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工商局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总结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过去五年的基本估价
*年至*年,是*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在中共*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发展为主题,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大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二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过去的五年,是*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的五年。我们围绕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推进增长方式转变,保持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规模总量进一步扩大。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由111.1亿元增加到168.3亿元,财政总收入由4.9亿元增加到15.5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1.2%和25.9%,综合实力名列全国百强县(市)第36位。工业经济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加强政策引导,开展重点扶持,鼓励科技创新,实施品牌战略,整合工业园区,整治区域性、行业性假冒伪劣,促进了产业集聚,推动了企业上规模、上水平。据统计,五年征用工业用地11186亩,投入技改贴息资金7100万元,带动全社会技改投资62.9亿元,培育省著名商标7只、省名牌产品13个,产值超亿元企业发展到17家。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制订农业四十条等系列扶持政策,大力优化农业结构,积极引导农业产业化经营,建成杨梅、马蹄笋等千亩以上特色基地12个,有9个乡(镇)、村被命名为专业特色乡(镇)、村,市本级农业龙头企业达到58家,粮经产值比例从63:37调整为26:74。第三产业进一步壮大。努力培育旅游业,壮大商贸、餐饮和文化娱乐业,房地产、信息等新兴三产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三次产业比例从7.2:64.2:28.6调整为5.8:57.1:37.1。
过去的五年,是*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的五年。我们坚持以改革开放促发展,积极实施制度创新和外向带动,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企业改革全面推进。完成57家国有企业、69家集体企业改制,组建股份有限公司18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实施。实行粮食市场化购销,开展农村税费改革,全面推行“村帐乡(镇)”制度,完成二轮土地承包。各项配套改革继续深化。初步理顺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和广电管理体制,逐步推开城镇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住房公积金制度,不断完善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开放型经济进一步发展。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有163家企业获得进出口自营权,出口额年均递增40.6%,外贸依存度从5.5%上升到16.5%;利用外资的领域和规模不断扩大,引进外商投资企业60家,合同利用外资3097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742万美元;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成绩显著,创办境外贸易机构30家,与10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合作关系。
过去的五年,是*城乡面貌显著变化的五年。我们围绕增强城市竞争力,着力实施规模拓展、品位提升、要素集聚三大战略,全面加快城市化步伐。高起点构筑城市发展新框架。制定实施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修编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确立了*大都市区南翼中心城市的目标定位;全面推进新区建设,积极开展旧城改造,城市建成区面积从8.4平方公里扩大到18.1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达到44.5%,提高了5个百分点;顺利实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组建了安阳、塘下、飞云、马屿、仙降等5个较大规模建制镇,构筑了城市梯级发展格局。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举全社会之力,建成一批事关城市形象和发展后劲的重大项目,初步改变了基础设施滞后局面。交通设施不断改善,104国道*段路幅全线拓宽,高速公路提前一年实现通车,全市等级公路总里程达530公里;供电供水的紧张状况基本缓解,年供电量达到22.2亿千瓦时,日供水能力达到8.5万吨;城市综合功能不断增强,市区垃圾处理场、电讯大楼、宽带网络等一批排污、通讯、信息基础设施先后投入使用,滨江大道一期、瑞祥大道二期、虹桥北路等市区主要道路相继竣工。注重提升城市品位。开展温瑞塘河和环城河综合治理,环城河截污率超过80%,总体水质有了明显改善;突出城市美化、净化和亮化,加大拆违改危和环境卫生整治力度,新增城市绿地37.8万平方米,城市个性魅力得到初步体现。全面加快新农村建设。实施供电“两改一同价”和乡乡通柏油路工程,开展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和标准农田建设,建成50年一遇沿海标准堤塘36.8公里;积极扶持中心镇、中心村发展,一批富有特色的小城镇快速崛起,农村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过去的五年,是*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的五年。我们立足增强城市文化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促进了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投入科技三项经费5178万元,实施科技计划项目810个,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1%,跨入了全省科技进步先进县(市)行列。