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规划局宏观调控发展管理总结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开局良好
*年是实施“*”规划的起始之年,是宏观调控全面趋紧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地区生产总值突破百亿,达100.08亿元,按可比价增长15%;财政收入突破20亿,达20.3亿元,同比增长33.29%;预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7.6亿元,同比增长49.8%;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7477元,同比增长13.2%。
(一)国民经济平稳增长
工业经济量质齐升。工业总量再攀新高。工业产值、销售收入双双突破300亿元。实现工业现价产值316.7亿元,预计实现销售收入310亿元,同比均增长30%;预计完成工业投入46.5亿元,同比增长35.2%。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0家,新增亿元企业6家,10亿元企业1家;预计实现规模工业销售收入232亿元,占全面工业销售收入的74.8%。民营经济迅猛发展。预计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85亿元,同比增长39.3%,新增规模以上民营企业122家。产业特色日趋明显。电力能源、机械电子、纺织服装、化工医药四大优势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对全区经济的贡献率达80%,较上年提升3个百分点。船舶配套工业异军突起。吸引了总投资30多亿元的21个项目入驻船舶配套工业集中区,集中、集聚、集约发展态势初步形成。品牌培育取得突破。大生集团“大吉牌”高密高支纯棉坯布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实现了我区中国名牌产品零的突破。1个产品获国家免检产品认定,15个产品获省、市名牌产品称号。科技创新成果丰硕。34个科技项目获市级以上立项,争取扶持经费823万元,是上年的4.1倍。获省、市科技进步奖12项,其中市特等奖1项。建成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各1家。获国家重点新产品认定1个,省高新技术产品10个,省高新技术企业3家。预计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2.5亿元,同比增长33.3%,占规模工业产值的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
服务业发展提速升档。进一步确立二、三产业并举的发展理念,加强服务业产业布局研究,站前商贸区、通吕运河生态居住带、永兴片区、唐闸镇片区等服务业板块布局逐步明晰。以“八个一”工程为重点的服务业项目建设加快。*二期等项目竣工。华都商业广场、兴亿达花园酒店等一批项目启动建设。新丽华、鹏欣国际等知名企业相继落户。预计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9.5亿元,完成生产经营性投入14.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19%和171%,增幅均居全市前列。服务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较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载体建设速度加快。出台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预拆腾地、标准厂房建设的补贴政策和重大项目落地扶持激励政策。投入1.02亿元,建成园区道路11条,全长19.6公里。在建园区道路5条,全长4.2公里。建成标准厂房18.9万平方米,园区预拆454户,腾地3134亩。日华船舶、亚船重工、山华重工、*重工、钢绳集团、中远船舶配套等一批重量级企业入驻南通船舶配套工业集中区,纵横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入驻秦灶机电一体化工业园,其他两个园区也正抓紧招引重大特色项目,四大园区产业特色日渐清晰。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实现工商登记注册外资3.1亿美元,工商登记注册外资实际到帐1.17亿美元;新增民营注册资本16.8亿元,引进市外民资5.4亿元,分别为上年的2.9倍和3.6倍。赴日韩、英美、沪浙等资本密集区和借助港洽会等重要平台,成功开展招商推介活动20多场次,一批产学研合作项目和电子、船舶产业的龙头及配套项目顺利签约。出台了船舶配套区等特色园区委托招商意见,企业招商主体作用得到发挥。精心组织开展服务业“红五月”招商等专题活动,服务业利用外资效果明显。开发区着力推进地块拆迁,成功引进远通纸业等重大项目,注重优化企业服务,促进了中集、万德电子等重点企业后续增资。街道(乡)利用外资贡献提高,工商登记注册外资到帐占全区的55.8%。
(二)城市建设步伐加快
规划研究深入开展。邀请上海同济大学专家围绕“提升环境、确立中心、完善体系”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打造南通市区北翼新城的发展定位和“重点突破、区域联动、产城互补”的发展策略,明确了近期发展重点和启动区域。编制完成唐闸片区建设规划、西北片区概念性规划,区域功能定位进一步明确。委托江苏科技大学和市规划研究院对船舶配套园区产业布局规划进行研究,形成初步成果。火车站站前区用地功能布局规划进入论证阶段,着手开展了长华路两侧沿线城市规划设计。
