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民政局加强工业经济社会发展总结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情况
*年是完成“*”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我区地方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的喜庆之年,更是实力攀升的一年、实事惠民的一年。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现富民强区、快速和谐崛起为目标,以全民创业为契机,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全区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全面完成了区第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
(一)区域经济快速增长,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
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9.5亿元,比上年增长19%;完成财政总收入4.53亿元,比上年增长65.9%;地方财政收入1.42亿元,比上年增长50.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6.75亿元,比上年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1亿元,比上年增长26.2%;固定资产投资22.5亿元,比上年增长61.9%;农民人均纯收入5225元,比上年增长16.1%。上述指标全面完成市里下达的考核目标任务,增幅绝大部分名列全市前茅。
——依托驻区企业壮大了区域经济。围绕打造现代制造业重要基地,坚持以企业为中心,努力为驻区企业搞好配套服务,充分发挥了驻区大中型企业的基础、技术、资金等优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延伸产业链,做大了经济总量。
——加速推进了昌南工业园建设。在大力支持井冈山大道以西以江铃、江联、亚啤、阳光乳业为主的第一区域及井冈山大道以东以洪都集团为主的第二区域发展的同时,着重优化提升了第三区域——昌南工业园,去年引进了车桥齿轮、新大泽螺旋藻等一批工业项目,目前入园企业共56家,建成投产34家,去年完成工业总产值6.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165万美元,实际利用内资1.79亿元,实现利税3062万元。
——积极推动了全民创业活动。去年本土个私民营企业约达5600家,新增600余家,其中: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上的20家,500万元以上的6家,1000万元以上的3家。
——广泛开展了招商引资活动。实际利用外资完成31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4.7%;实际利用内资完成5.7亿元,比上年增长23.6%;出口创汇完成23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41.2%。与市经贸委一道成功承办了*第二届*制造业博览会,与青山湖区共同组织了现代服务业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会。组织参加了中国广交会、厦门投资贸易洽谈会、赣台经贸合作研讨会、福州、昆山、成都、青岛、厦门投资环境说明会,并组织了30余批小分队招商活动。重新制作了宣传画册、招商项目册、工作手册和形象展示光盘。
——强力推进了重点项目建设。华东国际工业博览城首期、华东装潢建材博览城、深农昌南物流、锦城商贸广场、惠冠国际商贸城、国美电器、五星电器、台湾好又多购物中心、沃尔玛购物中心、百大京山综合超市、盼盼又一春、梅湖景区以及本田、大众、丰田、华宏汽车4S店等一批重点项目已开业或启动。
(二)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进行了规划。紧紧抓住区划调整的重大机遇和胡惠元堤(昌南大道)拓宽改造、玉带河南支综合整治等市重点项目建设的有利契机,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要求,对我区进行了重新规划,提交市规划委员会通过,采取国际招标等形式,邀请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际知名设计单位参与了城南片区约5.4平方公里的规划设计。在新规划的基础上,着重进行“一个中心、五个片区”详规设计,即昌南区域商务中心和以玉带河南支周边为主的楞上、太和、热心片区,以新昌南城为主的城南、万溪、黄溪、青农片区,以昌南大道及梅湖为主的*、*、*片区,以象湖周边为主的下尧、施尧片区以及以十字街为主的片区。
——大力改善了市政设施。投入约2200万元,圆满完成了江铃西二路等19条道路的综合改造,共改造路面29046平方米、摊铺彩色人行道板7884平方米、新铺设下水管道长7009米;广州路延伸段、青山湖南大道及华东国际工业博览城市场东路和西路全面启动;投入约500万元新建垃圾中转站2座、星级公厕7座,改建公厕15座,设置和更换果壳箱1400只,更换垃圾运输车300辆。同时,配合铁路部门实施了*西路、*路、火电路等3个铁路道口立交工程建设;配合市里实施了玉带河南支综合改造、胡惠元堤(昌南大道)拓宽改造、南高公路拓宽改造和京九铁路高架桥等重点工程建设。
——精心实施了美化、亮化、绿化、净化工程。投入1000多万元的城南目前最大的生态绿地广场八大山人广场及南苑广场正在紧张建设之中。投入约800万元实施了一条公益广告路(井冈山大道1.5公里)、一条绿色风光带(京九铁路*辖区段5公里)、两条景观围墙(下尧路1.5公里、洪都南大道1公里)、两条水系(五干一分渠4公里、梅湖水系)、两个接点(与*县接点的南高公路1.5公里、与西湖区接点的洪城路1公里)等系列工程,新装路灯、景观灯共200多盏。植树10多万株,绿化覆盖率达到39.5%,从市里近期通报的情况表明,我区已超额完成了绿化任务,目前位列全市第一。