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以创建省级教育强市为目标,拓宽筹资渠道,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全社会投入教育资金21.5亿元,建成省级重点(示范)学校7所、省教育强镇(乡)12个,初中毕业生升高中段比率由52.3%提高到82.6%。群众文化蓬勃发展,历史文化遗产得到逐步发掘和妥善保护,被命名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卫生“三大网络”基本建成,医疗保健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开展,竞技体育成绩喜人,获得*市第十一、十二届运动会金牌双连冠。广播电视设施不断完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整体水平继续提高,基本实现了“三为主”,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成绩显著,耕地连续实现占补平衡,“一控双达标”任务提前完成,森林覆盖率达到43.2%。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事业有了新的进步,民政、人武、人防、外事、侨务、对台、统计、档案、民族宗教等各项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过去的五年,是*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迈上新台阶的五年。我们坚持依法治市方针,整体推进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城乡文明水平。重视诚信教育、科普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推进移风易俗,反对封建迷信,努力营造崇尚文明、积极向上的社会新风尚。全面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不断加强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村镇和文明小区建设,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城市。自觉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议、决定,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共办理人大议案8件、建议意见2124件,政协建议案2件、提案1052件。主动应对入世新形势,建立政府文件备案审查制度,认真做好规范性文件的立、改、废工作。完成“三五”普法任务,推进“四五”普法工作,法律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公民法制意识不断增强。健全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制度,推行政务、村务、厂务、校务公开,基层民主逐步扩大。着力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基础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努力消除各类矛盾苗头。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以“打黑除恶”为重点的“严打”斗争,摧毁82个黑恶犯罪团伙;大力查处“黄赌毒”,依法严厉打击“”邪教活动,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过去的五年,是政府自身建设迈出新步伐的五年。我们认真总结反腐败斗争经验教训,建章立制、从严治政,进一步规范了政府行政行为。实施政府机构改革和审批制度改革,政府工作部门由34个减少到24个,减幅达29%;行政审批事项由946项减少到289项,减幅达69.5%。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依法确认行政处罚实施主体资格,制订实施重大行政处罚备案、行政复议、行政执法投诉和错案责任追究制度。推行办事承诺制,完善行风评议,加强效能监察,实行末位淘汰,促进了政府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和工作作风的转变。全面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政府层级监督,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查处各类行政违法案件240件。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和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建立健全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经济发展软环境投诉中心、会计核算中心和工程交易管理中心,逐步形成了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机制。建立和完善市长公开电话受理中心及其联动网络,连续三年实施为民办实事工程,切实解决了一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两个年”活动,制订实施市政府领导重大工作调研制度,注重发挥政府研究咨询机构作用,广泛听取社会各界人士的建议和意见,不断规范决策程序,完善议事规则,促进了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过去的五年,是*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的五年。我们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努力拓宽城乡居民增收领域,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明显增加,*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34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82元,年均分别增长7.3%和6.2%;居民储蓄余额由19.4亿元增加到98.5亿元,年均增长38.4%。居民消费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恩格尔系数继续下降,住房、教育、文化、旅游等消费支出逐年增加;私人汽车拥有量达每百户7辆,移动电话普及率为每百人50.3部,互联网注册上网用户已有73600户。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人均居住面积分别达到30.7平方米和37.2平方米。扶贫帮困工作明显加强,实施各类扶贫开发项目1450项,经济薄弱村减少到162个,贫困人口从56400人下降到8600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健全,全市落实低保对象4369户、7402人。