重点工程进展顺利。按时完成通京大道、长泰路等5项市级城建重点工程和城闸大桥北接线、国强路等15项区级城建重点工程。有序推进铁路、站前公园、永兴大道等16项跨年度重点工程建设,新增道路面积182万平方米。建成农民集中居住区安置房16.5万平方米,低价位商品房22.86万平方米,安置拆迁户930户,安置面积18.06万平方米。完成11个老居民小区雨污截流工程,实施了给排水、污水处理、电力设施等工程。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9.8亿元,比上年增加3.3亿元。
拆迁拆违力度加大。完成通京大道、唐闸公园一村危房改造等15项市级重点项目,石桥路、永扬路等11项区级重点项目,高墩圩桥东侧等8项跨年度续拆项目的拆迁。累计实施拆迁项目52个,共拆迁3430户60万平方米,拆迁量比上年增加630户20万平方米。组建违法建设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台违法建设专项整治工作意见,对违法建设进行了全面清理和分类整治,拆除重点地段违法建设3.4万平方米,有效防止了新的违法建设产生。
地块开发强势推进。全年共征用土地5110.9亩,其中工业用地2673.2亩,商业用地1478.9亩,市政建设用地958.8亩,是建区以来征用土地面积最多的一年。加大商业地块出让和开发力度,全年计划出让商业用地1000亩,实际出让1236.4亩,超过建区以来出让商业用地之和。回笼资金11.6亿元,极大缓解了城建资金紧张的状况,资金运转逐渐步入良性循环。
(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创建工作扎实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取得新业绩。强势推进“百日环境整治”,完成越江路等重点地段、高店路口等重要节点共116项整治任务,区域环境面貌明显改观。大力实施“百难攻坚整治”,城乡结合部、*大桥西南侧等环境整治工程全面完成,废沟呆塘、“五小”行业、占道经营、废品收购点等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全面完成市下达的3000亩绿化任务,投入近4000万元整治建城区河道10条。环境保护取得新成效,配合市创模取得圆满成功。
教育水平稳步提升。全面建成省教育现代化先进街道(乡)。中学“四项配套”工程建设在全市率先通过省级验收。教育督导作用充分显现。投入1900万元的新十里坊小学建成使用。统一管理教育闲置资产,盘活资金500万元全部用于教育事业。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32位教师在全国、省、市各类教育教学比赛中获一等奖。申报省、市“*”课题14项。免收中小学杂费。成为全市唯一的“省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区”。成人、职业教育水平提升,与南通中专联合开办船舶类职业教育办学点。
文体事业蓬勃发展。建成“农家书屋”21个,建成率列全市第一,达45%。送戏、送电影、送科普“三送”任务圆满完成。有线电视实现村村通,新增用户5616户,共缆传输双入户工程顺利推进。文艺创作取得新成果,10多件作品获国家、省级奖项。民间文化创出特色,陆家锣鼓、哨口板鹞列为市民间文化保护项目。体育事业加快发展。成功承办省第十六届运动会青少年部女子足球比赛,参加女足乙组比赛获得1枚金牌,为国家队和省队输送5名后备人才,区政府荣立集体三等功。首次组队参加市残疾人运动会,获7枚金牌、6枚银牌。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5个街道(乡)被评为省级全民健身体系“八个一工程”先进单位或“亿万农民健身先进集体”。成功举办老年门球、家庭乒乓球等群众性体育比赛。
卫生事业长足进步。农民健康工程全面启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65元,参合率达99.1%,两项指标均列全市第一,门诊补偿受益面达100%,重大疾病补助受益面大幅提高。农村大病医疗救助制度成功实施。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公共卫生体系日益完善,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能力明显增强。医疗机构管理力度加大,打击非法行医成效明显。顺利完成省十六运卫生保障。食品安全工作有序开展,重大动物疫病监测工作扎实推进。惠及全区31个村、31575户的自来水老管网改造工程全面启动。实施了残疾人康复工程,建立健全了残联三级服务网络。全面落实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救助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2.02‰,创成省人口与计划生育示范区。
社会保障及救助体系日臻完善。强力推进社会保障扩面征缴,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生育等险种参保率提高,覆盖面扩大。提高城乡低保、五保供养、优抚保障等救助标准,发放城乡低保资金498万元,受益达4900人。成立*区慈善会,募集善款50万元,物资2480件,资助近2000人。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安置政策进一步落实,全年安置被征地农民5188人,安置费用1.58亿元。全面开展农户承包地“四相符”核实工作,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庭。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进一步加强,农民集体再分配收入明显提高。
(四)三个文明协调共进
