参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起草和修改等工作、土地调规工作、残疾人抽样调查工作、人代会和党代会报告的起草和修改等工作;帮助有关部门建立和完善部门统计制度。三抓融洽上下级关系。积极主动为区县统计局解决实际问题,市局积极参与协调区县统计经费的落实,年内帮助区县争取到各类补助10余万元,改善了基层统计的办公条件,融洽了基层统计工作环境;积极主动邀请省局领导到我市指导工作,今年,国家统计局、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共有20人次到我市指导工作,这在过去是没有的,统计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
2、硬环境建设。
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工程。一是完善了统计网络建设,实现了与省局—市局—区县局三级视频联通,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经费。二是更新了计算机设备,使办公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
(五)完成了各项普查、统计报表和专项调查任务
及时、准确、全面地完成了18套专业统计报表任务和*年统计年报工作;完成了城镇劳动力调查、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抽样调查、农村住户调查等13项抽样调查工作。积极参与对基层部门、单位的调研活动。今年参与了县域经济发展、工业强市、服务业发展、固定资产投资状况、环境污染经济损失、社区建设、城市居民生活状况、农民增收问题等一系列调研活动,为各级党政部门和领导提供了全面、真实的基础数据和信息。
完成了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后期工作任务。一是完成了我市经济普查数据公报的起草、审核与工作,进一步利用经济普查资料进行国民经济核算的衔接工作。从今年1月4日起,连续三次成功了*市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二是配合并指导完成了全市经济普查总结表彰工作。三是积极开展经济普查的资料开发应用工作。市经普办及相关成员单位结合各自单位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积极围绕经济普查资料撰写各种专题分析和简明分析,继续抓好经济普查年鉴及经济普查工作报告书的编写和出版工作,扎实的开展经济普查资料的开发利用工作,充分发挥经济普查资料对领导决策和指导经济工作的重要作用。四是规范做好我市第一次经济普查工作资料工作。市经普办严格按照国家档案管理的要求做好普查资料的规范管理工作,把经济普查数据和程序进行了刻录,完成了经济普查电子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制作。要求各区县根据各自的实际,完成经济普查资料清理归档立卷工作。
全面完成了农业普查准备工作任务。12月1-12日,市政府督查办、市财政局和市农普办联合对全市区县和部分乡镇农普准备工作进行了第二次督查。督查结果显示,全市农普准备工作较为顺利。一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普前期准备工作,机构、人员、经费、责任、措施等“五落实”工作较好。全市各区县政府、乡镇均按期完成了农普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组建,换届选举后,乡镇农普领导小组组长都由政府一把手担任。全市共抽调了22186名普查员、指导员和工作人员。按照分级负责,厉行节约的经费处理原则,各区县、乡镇的农普经费总预算和分年度预算已经基本落实,目前各区县对辖区内全部乡镇按市标准实行三年补助,今年的补助大部分区县已经划拨到乡镇。区县、乡镇都对农普职责进行了分解落实,逐级签定了责任书,各级普查办公室和部门都对内部工作职责进行了分解,实行片区负责制。同时,通过目标考核、行政首长负责制等手段,加强督查督办,确保农普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培训工作针对性强,效果明显。各区县高度重视普查培训试点工作,乡镇、村组的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分别集中到区县、乡镇进行了培训和入户试登记。在这次督查测试中,普查员平均得分81分,达到了预期效果。三是宣传工作形式多样。各区县通过专刊、专栏,利用公益广告牌、横幅、墙标、崖标,散发宣传画册,《致农民的一封信》,《全国农业普查条例》等进行宣传,开展了农业普查宣传启动日活动,对农业普查进行了系列宣传报道。四是物资准备充分,安全及时到位。由于农业普查的物资种类多,各区县确定了专人管理,仔细核对收发的各种普查物资,搞好物资的“四防”工作,并及时安全发放到了基层。
(六)依法行政,统计法制建设增强
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组织开展《行政许可法》、《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市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的学习,继续学习贯彻《统计法》、《四川统计管理条例》、《全国农业普查条例》、《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法规,积极开展“五五”普法活动,不断推进法制建设,加强组织领导,搞好规划,制订措施,分解任务,切实开展好全市统计系统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建立健全了《*市统计局执法错案追究制度》、《*市统计局行政执法监管制度》、《*市统计局行政执法复议制度》,制定了《*市统计执法责任制》、《*市统计执法违法单位处理程序》,严格按规定办事,依法统计,依法行政,规范了行政行为。
加强统计执法力度,净化统计环境。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统计法》和《四川省统计管理条例》,增强了各级领导和广大统计、经济管理人员以及社会各界的统计法制意识。*年共依法检查四个行业71多个单位,立案43件,处理30件。通过宣传和执法,一定程度上净化了统计工作环境,使统计违法行为得到了一定遏制,增强了统计数据的准确性,统计数据质量有明显提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统计工作面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公众需求、面对领导要求,还面临四个方面的不适应。一是统计理念不适应。统计工作人员在观念转变上还跟不上发展需要,统计由过去的事后监督、经济发展的宏观显示器转变为事前预测、经济发展的宏观指示器方面还不适应。二是统计队伍整体素质不适应。在统计纷繁复杂的数据中要揭示经济发展的规律性和问题,需要复合型的人才。目前,全市统计队伍的学习、培训力度还不够,工作还处于满足就事论事的阶段,统计队伍素质还有待提高。三是统计基础建设不适应。全市个别街道、企业还没有统计管理机构,没有配备专兼职统计人员,基层统计工作条件艰苦,日益增长的统计任务与力量、经费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给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四是统计工作管理不适应。政府统计部门对全社会的统计工作的管理力度还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