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民政局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总结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民政局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总结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民政局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总结

一、*年工作基本总结

*年是实施“*”计划的最后一年,是富有成效的一年。一年来,在中共*市委领导下,我们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为目标,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团结奋斗,开拓创新,扎扎实实地开展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市第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预期的各项任务指标,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出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据初步统计,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51.6亿元,比上年增长10.3%;预算内财政收入9.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7.9%和44.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8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05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2%和8.4%。

过去的一年,我们以推进技术创新和发展效益农业为重点,调整产业政策,优化生产力布局,经济结构调整取得较大成效。启动“30-3-2”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加快了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步伐。去年财政共安排*万元技改资金和980万元科技三项经费,分别比上年增长170%和42%;新增省区外高新技术企业3家、温州市区外高新技术企业4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0.5%,比上年提高1.09个百分点。农业结构以效益为中心,面向市场作了大幅度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粮食播种面积调减幅度达到18.4%;渔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水产品总量达到13.96万吨,比上年增长13%;林业工作有了新进展,全年植树造林7679亩,完成省下达任务的1.7倍;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新增农业龙头企业7家,形成一批特色明显的农产品专业之乡;外向型农业和科技兴农迈出可喜步伐,以“华盛”水产品为代表的农产品出口大幅度增长;种子种苗工程全面推进,农科教相结合进一步加强。工业立足于机制领先、科技领先、规模领先和产品领先,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认真实施3个工业产业优化升级工程,狠抓质量立市、名牌兴业,深入开展打假治劣专项活动,取缔、关停了一批生产劣质冲床和假冒汽摩配件企业,摘掉机械压力机全国区域性质量问题的帽子,扶持了一批规模企业和优势产品,去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比上年增长21.1%,利润增长35.5%,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10家;精细化工、机械电子、汽摩配件、针织鞋类、塑料制品等五大支柱产业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产值继续增长,其中精细化工增长82.3%,机械电子增长25.9%;名优产品数量进一步增多,全市有2个产品列入国家级新产品试制计划、34个产品通过省级新产品鉴定、13个产品被认定为省和温州市名牌产品。同时,认真抓好工业规划布局,编制《*市工业园区规划》,加快生产要素向园区集聚的步伐,工业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了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商贸流通、交通运输、旅游等传统服务业持续发展,信息、金融、保险、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又上新台阶,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52亿元,比上年增长15.6%。三次产业比例逐步接近现代化指标。

过去的一年,我们主动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加快企业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加强对外经济合作与交流,改革开放进一步推进。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各项改革不断深入。全面推进国有流通、城建行业的企业改制工作,粮食、供销、物资、商业、建设等部门已改制企业45家,遣散职工2114人;对江南食品总厂等5家国有工业企业实施产权改革,近3000名职工改变了劳动关系,盘活存量资产近亿元;二轻集体企业改制也取得了较大进展。注重引导民营企业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新组建股份有限公司、企业集团9家,3家企业晋升为无区域集团。瞄准国家上市政策新动向,积极引导企业走资本经营的发展道路,有11家企业进入上市申报行列。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出台《*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全面推进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着力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全年参加养老保险人数净增7711人。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外贸出口快速增长,出口商品结构逐步得到优化,外贸出口总额1.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8.9%,其中机电产品占ⅸ25.9ⅹ%,比上年增长206.5%。利用外资稳步增长,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3家,总投资1184万美元;举办招商引资洽谈会,协议引进资金28亿元。境外加工贸易跨上新台阶,新批境外企业14家,与88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贸易。

