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民政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总结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期间,是我市加快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和市场化进程,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根据市委十届九次全会《关于制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精神,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我们研究制定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草案)》]。
《纲要(草案)》提出,“*”期间,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不断加快开放步伐,积极拓展国内国际市场,突出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进城市化,促进经济体制、产业结构和城乡结构转型,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和全面进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加快建设外向为主的经济强市、江南水乡的文化名城、观光休闲的旅游胜地,向港口型现代化中等城市迈进。
《纲要(草案)》提出我市“*”期间的战略方针是:坚持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统揽全局;改善经济运行和对外开放条件,构筑有竞争力的发展环境;突出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促进经济体制、产业结构和城乡结构转型;坚持以人为本,继续实施科教兴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纲要(草案)》相应提出我市“*”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指标是:(1)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4%,人均3万元,一、二、三产业比例为6.5∶62∶31.5。(2)地方财政收入年均递增15%。(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累计115亿元。(4)实际利用外资累计1.35亿美元,外贸出口供货总值年均递增15%。(5)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递增10%。(6)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的比例达到85%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0%。(7)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5‰以内。(8)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均达6%。(9)城市化水平43%。
提出上述目标,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国际国内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为我们提供了现实可能。今年,我国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组步伐加快,这些既给我们带来挑战,更给我们带来发展机遇。国家实施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必将有力地拉动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我市完全有能力实现今后五年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二是我市已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基础。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特别是“*”时期的发展,我市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投资环境日益改善。通过不断加大投入和引进外资,企业规模迅速扩大,特色产业支柱作用明显,新兴产业发展迅速;通过开发建设三级工业园区,集聚作用开始发挥,生产力布局逐渐优化;通过发展效益农业和产业化经营,农业发展逐步走向园区化、规模化、组织化;一批重大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相继建成和即将开工建设,我市的交通枢纽地位日益确立。三是初步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我市基本完成了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所有制结构得到有效调整,为经济的持续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为我市确保社会稳定提供了条件。同时,全市上下思想解放,勇于开拓,勇于创新,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初步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发展路子。
为实现《纲要(草案)》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期间,政府工作的主要着力点是:围绕建设外向为主的经济强市,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加快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再创开放型经济新优势;围绕建设江南水乡的文化名城,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和内涵,初步形成具有*特色的大文化格局;围绕建设观光休闲的旅游胜地,加快旅游资源开发,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工作重点是: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不断提高产业竞争力
“*”期间,我们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提高我市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竞争力。
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立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积极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加快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逐步形成标准化生产、机械化作业、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现代农业格局。提高传统优势产业,发展精品农业、外向农业、产后农业。扩大经济作物生产,到“*”末,粮经面积比达到45∶55。发展特色畜禽业、名优水产品生产,养殖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到45%。创新产业组织机制,推进农业规模经营,发展一批科、农、贸结合的新型农业龙头企业和龙头组织,推进农业产、加、销一条龙,建立企业与农户之间有效的组织形式和内在的利益联系机制。调动农民特别是工商企业投资效益农业的积极性,增加农业投入,推广设施农业,提高农业生产装备水平。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继续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拓宽收入渠道,切实加强管理。
