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民政局科技创新管理总结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镇*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我镇完成“*”期间规划目标,巩固成绩稳步发展的重要五年,也是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关键五年。在这五年中,镇人民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做好经济、环境、城镇、作风和新农村“五大建设”的工作思路,坚持“强二、兴三、优一”发展目标,依靠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协力,拼搏进取,全镇经济社会事业得到了协调、快速的发展。
------加快经济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一、主要经济指标有了新突破。*年全镇预计实现GDP18.5亿元,比*年的8.23亿元增长12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200万元,比*年的3100万元增长229%;工业开票销售收入30亿元,比*年的5.71亿元增长4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9亿元,比*年的5.9亿元增长101.7%,民资完成工作量9.5亿元,比*年的4.3亿元增长120%;全社会用电量2.99亿度,比*年的0.83亿度增长260.2%;农民人均纯收入10156元,比*年的6200元增长63.8%;完成注册外资2200万美元,到帐外资1000万美元;服务业注册资本1亿元。
二、集群产业发展有了新飞跃。近年来,在党委、政府的引导下,*镇的缝纫机、羊毛衫产业集聚优势进一步凸现,科技化、品牌化战略初见成效。纺织行业异军突起,几大板块的高歌猛进,使之真正成为了富民强镇经济。
*菀坪社区缝纫机机械工业集中区,经过多年的发展,30多家缝纫机整机企业已实现资源互享、优势互补;200多家零件配套企业配件充足,使整机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加快了生产周期,提高了区域产品竞争力;五年来,政府积极引导缝纫机机械板块的产业延伸,通过招商等途径积极向汽车零件业等方向拓展,目前,已有汽车零件、模具等产业企业落户工业区。五年来,*缝制产业在原有国家名牌“标准”,苏州市名牌“宝佳”、“万工”的基础上,又申报省市名牌12只,*年,又申报发展专利、新型实用专利、外观设计专利等共800多件,且有36家企业申报并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论证。*菀坪的缝纫机机械产业已令世界同行所瞩目,并正显示着它强劲的发展内力。
五年来,政府积极鼓励和引导羊毛衫企业在科技创新提档升级、品牌兴业上做文章。五年的努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目前,羊毛衫产业已呈现了“三多”的特点:一是电动电脑横机多,全镇已拥有羊毛衫生产电动横机10000多台,电脑横机1500多台,都比*年有了大幅增长,这些设备的增加,不仅减轻了劳动用工压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产业科技含量,增强了产业的竞争力;二是原料产品种类多,原料已多达20多个品种,并且新的品种、原料在不断推出,最大限度满足了市场需求;三是企业注册商标多,目前已申报30多只注册商标,其中“洪帆”、“小马官”等品牌正在申报苏州市名牌,“林芳”正在向省名牌冲刺。
五年来,*镇的丝绸纺织业已悄然兴起,它紧紧依托中国东方丝绸市场,喷水织机总量上从*年的2000多台发展到现在的11000多台,并将逐步成为*镇经济的又一个重要工业产业。
三、招商引资工作有了新提高。五年来,政府积极实施产业招商,重视招商项目的针对性,重点引进机械类和针纺类企业,推进板块经济产业链的延伸。调整招商策略和措施,从营造投资服务软环境入手,努力推进全方位服务,发挥以商引商、以外引外、以项目引项目的“羊群效应”,效果较为明显。在招商过程中,我们重视土地资源利用,注重投资强度,尽量使我镇的可利用土地资源达到最大化,提高了土地的使用价值。
四、一三产业有了新发展。一是建设以东太湖休闲度假区和沧洲荡餐饮集聚区为重点的三产服务业。依托吴江东太湖休闲旅游度假区的开发建设,把*镇的三产业融入到全市旅游服务业的空间中去,打造新的休闲度假增长极。在镇区的沧州荡黄家湖餐饮集聚区,总规划3000亩,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建设成以餐饮为主,休闲娱乐、旅游度假、观光采购为配套的农家乐服务区,努力把该餐饮集聚区打造成全市规模最大的餐饮集聚区;二是利用太湖生态源区。建设以高效生态果园观光区、花木盆景生态展示区、高效蔬菜生态展示区、高效水产生态养殖区、太湖农具风情体验区、湖滨湿地生态景观区、珍稀动物饲养观赏区、南湖新村农家度假区、湖堤河港生态景观带,管理旅游服务中心为主要内容的“八区一带一中心”的吴江太湖绿洲农业生态观赏园。目前已落实土地1500多亩,葡萄种植等项目已落户园中;三是房产开发有较大突破。五年来,全镇28万平方米的商业及住宅用房面积的增加,不仅改善了人民生活,也推动了城镇化建设进度。
------加强环境建设,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一、治污工作取得成效。面对镇环境保护工作压力大、任务重、情况复杂和喷水织机中小企业既多又分散,污水处理不到位等情况,镇政府加大了工作力度,实施了*污水处理厂一期一万吨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建造了二个污水处理提升泵站,铺设了二公里长的污水管道,增强了污水处理能力。对现有的11000多台喷水织机实行了专项整治工作,加快喷水织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到目前为止,已完成了近7000台喷水织机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同时严格执法,对废旧物资回收点开展了专项清理行动。对排污不达标的企业坚决停产整顿,搬迁了“八一”电镀厂,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5家废塑厂进行关闭处理。实行污水集中处理,真正实现“清洁水源”。
二、环境整治大力推进。近年来,我们以创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为抓手,十分重视环境卫生建设。加大资金投入,添置垃圾车等必要的环卫设施,加强环卫队伍建设,健全考核机制,全面开展镇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努力营造优良卫生环境,完成17个村的省级卫生村、7个省级生态村的创建工作。取缔露天粪坑7135只,完成农村改厕760只,成功创建了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以公路沿线环境卫生整治为内容的“双百”卫生示范工程活动,采取落实专人负责和长效管理措施,积极清除全镇辖区内公路沿线的暴露垃圾、建筑垃圾。同时,结合农村大环境的综合整治,把农村绿化工程放在重要的位置,大搞植树造林,培育绿色景点,开展绿色通道、绿色基地和家园建设。共完成绿化面积近5000亩。
