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农业局加快发展农业农村总结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农业局加快发展农业农村总结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农业局加快发展农业农村总结

今年以来,我县的农业农村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省农业厅、市农业局等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指导下,系统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市、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揽工作全局,大力发扬农业人艰苦奋斗、苦干实干的光荣传统,强化服务,扎实搞好灾后建设工作,突出发展粮食生产,大力推广先进和实用技术,不断优化和调整种植业结构,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稳定做出了不懈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年初县委、政府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取得的成效

(一)夏季粮豆因灾略减,秋收作物稳中有增

在县委、政府的领导和农业系统的干部职工的努力下,虽然夏、秋季遭受了低温冻害、洪涝等自然灾害,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仍达19.14万亩,同比增0.45万亩,增2.4%,粮食总产量预计3279万公斤,同比增37万公斤,增1.14%(三大作物中,水稻平均单产259.7公斤,同比增0.5公斤,陆稻平均单产146.1公斤,同比增11.3公斤,玉米平均185公斤,同比减0.96公斤),其中:夏季粮豆播种面积1.23万亩,同比减0.12万亩,减8.8%;实现产量101万公斤,同比减17.7万公斤,减15%;油菜种植3010亩,因低温冻害绝收877亩,实际收割2133亩,产量12.8万公斤,同比减5.77万公斤,减31.1%;秋收作物播种面积17.91万亩,预计实现产量3178万公斤,同比增49.7万公斤,增1.58%;农民人均预计有粮378公斤,同比增3公斤,增0.8%。

(二)农田地建设稳步推进。完成中(底)产田地改造9715亩(水田6700亩,台地3015亩),完成计划数6000亩的152.6%;全县基本农田地面积10.9万亩(水田5.7万亩,台地5.2万亩);建成高稳产农田地2800亩(水田1850亩,台地950亩),完成计划数2000亩的140%,全县高稳产农田地面积累计4.38万亩,人均0.6亩;改扩建沟渠5条,长11.3公里;建成小水池17个(8立方米/个),新增灌溉面积750亩,改善灌溉面积3530亩;建成田间路15条30公里。

(三)水产品生产平稳发展。全年渔业总产量预计240吨,同比增8吨,增3.4%,人均水产品占有量达3.9公斤,同比增0.7公斤,增21.8%。

(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加

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为1243元,同比增163元,增15.1%,其中:家庭经营收入1169元,同比增29.7元,增3%;工资性收入74元,同比增14.6元,增34.7%。

(五)农业科技推广步伐明显加快,科技含量明显提高

1、农民培训工作取得新突破。以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民致富技能培训、科技入户工程、绿色证书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为载体,采取田间实际操作、送科技下乡、现场咨询、以会代训等手段,走进田间地头“把脉问诊”,开展了“面对面”、“手把手”的现场技术指导。全年共编写印发各类农业适用技术资料3.2万份(册),接受科技咨询995次,举办技术培训1120期,田间指导1276次,培训农民5.86万人次;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在36个村民委员会14个自然村开班培训50个班,培训学员2500人,发放培训教材20000册技术光盘126盘,推广新品种4个、新技术4项,建立科技书屋15个,培训基地10个,产业培训学习样板8种;实施劳动力转移培训20期,培训2000人,完成下达指标2000人的100%,转移2000人,转移率100%,其中:国外转移216人,省外转移393人,县外转移179人,县内转移1212人,实现转移收入864万元,人均4320元。

2、新技术办点示范成效显著。粮食生产方面,在中课乡永不落村、勐梭镇里拉村、班哲村、永业村建立优质杂交稻高产示范样板4100亩,通过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平均单产480公斤,最高单产550公斤;在村建立陆稻“二元”种植技术推广高产示范样板2000亩,综合单产305公斤;在村建立杂交玉米高产样板4000亩,平均单产380公斤,最高单产450公斤;蔬菜生产方面,在村创办大棚蔬菜示范基地50亩,带动全县种植大棚蔬菜120亩,起到了良好的带动作用。米荞方面,在村建立示范样板5000亩,预计单产80公斤;样板大示范推动大面积生产的预期目标逐步实现。

(六)第一次农业污染源普查全面完成

自启动全国第一次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以来,我局按照普查要求和调查比例,完成普查对象186个,普查率100%,其中种植业156个,畜禽养殖业13个,水产养殖业17个;录入普查对象186个,录入率100%;清查核查污染源数量186个,清查核查率100%;通过普查,全面掌握了全县不同农业污染物的区域分布、污染类型、排放量及去向,并建立了各类农业污染源档案和县、乡两级农业污染源信息数据,为农业环境污染防治提供了可靠的决策依据。

