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农村工业化经济发展总结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农村工业化经济发展总结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农村工业化经济发展总结

一、*年经济社会发展基本形势

*年,县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中共*县委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振奋精神、抢抓机遇、托颍而上、争先崛起”的总体要求,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全面实施工业强县、城镇化、大开放和项目带动战略,大力推进“5511”计划,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面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充分发挥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的作用,正确处理宏观调控与加快发展、对外开放与对内搞活、自主发展与争取应得利益的关系,着力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优化发展环境,加快发展速度。预计*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7.5亿元,增长15%,增幅分别比全市、全省平均水平高4.5和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5.1亿元,下降4.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8.4亿元,增长3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4亿元,增长11.6%。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44:20:36调整到32:39:29,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的比重大幅度上升,工业已成为拉动全县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消费市场平稳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1亿元,增长13.9%。

(二)工业发展加快步伐。围绕培育壮大煤电、化工、造纸、制药、农产品加工五大工业支柱,财政注资1000万元,扩大县中小企业担保基金规模,拨款500万元用于工业园区建设,集中1300万元财政间歇资金支持天都纸业、鑫泰化工等骨干企业的发展。加大为工业服务的力度,对重点工业项目实行月调度、月例会,促进了工业经济快速发展。谢桥煤矿技改扩建接近尾声,技改效益逐步呈现;刘庄煤矿主体工程基本完成,为*年6月底竣工投产创造了有利条件;鑫泰化工8万吨合成氨及5万吨甲醇技改项目全面完成,精细化工产品销售额上升到65%以上;金太阳药业提取车间竣工投产,新开发药品5个,生产成本大幅下降;科泰实业增长势头强劲,产品市场越来越大;天都纸业二期环保项目全部完工,企业竞争力明显增强;*经济开发区获得省政府批准,用地报批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新增入园企业5家。全县累计完成工业产值35.3亿元,增长166%。

(三)农村经济稳步发展。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扶农政策,农民生产积极性进一步高涨。粮食生产克服了早春低温冻害和夏秋阴雨寡照等不利天气的影响,取得较好收成。全县粮食平均单产282公斤,总产75.7万吨,分别居历史第8位和第7位。畜牧业集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新建市级养殖小区22个,占全市的三分之一;新建县级养殖小区63个。财政用于畜禽疫病防治投入180多万元,有效遏制了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重大疫病的发生。植树造林又有新发展,全县林木绿化率达19.1%、森林覆盖率17.5%,均居全市第二位。劳务输出质量明显提高,完成“阳光工程”培训、扶贫劳务培训和企业委托培训1万多人,新增有序输出2.8万人。积极推进农村改革,选择3个乡镇开展农村综合改革试点,选择一个乡镇作为化解乡村债务试点。全县发放粮食补贴、农机补贴、良种补贴等惠农补贴5500多万元,农民人均受益39.8元。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958元,增长8.4%。

(四)项目投资增势强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3亿元,剔除农村个体投资等不可比因素,增长81.9%,总量居全市第一位。编制实施了“5511”计划,入库项目105个,总投资586.4亿元。其中在建项目35个,总投资73亿元;预备开工项目21个,总投资15.8亿元;开展前期工作项目49个,总投资497.5亿元。依托项目积极争取用地计划,累计报批建设用地4000多亩,推动了项目工作的顺利开展。刘庄发电厂初可研报告通过评审,太岛集团林纸一体化项目正在编制环评报告,颍城4万吨污水处理厂项目前期工作全部完成并具备开工条件,阜六、合淮阜两条高速公路建设顺利推进,颍河*船闸、*220千伏变电所、谢桥110千伏变电所正式开工,刘庄煤矿建设、谢桥煤矿技改、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姜唐湖退水闸、城市电网改造、224省道改造等大型项目建设进度加快,县城建设完成投资近7000多万元,老城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绿化、亮化、美化、净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新城区建设充分走市场化经营城市路子,一期工程三纵两横道路网基本建成。

(五)对外开放力度加大。认真落实招商引资责任制,积极参加各类招商推介活动,广泛联系广东、上海、香港、台湾等地客商来颍参观考察,增强了招商引资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全年共落实招商引资项目47个,引资8.1亿元,占年初确定任务的161.8%。其中引进市外资金7.73亿元,占市下达任务的171.7%。外贸出口实现新突破,全年出口38万美元,增长13%。企业改革力度加大,县油厂、饲料厂先后被外商租赁,宏远毛巾厂、板鸭厂依法实施了破产拍卖。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全县新增个体户和私营企业2260多家,新增注册资本8100多万元。旅游宣传推介成果丰硕,迪沟风景区获得国家4A级风景区认证,成为继八里河之后全县第二个国家4A级风景区;尤家花园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县共接待游客168万多人,旅游门票收入580多万元,被省政府授予首批“全省旅游经济强县”。