三、河道保洁成绩斐然。大胆创新河道长效保洁机制,率先运用市场化方式对全镇河道实行招标管理。近年来,政府每年都投入资金100多万元,把全镇243条共236.7公里的河道全部纳入了河道长效保洁的范围。招聘长年河道保洁专门人员102名,添置河道保洁专用船只71条、其它河道保洁专用器具102套、河道保洁专用救生设备102件。为确保河道保洁长效管理工作取得预期的效果,创立了一套严格的考核检查制度,要求每一个保洁人员全天候上班,镇河道保洁办公室每天都进行检查,河道保洁效果明显改善,群众普遍满意。
------推进城镇建设,镇容镇貌大为改观。
一是高起点规划新城镇。根据我镇的地域分布,按照农业现代化、工业园区化、居住集中化、环境生态化的要求,突出羊毛衫与缝纫机二大板块特色,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与环太湖原生态优势,特聘请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专家经实地勘察和科学论证,编制了规划科学、布局合理,产业协调、供水、供电、排水、消防、通信等基础设施配套的新蓝图。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镇落实配套资金实施了对环河路*镇区路段的改造;梅坛公路*段已建成通车;完成镇区自来水总管改造;新建了太浦河大桥;*卫生院通过改造已投入使用;完成了王焰至戗港、*至节制闸路灯建设和大桥路的路灯改造;建好了*小学综合教学楼和塑胶跑道田径场、*中学塑胶跑道田径场和篮球场;文广路西段水泥道路、桥梁、驳岸工程已基本完成;东段沧洲荡冲填区沙石路基已铺设成功,镇区商业街逐步形成;菀坪工业区三期路南区道路及科技园部分主干道工程已完工;新大桥至大家港村的路段改造及贤泰弄改造工程已完成,完成了对方头河南段改造工程;基本完成了文化广场征地拆迁工作,文化中心即将启动建设。
三是村镇建设进一步规范。近年来,政府从保护耕地规范建设出发,开展了对违章建筑的清理整治工作。通过每周的执法巡查,发放停工通知和实施强行拆除,共清理违章建筑8080平方米。通过全面清理整顿和专项整治,有力地遏止了违章搭建、非法占地行为的再次发生,有效地执行了土地国策,稳定了建筑市场。
------深化农村改革,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
一、加强村级管理,壮大集体经济。一是镇政府出台了《关于鼓励村级一事一议为民办实事的意见》等优惠的配套政策,鼓励村级建设标准厂房和店面房,培育村级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加快经济薄弱村的转化。沧州村、双湾村、王焰村和戗港村分别在市扶持单位的资助下共建造1200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厍港村、北横村和新湖村通过多方筹资,分别建造了超300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全面增加了经济薄弱村的“造血”功能。为经济薄弱村早日脱贫提供财源保障,预计今年全镇的村级可支配收入均可超过50万元。三是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规范村级财务收支工作。严格把好货币资金管理关、财务开支审批关、债权债务监管关和财务预决算关。通过村务公开的形式向群众公布,进一步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
二、增加农民收入,开展“三大合作”改革。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的。近年来,政府积极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大力支持农民出资入股参与村集体留用地的开发利用和村级物业开发;另一方面提高农村保障水平,完善了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土地换保障和合作医疗保障等制度。大力推进农村“三大合作”建设,完成全镇19个村社区股份合作社的改革,13476户农户全部领到了股权证。11个村的土地股份制改革工作圆满完成,惠及农户4829户,人数15831人,土地面积达9215.9亩。完成圣牛等3个村的富民合作社的试点改革。
三、狠抓新农村建设。推进新农村示范点的建设,严格按照新农村集中居住点的规划,鼓励和吸引农民向规划点集中建房,加快10户以下自然村的搬迁,重点支持已确定的农民居住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及相关配套建设,推进农村工业、农业生产和农房建设“三集中”。加强领导、加大投入,重点推进4个苏州市新农村示范村的建设,圣牛村已成为我镇老村改造的亮点。
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建设国家级绿色农业示范区为契机,打造名优农产品。目前,“芸香牌”太湖蜜桔获得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沙糖桔被苏州市科技局作为免招标指定项目,“苏柑一号”柑桔被吴江市指定为参加省开发局农产品博览会产品,参加了在南通的农产品博览会、在昆山的海峡两岸农产品展览会;在水产生产中,“苏州市水产高效养殖基地”、“江苏省高效农业百项工程――水产高效养殖基地”、“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基地”一一建成。农机装备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年,我镇被评为“江苏省机插秧整体推进先进镇”。
五、加强农田水利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实施了太湖万亩农田整治工程、沧州荡吹填工程和雪落漾部分块石河坡工程,新建新湖、戗港、安湖、西湖、镇东等沿太湖水闸泵站9座8.5个流量,建设改造省级小型农桥16座,改善了农村群众出行条件,进一步增强了全镇的防洪排涝能力。