(七)农业执法成效明显

积极开展法制教育宣传活动,加大宣传力度,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专项整治行动,农业执法工作取得新进展。一是以种子、农药、饲料、畜产品、水产养殖、五种禁用高毒农药为整治重点,开展了春秋季农资打假和百日行动,行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整顿种子市场14个,经营户9户,农药市场14个,经营户28户,兽药市场4个,经营户4户,饲料市场44个,经营户64户,查获过期种子7.3公斤,过期农药49.6公斤,过期变质饲料1770公斤,兽药3公斤;查处违法捕鱼案件13起,缴获磁电机7台,已当场销毁;二是认真对待群众来信来访,正确处理群众举报案件,依法查处大案要案。

(八)新农村试点村建设顺利通过上级验收

20*年我县新农村试点村建设工作,选择村里坎组和为省级新农村试点、选择组为市级新农村建设试点,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下,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试点村村容村貌明显改变,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村三个文明建设明显得到加强,农民的综合素质明显得到提高,顺利通过上级验收。同时启动了2009年新农村试点村建设工作.

(九)高度重视工青妇和老干部工作

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委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利用、春节、元旦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活动;通过参加省农业厅举办的首届农业图片展和市农业系统举办的首届新农村文艺汇演活动,全面展示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县农业取得的辉煌成就,极大的鼓舞了系统干部职工做好“三农”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关心老干部的生活健康,重要节日,局领导和各中心站所负责人对老干部进行了慰问,送去慰问金,通过召开座谈会,向老干部通报农业工作的情况,广泛征求老干部们对农业工作的建议和对农业局老干工作的意见,激发老干部关心、支持农业的热情。

二、挂钩扶贫情况

(一)省、市挂钩扶贫情况

为推动的扶贫攻坚进程,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一年来,省农业厅、市农业局在项目和经费上给予大力扶持,全年扶持了中低产田地改造、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农业生产救灾恢复资金、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补助设备、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机补贴、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农民科技培训经费、农民种粮农资综合补贴、农民种粮补贴、省级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中央小麦条锈病及省级农作物病虫草鼠害防治、薇甘菊防治与预警监测、冬季农业开发等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一是加快了我县的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二是促进了受灾农业的救灾和恢复重建;三是提高了农机具装备数量和质量,推动了农业机械化进程;四是推动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五是农民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致富本领得到进一步增强;六是各项惠农政策的全面落实,调动了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七是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能力得到提高,保障了农业安全生产;八是对外来入侵薇甘菊进行了有效的预警监测,促进了我县生物安全及生态安全;九是加大了晚秋及冬季农业开发力度,提高种植效益。同时省厅还积极支持的“爱心成就未来”工程建设,全年对28名贫困生捐款2800元,助他们圆了上学梦。

(二)挂钩点工作情况

为加快村的脱贫步伐,我局采取四条措施推进扶贫工作。一是深入该村进行调研,在摸清该村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同村两委班子制定了五年扶贫规划,为开展扶贫工作理清了思路,确定了扶贫重点;二是稳粮调结构。为确保粮食安全生产,我局在该村推广种植杂交水稻600亩,推广杂交玉米规格化种植860亩,同时采取巩固橡胶产业,积极扶持生猪养殖和米荞两个产业方式(今年在该村种植米荞1750亩),努力拓宽增产渠道;三是开展“三送”活动。送技术,本着“实地、实用、实效”的原则,有针对性加大种养业的培训力度,先后开展适用技术培训15期,受训人数1420人次,提高了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送物质,以“兴边富民送温暖活动”为载体,全年我局先后为该村送去现金6000余元,送去水泥12吨,石锦瓦400片,扶持改造猪厩24户、送去会议桌子20套、椅子40把、电视机1台;送去尿素3吨、钙镁磷肥9吨,价值1.47万元,送去米荞种子3.7吨,价值1.48万元;送去大棚薄膜一卷,价值2000余元,为该村捐款3280元,支助一名贫困大学生学费1000元;送政策,配合县下派新农村宣讲员,加大以中央一号文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资综合补贴、种粮补贴等为重点的惠民政策入户宣传力度,使农民及时了解、掌握新时期党对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上述扶贫措施的落实,预计20*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63元,同比增173元,增21.9%,人均有粮342公斤,同比增12公斤,增3.6%。