调整优化工业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提高整体素质。加快*经济开发区、乡镇工业小区、企业工业园联动开发。新办项目向三级园区集聚,尽快形成集聚效应。到“*”末,*经济开发区完成3.9平方公里的开发建设,乡镇工业小区和企业工业园开发建设加快推进。大力发展特色规模经济,培育服装、光机电、造纸、箱包等特色支柱产业。到“*”末,服装行业销售收入200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服装生产县(市)之一,初步建成服装强市。光机电行业争取成为全省机电、光通信产品的重要制造基地之一,造纸行业争取成为全国最大的低克重牛皮箱板纸生产基地之一,箱包行业争取成为国际软箱类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着力扶持企业上规模,到“*”末,培育年销售收入超2亿元的特色规模企业50家,其中销售收入超5亿元企业6家、超10亿元企业2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成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扶持发展光通信、机电一体化、电子、新材料、新医药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5%。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重点加强技术装备和工艺创新、产品创新。
进一步拓展服务业,不断扩大三产总量。按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求,加快发展服务业,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重点发展旅游业、商贸业,拓展现代服务业,明显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以九龙山旅游度假区、东湖水乡风情旅游区为核心,建成“东海西湖”、“东湖八景”,成为省内一流、国内外有影响的以山海风光、江南水乡为特色的旅游胜地。继续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金融保险等产业,广泛应用现代管理和现代经营方式进行改造提高。培育和发展要素市场,形成开放、有序、竞争的现代市场体系。培育资本市场,规范产权市场,发展人才、劳动力和技术市场。培育发展若干能带动生产和消费的专业市场。发展社区服务业,推进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社会事业的产业化进程。到“*”末,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31.5%。
(二)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开发
“*”期间,我们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劳动者素质,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技术和人才支持。
加强技术创新。以制度创新促进技术创新,实施“千百工程”,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建立完善技术创新的投入机制、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完善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制度,建立健全科技开发、信息服务、技术中介等机构。建成企业技术开发中心20个。“*”期间,全市科技综合实力实现较大幅度提高,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5%。全面实施新世纪人才工程,调动企业培养、引进人才的积极性,努力营造聚才、育才、用才的良好环境,加快人才集聚。坚持培养与引进并举,重点开发面向我市新型产业体系的中高级紧缺复合型人才。改革人事和分配制度,建立适应人才柔性流动的机制。到“*”末,全市每万人中拥有各类人才400人以上,其中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比例达到29%。
加速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化建设规划和管理,完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培育发展信息产业。推动信息技术在各行业中的广泛应用,发展电子商务。基本普及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主的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加快政府行政管理、社会公共服务、企业生产经营等的信息化步伐,提高全社会信息化程度。
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高标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加快发展高中段教育,加强幼儿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逐步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重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重点示范学校,建成市成人职业教育中心,新建一所普通高级中学,积极探索与高校联合办学途径。深化学校内部改革,完善校长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推动教育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鼓励多种形式的社会办学,逐步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到“*”末,初步建立起现代教育体系。
(三)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期间,我们要立足新世纪、面向现代化,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城市整体功能,加快推进当湖�乍浦组合城市建设,努力提高城市化水平。
进一步加快城市化进程。以经营城市的理念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坚持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相结合、小城镇建设与产业集聚相结合、加快建设与加强管理相结合,完善城市规划,注重功能培育。加快中心城区建设,重点推进东湖区开发,完成二环以内开发建设,建成城市防洪工程,不断完善市政公用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集聚和辐射功能。到“*”末,市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以上,人口规模达到10-12万人。加快乍浦镇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乍浦经济开发区、九龙山旅游度假区等区块开发,促进人口和产业的集聚。增强新仓镇、新埭镇城镇综合功能,突出区域重点镇地位。坚持梯度推进原则,合理加快一般镇建设。建成10个现代化中心村,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建立城市化发展机制,积极探索调整农村用地政策措施,完善城镇建设的投融资机制,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城镇住房、就业、教育、社会保障等体制改革,加强社区建设,增强城镇的服务功能和吸引力。
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着眼长远,统一规划,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建设一批交通、邮政通信、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改造县乡公路主干线,市区至乡镇公路达到二级以上;通村公路实现网络化、等级化,通往重点村公路达到三级。结合*省道*段改线工程,建成当湖至乍浦新线。协助实施杭州湾跨海大桥北岸接线工程。完成主要航道护岸建设。建设可靠安全的水利防洪防旱体系,基本完成主要骨干河道整治和乡镇、村主要河道疏浚,完成全市灌区改造,基本搞好农田圩区建设。完善供配电网体系,加快电网改造、升级步伐,改善输变电设施。深化农电管理体制改革和农村电网改造,实现城乡同网同价。加快邮政通信设施建设,住宅新区信报箱到户率100%,电话主线普及率达每百人28部。加快建设完善城市给排水、供气网络体系,基本建成分质供水工程,建设污水收集、排放系统,建成2个日供气能力200立方米的管道石油液化气站,做好与“西气东输”工程的衔接工作。结合民用建筑,修建1.5万平方米防空地下室。
(四)进一步深化各项改革,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期间,我们要以企业制度创新、政府职能转变为重点,继续深化各项改革,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深化企业改革,加快制度创新。全面完成国有、集体企业改革,优化企业股权结构,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和优秀经营者流动。鼓励优势企业以购并、控股等形式进行资本经营,支持企业上市,特别要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到创业板市场融资。营造企业发展公平竞争环境,支持、鼓励和引导个体私营企业快速健康发展。围绕企业制度创新,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依法规范企业劳动关系和用工制度,全面完成职工身份转换,建立起新型的劳动用工机制。