------强化作风建设,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一、机关效能建设得到加强。紧紧围绕打造“团结、务实、求进、廉洁、公正”政府的目标,狠抓落实,有效调动了镇村二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一是抓好一个领导班子。主要领导亲自抓,制定了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具体的考核意见。在执行各项制度过程中,镇三套班子领导率先示范,以身作则,推进了作风建设整个工作的建设步伐。二是紧盯两个实施对象。一方面围绕加强学习、务实工作、廉洁自律、团结协作、节俭处事等方面,对全体机关工作人员提出了具体要求;另一方面把作风建设扩大到了村级干部,年初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强村级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意见》文件,特别要求农村干部要多深入农户,收效明显。三是执行好三个基本制度。即上下班、去向说明、请销假制度,效能考核制度,督查制度。成立了专门的考核小组,采取不打招呼、突击暗访、现场查看、随机抽查等方式进行认真检查。一些违规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
二、科教文卫得到推进。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中心小学、菀坪学校、*中学顺利通过省级教育现代化建设达标,教学质量有了新的提高。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成功创建了“体育强镇”。全市第二家完成了有线电视“户户通”工程,积极启动了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实施惠民医疗救助制度,全镇建成社区、农村8个医疗服务站。大力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建成了17个农家书屋。完善人口计生服务工作,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人武、双拥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科技工作取得新的成绩,邮政、电信、金融、电力等各项事业也都有了新进展。
三、社会保障体系得到完善。五年来,不断完善“土保”、“农保”及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共有13872人享受了三大保险,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补偿标准全面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健全。“千人帮万人”等扶贫活动扎实开展,大力发挥群团等各个组织的作用,贫困学生和职工的困难救助工作卓有成效。
四、依法行政,促进社会稳定。深入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成好第八届村委会的换届选举工作。不断加强信访工作力度,及时做好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工作,层层推进平安建设工作,开展了“平安*”的创建活动,公安机关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和“黄赌偷”等违法犯罪活动,抓好流动人员的管理和服务,加强防范工作,减少外来人员的犯罪率。全面启动“*”普法工作,成功创建“江苏省规范化司法所”。重视交通安全,成立*镇交巡警中队,极大地改善了全镇的交通秩序,大大降低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主要有三个方面值得总结并继续发扬:
一是必须坚持率先发展,切实增强又好又快发展的历史使命。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率先发展作为富民强镇的第一要务,使之成为全镇各级坚定不移的共同意志,不断强化推进又好又快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能快则快、能超则超,争先创优、争先进位,努力延续和发展“*”时期的增长势头。
二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不断激发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把科学发展作为*实现率先发展的根本途径、作为适应宏观调控的基本方法,追求发展快中求好、好中求快,推进速度质量并举的高效发展,使*现代化建设获得持久动力。不断强化布局集中、产业集群、资源集约、人才集聚的发展理念,始终把环保优先作为科学发展的核心工作、率先发展的核心指标来抓,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培育*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载体。
三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和谐社会建设的战略举措。五年来,我们认真贯彻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始终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放在首位,统筹发展、兼顾利益、重在建设,努力推进经济生活科学有序,利益关系趋于协调,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完善致富增收长效机制,加强生态环境建设,高度重视平安法治工作,扎实推进各项为民实事工程,努力使全镇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积极开创社会和谐稳定的新局面。
过去的五年,我们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实现了“*”的良好开局。所有这一切,无不凝聚着全镇人民的智慧和汗水,无不体现了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在此,我谨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并通过你们向奋战在各行各业的广大干部群众和所有关心、支持*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五年来,全镇经济和社会事业虽然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但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财政收入在全市处于较低水平;产业缺少核心品牌,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不够强;三产服务业发展力度还有待加强;镇、村卫生长效管理还得进一步加强;违章建筑时有发生,社会治安状况还不容乐观;群众关心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等等。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