三、农业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

今年由于受低温雨雪冰冻天气、9.27洪涝灾害及秋季连阴雨气候影响,给全县的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据统计,低温雨雪冰冻天气,造成全县范围内的蔬菜、马铃薯、油菜遭受危害,受灾面积4900亩,成灾3023亩,绝收867亩,其中蔬菜受灾1800亩,成灾890亩;马铃薯受灾100亩;油菜受灾3010亩,成灾2133亩,绝收867亩,造成农业直接经济损失逾25万元;9.27洪涝灾害造成全县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农田水利不同程度受灾和受损,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78.81万元,其中:粮食作物受灾6912亩,成灾5545亩,损失产量201.3万公斤,直接经济损失322.*万元;经济作物受灾2128亩,成灾1119亩,直接经济损失51.2万元;农田沟渠坍塌44条79处4820米,直接经济损失170.53万元;冲毁鱼塘51亩,损失产量35吨,直接经济损失35万元;10月25日至11月5日的秋季连阴雨天气,使已割倒在田或未能收割的稻谷发霉、发芽,全县发生面积约为1562亩,尤以新厂乡为重,发生面积1100亩,成灾200余亩,预计造成稻谷损失30余万公斤,直接经济损失60余万元。

面对灾情,我局在各级领导正确领导下,全县农业战线上的职工振奋精神,奋起抗灾,努力自救,把抗灾保丰收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努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全年投入救灾982人次,投入车辆26辆次,筹措救灾资金25万元(10万元为上级救灾恢复重建资金),投入救灾种子1.5万公斤,恢复种植了2000亩蔬菜、100亩马铃薯,指导农户因时因季节改种农作物5000余亩,挽回经济损失206万元。

四、采取的措施

(一)狠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业发展后劲

1、持之以恒地抓好农田地建设。本着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的原则,因地制宜,大力推进中(低)产田地改造和高稳产农田地建设步伐,把工程、农艺、生物措施综合配套起来,实行“三统一、三到位、一结合”的措施。统一思想,提高干部群众的认识;统一规划,规模连片开发;统一施工,协作攻关,按劳分配;干部到位,为人民群众做出榜样;宣传、组织发动工作到位,打牢干部群众的思想基础;技术指导工作到位,保证建设质量,治穷与治懒相结合。

2、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全年新建鱼苗培育场1个,面积8亩,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县内鱼苗供应问题,新开挖鱼池27亩,完成池塘改造50亩。

(二)多措并举,确保粮食安全生产

1、抢抓节令,适时播种。为不误农时,农业局从3月初分别向各乡(镇)派出农业工作队进行技术指导和催种工作,保证了农作物的适时播种。

2、狠抓中耕管理。针对春旱早、雨水早,形成农作物与草同长的实际,农业局在各乡(镇)紧密配合下,选派精通技术业务的行政干部和专业技术员,深入村组田间地头对大春生产的中耕管理进行督查落实和技术指导,做到行政与技术有机结合,强化农物中后期管理,切实做到向中耕管理要粮食,要效益。

3、狠抓汛期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预防,把好粮食生产安全关。雨季集中,雨量大,危害严重是我县农业安全生产所面临的基本形势,期间出现洪涝、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可能

性大,对粮食的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为此,一直以来,我局一是加强同气象部门的联系,适时将有可能出现的灾害性天气通知各乡(镇)农科站,使其提前做好预防准备;二是制订了《县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佤族自治县农业局防洪抗汛应急预案》,视情况适时启动;三是在汛期内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和分片负责制;四是有针对性的制定农作物减灾及恢复生产的主要技术措施。

(三)不断优化结构调整,产业群初步构建

1、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得到优化。立足县情,根据国内外市场的变化,对全县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进行新的审视,确立了稳粮扩经,巩固提升橡胶、甘蔗、茶叶等传统产业,壮大蚕桑、蔬菜新兴产业,做大做精米荞特色产业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全县的农业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和调整,产业群初步构建。累计种植甘蔗2.5万亩;茶叶预计(台地茶)4.9万亩,采摘面积1.7万亩;橡胶18.6万亩,开割面积4万亩;种植蔬菜6000亩;桑园1.6万亩,全县粮经比例为1:1.47,以橡胶、茶叶、蚕桑、米荞、甘蔗、畜牧业为主的产业群初步构建,成为全县的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合理布局,提高晚秋及冬季农业的开发质量和效益。按照“河谷地带调优、山区地带调特”的开发思路,20*年完成晚秋作物种植面积32431亩,其中:米荞28468亩、小豆2334亩,秋玉米1629亩;完成小春粮豆油种植面积8843亩,其中:小春粮豆6843亩,油菜2000亩;完成冬季农业开发面积14040亩。其布局为海拔在1300米以下区域灌溉条件配套完善的地带种植优质、优价、附加值高的秋玉米、冬玉米、冬早蔬菜为主;在1300米以上的山区、半山区以调特为主,种植米荞、薯类、饲料作物、小豆、绿肥及其它作物。

