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人事局规范人事管理总结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20*年,我局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支持下,求真务实,大胆开拓,稳健开展人事劳动工作,为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一、20*年工作成效
一是稳步推进《公务员法》的贯彻实施工作。我们始终把《公务员法》的贯彻实施作为我县今年人事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省市要求和《*县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方案》,稳妥地做好了公务员日常登记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的申报登记工作。对20*年度新录用的62名公务员进行了正常登记。认真对照参照管理的政策法规,我县档案局等4个单位已被批准为县政府序列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共有31人在政府序列参照管理单位进行了登记;二是加强干部职工继续教育工作。以贯彻落实“一法三制度”为契机,组织全县干部职工积极开展自学和集中学习,逐步增强全县干部职工的学习能力、行政能力和执行力,增强科学履职能力。组织开展了公务员初任培训62人、新招聘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初聘培训163人、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术等级培训91人,组织“一法三制度”、公共管理核心内容、《突发事件应对法》培训考试2758人次,合格率达100%。
组织开展了4431人参加的专业技术人员《成功学》、《突发事件应对法》培训,完成了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外语、经济资格、执业资格的网络报名和中、高级技能人才的报名、培训工作;三是扎实开展20*年人才招录招聘工作。根据《公务员法》和云南省20*年公务员考试录用有关规定及《事业单位招聘专业技术人员暂行规定》,科学编制“*县机关事业单位20*年进人计划”和“*县20*年度公务员招录计划”,设置公务员招考岗位62个,定向考录村(社区)公务员岗位5个,今年的考试报名全部采用网上报名,顺利完成了招录公务员报名初审、资格审查、面试、考核政审、体检等工作,招录63名公务员。设置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招聘岗位219个,招聘专业技术人员210人,其中教育系统160人、卫生系统26人、其它系统24人。
并为县消防队招聘消防协管员10名;四是加大人才选拔力度,推荐评审初、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98人,推荐上报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选拔评选1人,上报第四届科技兴乡贡献奖推荐评选2人,推荐表彰全市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1人,确定科员37人;五是探索开展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与组织部门配合,认真组织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经宣传、网络报名、考试、资格审查、考察、政审、体检后,共有21名大学生被派遣到农村基层组织任“村官”,切实为基层服务工作注入了新鲜血液;六是强化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年度考核管理,认真开展了机关工作人员20*年度的考核工作,全县机关工作人员参加考核1602人,其中:优秀267人,称职1293人,基本称职4人,不称职1人,不定格37人。全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加考核4926人,其中:优秀706人、称职4192人、基本称职1人、不称职1人、不定等次26人,为奖惩、培训、辞退、调资、任职等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七是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劳动合同制工人职业资格管理工作,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工考信息系统建设,全面展开了1055名工勤人员基本信息采集录入工作,进一步规范了职业资格管理,切实推进人事劳动工作信息化进程;八是强化人才流转管理。规范人才流动,积极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合理调配人才资源,接待并办理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报到登记256人,办理干部调动82人,其中:县内调动61人、调出县外18人、外县调入3人,办理辞职5人,促进了人才的合理、有效配置。
(二)严格编制管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认真贯彻落实《公务员法》、《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重点推行和完善以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一是积极维护机构编制工作的权威性。认真宣传学习《云南省机构编制管理条例》的精神,严格执行乡镇机构编制管理,实现“5年内乡镇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数只减不增”的目标。动态管理机构编制和人员编制台帐,实行编制实名制管理;二是坚持编委主任“一支笔”审批制度,规范编制工作程序,严肃机构编制和人员编制管理,完成了7个政府系统、党群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审定上报、批复工作,协调开展了畜牧管理体制、农村公路管养体制、纪检监察派出机构、农业管理体制和水利管理体制的改革工作,坚决杜绝擅自增编现象的发生;三是坚持机构编制管理与工资基金管理相结合,按照“先审核、后发放”的原则,严格审核各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发放标准,强化工资基金管理,保证职工工资的正常发放;四是积极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推动教育综合改革工作的开展,建立健全岗位绩效考核制度及县级中学校长岗位年薪制度和学校校长、乡镇卫生院院长竞争上岗机制。
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强化了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结构比”管理,推行评聘分开,全县实行聘用制的事业单位共217个,实行聘用制管理4806人,占总人数的100%,为深化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奠定了基础;五是开展事业单位法人检验工作,完成了20*年县乡事业单位法人检验工作,并办理了事业单位法人变更证书22户;六是坚持“进人核编”制度,全年为缺编单位办理核编准入281名,其中:教育系统计划引进高校毕业生160人、卫生系统计划引进高校毕业生30人、其他系统计划引进高校毕业生29人,行政单位计划招录公务员62人。严格按照“核编、准调”程序办理人员调动82名,无一例违规进人现象出现,有效减轻了县财政负担,维护了机构编制管理政策的严肃性。