*年是本届政府届满之年,也是收获之年。一年来,我们坚持与时俱进,积极把握入世新机遇,在大好形势面前保持清醒头脑,紧紧抓住结构调整和扩大开放两个主要环节,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着力提高政府办事效率,着力增强企业发展活力,着力塑造城乡新形象,着力调动全社会投资积极性,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不少亮点。产业集聚步伐进一步加快。实施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布局调整,积极推进园区建设,要素供给矛盾逐步得到缓解,全市掀起了新一轮投资热潮。开放带动效应进一步显现。外贸出口继续高速增长,出口额达2.53亿美元;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首次引进了世界制造业500强企业。经济相关指标进一步好转。工业用电量增加30.3%,增幅居全省前茅,企业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继续攀升,金融机构贷款总额明显增长。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制度创新,积极开展“三区”建设环境整治,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对内优化了发展条件,对外增强了城市竞争力。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总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11.6%和36.3%。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历届市委、市政府打下的良好基础,离不开市人大、市政协的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五年来,*所取得的每一个进步,都凝聚着百万人民的辛劳和智慧,是全市上下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充分体现。全市人民日益增强的自信心和凝聚力已成为*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瑞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建设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五年历程,我们有成功,也有挫折;有经验,也有教训。我们必须在增强信心、加快发展的同时,更加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工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还比较低,引进外资工作相对落后,提高经济科技含量和增长质量的任务还很艰巨。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区域性、行业性污染问题比较严重,土地资源紧缺与集约利用程度不高并存,人口问题已成为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主要制约因素。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虽然我市总体上实现了小康,但城乡发展不够平衡,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部分乡镇财政赤字较为严重,中西部和东部地区之间差距拉大的状况还未得到有效扭转。在经济发展环境方面,基础设施滞后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生产要素的制约仍未得到有效缓解;社会治安形势还比较严峻,防控机制不够健全;安全生产仍需加强,信用环境有待改善;政府职能转变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机关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特别是1999年发生的涉及市政府领导和部门负责人的腐败案件,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形象,给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较大负面影响。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紧迫感和忧患意识,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和战略重点
各位代表,纵观全局,我们正迎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制造业转移步伐不断加快;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利用外资领域进一步扩大;随着以上海为龙头、江浙为两翼的“长三角”经济圈迅速崛起,浙江作出了“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战略决策,*推出“打造国际性轻工城”的举措,这将为我市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区域分工合作,搭建一个全新的平台。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市形成了民企发达、民资丰厚、民心思进等许多比较优势,为新一轮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在党的十六大精神鼓舞下,全市人民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热情空前高涨,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已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形势喜人,形势逼人,形势不等人。我们必须千方百计抓住机遇,满怀信心迎接挑战,坚持不懈奋起直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通过5年或更长一段时间的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更加开放、更具活力的浙江重要的现代工贸城市;建设成为呼应*、辐射周边的*大都市区南翼中心城市;建设成为尽显文化底蕴、富有时代气息的文化大市;建设成为民主文明、安定团结的法治社会。
根据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的部署,今后五年我市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政府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发展为主题,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加快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市场化和法治化进程,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主要预期指标是:到200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97亿元,年均递增12%;财政总收入达到30亿元,年均递增14%;外贸出口总额达到5亿美元,年均递增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300元,年均递增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830元,年均递增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我们要把握以下六个方面的战略重点。