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进。深入开展农村“五好”家庭评选,大力宣传“三创”典型事迹,建成市级以上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行业61个,涌现出勇斗歹徒的李德荣等一批精神文明新风典型。注重总结三个文明建设成果,成功编撰《崛起的*》专题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民主法制建设继续深化。定期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及时向区政协常委会通报政务,认真办理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建议85件,政协委员提案103件,满意率分别达96%和98%。加强与工、青、妇、工商联等群众团体和各派的联系。村(居)规范化管理得到加强,村务、居务公开全面推行。“*”普法和“平安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基层综治组织不断健全。投入近1000万元完善了安全防控体系。信访总量大幅下降,实现在国家信访局无上访登记目标。安全生产措施落实,形势稳定。以“公调、诉调、检调”为重点的矛盾调处三大对接机制全面建立。
政府服务效能不断提高。完善了机关作风考核督查机制,“三服务”水平有效提升。全面实施《行政许可法》,认真执行《政府工作规则》,强化了财政预算管理和专项资金监管,行政行为不断规范。积极推进政务公开,拓展公开内容,政务透明度进一步增强。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完善运行机制,更好地发挥了交互功能和窗口作用。
一年来,人事、物价、审计、统计、老龄、妇女儿童、双拥、档案、民族、宗教、人民武装、侨务、对台事务及其他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通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呈现出可喜变化:一是项目质量不断提高,经济结构逐渐转型;二是区域优势逐步显现,服务业发展活力绽放;三是征地拆迁、开发建设有序推进,城市建设步入良性循环;四是惠民措施全面落实,城乡社会更加和谐。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奋力拼搏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支持监督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为*发展付出辛勤劳动的全区人民,向关心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市驻区各单位和所有关心、支持*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有以下四点体会:
第一,高点定位,自我加压,是加快发展的动力源泉。面对持续偏紧的内外部环境,迎难而上,鼓劲加压,超越自我。年初在市下达任务的基础上,调高目标定位,三、四季度又突出抓投入和利用外资,层层加码,聚焦升温,保证了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实践证明,只有以高目标凝聚人心,以强压力激发干劲,才能形成奋勇争先的良好发展氛围,实现各项工作新突破。
第二,优化举措,狠抓落实,是加快发展的根本保证。层层分解目标任务,确定了48项重点工作,明确了分管领导和责任部门,多次组织专题调研和现场办公,破解园区建设、项目落地等重点工作推进中的难题。面对巨大的指标压力,实行关口前移,狠抓过程控制,强化周汇报、月查评、季考核的跟踪推进机制,保证了利用外资、工业投入等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实践证明,只有一着不让,环环相扣,狠抓落实,才能保证各项目标的顺利实现。
第三,开拓创新,敢于作为,是加快发展的活力所在。面对用地指标控紧的新形势,积极探索集约用地新途径,主动向上争取指标,保证了重大项目成功落户。面对园区空间紧缩、承载能力较弱等瓶颈制约,出台园区建设激励政策,加大预拆腾地和载体建设力度,有效提升了园区承载能力。为缓解拆迁压力,抽调区机关人员组成三个拆迁机动大队,强力推进拆迁工作。针对违法建设不断蔓延的状况,开展了重点地段专项整治行动。实践证明,只有正视困难,不等不靠,开拓创新,才能化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闯出新天地,赢得主动权。
第四,以人为本,惠民优先,是加快发展的最终目标。始终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按政策最大限度地实施征地拆迁补偿,多方筹措资金开发安置房,实行种粮直补,免收中小学杂费,继续推进重点河道整治,全面启动改水工程,提高新型合作医疗补助和城乡低保救助标准,让群众更多地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实践证明,只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惠民优先,才能赢得民众的理解和支持。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政府自身建设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还比较突出,产业层次仍然偏低,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不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任务还比较艰巨;城市化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社会事业发展还不能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城乡居民收入总体水平还不高,增收难度较大;政府职能转变任务还很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政府班子自身建设的机制和监管制度亟待完善,班子成员廉洁从政的行为有待进一步规范。对这些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