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残联残疾人总结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威海市残联的具体指导下,*市残联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残疾人工作全局,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的宗旨观念,认真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按照《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规划》的总体要求和年初残联工作部署,以“凝心聚力带领残疾人奔康工程”为总抓手,扎实稳妥、积极有效地推进了我市残疾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现总结如下:
一、残疾人奔康工程成效显著
(一)康复工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深入开展了“光明行动”、“助行行动”、“助听行动”等社会救助活动,为他们走出家门、参与社会创造了条件。5月份助残日期间,威高集团救助25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在威海市立二院进行免费手术,为40名贫困肢体残疾人免费捐赠轮椅;7月份为三处医院免费提供了100个助视器,已发放到残疾人手中;8月份为三处医院免费提供人工晶体25例,25名贫困残疾人免费进行了手术,重见光明。9月10日为20名贫困耳聋患者免费配戴助听器。
在残疾人中实行了转介服务一卡通,残疾人持卡可以到任意指定的医疗机构或康复服务机构实行免费服务。开展了脑瘫、弱智儿童救助工程,争取山东省残疾儿童康复补助经费48000元,目前,有10名脑瘫儿童在市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进行免费康复,20名弱智儿童在市特殊教育学校进行康复教育。今年安装假肢10名。弱智儿童训练20名,培训家长20名;聋儿语训78名,培训家长50名;对85%以上的重度精神病患者进行了防治康复,极大地改善了残疾人的身体功能,真正起到了“康复一人,造福一家,温暖一片”的作用。
(二)脱贫奔小康工程目前,我市仍有近三分之一的残疾人处于贫困状态,残疾人的家庭人均纯收入仅为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左右,残疾人的贫困问题正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为切实做好残疾人的扶贫工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我们采取多种措施帮助残疾人脱贫致富。一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对农村年人均收入低于1000元、城镇非农业户口月收入低于300元的特困残疾人,我们做到“应保尽保”,全部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目前,农村4822名残疾人、城镇非农业179名符合条件的残疾人通过低保制度,基本生活都有了可靠保障,每年人均保障额近400元。全市766名“三无”残疾人也都由集体供养,其生活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二是广泛动员社会扶贫。市委、市政府将残疾人扶贫工作纳入全市扶贫工作的大盘子,广泛开展了以“帮、带、包、扶”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扶贫活动,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保证了人员到位,责任到人。全市通过开展“春风行动”、“亲情手拉手”、“助学活动”等各项包扶活动,共有500多户680多名残疾受到帮扶和照顾,真正解决了他们的生产生活问题。三是充分发挥残疾人扶贫基地的联动作用。建立残疾人扶贫基地是扶持贫困残疾人家庭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今年,我们争取*市财政资金15万元,投入到大疃镇普利姆獭兔扶贫基地、宁津林家流特种动物养殖扶贫基地。2个扶贫基地共安排30名残疾人就业,辐射带动我市22个镇(街道)100多户残疾人脱贫致富,其中,10%的残疾人户年收入在2000元以上,60%的残疾人户年收入在1000元以上。省残联仉兴玉理事长今年6月份专门来我市视察了大疃镇普利姆獭兔扶贫基地和残疾人养殖户,对我们的经验做法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四是全面实施农村残疾人百户扶贫工程。到目前,“残疾人百户扶贫”活动已是第四轮。通过入户验收情况看,脱贫率在82%以上,致富率达17%,年人均增加收入1000元以上,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提高。
(三)家政服务工程根据威海市下达我市的任务指标,我们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上,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在全市范围内认真筛选了33户符合条件的鳏寡孤独残疾人,投入资金5.1万元,并根据他们各自的实际情况选出了适当的服务人员,为他们提供了家政服务,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四)扶残助学工程我市的残疾人教育工作进一步发展,残疾人整体素质和平等参与社会的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权利得到了更好保障,全市276名适龄残疾儿童中,有243人在校就读,其中在*市特殊教育学校聋童班和启智班集中就读的有160人,分散在各镇及市区有关学校随班就读的有80多人,残疾儿童入学率为88%。对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贫困残疾学生,我们积极开展扶残助学工作,与市民政局、教育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扶残助学献爱心”活动的实施意见》,减免了他们的学杂费,并在各方面都给予他们特殊关照。