——扎实推进了城市管理工作。投入约1000万元全面整治小街小巷、城乡结合部和居民住宅区及楼道的环境卫生;以洪城路电动车一条街为主的“万店整治”行动成效显著,整治率达99.8%,在全市各城区排名中位列前茅;*和*街道分别被评为全市卫生街区第一名和第三名;洪都、江铃等8个集贸市场家禽屠宰与销售分离,整改达标率100%,市场卫生秩序明显改观。抓好了主次干道清扫保洁与“门前三包”卫生责任制的落实,沿街店容店貌和单位门前环境卫生管理正向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迈进。
(三)改革创新卓有成效,治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全面完成了街道社区体制改革。建立街道一级“准财政”,街道财政所、社区事务受理中心逐步完善,强化了居民自治;举办了4期社区干部培训班,着重提高社区干部素质;择优公开选聘了54名社区干部;对部分家委会进行了整合,扩大了3个社区,成立了2个新社区;顺利完成了第六届社区居委会选举工作;打造象湖源、迎宾等精品社区,荣获全省“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光荣称号。
——深入推进了其它各项改革。基本完成了京山商场、四建公司的改制,着手做好了井冈山商场、*农场、*轻工机械厂等企业改制的前期工作;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卫生监督执法体系改革基本到位;充分整合区保健所、华夏医院的卫生资源,对部分业务实行了合作经营;进一步理顺了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了市容环卫体制。
——探索了一条节约型政府的路子。在全市各县(区)中率先成立了资产管理与投资评审中心,对投资实行全程监控,严把事前控制关、事中监督关和事后审核关,建立了项目初审、项目复审、项目会审的三级审核机制,完成工程项目预(结)算及经费审核116项,送审项目总金额2287万元,审定金额为1652万元,核减金额635万元,核减率为27.7%;规范财政资金的支付方式,减少资金运行的中间环节,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不断规范拓宽政府采购规模和采购范围,提高政府采购透明度,节约了政府采购成本;会计核算中心、文印中心、车辆管理中心等节约了大量行政办公成本。
——加强了建章立制工作。建立和完善了财税、街道协税护税、重点项目开发建设、创建、社区建设、人口与计划生育、信访、维稳、消防和安全生产等一系列考核奖惩办法,编制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综合目标管理督查调度手册》和《创建工作手册》。继续实行了项目推进、责任到人、及时调度和督查通报制度,已编发《督查通报》专刊10期;与此同时,建立了专项奖励基金制度,首次对重点项目征地拆迁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重奖。
(四)社会事业全面推进,和谐水平进一步提高
——促进了就业再就业。全区共有城镇新增从业人员5770人,安置下岗人员2141人,安置困难从业人员416人,完成劳务输出1425人;为400余名下岗失业人员、被征地农民提供了就业培训,为1410名下岗失业人员提供了免费职业介绍服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80笔,贷款金额达160余万元;为企业及自主创业人员减免税费165.5万元;组织开展了“再就业服务月”、“零就业家庭援助”、送岗位进社区和大中型招聘会活动,提供了12400个工作岗位;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服务功能有效发挥,安置下岗人员2258人,为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再就业优惠证》600份,办理《失业证》769份,为6000名下岗失业人员办理失业登记。
——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全区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520人,基金收缴率99%,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100人,基金收缴率80%,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400人,基金收缴率100%;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发放继续得到保证,全年共为2598名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1257万元,社会化发放率达100%;进一步加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险制度的实施和完善,1524名被征地农民办理了养老保险;市属企业学校、新划入我区学校的教师和有关事业单位职工生活补贴及女教师生育保险等按有关政策兑现到位;认真解决拖欠民工工资问题,为407名劳动者追回工资及押金29.8万元;进一步完善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及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建立健全了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去年全区共有4594户、11962人享受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累计发放低保金1095万元,荣获“全省低保工作先进县区”光荣称号;大力弘扬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为全区59名贫困学生发放了5.1万元助学金,继续开展了“慈善一日捐”活动,严格贯彻“两免一补”政策,对2821名(次)低保户、残疾人和困难户子女的书学杂费进行减免,减免金额为35.22万元;干部职工公积金计提比例由原来的8%提高到12%,干部职工人均年工资及福利逐步增加。
——推进了办公自动化建设。政府网站建设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公文交换系统建设全面完成;以信息化建设为载体和手段,全面推进了政府各职能部门和各派出机构的政务公开工作。投入100余万元添置了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办公设备。