过去的一年,我们以城市化为载体,调整乡镇行政区划,努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根据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的要求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出台有关加速城市化政策,推动产业、人口向城区、城镇集聚。积极稳妥地开展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撤销了12个乡镇,组建了安阳、塘下、飞云、马屿和仙降等5个较大规模的新建制镇,构筑了中心城区和塘下次中心发展新框架,解决了多年来想要解决的问题。以重点工程为抓手,加快城区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老城区环境初步改善,虹桥北路建设进展顺利,环城河综合治理和瑞湖过境线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效。新区建设快速推进,*广场开工建设,国际大酒店、安阳大厦等相继结顶。经济开发区建设进程加快,起步区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发展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企业投资空前活跃,一批外向型、科技型、规模型企业入区,实现了开发区引进外资零的突破。交通设施建设全面铺开,104国道改线工程和*温高速公路*段进入施工高潮,*三桥、56省道改造和桐岭隧道等几个重大交通项目,已被省政府列为“四自”工程,即将开工建设。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建成五十年一遇标准堤塘20.6公里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4公里,完成江北水厂80%工程量,十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主工程进入施工阶段,温瑞塘河综合治理工程清淤工作已全面启动。电力设施进一步完善,争取到1.3亿元资金投入农村电网改造,新建、扩建一批110KV和35KV的输变电工程。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亿元,比上年增长6.8%,其中重点工程建设完成投资8.3亿元。

过去的一年,我们围绕提升社会生活质量,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注重提高市民素质,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高标准实施“普九”,加快高中段教育发展;*中学迁建工程开始实施,安阳初级中学进场施工;初中毕业生升学率70%,高考上线率63.3%,高校录取人数3159名。改进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政策,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共引进中高级职称人才104名。积极做好稳定低生育水平工作,进一步健全基层网络建设,不断强化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基本实现“三为主”,当年计划生育率达到91.3%。开展卫生监督体制改革,注重疾病防治和传染病控制。认真开展创建卫生城市活动,在全市实施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城乡脏乱差的现象初步得到改观。加强文化广播电视和新闻出版工作,举办“孙诒让研究国际研讨会”,评选“*十大杰出历史人物”,创作了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健全广播电视网络,“村村通广播电视”通过温州市验收;《*日报》获得国内统一刊号。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竞技体育进一步发展。积极做好双拥优抚工作,改革退伍军人安置办法,获得省退伍安置工作先进市和全国爱心献功臣先进单位称号。继续实施扶贫开发,对山区89个经济薄弱村进行帮扶,进一步改善了山区的生产和生活条件。落实民族、宗教政策,对非法宗教活动进行专项整顿。圆满完成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调查登记工作,加强外事侨务活动和对台工作,移民、能源、人武、档案、市志、老龄、三防、气象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过去的一年,我们认真贯彻依法治市方针,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改进政府工作,经济发展环境不断改善。认真做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落实工作,全年办理市人大代表议案2件、建议347件,政协委员提案289件。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认真办理各类行政复议案件。进一步完善基层法律服务网络,顺利通过“三五”普法教育验收。加强社会稳定和信访工作,加大对社会不安定因素排处力度,妥善处置了一批群体性冲突。突出抓好流氓恶势力、等问题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社会治安基层基础建设,发动广大干部群众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加强对民间组织的政治引导和依法管理,圆满完成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试点工作。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认真开展“三讲”教育和机关思想作风教育,制订出台并逐步落实了一系列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规章制度。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全面完成47个部门的改革任务,减少了63%的审批事项,审批审核事项合计减少43.9%,同时筹建市政府审批服务中心。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健全政府采购制度,建立市级机关会计核算中心,66个机关单位的财务纳入“中心”统一核算。按照精简机构的要求,全面开展清退临时工工作,共清退机关事业单位1600多名自聘临时人员。切实加强干部廉政建设和政府内部监督,加大监察和审计工作力度,全年监察立案查处234件,审计立项52起。下大力气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突出抓好中小学乱收费治理和校服征订工作。全面清理、整顿、归并农村合作基金会、金融服务社和城市信用社,化解了金融风险。建立市长公开电话受理中心和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在政府与企业、市民之间建立起快速沟通的渠道。出台《*市土地征用、使用试行办法》等系列政策,合理解决建设用地问题,实现全市耕地占补平衡目标;改变了连续几年来的征地困境,经济开发区的土地基准价格从每亩20万元降到12万元。为民办实事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去年人代会提出的10件实事,都已圆满完成。

各位代表,一年来,政府工作得到了市人大、市政协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各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离退休老同志、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国际友人的热情帮助,驻瑞部队、武警官兵为我市的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表示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回顾和“*”展望