(四)坚持以良种为核心,狠抓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1、以良种推广为核心,确保粮食增产增收。20*年“良种工程”推广“两杂”良种11.5万公斤,同比增3.54万公斤,增44.4%。其中:杂交水稻5.43万公斤,同比增0.86万公斤,增18.8%,推广种植2.2万亩,实现产量748万公斤;杂交玉米6.*万公斤,同比增2.68万公斤,增79.42%,推广种植3.05万亩,实现产量672万公斤。

2、全年培育引进鱼苗投放118万尾,完成计划投放155万尾的76.1%;实施稻田养鱼1509亩,其中实施稻田养鱼科技示范工程400亩,实现鱼产量75.2吨,同比增6.8吨,增9.9%。

(五)大力推广机耕机耙,提高耕地质量

全县拖拉机拥有量826辆,配套农机具483部;农副产品加工机械4426台,小型双轮耕整机362台;中型联合收割机3台,排灌机78台。全年在村推广机耕机耙面积10360亩,通过机耕机耙,加深了耕作层,有利于保水保肥,减少劳动力投入每亩60元,增加单产20公斤;在县内示范性的推广机械作业收割水稻70亩,跨外县(地州)作业收割水稻4700亩。

(六)强化病虫草鼠害防治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工作方针,针对我县高温高湿气候集中,容易给农作物造成严重危害的特点,加强了对稻瘟病、白叶枯病、稻飞虱、玉米螟虫、粘虫等防治工作,努力把病害和疫病控制在萌芽状态,把损失降到最低。由于所采取的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得力有效,年内没有大的作物病虫害发生,确保了农民增产增收。全年发生病虫草鼠害面积19.34万亩(鼠害9.5万亩、草害3.12万亩,病虫害6.72万亩),累计防治农作物病虫草鼠害33.38万亩次(鼠害20万亩次、草害5.77万亩次,病虫害7.61万亩次),挽回粮食损失361.1万公斤。

(七)加强农业行政执法,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为确保农业生产资料质量,维护农民利益,促进生产发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植物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以及《农药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依法开展各项执法工作。一是以种子、农药、农用物质和禁用农药为重点开展行政执法,确保经营商不经营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维护了农民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二是依据土地承包合同管理要求,配合司法部门妥善处理了村石干散组土地承包合同纠纷,涉及面积156亩;根据《渔业法》、《省实施〈渔业法〉办法》、《族自治县渔业资源保护暂行规定》及《关于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报告》的法律、法规,对渔业违法案件进行认真查处,为保护全县的野生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四是为减少农机械事故发生,保障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全年我局农机人员深入乡(镇)35次,出动车辆68辆204人次,进村入有机户301户774人次,检验通知书629份,排查出安全隐患184条次,整改97条次,制订整改方案87条次,召开安全生产会议8次1642人次,发放宣传材料3510份,与乡镇签订农机安全生产责任状7份,与有机户签订安全责任书876份,完成拖拉机检验518辆。

五、取得的经验

(一)领导重视,部门助农形成合力。县委、政府始终把农业和农村工作放在首位,把发展粮食生产,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证和基础,年初组织召开了全县农业工作会,及时下达各项农业生产指标及任务,明确了县乡两级各自的职责。各涉农部门紧紧围绕春耕备耕生产开展了一系列服务工作,为农业恢复生产,减少灾害损失,推进春耕生产,营造了浓厚的助农扶农氛围。农资部门着力抓好了物质备耕。总体来看,全年农资市场较为平稳,春耕秋种物质贮备充足。据统计,全年共调运销售化肥2841吨(尿素1576吨、钙镁磷肥928吨、复和肥337吨)、调运农药65吨、农膜7.6吨,除尿素供应略紧张外,其余的供应平稳。物价部门加强了农资价格调控。全县农资价格基本上控制在省物价局规定的最高限价范围之内。县财政局加强政策备耕,多层次宣传中央关于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等支农惠农政策,及时发放农资综合补贴和种粮补贴,全年通过“一折通”发放农资综合补贴680.5869万元(亩补助36.95元)、发放种粮补贴240.15万元(早稻补助2.6万元、中稻补助179.25万元、玉米补助58.3万元)、农机购机补贴20万元,最大限度从政策层面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各部门及时有效的开展工作,为全面完成全年农业生产任务,奠定了基础。