——加强了人才队伍建设。开展了“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选拔工作,建立健全了企事业单位人才信息库;面向社会公开考试录用国家公务员13名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42名。
——破解了发展进程中的难题。以土地捆绑打包和争取政策支持等方式破解了区属企业和镇村遗留的各类历史债务近2亿元,消除了发展障碍;按照“统筹考虑、合理安排、标本兼治、有序推进、重点突破、阳光操作”的原则,破解了重点项目征地拆迁问题,去年共征地807亩,拆迁面积约17.55万平方米;落实领导接待日制度和信访高层决策例会制度,全力排查信访隐患,教育和引导群众通过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去年赴省到京访为0,赴市信访量比上年下降59%,破解了信访量居高不下的难题;采取包干挂点、昼夜监控、责任到人、严格奖罚等措施及铁的手腕、铁的纪律,共拆除违章搭建7594平方米,破解了乱搭乱建难题。
——深入开展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编印了一万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调查问卷、三万份公民道德规范公益广告和七万份致市民的一封信发放到各社区;以环境优美、秩序井然、生活便利、社会和谐为目标,广泛开展了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在开展好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同时,不断充实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努力打造*、黄溪文明小康示范村;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为目的,开展了创评“文明信用户”活动;全省婚姻登记机关建设现场会在我区召开;组织开展了“十件大事”及“十佳”先进集体和个人评选活动;涌现了*印钞厂和史小琴、罗淑兰等一批全国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推进了科教文卫体及计生事业。认真组织了第五届“科技活动周”;接受了省政府义务教育“两基”复查年检,*小学新教学大楼竣工,广州路学校正在规划设计,江西中英国际双语幼儿项目正式落户;精心编排的“踩莲船”节目在“中国江西傩文化艺术周”活动中成为亮点;举办了“社区擂台”才艺大赛活动;各街办、镇文艺演出队伍分别在象湖公园、灌婴广场等6个固定地点举办了规模最大、参演人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集中演出活动,5000余名演员参与演出;完成了卫生监督和疾控大楼主体工程,全民资的华夏医院入驻我区,改善了广大群众的就医环境和医疗条件;积极组队参加了全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全市体育传统项目田径比赛、全国健身气功展演、*市第三届社区运动会;推进计卫互动、依法管理和链式服务,稳定了低生育水平。
——进一步加强了民主法制及国防建设。自觉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切实加强与政协及各派的协商沟通;认真征求和采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重视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坚持依法行政,推进依法治区;加大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力度;改进法制宣传方式方法,扎实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工作;以解决群众打官司难为重点,加大法律援助力度;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工作,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明显增强,全市综治工作现场会在我区胜利召开;投资60余万元建立了人民防空地面应急指挥系统,组织了民兵预备役高炮实战演习;加大了审计监察力度,为规范经济运行和服务领导决策发挥了积极作用。
此外,全面完成了“*”规划编制工作;开展了多项专题普查活动;档案馆晋级省二级档案馆;统计、监察、民族宗教、侨务、史志等各项工作同步推进。
二、“*”期间简要回顾
“*”期间是我区建设城市副中心取得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开拓性地谋划发展,创造性地推进发展,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显著成就,在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等主要经济指标提前完成“*”计划的基础上,全面完成了“工业强区、三产兴区和社区建设”阶段性既定目标任务。
(一)区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逐步跻身经济大区行列
经济总量实现了五年翻番的目标。*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9.5亿元,比2000年增加48亿元,年均增长16.3%;财政总收入达到4.53亿元,比2000年增加3.66亿元,年均增长39.1%;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42亿元,比2000年增加1.14亿元,年均增长38.04%。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在全市各县区排位中位于偏上水平。
——实施“工业强区”战略提升了经济发展质量。依托辖区内大中型工业企业优势,发展与之配套的产业,逐步形成了以汽车和摩托车配件、机械加工、食品加工、精细化工、针织服装、饲料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昌南工业园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断增加。*年全区工业总产值165亿元,是2000年的3.3倍。