(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实现城乡共同富裕
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山区海岛。今后五年,我们必须以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以共同富裕的目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形成工农相促、城乡联动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一是坚持农工贸一体化,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在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上取得新突破。大力发展加工流通业,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做强做大农业龙头企业;进一步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行农产品“绿色化”、“标准化”、“品牌化”,培育壮大特色农产品基地和专业特色乡村。二是坚持以城带乡,促进城乡一体化,在推动新农村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实施行政区划调整,加强村镇规划建设,加快旧村改造步伐,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新途径,积极推行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建立完善村集体经济保值增值新机制;深化村镇环境整治,扩大公交、信息、有线电视网络覆盖面,促进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三是坚持“山海协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增强山区海岛自我发展能力上取得新突破。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增加财政对山区海岛的投入,改善山区海岛基础设施,新建通村等级公路200公里;建设扶贫经济开发区,带动区域产业集聚升级;大力开展科技、教育、卫生三下乡,推行发达乡镇教师和医务工作者到山区海岛工作制度,多形式为山区海岛提供智力支持。积极实施开发式扶贫,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山区海岛建设,引导企业吸纳山区海岛富余劳动力。力争到2007年,全面消除经济薄弱村,山区海岛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250元,实现山区海岛的跨越式发展。
(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努力提升产业竞争力
产业定位决定城市定位,产业发展决定全局发展。今后五年,我们必须围绕建设浙江重要的现代工贸城市目标,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形成以先进适用技术为先导、优势制造业基地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一是增加工业用地投入,实施工业布局大调整,开展工业园区大建设,带动工业大集聚大发展,形成产业群体规模优势,不断壮大优势制造业基地。主动承接产业转移,集聚优势行业企业,把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的经济开发区逐步建成以外向型、科技型、规模型、效益型企业为主导,沿海跨江发展的现代化生态工业园。以东工业园区和北工业园区为基础,培育提升汽摩配主业,加速形成近30平方公里的国际汽摩配产业园,全力构筑“中国汽摩配产业之都”。坚持园区建设与区域经济对接,突出培育特色行业,加快乡镇特色园区建设,铸造“中国塑料薄膜生产基地”、“中国休闲鞋生产基地”、“自动化设备省级高新技术特色基地”等一批金名片,全面提升*优势制造业基地的区域知名度。二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升产业技术层次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努力培育差异型竞争优势。建立一批区域性、行业性的技术研发、质量检测中心,实施一批重点技改项目,发展一批名牌产品,培育一批产值超十亿元乃至五十亿元的大企业大集团。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三是坚持以现代经营理念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大力发展新兴三产,着力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整合优化商贸流通资源,规划建设浙南汽车贸易园等大型物流中心,初步建立起功能齐全、管理先进、设施完备的现代商贸流通网络。培育会展产业,规范房地产市场,加快发展会计、审计、法律等中介服务业,努力形成与城市化进程相协调的服务业体系。围绕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目标,树立旅游优先发展观念,加大财政资金引导性投入,运用市场化手段,大力保护、开发和整合旅游资源,不断壮大旅游业。
(三)加快城市化进程,努力增强城市集聚辐射力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加快城市化进程,是我市新一轮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今后五年,我们要围绕建设*大都市区南翼中心城市的目标,实施事关未来发展的“十大建设”、“双百计划”,努力把*建设成为辐射面广、竞争力强、朝气蓬勃的现代化城市。一是实施“北接南跨、东扩西延”战略,全面接轨*大都市区规划,不断增强城市的集聚力。结合飞云江三桥和*大道(暂定名)建设,开发沿线周边地段,促进安阳、塘下、莘塍、汀田、飞云加速融合,不断完善“一城五镇”的城市发展格局;结合56省道和瑞枫公路改造,大力支持马屿小城市和仙降、陶山、湖岭、龙湖等区域中心镇建设,承接中心城区辐射,带动区域联动发展。二是按照现代化、网络化要求,全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城市的承载力。完善“五纵两横一绕”的公路主骨干网,构建从市区到中心镇的半小时交通圈。建设一批输变电工程,全面改造农村电网,实现电力供给由基本缓解向适度超前转变。融合电信、广电网络资源,实施“信息化五大工程”,基本形成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技术应用集约化的格局,构筑“数字*”的基本框架。实施滨江大道三期、江北水厂二期、污水处理厂、垃圾无害化处理等重大市政设施项目,进一步完善城市配套支撑系统。三是立足山水特色,加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不断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化国土资源的整合优化和集约利用,实施东海滩涂综合开发,开展飞云江综合整治,推进百里清水河道建设和山区小流域治理,为城市发展拓展更大空间,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强的防洪保障。注重城市整体设计,建设个性鲜明的城市建筑和城市景观,彰显滨江滨海特色,塑造“显山露水”的城市气质。加强人口综合调控,提高人口整体素质;加大环境建设力度,倡导环保型生活方式,为*市民和我们的子孙后代创造清洁、美丽的家园。
