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农业局加强农机化建设总结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20*年农机化主要工作
20*年,*市农机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部司、省局的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两个1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中心任务,认真履行职责,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取得了良好成效。有关工作综述如下:
(一)农机化主要指标完成较好
——预计到20*年末,农机总动力达到222万千瓦,比上年增加1.14%。新增各类适用农机具6000余台(套)。水稻插秧机143台,完成机插面积4.4万亩,分别比上年增加650%和595%。
——预计到20*年末,农机经营服务总收入达到19.5亿元,比上年增加10.8%。其中农机作业收入约为6亿元,运输收入约为11亿元。农机跨区作业面积达到42万亩,总收入3000万元。
——新建了12个农机专业合作社,3个市级示范性农机合作社,农机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41家。培训各类农机人员和农村实用技术人员8600人次。
——新建市级农机化示范基地6家,全市拥有60家市级农机化示范基地和7家省级农机化示范基地。
——新建“平安农机”示范县(市)1个、示范镇(乡、街道)8个、示范村80个。创建了6个县(市)、区公安驻农机警务室(中队)。农机安全指标分别控制在市政府和省农业厅下达的考核指标内。
(二)农机化主要工作有新突破
1.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政策扶持和促进作用得到较好地发挥。
20*年,各级财政用于我市农民购买农机的补贴资金达2000余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购机补贴专项资金300万元,比上年翻了一番;市财政安排购机补贴、农机更新和推广资金550万元,县及县以下财政安排的购机补贴资金约1500万元。根据中央的要求和我市的实际,我们把粮食生产机械作为中央专项的重点补贴机具,把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等作为重点补贴对象,并扩大补贴范围,将高性能植保机械、粮食烘干机械等列入补贴,同时继续对老旧农机具更新和新式农机具推广实施补贴政策。中央和市补贴资金共购置各类耕作机械、收获机械、插秧机械、植保机械等农业机械935台(套),受益农户及各类农机服务组织720个,直接带动农民投入6000万元以上。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今年以来全市已累计推广应用各类粮食、植保、加工、茶叶、水产养殖机械等新型农业机械6000余台(套),温室、大棚和喷滴管等设施农业装备5866万平方米。农机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加速了我市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2.以水稻机械化插秧为重点,农机新技术推广应用不断加快。
(1)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作为“十一五”农机化的一项重点工程,我们把推进水稻机插秧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5月,市政府办公厅专门下发了关于*市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推进计划的通知,要求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把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和措施,进一步统一了全市上下的思想。各水稻产区积极开展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示范、培训工作,共召开机插秧技术现场会32次,举办培训班65期,培训人员3500余人。在推广中,各地坚持“示范先行、典型带动、整体推进”的方法,通过市抓重点县(市)区,县(市)区抓重点乡村或重点区域,以示范基地、种粮大户为推广重点,以点带面,重点推进。同时多管齐下加大对机插秧的扶持力度,积极落实机械化育插秧补助政策。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农机部门的精心组织下,水稻机插秧呈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全市共建立水稻机插秧示范点259个,机插面积4.4万亩,超额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机插水稻普遍达到了稳产要求,并经受住了台风的考验。机插秧技术已成为最受我市农民欢迎的农机技术之一。
(2)农机科技创新和应用工作不断加强。围绕我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要求,组织开展了农机科研与推广项目的申报和实施,以项目带动农机推广,以项目促进农机科技水平和应用水平的提高。重点实施了獭兔饲料机械加工技术研究、贝壳桔皮等废弃物机械加工成饲料的应用与推广、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及相关设备的研究与示范、畜禽排泄物无害化处理和有机肥加工以及水产养殖、紫菜加工等研究与推广等20多个农机科技与推广项目,加速了农机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应用。按照市政府关于产业基地内“粮食生产达80%、其他产业达30%以上”的农机配套要求,继续加强农机化示范基地建设。新发展市级农机化示范基地6家,重点扶持老基地3家。目前全市共有60家市级农机化示范基地和7家省级农机化示范基地,进一步提高了农机化在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中的贡献率。
3.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社会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1)农机合作组织进一步壮大。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市政府关于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要求,我们积极培育,加强引导,规范发展了13家经工商登记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帮助3家完成了市级示范性合作社创建工作。今年我们还挤出资金对合作社机库建设进行了重点扶持,帮助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提高规范化建设水平。在农机政策的重点支持下,合作社不断增加对高性能农机的投入,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目前全市41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已拥有社员1014名,注册资金325.2万元、各类农业机械1237台,农机原值达到4287.6万元。合作社作业范围不断扩大,服务领域涉及粮食生产的各个环节,并向产后加工、经济作物等领域渗透。不少合作社还注册了服务品牌和粮食品牌,为今后的长远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农机合作社还对当地的土地流转和农业规模经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如奉化国发农机合作社通过增资扩股,流转农田7000多亩。象山丰效农机合作社服务面积也从去年的530亩增加到了2830亩。形成了购机--流转--再投入—再流转的良性循环发展机制。