——实施“三产兴区”战略培育了经济增长点。“*”期间,我区商业网点成倍增长,现已发展到4530个。全区现有各类专业市场14个。*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1亿元,比2000年增长2.97倍,年均增长32.4%,全区市场交易额89亿元,比2000年增长4倍,年均增长15%。餐饮业朝着创品牌、上规模方向发展,中等以上餐饮企业达15家。
——实施“大开放”主战略注入了发展新动力。“*”期间,全区实际利用外资8147万美元,年均增长85.8%;实际利用内资14.86亿元,年均增长85.9%。先后引进象湖威尼斯、象湖源、国贸广场、国贸大酒店、江铃华翔、红星美凯龙等一批内外资项目。成功举办了2004年中国**区经贸恳谈会和福州、佛山项目推介会,开展了一系列小分队招商活动。
(二)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副中心形象日益凸显
城市建设投资规模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城市副中心形象日益凸显。
——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期间参与了全市统一组织的三轮“百路大会战”,累计投入资金6100万元,完成了京山新街、建设路、何坊西路、*西路、广州路一期、朱桥东路等42条道路的建设,配合市重点工程完成了洪都南大道、施尧路、井冈山大道改造和昌南大道建设。五年共实施100万元以上城市基础设施项目9个,城市建成区面积由2000年的13平方公里扩大到23平方公里。
——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市容保洁责任制,城市秩序得到明显改善;加强了居民小区的物业管理工作;取缔了一批污染严重的“六小”企业,组建了农村环境专业保洁队伍;加大综合执法力度,对辖区内违章搭建依法进行了拆除;对区内道路主干线、旅游景区周边实行全天候保洁;建立和完善了区街(镇)卫生责任区管理制度,广泛开展了群众性卫生清洁活动,加强了市容环境整治,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推进了农民公寓建设。按照统一选址、统一规划、统一配套、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安置、统一管理的原则,兴建了象湖、黄溪、*、*等新型农民住宅新区,逐步改善了农民居住环境,有力推进了农村城市化进程。
(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加强了社区建设。社区居委会“一房三机五配套”等软硬件建设已基本达标,居民自治水平进一步提高,继续推进了第二批“星光计划”项目,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社区治安、社区服务、社区教育等工作稳步向前发展。三家店社区喜获全国“青年文明社区”荣誉称号。
——落实了各项政策。五年来,全区共有城镇新增从业人员2.7万人,安置下岗人员1万人、困难从业人员2200人,完成劳务输出1万人,全区11962人享受低保政策,低保金额达3176.5万元;为企业及自主创业人员减免税费490万元,行政事业性收费16.2万元,发放免费职业介绍补贴8万元、职业培训补贴15万元、社会保险补贴5.2万元、公益性岗位补贴3.4万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36笔共计273万元;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和谐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加快致富;顺利实现全区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人员全部出中心向失业保障制度并轨,并轨率达100%;提高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和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费标准;全区公办学校教师已全部纳入了医疗保险;成立了区慈善总会,募集捐款70余万元,266人接受了捐款;全区副科以上干部与辖区155个残疾人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深入持久开展了“送温暖,心连心”活动。
——推进了教科体事业。教育结构和布局不断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五年来,接收企业自办学校14所,对麻纺学校、京山中学、建才学校等8所学校进行了资源整合,积极打造品牌学校;全区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小学在校学生巩固率、直升初中率均为100%,初中在校学生巩固率达97.8%;我区师生在近两年各类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109人次;继续教育发展较快,职业技术教育不断加强,社会力量办学逐步兴起;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大力推广应用各类实用技术,加强企业的技术创新,科技对全区经济的贡献率逐步提高;多次成功承办华东地区龙舟邀请赛暨*市龙舟赛,并获优异成绩;组织参加了“全民健身万人行”活动和*市第十三届运动会。
——发展了文化卫生事业。进一步整合了文化队伍,全区已建立了70多支、人员达5000余人的社区文化队伍;结合花园城市建设,投入数千万元建设市民休闲文化广场,目前共有规模不一的各类室外文化活动场所27个;通过举办或参与全国“四进社区”专场文艺演出、中国江西傩文化艺术周(节)等大型活动,促进了文化与旅游的结合;编撰出版了我区历史上第一部区志;第五医院成功实现了托管;抗击“非典”和防治“禽流感”斗争取得胜利,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系统进一步完善。