(二)创新机制,进一步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1、狠抓机关效能建设、强化服务意识。一是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为契机,在全局范围内广泛开展了“农业发展我发展”的主题教育,进一步转变了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拓展了发展思路,理清了农业农村工作重点,切实增强了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效率意识和奉献意识;二是切实加强机关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推进依法行政、促进廉洁从政、提高行政效率。扎实开展党员干部大下访、大接访活动,同时以兴边富民送温暖活动为载体,指导挂钩点曼亨村两委班子搞好基层党组织建设,确实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用实际行动在群众中树立威信,凝聚人心;三是以四项制度实施为契机,在全局范围内开展了“四查四看”活动。一查廉洁自律,看有无吃、拿、卡、要等现象,解决以权谋私问题。二查文明服务,看有无冷、硬、横、推等现象,解决服务意识不强的问题;三查工作作风,看有无工作浮漂、懒惰现象,解决脱离群众的问题;四查组织纪律观念,看是否有违规违纪现象,解决集体观念淡化的问题。这项活动的开展,不仅找准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又在广大干部职工中树立起“权力”就是“责任”,“效率”就是“服务”的观念;四是政务公开工作全面铺开,确保了行政权力运行公开、单位办事公开,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办事程序繁琐、办事推诿拖沓、只承诺不兑现的现象得到了根本消除,树立了农业新形象。

2、强化信息服务。以农业信息网、“数字乡村”工程建设为阵地,及时全县农业生产情况、病虫灾防治措施、防灾抗灾措施以及农产品供求信息等,上传下达国家的各项支农、扶农、惠农政策,帮助农民努力发展生产。

(三)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与各乡(镇)人民政府签订《农田地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农业良种推广目标管理责任合同书》等农业生产和科技推广目标责任状,使之奖惩分明,责任明确,确保农业科技推广和农业生产顺利进行。

(四)持之以恒地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中(低)产田地改造,高稳产农田地建设为中心,实施测土配方,培肥地力的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同时把改造牲畜厩舍,实行圈养,积送农肥与农田地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

(五)适时转变农业增长方式。良种良法相配套,全方位推广、多层次普及农业科技,提高劳动者的生产技能和农业综合生产力水平,兴样板、建示范,引导农民改变落后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按照围绕增收调结构,调整结构促增收的发展思路,本着"山区、半山区调特,河谷地带调优"的原则,立足资源、突出特色、因地制宜、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培养后续产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七)树立抗灾、减灾就是增收的观念。干旱、洪涝及各种重大自然灾害给我县的农业生产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为把损失降到最低,我局制订出台了《佤族自治县农业局防洪抗汛应急预案》、《县农作物病虫草鼠害防治预案》、《族自治县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强化了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的监测、监控和综合防治措施,降低病害造成的损失,确保农业健康持续发展。

(八)落实党的惠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一是协同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国家对种粮农民实施的各种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等资金落实到位、兑现到户。据初步统计,共落实补贴资金940.7369万元;二是按时、按要求认真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收到人大建议1件,完成1件;收到政协提案1件,完成1件;其它的如党委查办通知、信息上均按要求按时完成;三是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农民负担检查工作,对发现的苗头性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了纠正,巩固了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从源头上减轻了农民负担。

六、存在的问题

(一)农资价格持续上涨,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政府给农民的各项补贴,增加了种粮成本。

(二)受9•27洪灾及秋季连阴雨天气造成全县粮食作物受灾损失惨重,受灾农民吃粮存在着一定困难。

(三)农民增收难度大。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业科技创新和支撑能力不足、农业龙头企业少、带动力弱,农业产业链条短、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不强,价格不稳等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农民持续增收的渠道窄。

(四)农业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脆弱,靠天吃饭的局面依然没有改变。

(五)农民贫困程度深,科学文化素质低,良种和农业科技推广难度大,农业生产力水平仍然处于低水平状态,农业生产任务十分艰巨。

(六)农田地建设的难度加大。因受本县财政和项目限制,农田地建设特别是高稳产农田地建设步履艰难。

(七)农业系统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八)服务“三农”的理念、模式、方法有待于进一步创新,服务的效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