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党委加强工业经济发展总结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今年以来,**党委、政府按照“解放思想、创新实践,集中精力保稳定促发展;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千方百计让干部群众得实惠;发挥优势,整合资源,用心用力干事业;攻坚克难,打造亮点,推动整体工作上水平”的整体工作思路,充分发挥“阳光”服务型党委政府和服务型乡村干部队伍的支撑作用,紧紧扭住和谐稳定、创优环境不放松,紧紧扭住改善民生、让当地干部群众得实惠不放松,紧紧扭住园区建设、项目招商不放松。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拼搏实干,埋头苦干,全乡稳定局面、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不断取得新进步。
一、*年工作回顾
(一)突出发展主题,实现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
1、主要工业经济指标增长快。截止11月底,全乡共完成财政收入467万元,完成全年任务99%,同比增长46%,全乡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14200万元,同比增长33%,引进县外资金14700万元,同比增长24%,引进无偿资金734万元,同比增长21%,入统工业企业增加值986万元,实现了历史上零的突破,其它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也实现了较快增长。
2、工业园区建设成效明显。我们着眼自身优势,突出特色园区建设:一是依托大园区优势建成聚鑫工业园区。借纸房头工业园辐射之力建起了一期占地260亩的沧西聚鑫工业区,实现了借园建园。二是依托产业资源优势建成郑屯汽车配件园区。抓住原郑屯家庭作坊式汽车配件厂外迁扩张机会规划建成占地30亩的郑屯汽车配件工业区。沧西聚鑫工业区实现水、电、路、讯“四通”,目前已入住投资超亿元项目1个,超千万元项目3个,总投资超过3亿元。郑屯汽车配件工业区已入住企业三家,总投资1300万元。
3、工业项目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一是总投资2.3亿元的河北亚能油田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的石油钻具项目。该项目位于沧西聚鑫工业区,占地120亩,总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已申报省重点项目,*年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亿元,已开始试生产,一期达产达效后企业可实现年产值1.2亿元,利税2000万元。二是总投资5000多万元的辽宁路桥总公司公路工程驻沧物料供应、储运、加工站项目,*年上缴地方税金80万元。三是总投资3000万元的沧州万达彩印有限公司的印刷—纸箱生产一体化项目。该项目占地30亩,10月底正式投产。四是总投资6000万元的德农生物化工有限公司的生物有机肥项目。项目占地60亩,已签订投资协议。五是郑屯汽车配件群体项目。已建成投产2家,在建1家,总投资1300万元。
(二)整合资源,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1、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按照“抓发动、抓基地、抓培训、抓品牌、抓服务”工作思路,把发展劳务经济始终作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民生项目来抓,大力叫响“外出挣票子,回家盖房子,打工学本事,回乡建厂子”的口号,走出了一条劳务输出富民之路。*年共完成引导性培训1000人次,技能培训450人,向北京、天津、上海、沧州市区等地有组织输出劳务400多人次,全乡年可增收400多万元。先后被省、市确定为“阳光工程”家政品牌培训基地、劳务输出扶贫培训基地、少数民族家政服务员培训基地。实现了培训专业化、教学现代化、输出定向化、对外联络信息化“四化”目标。劳务输出工作由开始政府主导的输出模式,发展到现在的市、县劳务部门中介服务和劳务工以老带新、群众自发输出为主的输出模式,外出打工挣钱已成为广大妇女群众的自觉自愿行为,劳务输出经济逐步走向了成熟。劳务经济已成为我乡一大支柱产业,许多贫困家庭依靠外出打工,建起了新房,摆脱了贫困,提高了生活水平。
2、加大支农力度,优化农业结构。完成小枣树体改造1000亩,建成小枣烘烤房30间,提高了小枣生产专业化水平。注册成立了两个村级用水者协会和六个红枣和蔬菜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社。认真做好动物口蹄疫、布病防疫工作,做到了村不漏户、户不漏畜,共防疫羊1700只、牛600头、猪300头。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推进三位一体沼气池建设,团省委向我乡捐赠沼气灶台200个。总投资340万元的温洼东大型沼气项目正在实施,该项目由世行三期农业开发和世界环境基金GEF项目联合实施,也是落户河北的唯一GEF项目,以大型沼气站为主体,包括建设一个占地10亩的大型秸秆高温发酵沼气站,主要含两个300立方米发酵罐,一套集中产气和储气系统、集中供气管网系统、电气控制系统等,项目完成后,可使温洼东全村500多户统一用上安全、经济、方便的沼气。共发放粮食直补与农资综合补贴26.8万元,为全乡26个村45辆大型农村补贴燃油3.6万升,发放玉米良种20万斤。