——创出了计生工作特色。全省流动人口管理现场会在我区召开,*农产品大市场经验全省推广,与企业生育文化共建成效明显,在全省率先建立“计生互动加油站”,全区人口出生率7.8‰,计划生育率93.76%,多次被评为省市计生工作先进县区。
各位代表,五年来,政府工作始终得到了人大和政协的认真监督,得到了省、市及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各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各人民团体的积极帮助,得到了各驻区部队、驻区单位、社会各界、广大客商的热情关注和真诚合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回顾“*”,我们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三次产业中第三产业比例仍然偏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运行质量不够高;地方财政收入总量仍然较小,抗风险能力不强;城市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城中村改造和非农矛盾仍然比较突出;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等等。这些问题已经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将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努力克服和解决。
三、“*”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今后五年,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纵观国内外形势,仍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经济全球化、沿海产业梯度转移,使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对于我们来说,不保持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就会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落伍。因此,我们必须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按照我市“追赶,互动,超越”和“打基础、蓄势能、快追赶”的战略部署,继续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坚持跨越式发展不动摇。
(一)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围绕快速崛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机制体制,促进社会和谐,继续实施“工业强区、三产兴区、社区建设”发展战略和大开放主战略,全力发展现代制造业,打造市场物流群,提升现代服务业,强化城市大功能,把*区建设成为以产业为支撑的城市副中心,实现经济、人口、环境、生态协调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
(二)发展措施
认真做好“北引、东拓、南接、西优、中突”和构筑“五大经济板块”这篇大文章,即从北面分流老城区密集的人口,引人才,引人气,引财气;向东面拓展,拉开城南新城建设的框架;南面在拓宽改造南高公路的基础上,积极融资对南莲路及周边进行综合改造,主动与市区以外的昌南区域“北进”对接,形成聚宝盆效应和链式效益,凸显区位优势;西面进一步优化象湖、梅湖及抚河的人居、旅游、休闲环境,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区品位;中间突出抓好区域商务中心建设,打造大商贸新平台。五大经济板块,即以锦城商贸广场为核心的综合商务板块,以洪都南大道为主的特色商业街板块,以新昌南城周边为主的半月型产业带板块,以象湖、梅湖和八大山人纪念馆为主的旅游经济板块,以及以洪城路、解放西路和抚河南路、施尧路为主的宾招楼宇经济板块。
(三)主要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6%,2010年达到183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2010年达到107亿元;
——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0%,2010年达到11.27亿元;
——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8%,2010年达到2.92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2010年达到56亿元;
——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6%,2010年达到6500万美元;
——实际利用内资年均增长15.7%,2010年达到11.7亿元;
——出口创汇年均增长15.6%,2010年达到4760万美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1.8%,2010年达到36.6亿元;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2010年达到14100元;
——农民纯收入年均增长12.1%,2010年达到9290元。
经过五年努力,实现经济总量再翻一番,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市县区中进入中上水平;实现建成区基本覆盖,创建具有较高品位的水景、园林、生态、文化景观和现代都市特色明显的人居新城区,并通过加快重点基础工程项目建设,拓展城区空间,与罗家组团、莲塘组团和生米组团对接,共同构建“大昌南”的城市化新格局。在经济和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基础上,使就业岗位大量增加,居民收入继续提高,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性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