各位代表,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人类社会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回首已经过去的二十世纪,特别是从八十年代以来,我们*一直以较快的速度发展,保持了经济强市的地位。在这世纪之交,“*”计划已经完成,“*”计划就要实施,努力发挥比较优势,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是我们肩负的神圣使命。

(一)“*”时期取得的成绩为*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时期是我市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阶段,全市人民勇于实践、努力奋进,经受住了亚洲金融危机、国内需求不旺和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克服了系列腐败案件所带来的冲击,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计划制定的各项目标基本实现。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经济结构逐步优化。据初步统计,“*”时期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年均分别递增14.2%和18.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2721元,是全国同期的1.8倍;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例从“*”期初的10.2:61.3:28.5调整为6.8:59.1:34.1,经济增长格局从过去主要依靠第二产业推动转向二产和三产共同推动。基础设施逐步改善,城市面貌发生较大变化。上等级公路扩展到495.6公里,公路密度达到36.4公里/百平方公里,电话普及率达到19部/百人。有计划地开展旧城改造,全面启动新区和经济开发区建设,市政大院、新世纪广场、滨江大道一期等一批标志性建筑物相继建成,古老的*城逐渐变大、变新、变美。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52.1亿元,重点工程共完成投资额24.5亿元,中心城区面积由1995年的5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10多平方公里,综合功能有了较大的增强。城市化水平达到42%。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全面推进。基本实现国有工业企业改革两年规划目标,形成以民营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实行外贸、外资、外经联动,外贸出口总额年均递增49.5%,累计协议利用外资1.1亿美元。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1998年通过浙江省科技进步先进县(市)验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2%;提前两年通过“两基”教育验收;广播网络覆盖全境,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8%;医疗卫生和文化体育条件继续改善,达到国家初级医疗卫生保健目标,获得全国体育先进县(市)和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称号;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殡葬改革全面实施,城乡文明水平逐步提高,海岛山区扶贫开发不断推进,绝对贫困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递增10%和ⅸ8.7ⅹ%,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年恩格尔系数为48%,比1995年降低18.6个百分点。

刚刚过去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令人鼓舞的,这都是全市人民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奋发努力的结果。回顾这五年的实践,体会比较深刻的有以下几点:一是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不能小胜即骄,小康即满,盲目乐观,固步自封,一定要增强危机感、紧迫感,不管是在宏观环境宽松的时候,还是面临困难挫折的时期,都要咬住发展不动摇,充分利用过去积累起来的成功经验和物质条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二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时期我市提前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提前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走出了一条以农村工业化推动现代化的路子。这充分说明,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必须从*实际出发,把激发革命热情与尊重客观规律统一起来,把敢为人先的气魄与扎实工作的态度结合起来。三是必须坚持创新精神。五年的实践证明,*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靠创新,没有创新,发展就没有动力。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大胆改革,全力推进科技进步,努力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四是必须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是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政府只有以造福人民为神圣职责,开拓务实、高效廉洁、恪尽职守,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的真心拥护,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全市人民的积极性,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

(二)“*”时期的奋斗目标

“*”期间,是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期。这个时期,我市经济发展将进入以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为中心的新阶段,社会发展将更加注重人的现代化。在这个时期,我们既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又充满着更多的希望和机遇。当前,世界正进行着经济结构大调整,科技进步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且东部地区大发展,西部地区大开发,老工业基地大调整,资本、技术、商品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这既给我市以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也为我市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扩大开放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广阔的空间。

在这个时期,我们既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更要清醒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市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生产要素特别是民间资金储备达到了相当规模,同时也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随着上海经济圈和省内三大都市经济圈的崛起、沿海大通道和温福铁路的建设,我市区位优势明显强化,区位作用更加突出。经过“三讲”教育、“双思”教育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活动,全市上下加快发展的愿望更加强烈,思路更加清晰。但是,当前一些结构性矛盾、体制性因素以及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还很大。一是产业层次不高,农业产业化程度低,规模经营步伐较慢;工业企业规模小,产品科技含量低,名牌产品少,缺乏创新力和竞争力;服务业档次低,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二是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功能偏弱,建设品位不高,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交通、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三是对外开放层次不高,利用国外资金和技术的水平较低,参与国际分工与交换的意识和能力不强。四是科技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和经济发展不协调,公民素质状况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技术创新能力与人才储备不足,生态环境问题比较突出。五是发展软环境有待改善,干部群众中小富即安、封闭保守等思想倾向较为普遍,腐败现象时有发生,机关单位的服务意识不到位、服务效率低、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我们要趋利避害,扶正祛邪,继续发扬敢闯敢冒、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气魄,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在区域竞争中再创优势。