3、以拆迁拆违和一事一议奖补为契机,推进文明生态村创建。对3*国道沿线9个村两侧门市进行了集中清理整顿,拆除有碍观瞻的破旧建筑及临时建筑21处共计11*平米,平整美化场地9000平米,粉刷墙面15000平米。整合资源,把文明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农业开发、村级道路建设、村级组织阵地建设全部向示范村倾斜,成功打造了3*国道、策白路沿线刘场、温洼东、白芦庄、东河头、策城等5村连片创建区,投资4万元建成了温洼东、何陈庄两处高标准农民体育健身广场。刘码头等8个村实施了一事一议奖补项目,共申请奖补资金31.8万元,有力助推了新农村建设整体大提高,村村有特色。
4、计生和武装等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全乡计划生育率达到90%,出生性别比控制在110,开展生殖健康免费服务4900人。圆满完成了征兵任务,输送合格兵员5人。
(三)强化稳定第一责任,和谐稳定局面呈现良好变化
1、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充分发挥信访排调服务中心的牵总作用,积极探索推行农村矛盾纠纷“排、调、防相结合”的稳定工作体系建设,完善了五大运行机制(排调牵总的管理机制;排查和调处责任分开的排查机制;“五位一体”密切配合的调处机制;源头控制、重在治本的预防机制;利益引导为核心的奖惩机制),解决了多件历史积案和群体事件。今年全乡共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13起,成功调处13起,矛盾纠纷发生明显下降,实现了小事不出村,难事不出乡,全乡没有发生一起集体访和新的越级访。
2、强化责任确保奥运安保工作到位。按照全员参与,职责明确的原则,全乡成立了指挥协调组、维护治安组等10个专门工作组,严格落实奥运安保下基层工作。集中全力开展了信访矛盾集中排查、安全生产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危险物品及重点部位全面排查、重点人员管控和防范等项工作,共发放宣传材料2200多份,治理整改安全隐患3处,投资1.5万元在乡政府办公楼安装了视频监控设备,确保奥运期间社会稳定。
3、选树典型,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选树了*乡民调协会回劲松和何陈庄村好儿媳关立兰两个先进典型,省、市、县媒体多次予以报道。我乡被评为市级文明乡镇、温洼东村被评为市级文明村,同时3个村和两个部门被评为县级文明村和文明单位。投资8000元组建了8支村级文艺队。组织社会各界为5.12地震灾区捐款奉献爱心,全乡共捐款14万余元,涌现出杜金河、回劲松等一批爱心捐献典型,使我乡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4、民生为本,让干部群众得实惠。按照研究政策、包装项目、争取资金、为民办事的思路,加大跑争抢力度,争取资金近734万元,兴办了一大批公益事业,群众吃水难、走路难、子女上学难等生产生活难题得到进一步解决。一是加快井、路、桥、校等建设。今年重点抓好了三井、三路、一桥、一校,新打深机井三眼,解决3个村机井老化村民吃水难问题,投资170万元完成3*国道——刘码头、3*国道——*——民族中学、策白渠沿线道路新建和翻建硬化,翻修位于老陈圩河上的王芦庄村西桥,解决王芦庄、白塔、庞芦庄、钱吴芦庄四村村民出行难题。投入24万元完成西河头项目校附属工程,为乡中学从市教育局争取价值3万元的仪器设备。完成了110千伏输变电官褚线塔基建设和线路架设。二是做好弱势群体保障和扶贫帮困结对工作。做好167个低保户低保资金发放工作,全部实行银行化发放,解决五保特困户危房改造四处,救助因灾因病特困家庭2000户次,发放救济救灾款3.8万元,为5名对越参战人员落实了生活补贴。做好第三批省级贫困村对口帮扶工作,今年我乡有7个村与市级帮扶单位结对帮扶。
(四)强化服务宗旨,党的建设进入历史较好时期
1、党委自身建设明显加强。以服务型乡党委政府建设为目标,全面加强了自身工作作风、思想作风、工作纪律、工作制度等方面的建设。一是强化抓政德建设。创建优良的执政环境,形成良好的执政风气,坚持从党委自身抓起,从主要领导做起,常修为政之德,努力营造一个为“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能共事、不出事”的干部提供优质创业平台的执政环境,形成一个比品德、比能力、比贡献、比业绩、把职业当事业的执政风气。二是坚持弘扬褚村“拼搏、奉献、团结、敬业、创新、务实”六种精神。很好地坚持了理论中心组学习,坚持用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指导工作,弘扬埋头苦干之风。三是加强了民主集中制建设。班子成员都能不断强化党性意识和大局观念,自觉维护班子团结,始终保持了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班子整体科学决策水平、工作创新水平、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四是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努力学习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2012年工作规划》积极开展了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并取得了实际效果。五是探索建立起以“两个服务中心”为核心、五大办公室为依托、管理运行权责一致、公开规范、便民高效、执行有力的“阳光”服务型乡镇党委政府管理运行新机制。今年我乡被县委评为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单位。