(四)深化开放创新,努力构筑改革开放新高地
一个城市的活力,最根本、最主要的是观念的开放和体制的创新。今后五年,我们必须在开放创新上寻求新突破,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努力营造区域新优势。一是强化经营城市的理念,运用市场化的方法,优化配置城市资源,为城市建设筹措更加充裕的资金。加强国有土地经营管理,完善建设用地储备、拍卖机制,提高市场配置国有土地的比例,实现土地综合效益最大化;全面放开市政公用行业的投资领域,鼓励外资、民资参与基础性设施的产业化开发;实施国有资产战略性调整,加快国有资本从竞争性领域退出,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机制和运作方式,做好资本运营文章。二是强化“市外即外”观念,全面实施经济全球化战略,全方位推进对外开放,形成接轨大都市、融入“长三角”、面向国际化的发展新格局。全面开放招商领域,创新招商方法,对知名跨国公司、世界500强企业和重特大投资项目,实行“一事一议”、“特事特办”;进一步推进外贸出口多元化,完善外贸发展促进体系,引导企业广泛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充分发挥海内外*人的人缘优势,积极鼓励在外*人回乡投资创业,把“*人经济”转化为“*经济”。三是强化社会保障基金的筹措和积累,大力发展社会救济、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事业,努力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多渠道筹资机制,深化医保、医疗、医药联动改革,不断扩大医疗、失业和养老保险覆盖面;按照“组织在政府、支撑在社会、落实在基层”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四是强化金融创新,抓住*被列为全国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机遇,配合国家金融部门实施新一轮金融体制改革,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开办委托贷款,吸纳民间资金,力争在农村信用社体制、贷款营销机制、存贷利率市场化改革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为经济发展搭建通畅高效的金融平台。
(五)坚持科教兴市,努力发展区域特色的先进文化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发展的推动力。今后五年,我们必须围绕建设文化大市的目标,推动文化与经济的互动共进、有机结合,全面提升区域文化力。一是健全科教创新体系,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加大教育创新力度,全面实施新课程计划,以信息化促进教育的现代化;重视学前教育,高标准发展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段教育,积极发展继续教育,逐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推进办学主体多元化,建设民营教育园区,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认真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努力营造各类人才相对集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二是挖掘城市文化内涵,发展*特色文化。全面落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建设玉海文化游览片区,兴建市文化艺术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技馆等一批重大设施,修建孙氏故居、《琵琶记》文化主题公园、永嘉学派事功书院,塑造城市文化名片;多形式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弘扬鼓词、南戏等乡土民俗文化,鼓励创作优秀文化艺术作品,增强文化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加快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发展中医事业,争创全国中医先进县(市),不断提高城乡医疗服务质量和公共卫生水平。树立“大文化”理念,大力发展体育、广电等社会事业。三是协调发展“三个文明”,塑造新时代城市精神。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弘扬团结务实、拼搏争先的精神风尚,塑造新世纪*人海纳百川、开放大气的新形象;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普及科技常识,不断提高市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六)改善城市发展软环境,努力构建社会诚信体系
信用是支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信用环境是投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五年,我们必须围绕建设法治社会的目标,突出信用环境建设,坚持走“质量立市”、“品牌兴业”到“信用*”的发展之路,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以个人守信为基础、企业守信为核心、政府守信为保障的覆盖全社会的信用体系。一是加强政府信用建设。打造信用*,政府要率先垂范,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按照“小政府、大服务”的要求,继续推进机构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全力塑造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的政府新形象。加强人民武装工作,重视民主法制建设,深化“严打”斗争,健全社会治安防范机制,切实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秩序。二是推进企业信用建设。以税收、信贷等方面内容为重点,加大信用监管力度,形成严守合同、诚信经营的良好氛围。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坚持不懈地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行为,鼓励支持企业争创驰名商标、国家级名牌。三是开展个人信用建设。整合优化各种信用资源,建立信用数据库,积极发展信用中介服务机构,逐步构筑集个人征信、个人评价、个人查询为一体的信用服务管理系统;广泛推行诚信教育,引导市民在经济活动中按市场规律办事,做到重信用、守信用。通过政府、企业和个人三大信用主体的互促共建,不断铸造区域信用,着力改善我市经济发展软环境,增创经济发展新优势,全面提升区域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