“*”时期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年全市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既是上级对我市的要求,又符合我市的实际,更是我市人民的强烈愿望。根据这个总体目标,我市到*年要达到: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实力明显提高,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综合经济实力稳居全省强市行列,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达到省定的基本实现现代化阶段性目标要求;建成服务功能比较完善、基础设施比较现代化的城区和比较合理的城镇体系,成为辐射浙南和闽北地区、接轨国际国内市场的轻型加工业基地和重要商品流通集散地;继续保持相对领先的体制和机制优势,形成良好的发展环境,参与国际、国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范围与领域不断扩大,经济开放度明显增强;科技教育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得到加强,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人的现代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三)“*”时期的战略措施

“*”时期的宏伟目标是切合实际、充满希望的目标,是鼓舞人心、催人奋发的目标,把宏伟目标变成壮丽现实,难度是大的,但我们坚信,经过全市人民的艰苦奋斗,努力争取,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期间,将重点实施五项战略措施:

一是经济结构调整战略。立足效益,面向市场,以优化升级为目标,产业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到*年,全市三次产业构成比重调整到5:56:39。一要加强农业。大力发展有助于发挥各地比较优势的生态农业、创汇农业和城郊型农业。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上规模的专业生产基地、批发市场以及专业经营大户,推广公司加农户经营方式,提高农产品加工深度,搞活农副产品流通,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创出若干销售额高的名牌产品来。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开展农业综合开发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建设农业高新技术成果试验基地。二要提升工业。通过打假、扶强、促优、育新,提高主要产品市场占有率、科技进步贡献率和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提高规模经济、品牌经营、国际化经营的水平。壮大省市“五个一批”企业、区外高新技术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形成区域性整体规模优势。积极运用高新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构筑中小企业群体优势。规范企业质量管理和价格管理,积极鼓励和扶持企业争创全国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加强工业园区建设,构筑有利于生产要素集聚的政策体系,建立若干统一的产品质量检测和技术开发机构。三要发展第三产业。积极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在政府行政管理、社会公共服务、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运用,建设高标准数据库,充分挖掘因特网潜在价值,大力推动网上信息的利用,发展电子商务、远程医疗等信息服务,实现信息产业化,提高全社会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业,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商贸企业集团为龙头,以专业市场为依托,按照中心城区——塘下小城市——重点镇三个发展层次,形成三级商贸业发展区;坚持产品基地和销售网络建设并重,加快发展*水产城和*农贸城,完善*商城,建立浙南汽车展览销售中心,形成开放、有序、竞争的市场体系。继续加强交通运输业,引导专业运输企业向股份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带动运输服务、搬运装卸、车辆维修等相关服务业,建设快速客运中心和货运信息配载中心,构成公路运输主枢纽。着力抓好旅游业,以省级风景名胜区仙岩和寨寮溪的开发为重点,加快铜盘岛、桐溪、圣井山、梅龙溪的开发建设,逐步建成“五区一岛”旅游专线。同时,继续发展和规范金融、房地产、会计、法律等服务业。

二是改革开放战略。要积极探索公有制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鼓励和支持企业之间的参股、控股、兼并,推进存量资产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重组;加快股份制企业申报组建上市公司的步伐,引导家族式企业改进内部管理制度;继续做好国有企业的改革工作,全面完成国有企业改革任务。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覆盖面,全面实行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积极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互助和优抚安置等社会保障事业,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救济补助标准。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方式创新,完善行政审批制度,健全政府采购制度和建设项目招标制度,规范公共财政制度,努力形成“小政府、大服务”的办事机构和管理模式。要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继续实施外贸出口多元化战略,调整和优化出口结构,有效组织优势企业开展加工贸易业务;改进招商引资方式,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规模和水平;加强经济开发区建设,努力把*经济开发区建成招商引资、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工业集聚的中心;进一步拓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交流领域,鼓励企业赴境外发展加工贸易、兴办市场。