2、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取得实效。一是打造发展服务型村班子。大力实施了能人治村战略,选拔了一批有经济头脑、具有“双带”能力、富有奉献精神的农村能人担任村两委班子一把手,实现了保一村稳定、促一村发展的工作目标,涌现出了温洼东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杜金河、策城村党支部书记马永胜等一批先进干部典型。二是选准服务载体。推行了“支部+便民代办服务站”、“支部+民调协会”、“支部+协会”、“支部+专业合作组织”、“支部+劳务输出组织”等社会化服务组织管理模式,不断完善服务载体,开辟服务农村稳定和发展的有效途径。三是规范管理和培训。严格执行《关于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管理的规定》、《关于进一步规范村务决策程序的规定》,加强了对村干部不良行为的约束。制定《关于强化一把手责任及加强村务管理的暂行规定》,强化一把手对村级稳定、发展和民生各项工作的监管,明确有过错首先问责一把手。开展干部培训18期,受教育人员达到1200人次,17个村开通了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终端,完善了17个村两室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开展了把党的旗帜亮出来活动。四是完善奖惩机制。进一步完善了村干部目标考核制度和村干部激励保障制度,充分调动了干部工作积极性。目前全乡26个村,实现了村村有班子,村村有人办事,村班子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维护稳定的意识明显增强,服务稳定和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年4月25日召开乡村干部考核表彰大会,奖励金额达8万元。
(五)突出特色,打造亮点
1、创新乡村管理体制和机制,“阳光”服务型乡镇党委政府工作平台和运行机制初步形成。我们从*年开始,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以政府权力公开运行为契机,逐步推行了以加强“阳光”服务型党委政府和服务型乡村干部队伍建设、全力提高乡党委政府执政能力和服务农村稳定、发展水平为核心内容的乡“两个服务中心”(信访排调服务中心和行政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其实质就是按照群众需求,将党委政府职能概括地分为两类,一类是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维护稳定、创建平安环境的职能,如:排调矛盾纠纷、协调利益关系、行政执法等综治维稳职能,通过职能整合,集中到信访排调服务中心一门办理。另一类就是为群众“办事”、提供咨询服务的职能,如:行政许可、行政审批、社会保障、劳务输出、农村经济技术和信息咨询等行政服务职能,通过职能整合,集中到行政便民服务中心一门办理。乡“两个服务中心”实行大厅式布局、集约化办公、“一站式”办理的工作模式。同时,围绕“两个服务中心”建设,加大对职能相近部门的整合力度,形成以“两个服务中心”为核心的五大综合管理办公室(即农村经济综合管理办公室、党政综合管理办公室、乡村财务综合管理办公室、纪检宣传信息督查综合管理办公室和计划生育综合管理办公室)。对两个服务中心和五大综合管理办公室,重新明确制定人员编制、职能定位、职责任务、工作流程和管理运行制度。“两个服务中心”做到凡是群众需要找政府部门办理的事项都集中到服务中心一门办理,五大综合管理办公室原则上不再承担群众找上门来办事的职能,主要承担对上服务、包村指导和服务机关等职能。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探索建立起以“两个服务中心”为核心、五大办公室为依托、管理运行机制为保证的权责一致、公开规范、便民高效、执行有力的“阳光”服务型乡镇党委政府管理运行新机制。“阳光”服务型乡镇党委政府建设不仅创新了乡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而且实现了乡镇工作管理一体化、权力运行公开化、职责任务明确化、管理运行规范化、办事程序简单化、办事地点固定化、便民服务系列化的“七化”目标,大大增强了乡镇党委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使群众办事难、诉求难、就业难、致富难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特别是以“两个服务中心”为核心的政府服务平台作用越来越明显。今年以来,“两个服务中心”已经办理各种服务事项1784件,提供劳动就业和科技经济信息716条,就业引导培训干部群众3000多人次,组织输出农民工2000多人次,解决各类矛盾纠纷13件,使乡镇党委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水平得到充分体现,深得基层干部群众好评和社会各界的认可,群众称赞乡“两个服务中心”已成为农民办事、诉求、就业、致富的“直通车”,群众找政府办事再也不用“犯难托人”了。对此,省、市有关领导也给予了充分肯定,多家新闻媒体予以宣传报道。