(六)财政金融运行良好。积极培植投资、工业和民营经济等骨干财源,狠抓收入征管,对财政收入实行一月一例会、一月一调度,有效保证了财政收入的稳定快速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收入4.2亿元,增长35.5%,总量居全市第1位、全省第9位,增幅居全省第6位。财政改革进一步深化,在全省率先实行了部门预算,清理取消了财政供给单位私开乱设帐户,全面落实政府公开采购和集中支付制度,依法开展财政审计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完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机制,提高财政管理水平。根据财力情况重新调整了预算,财政支出由年初的3.8亿元提高到4.4亿元,文教科技、卫生防疫、公检法司、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支出大幅度增长,干部工资、社会保障、扶贫救灾等重点支出得到保证,真正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了发展成果。全县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0692元,首次突破万元大关,增长22.6%。创建金融安全区活动深入开展,各项存款大幅增长,全县年底各项存款余额51.26亿元,增长22.7%。其中居民储蓄存款43.56亿元,较*年净增8亿元,增长21.5%;各项贷款22亿元,增长2.1%。

(七)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启动实施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金发放,提高城镇低保补助标准,全年共发放各类社会保障金4150多万元。开展农村医疗救助试点,完成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前期准备和灾区倒房重建工作。农村公路建设速度加快,全年投资7200多万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320多公里,其中新建村级公路近200公里。财政投入500万元用于农村学校危房改造,全县共完成D级危房改造1.2万平方米,新建校舍1.9万平方米。积极推进科教兴县战略,保证对科技的法定投入稳定增长,县财政注资近700万元在全市率先启动实施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260名,引进师范类大学本科毕业生110名。文化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县图书馆建成对外开放,竞技体育成绩突出,全年共获得市以上体育比赛奖牌148枚。县电视台第二套节目正式开播,安徽农村广播*发射点建成投运。以“整村推进”为重点的扶贫工作取得成效,减少绝对贫困人口1万人、低收入人口3万人,超额完成了省下达的脱贫任务。在全市率先开展了城镇退伍军人货币化安置,多方筹措资金1347万元,451名城镇退伍士兵办理了自谋职业手续,为退伍军人安置探索出一条新路。殡葬改革力度加大,平坟还田全面推开。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得到高度重视,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平安*”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逐步完善,安全生产形势基本稳定。全面落实了领导干部开门接访制度,信访秩序明显好转,社会秩序和谐稳定。

(八)政风建设全面加强。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效率政府、法治政府为目标,全面清理行政审批事项,依法取消行政审批和许可项目73个,取消或调整收费项目134个,将保留的项目全部集中到县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审批。在全省率先建立乡镇便民政务服务中心,将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审批事项下放到乡镇审批,降低了群众办事成本。政务公开深入开展,全部实行招拍挂出让国有土地,累计出让国有土地14.57万平方米,收取出让金5018万元;广泛推行政府采购预算,严格按采购目录公开招标采购,全年采购合同总价2600多万元,平均资金节约率18.5%;开展集中治理职能部门不作为活动,安排24家执法单位主要负责人在县电视台公开进行规范执法承诺。县政府及其部门普遍建立定期集中学习制度,认真学习《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严肃查处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先后拘留1人,解聘3人,党纪政纪处理15人。结合行政审批、财政管理和人事制度改革,在全省率先对在编不在岗中小学教师进行清理,辞退长期不上班教师21名。按照有利于建设和管理的要求,调整县城行政区划,撤销城关镇和颍河乡,组建新的慎城镇。大力推进“阳光行政”,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投资100多万元扩建政务信息网站,开辟“*论坛”,引导群众提出建议、表达意愿,县政府网站先后被国家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和省政府信息中心评为优秀政府网站。加大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狠抓“五不许”、政风评议和机关工作日中午禁止饮酒等规定的落实,全面开展审计报告公告制度,努力从源头上治理和防治腐败,维护了全县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是:人均生产总值低,结构不合理;城镇化水平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融资渠道窄,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供给紧张;城乡规划不健全,无序建设问题突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低;历史遗留问题多,社会事业欠帐多;少数干部素质不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低。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切实可行措施,认真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