三是城市化战略。抓住要素集聚和基础设施建设两个重要环节,完善城镇空间布局,促进城乡协调发展,逐步把*建成为现代化中等城市、温州都市经济圈的南翼中心。一要按照四级城镇规划体系,有序推进城镇发展。中心城区要按照“一城三镇”的框架和“培育特色、完善功能、提高品位、东扩西延、跨江发展”的思路,继续改善发展环境,提高建设档次,增强集聚能力,不断加强向周边腹地的辐射和推进力度。塘下镇要以城市经济发展区为依托,重点发展工业经济,强化工贸、交通和服务三大功能,逐步形成小城市,成为全市的经济次中心。马屿、龙湖、陶山、湖岭等中心集镇要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改善基础设施,着力集聚生产要素,开发特色产业,发展区块经济,带动腹地经济社会发展。仙降镇要进一步培育产业优势,建成市郊工业重镇。一般乡镇在积极开发当地资源的同时,加强中心村建设,就近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主动接受产业梯度转移,充分发挥基层地方性小集镇的作用。二要继续开展扶贫开发,积极促进中西部山区、半山区以及海岛经济社会发展。把扶贫开发的工作重点转移到加快致富奔小康上,实行倾斜政策,积极筹措资金,加大交通、电力、教育等基础设施的投入,重点发展特色农业,有选择地培育和发展具有特色的工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实施迁村扶贫等多种扶贫办法,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三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承载能力。要坚持外抓大交通、内抓大配套的做法,按照经济区域布局和城镇体系建设的要求,充分利用紧邻温州市区、机场和港区的有利条件,抓好温福铁路*段和市内港口、码头建设,重点改造和完善“五纵二横一绕”公路主骨架,综合整治并疏通*航道,建成海陆空三位一体现代化交通网,实现市域内集镇1小时交通圈。继续加强海塘、江堤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防洪、减灾体系。加快输变电工程建设和城乡电网改造,实现城乡同网同价。同时,全面实施环境建设工程和景观建设工程,完善供水供气、污水垃圾处理和环卫、园林绿化等设施,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到*年,人均公共绿地达到7平方米。四要做好经营城市大文章,着力提高城市品位。完善土地使用政策,有效配置土地资源;健全市场化的投融资体制,增加对城市建设的投入;建立关系顺畅的管理服务体系,逐步改善城市形象;全面改革户籍制度,推动人口集聚,加快城市化进程。到*年,城市化水平达到55%以上。

四是可持续发展战略。〖HTF〗切实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逐步建立起有利于计划生育和提高人口素质的社会保障体系、利益导向机制和管理工作机制。到*年,全市总人口控制在124.5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下。适应人口老龄化趋势,积极发展老龄事业,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海洋资源和矿产资源,把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紧密结合起来。高度重视保护生态环境,努力改善城镇环境质量,工业废水处理达标率100%,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90%,大气环境质量控制在国家二级标准,烟尘控制区覆盖率100%,噪声达标区覆盖率70%。

五是科教兴市战略。全面实施科技创新,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认真规划和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成高新技术孵化器和人才村。到*年,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以上,政府科技经费投入占财政支出比例达到4%,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达到25%以上。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保证教育适度超前发展,在高标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基本普及高中段教育,进一步发展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基本形成职前、职后培训网络,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满足各层次继续教育的需要。加快电大发展,逐步把电大建成集远程教育、社区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高等教育综合基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继续增加对教育的投入,继续倡导尊师重教的风气,改善教师的待遇,逐步完善现代化的办学设施。实施“新世纪人才工程”,健全人才使用激励机制、引进流动机制、培养教育机制。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争创文化强市。大力发展广播电视、体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推动社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提高市民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妥善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接受人大监督,支持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扫除社会丑恶现象,遏制腐败现象发生,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社会全面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