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纪检委发展灾后重建总结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纪检委发展灾后重建总结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纪检委发展灾后重建总结

围绕中心,履行职责,加快推进*灾后重建——*纪委灾后重建阶段工作总结2008年5月12日,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让镇党委政府经受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和对其执政为民能力的一次难得的实践检验,更是对*纪委“做好党委的管家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12”特大地震灾害造成*万群众不同程度受灾,给全镇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造成极其重大的损失,全镇因灾造成农房倒塌或严重受损*户,轻微受损*户。目前都已通过多种方式,全部进行了妥善安置。进入重建阶段后,全镇上下全力以赴谋重建。面对千头万绪的重建工作,镇纪委坚持“民生至上”,在灾后重建中,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党的忠诚卫士”光荣称号,向党和人民群众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扎实推进城镇居民过渡安置工作灾后,城镇居民的安置工作是个难点,甚至比农村工作更复杂。镇纪委迎难而上,积极为党委出谋划策,为“公正安民”、“确保群众最大利益”保驾护航。

协助党委开展了城镇居民过渡安置房需求的调查摸底工作,确定集镇过渡安置房建设用地3块,总占地107亩,可建设过渡安置房1157套,可解决*户*人受灾群众居住问题。同时落实了配套的7所学校、幼儿园选址、定点工作。

在大连援建的一千余间板房交付后,如何妥善安置城镇居民便成了一个焦点,镇纪委认真履责,加强对落实《*城镇居民“5.12”地震灾害第一期过渡房安置办法》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查程序是否合法、过程是否透明、公示是否及时、居民是否知情,防止了“人情安置”、“利用职务之便优亲厚友”等违纪违规行为的发生,确保“公正安民”的纪律。

二、确保农村永久性住房建设有序进行农村工作是全部工作的基础。在抗震救灾工作转入恢复重建的新阶段后,为使广大农村受灾群众早日住进经济、实用、安全的永久性住房,镇纪委积极围绕重心,出谋划策。镇在充分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受灾农户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提出了灾后农房重建的三大目标:一是10月上旬将*个最极重灾村农房建设试点全面开工建设(四个最极重灾村占重建任务的60%);二是10月下旬将全镇13个村的农房建设全面展开。同时维修加固工作启动;三是2009年*全镇13个村基本完成灾后农村永久性住房主体建设任务。

面对复杂的农村永久性住房重建工作,“保安民、保稳定”便成镇纪委在农村建设永久性过渡房工作中面临的两大任务。随着灾后重建工作的持续推进,为让群众知晓政策、克服等、靠、观、望的思想,镇纪委着力从以下两方面推进农村永久性住房建设工作:

一是精心组织,大力引导,发动群众积极性。号召全体机关干部开展大下乡活动,让机关干部与联村干部一道,走进田间地头、乡村居隅,向群众宣传政策、接受咨询,引导和鼓励受灾农户不等不靠,就地取材,进行重建。

按照党委分工,镇纪委还带领所属通过深入所联村、组调研。通过与村组干部面对面召开动员会、现场会,以点带面,发动群众积极性,引导广大群众自觉行动,参与到农村永久性住房建设工作中。

二是督查到位,确保数据准确,资金足额到户。在农房重建工作中,户数和人口的认定是村民关注的焦点,处理不当可能影响社会稳定。镇纪委积极协助镇民政部门严格把关,公开登记认定说明、公示登记对象,杜绝在农房建设补助对象登记、人口认定工作中弄虚作假,假公济私的现象。在发放永久性住房建设补助资金和维修加固补助资金前,还将在各组公示户主姓名、家庭人数、房屋损毁程度和补助金额,接受全体村民监督。

截止10月20日,选择维修加固2525户,选择集中点建设11127户,已确定规划点97外,首期开工的4村5点14个组的541户农房建设资金3000万元已全部筹齐。原拆原建和维修加固的已全面启动。

三、规范管理救灾物资发放工作自“5.12”地震以来,上级组织及社会各界给予了我镇巨大帮助,救灾物资和资金进出频繁,对此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镇纪委充分发挥“管家”的作用,严格按照市委关于救灾物资管理、发放的纪律规定,加大对救灾物资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救灾物资及时、准确、有序发放给受灾群众。截止8月25日,全镇各类抗震救灾资金到位*元,发放农村救灾生产、生活补助及农村自建建过渡房补助款等合计*元。

一是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的使用管理关系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抗震救灾工作的大局。镇党委政府加强领导,成立以镇党委书记、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及相关人员参加的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管理使用领导小组。在此基础上,镇纪委成立了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督检查小组,并健全了镇、村、组三级领导小组及救灾资金物资发放和监督体系。为加强救灾物资的管理,镇专门指派了7名镇干部负责救灾物资的接收、管理和发放工作,对上级下拨的物资认真清点,统一管理,及时将物资按要求分发到各村和社区、分门别类地建立收支台帐,做到收入、支出和库存一目了然。