2、农业开发成为全市样板市建成了全市农业开发示范项目区。目前该乡农业开发示范项目区开发面积已近3万多亩(其中一期*—*年度10000亩,二期*年度8000亩,三期*年度12000亩),占全乡耕地面积的73%,累计争取上级农业开发资金1160万元,惠及20个行政村、2.1万人,共整修拓宽道路77公里,硬化路面40公里,维修配套机井38眼,修建桥涵29座,涵管410个,铺设节水管道7.8万米,拓挖修整沟渠19.3公里,林网植树5.2万棵,将实现路相连、渠相通、林成网、田成方,达到输水管道化、主道路硬化、农田生态化、管理科学化、产出高效化,大大增强了全乡农业装备水平,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能力得到全面改善和提高。同时示范项目区已成为我乡争取各类农业科技项目、发展现代农业的优质平台和有效载体。目前,农、林、水、扶贫等农口部门将小枣改优、配方施肥、用水协会、红枣协会、劳动力培训、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等项目正逐步向该示范区集中,该示范项目区已吸纳农业开发以外的项目资金600多万元。通过实施农业开发示范项目区建设,使农业开发示范项目区不仅成为让上级满意的示范工程,而且成为科技推广、品种改优、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方便群众生产生活、让当地干部群众得实惠的惠民工程。经初步测算,实施农业开发后,每亩年可节水45方,节约劳动力10个,每亩年可综合增收600元,示范项目区年增收总计将达到1600万元。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得到了省市农业开发办领导充分肯定。
二、主要体会
(一)做优工作和项目,实施示范带动工程。我们做到:凡是能给当地干部群众带来实惠的工作和项目,就列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一是用足干部精力,加大跑、争、抢力度。把跑县、进市、上省作为乡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书记、乡长带头,实现一名领导“一条线”责任制,做到班子成员人人手里有项目,个个肩上有压力。二是集中合力,做成让上级高兴、让群众满意的示范样板工程。充分调动上级部门支持我们的积极性,实现连续帮扶,更大支持,让干部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争取当地干部群众更大支持,形成工作合力。三是整合资源。在实施好单个项目形成示范的同时,注重将同类项目向示范点倾斜集中,提高示范效果。几年来,先后打造了多个社会事业样板示范项目,其中农业开发成为市级样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荣获全市一等奖,生态家园富民工程获省级先进,乡村公路建设荣获全县第一。
(二)用足一切资源,千方百计把资源优势变为群众得实惠的成果。一是用足本地特色资源。我们打出“民族牌”和“农业牌”,叫响“贫困牌”,变劣势为优势,变优势为优惠,变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使其成为我们招商引资、争取上级和社会各界支持的最大资本。我们同近20多个省、市、县部门建立了固定帮扶联系,形成了争取资金、为民办事长效帮扶机制。二是用足政策资源。我们按照“研究政策、包装项目、争取资金、为民办事”的工作思路,把上级有关扶持农村、农业、农民的政策,特别是民族政策、扶贫政策,通盘综合研究,凡是能与当地实际工作挂上钩,能给当地群众带来实惠的项目,就超前谋划,超前找各级领导争取,超前把有关工作做好,努力掌握争取政策扶持的主动权。三是用足“关系”资源。我们充分发挥褚村在省、市、县工作人员的作用,勤沟通、多协调、给荣誉,调动他们为家乡多办事的积极性。
(三)做优和谐稳定环境,是又好又快发展最有力支撑。我乡长期以来经济发展缓慢,不和谐、不稳定的形象是主要根子之一。和谐稳定的人文环境一旦形成,我们的事业发展就有了坚实的基础。争创和谐稳定环境,已成为全乡各村干部群众的共识和自觉行动,也是我乡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最有力支撑和最大资本。
(四)思路和机制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提和保证。褚村之所以取得较快发展,是因为始终坚持“执政为民,苦干实干,千方百计让当地干部群众得实惠”的工作理念不动摇,始终坚持“项目建设总揽工作全局,靠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推动农业、工业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工作思路不动摇,始终坚持改革创新乡村良好工作机制不动摇,靠良好机制推动工作,形成了干事、干成事的工作导向,使乡镇工作规范化、责任明晰化、程序简单化,为全乡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机制和制度保障。
在看到*年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乡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一是财政状况不容乐观,兴办公益事业给乡财政带来更大压力;二是农业产业化程度还较低,缺乏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强大拉动;三是引上龙头大项目还需要进一步加快;四是干部群众思想观念还不够解放,干部抓经济发展的方法还不够多,争跑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大;五是政府服务水平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投资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