(五)安居工程实施残疾人“危房改造”工程。根据威海市下达我市的残疾人危房改造计划,我们组织工作人员分两组深入到残疾人户中进行调查摸底。通过调查,确定我市现有残疾人危房户和无房户共169户。在威海市改造指标下达之后,积极协调市建筑公司为我们提供了2名有资质的预算人员,并对今年需要改造的138户残疾人危房户进行了改造预算。同时,残联机关干部分成五组,包镇(街道办)对改造工作进行督导。到目前,已投入资金140多万元,改造工作全部结束,124户危房残疾人和14户无房残疾人的居住条件都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二、基层组织建设取得新成果
一年来,市、镇(街道)两级残联“一体化”建设更加到位,基层残联组织管理更加规范,9月底,全市12处镇、10个办事处的残联换届工作都圆满结束。选举产生了镇级残联理事长及理事。10月31日,我市残联召开了第五次代表大会,并按照程序分别选出了主席团主席、副主席、名誉主席、执行理事会理事长、理事等。同时还选出了14名代表参加威海市12月份召开的市级残疾人联合会第五次代表大会。6名市级残联专职干事、22名镇(街道)级残联专职干事和780名残疾人协会联络员,经过多方位、多层次的实践培训,都能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协助各镇(街道)残联理事长开展工作;并建立健全了肢残人协会、盲人协会、聋人协会等残疾人专门协会,协会工作日趋规范、活跃。
三、残疾人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
一是加强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围绕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5月24日在大疃镇残疾人扶贫基地举办了一期獭兔养殖培训班,在这次培训班中,市残联邀请了该公司的相关技术人员为全市14处镇的50多名残疾人养殖户讲授了獭兔的饲养技术及疫病防治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组织了与会的残疾人及其亲属现场参观了普利姆皮草有限公司的獭兔养殖车间、毛皮加工车间等,使他们对獭兔养殖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在培训班结束以后为他们送去了致富兔100组。同时还对参加培训的残疾人建立档案,并设立回访录,定期掌握学员的学习进展情况,为他们今后早日脱贫致富奠定基础。
二是坚持了福利企业集中就业与分散就业相结合的原则,今年以来,共安排残疾人就业70名,其中福利企业安排残疾人就业21名,在其他企业按比例安排就业49名。同时上半年还成功举办了一期残疾人就业见面会,有针对性的为*市盛泰机械有限公司、*市福利木器厂招收残疾人职工12名。
三是加大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收缴力度,在“安置就业为主,收缴保障金为辅”的原则下,通过强化行政执法力度、贯彻落实省政府115号文件和威海市政府35号文件精神,积极拓展残疾人就业新领域,动员社会各界为残疾人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依据《*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管理办法》的规定,我们坚持地税代收与残联自收相结合,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在报纸开辟了专栏,刊登了《就业条例》全文,在电视晚间新闻中播出了新闻访谈节目,并制作了专题片,在各新闻媒体进行了大张旗鼓的宣传,使全市各用工单位对残疾人就业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增强了他们的法制观念,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高度重视。到目前,共收取残疾人就业保障金122万元,其中地税代收103万元,自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19万元。
在做好残疾人就业安置工作的基础上,为使残疾人在社会上能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依托3处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举办盲人按摩和木工制作、服装剪裁、家电维修、计算机应用知识及种植、养殖、加工业等多种项目的培训班共4期,200多名残疾人从中受益。聋哑残疾人*在2007年举办的全国、全省残疾人职业技能比赛中,都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并于今年11月12日代表我国参加在日本举办的第七届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比赛。在威海市建市二十周年表彰大会上,他被威海市委、市政府授予“模范市民”荣誉称号。
四、基层设施建设逐步齐全,物尽其用
针对广大残疾人康复需求的多样性,我们坚持以卫生医疗机构为骨干、社区服务为基础、残疾人家庭为依托,建立了完善的康复网络。投资近20万元的市残疾人康复中心,由专人管理,指导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到目前为止,已为各类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600多人次。依托市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和市中医院设立了白内障复明手术中心各1处;在市中医院设立了肢体残疾人康复训练中心1处;在市精神病医院设立了精神残疾人康复门诊1处;在市残联、市人民医院、市特殊教育学校成立了3处市级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站,对弱智儿童和聋儿进行康复训练。在镇(街道)建立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站19个,在中心村、社区建立残疾人家庭康复指导室113个,针对全市460多名行动不便的残疾人,由康复指导员深入残疾人家庭为他们进行康复训练和指导。另外,本着“社会参与,资源共享,残疾人受惠”的原则,我们积极探索了“民办公助”的社会化康复服务模式,先后以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私营企业——石岛管理区精益眼镜店和*市信得利钟表眼镜城为依托,成立了“低视力康复服务指导站”,为全市360多名低视力患者提供了眼睛预防保健、康复教育等优质服务;依托*市西门子助听器验配中心成立了“*市听力康复指导站”,为我市广大聋人朋友在助听器验配、购买、听力检测、耳聋防治与康复知识咨询等方面提供了便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