二是健全制度,完善管理。救灾物资发放严格按照优先保障重灾户的原则。为保证第一时间将救灾物资发放到家属遇难户、倒房户、危房户和特困群众手中,防止和杜绝优亲厚友现象。我们及时制定了《抗震救灾物资管理办法》、《抗震救灾资金管理办法》和《关于抗震救灾资金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对救灾物资、资金实行统一登记、专帐管理、统一调配,确保救灾资金物资真正用在“刀刃”上。同时镇和各村(社区)都留存了救灾物资发放名册作为备查使用。

三是加强督查,强化监督。镇纪委在对全镇救灾资金物资发放使用的监督中,积极畅通信访渠道,广开言路,接受群众的监督。5月18日,*村*组组长在运输救灾物资途中擅自将两件衣服拿回家中。当晚数百名群众围攻村部反映此事,镇纪委在接到消息后及时到组了解情况,批评教育了组长,退回了衣物,平息了群众的愤怒。*村的汽车司机在运输救灾物资路途中把两块花胶布私自拿回家中,镇纪委接到举报电话后立即赶赴该村,查明确有其事,勒令当事人交回村部并给予处分,在半小时之内给予村民满意答复。还有*村10组村民反映救灾物资发放不公平,反映干部私自拿净水器回家使用,*社区发放救灾物资时打伤社区主任等,镇纪委都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了解情况,化解矛盾,做到事事有交待,件件有着落,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了事态扩大,没有造成群体性上访事件。

四是访民生、听民意,及时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灾后重建工作千头万绪,敏感问题集中,群众关注焦点多。为顺利推进灾重建进程,维护社会稳定,在镇纪委的广泛发动联村干部,要求各联村干部利用驻村指导工作的便利,深入各个行政村访民情、听民意,对诸如搭建过渡房款、救灾物资发放和101工程落实等群众关注的问题及时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确保了群众的最大利益,化解了矛盾,维护了社会稳定。

五是积极配合省纪委督查组做好检查工作。自8月26日以来,省重灾乡镇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督检查20组进驻*后,镇纪委积极配合,协助省督查第20组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资金物资集中、社会关注程度高、容易发生问题的领域做好了检查回访工作。同时,通过省督查组的工作检查,从中促进自己工作方法上的进步,从而推动*灾后重建工作。

自8月以来,镇纪委积极稳妥的处理群众反映农村永久性住房建设问题的上访达5起,受理反映相关问题的举报2起(含*市纪委转来的1件,德阳电话记录反映1起)。镇纪委都是及时深入村组调查处理,目前已全部办结,及时化解了矛盾,维护了社会稳定。

四、联系实际,突出干部勤廉双优教育,强化抗震救灾行政效能的提高以市纪委组织开展“干部勤廉双优,灾区群众无优”主题活动为契机,努力提高干部行政办事效率。紧紧围绕市纪委关于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的四点要求,*纪委联系工作实际,做到“两个结合”、“开展了一个活动”,即与保群众“稳定”工作相结合、与开展勤政勤廉工作相结合,开展领导大下乡活动。为保证全镇干群一心一意为灾后重建工作谋发展打下基础。干部作风有所好转,群众满意度有所提高。

一是与保群众“稳定”工作相结合。“人心稳,泰山移”。为确保重建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群众的最大利益,在群众关注的救灾资金物资金的使用发放面前,镇纪委的同志在纪委书记*的带领下认真履职,并号召全镇的社会监督员全面参与到救灾资金物资的监管工作来,把纪委监管工作的末端延伸到农村一线,确保了灾后重建的社会稳定。

二是与开展勤政勤廉工作相结合。如何正面引导基层一线干部,一心一意为群众谋取最大的利益,确保重建工作的顺利开展。结合工作实际,镇确定把确保灾后重建与开展勤政勤廉工作相结合做文章,在维护村组干部的合法权益、畅通信访渠道,及时办理投诉、加强监督力度,提高一线干部办事的透明度等三个方面下功夫,在灾后重建中及时维护村组干部的形象,防止村组干部工作的被动。同时对凡涉及群众利益的事适时公示,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化解了矛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是开展干部大下乡活动,竭尽全力,为民排忧解难。为确保灾后重建工作能有一个稳定社会环境,根据《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大接访活动的通知》(川委办发电〔2008〕38号)精神,结合镇的工作实际,镇纪委在党委的领导下,与各班子成员围绕“事要解决”这个核心,开展大下访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诉求,化解矛盾纠纷。并要求重要信访事项要落实到班子成员,落实到具体责任人,限时办结,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

回顾自灾后重建以来的工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全面推动镇灾后重建工作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村、组干部对政策理解不透,领悟精神有欠缺,给群众的解释工作满意度不高;二是发动群众有不到位的地方,在农村永久性住房建设中,部分群众存在等、靠、要的思想;三是在加强对政府工作和干部作风行政效能监查方面有待进一步改进。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今后工作中积极探索,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