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完善政府调控经济的方式和手段,工作重点向搞好宏观调控和创造良好环境转移,充分发挥政府在发展区域经济、维护市场秩序、提供公共设施,以及在保护生态环境、保障社会公平与基本福利等方面的调节、管理、服务作用,确保经济与社会协调、有序发展。整顿和规范经济秩序,加强社会管理,优化发展环境。完善国有资产监管运营体系,建立规范的保值增值考核和监督机制。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财政基本框架,全面推行财政“四统一”管理。切实加强政务公开、政府采购等工作。
(五)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
“*”期间,我们要以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为契机,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和技术,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利用外资。强化招商引资基础工作,加强对外资企业的服务和管理,优化投资环境。健全各级招商组织,培养复合型招商人才。发挥以外引外优势,不断改进招商方式,开辟新的招商渠道。进一步拓宽招商领域,力争在农业、基础设施、服务业等领域有新的突破。坚持量质并重,将利用外资与经济结构调整紧密结合,注重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及高新技术项目投资额占引进项目的30%以上。
坚持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进一步扩大外贸出口。继续发展加工贸易,鼓励发展一般贸易。改善出口产品结构,努力提高传统出口产品质量和档次,扩大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巩固和发展传统出口市场,加快开拓新兴市场。重点发展一批自营进出口优势企业,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出口。到“*”末,全社会外贸出口供货值155亿元,地方自营出口9亿美元。
进一步拓宽渠道,加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支持优势企业对外投资和在境外设立窗口,继续开展对外劳务合作。加快接轨上海步伐,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进一步拓展*经济发展空间。
(六)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期间,我们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社会各项事业繁荣,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明显提高。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形成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制度规范化、管理社会化、覆盖全社会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可靠、稳定的社会保障基金筹措机制和有效运营、严格管理机制。扩大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实现城乡各类从业人员养老保险全覆盖。完善失业保险制度,把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纳入失业保险。推行个人帐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生育、工伤等基本保险,加强农村医疗保障。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展社区服务业和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等社会保障事业,切实保障社会特殊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努力扩大就业渠道,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劳动制度,保持全市就业形势基本稳定。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普遍实行农村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民主管理和城镇计划生育社区综合管理,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推进计划生育综合改革,提高优质服务水平。积极发展老龄事业,健全老龄人口社会保障,不断提高老龄人口的生活质量。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加强工业企业环境保护长效管理,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集中治理。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切实保护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加强废气、废水、噪声、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弃物等治理工作。依法保护和开发土地资源,健全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强化土地执法监督。切实加强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全面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以建设文化名城为目标,制定和实施文化名城建设规划,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创建全国先进文化县(市)。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名人文化,大力发展水乡文化、西瓜文化、服装文化,广泛开展广场文化、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群众性文化活动。鼓励社会力量办文化,活跃和规范文化市场。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和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迁建图书馆,翻建影剧院。大力发展卫生事业,深化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农村初保工作水平,全面实施大病统筹,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实行医药分离,加强卫生执法监督管理。建成市一院门诊楼,迁建市二院、防疫站,基本完成农村自来水管网改造。巩固全国体育强县(市)创建成果,推动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建成市体育中心。加快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实现村村通有线电视,建成市广电中心。迁建市档案馆。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坚持德治与法治相结合,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整治社会风气和居住环境,建成省级文明城市,争创国家级卫生城市。进一步开展农业农村现代化教育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加强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开展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接受政协及派民主监督,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密切联系工商联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加快依法治市进程,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素质。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监督体制,认真做好行政复议工作,加强行政系统内部的层级监督和监察、审计、财政等专项监督,切实加强勤政廉政。扩大基层民主,加强村务公开。实施“四五”普法教育,增强全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落实民族政策,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