二、二00九年工作计划
1、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工作。进一步落实引才引智政策,通畅引才引智通道,把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调整人才结构有机结合,进一步创新人才的教育、管理、服务体制。稳步推进《公务员法》的贯彻实施工作,进一步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认真开展公务员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执法水平;继续加强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务员绩效考核办法,充分调动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紧紧围绕建设*工业立县中心任务,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大力开发本地现有人力资源,积极引进急需实用型的高层次人才,努力建设一支具有我县特色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积极开发乡土人力资源,抓好农村乡土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评定,技术等级鉴定工作,通过政府引导与市场拉动的合力,促进乡土人力资源的开发,全面推进人力资源的科学开发。
2、严肃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执行《云南省机构编制管理条例》和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相关规定,加强机构编制、人员编制管理和监督检查力度。按照省市部署,研究制订与上级相衔接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事业单位改革等工作;扎实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监督管理,重点做好年检登记工作,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登记档案,跟踪调查了解事业单位登记事项变动情况、业务工作开展情况等,推进机构编制的规范化、法制化管理。
3、稳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一是进一步完善聘用合同制度,规范聘用合同管理,使聘用合同制度成为事业单位的一项基本用人制度;二是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进事业单位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建立规范的事业单位津贴补贴制度,严格落实工资福利政策;三是建立健全岗位管理制度。对不同类型事业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实行不同的调控办法,全面开展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做到按需设岗、竞聘上岗、以岗定酬、合同管理;四是规范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完善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控制管理机制。
4、积极推进人事劳动法制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公务员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人事劳动政策法规,进一步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推进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制度建设,深入开展人事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增强劳动者维权意识,切实维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完善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和队伍建设,努力提高人事劳动行政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推进人事劳动法制化进程。
5、认真做好信访稳定工作。继续巩固“平安单位”建设,及时排查化解不稳定因素,以继续抓好企业军转干部解困稳定为重点,进一步规范信件答复、信访接访办法,健全群体性事件预防处置机制。积极开展大下访、大接访等活动,深入开展人事劳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加强对各类突发事件的预防和监控。
6、加强城乡统筹就业工作。坚持在发展中解决就业问题,认真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以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为方针,努力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加快建立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坚持统筹城乡就业,牢固树立起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思想,完善城乡就业网络功能,整合信息流通资源,建立健全县、乡、村城乡一体化、多层次能全覆盖的统一、竞争、开放、有序的人才劳动力市场体系。努力开发就业岗位,积极关注人才劳动力就业,综合解决我县劳动力就业问题。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积极开展新成长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加快培养一批专业化高技能高素质的技能劳动者。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以规范农民工用工行为为重点,有效加强劳动合同管理,进一步完善劳动用工制度,围绕农民工工资支付、就业服务培训、劳动合同签订和社会保障等重点,着力解决克扣职工工资、不依法确立劳动关系、不为职工建立社会保险关系等行为,认真处理好人事劳动争议仲裁案件,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各类企业的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8%以上。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继续严格贯彻执行上级的方针政策,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积极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勤谨工作,努力编制社会安全网,全力开创人事劳动和机构编制工作新局面,为全县经济社会稳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