(2)农机作业效益持续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春耕、双夏和三秋等重要农时季节,农机部门加大组织、协调、管理力度,做好作业机械的外引内联、物资保障和作业服务等工作,确保了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据统计,全市约有4.5万台农业机械投入了生产作业,投入机具和作业量都比上年有较大增长,作业效率明显提高。预计到年底全市农机作业、运输、修理等经营服务总收入将达到19.5亿元。为增加农机手的收入,我们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组织、农机协会、农机大户和中介组织的作用,积极做好农机跨市出省的各项服务工作,普遍实行了跨区作业的统一组织协调、统一价格质量、统一供应维修、统一服装标志的“四统一”服务。各地还与公安、交通、石油等部门通力合作,为跨区作业的出征和油料供应提供了的方便、快捷的服务,保证了跨区作业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到目前为止,全市约有658台联合收割机到四川、河南、安徽、山东等地跨区作业,在作业时间短、竞争日益激烈的不利因素面前,创造了作业面积42.5万亩、总收入3000万元的好成绩。
4.扎实推进平安农机建设,农机安全监管机制取得新突破。
(1)扎实开展了“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为大力推进“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的顺利开展,我们会同市安监局、公安局制定了创建方案,并由市政府办公厅批转下发。在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们于今年3月率先在全省启动了创建工作。创建活动得到了全市各地的积极响应,目前已完成8个平安农机示范镇(乡、街道)、80个平安农机示范村创建工作。余姚市于最近通过了省平安农机示范县的验收,并上报推荐到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行列。预计到年底,我市可以累积完成1个平安农机示范县、13个平安农机示范镇(乡、街道)和396个平安农机示范村的创建任务。
(2)积极探索了“警农合作”的联合执法机制。为更好地履行职责,扭转《道交法》实施以来农机部门缺乏监管手段、公安部门无力监管县以下道路而导致的拖拉机事故不断上升的被动局面,我们努力探索公安农机联合执法的有效途径,筹备建立公安驻农机警务机构。7月12日,在宁海县公安农机警务中队成立之际,市政府办公厅又专门召开全市推进平安农机建设暨创建公安驻农机警务室工作会议,为加快公安驻农机警务室创建推波助澜。目前已有6个县(市)、区成立了公安驻农机联合执法机构,统一配置了执法警车、服装和标志,调配了公安干警,进入经常性的动态管理。公安、农机联管制成为加强我市拖拉机路面监管的一项有效机制,初步形成了“政府负责、农机主抓、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良好局面。
(3)全面开展了农机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围绕农业部和省市综治委、安委会等有关部署,认真开展了农机行业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拖拉机登记和驾驶证申领专项整治和农村道路专项整治“三项整治”行动。在行动中,全市共发放宣传资料2.88万份,发送安全短信3.25万条,举办宣传咨询18场次,挂横幅标语、宣传画1623条,出动宣传车356次,组织安全检查617次,检查农机重点作业或停放场所188处、农机维修网点674家。通过检查,共查处无牌无证、脱检脱保、违法载人等拖拉机410台,注销报废拖拉机182台、拖拉机驾驶证96本,对违法满分的615名拖拉机驾驶人进行了教育和复考。通过“三项整治”,有力地消除了农机事故隐患,规范了农机作业行为,促进了农机安全生产。今年1-10月,全市共发生各类农机事故30起,死亡31人,其中涉及本市拖拉机道路交通有责任死亡事故死亡人数控制指标占市政府分解下达指标的62%,比上年同期明显下降。
5.加强全方位农机技能培训,农机培训水平有新的提高。
农机培训部门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平安农机”和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主题,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拓展渠道,千方百计向农民提供农机和全方位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服务,出色地完成了年度教学任务,实现了农机培训工作新跨越。截至目前,全市共培训各类农机人员8600人次、农机安全培训10975人次、农机远程教育2860人次。培训内容涉及各类农业机械操作、维修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30多个项目,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科技培训和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内容,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拓宽了农民再就业渠道。各学校还通过电化教育设备、教练车等硬件的投入,提高了办学实力。10月份我们还对拖拉机驾驶培训行政许可进行了监督检查,促进了学校的合法、规范办学。
6.加强农机管理规范化建设,农机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今年是省委、市委确定的“作风建设年”,我们以文明机关创建和“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大力开展了作风建设、管理规范化建设、民主评议基层站所(服务窗口)和节约型农机创建等活动,在管理中促进服务、在服务中规范管理,全面推进了农机系统的自身建设。为使农机依法行政走上规范化轨道,我们从8个方面强化了农机行政执法责任制。为提高工作人员的依法行政水平和公民的法制观念,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的“五五”普法宣教活动。开展了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年活动,重点对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进行了绩效评估,使农机专项管理工作更趋规范化。加强农机维修管理工作,对农机维修网点的人员、技术装备和经营状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摸底;开展了以农机维修点资质管理、农机产品及配件质量管理和对财政补贴农机具的质量监管为重点的“农机打假”工作;为解决农机维修点装备简陋、维修能力有限的问题,开展了农机维修点规模化建设试点工作。此外我们还对拖拉机教练员进行了职业技能鉴定,拓展了我市农机职业技能鉴定领域。各地结合农村工作实际,切实转变工作作风,送教送检到基层,积极开展一站式、一条龙服务,据统计一年来共举办送科技、送信息、送农机、送法律“四下乡”等活动36场次,送训下乡15场次。在购机补贴、牌证办理等与农民利益密切相关的工作中,没有接到一起有效投诉,没有发生一起业务差错。通过“作风建设年”等活动,农机部门的工作作风和精神面貌又发生较大变化,农民群众的满意度明显提升,农机部门的依法行政和公共服务能力有了新的提高。
7.加大农机化宣传力度,农机化社会影响不断扩大。
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提高农业的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为此,我们将信息化作为推进农业机械化的重要内容。结合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题,加大了农机化信息工作力度。一年来在国家、省和市本级农机网等网站共信息1836条,量比去年增长87.37%。我们还加强了与新闻媒体的联系,围绕购机补贴、平安农机、水稻机插秧、跨区作业等重点工作,组织了一系列有声势、有规模、有效果的新闻宣传活动。特别是双夏期间,农机化宣传密度大,质量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还加强了典型宣传力度,如奉化国发农机合作社的先进典型,成为新闻媒体报道的热门素材,在市、省和中央等新闻媒体上进行了播放,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今年我们还对“*农机网”进行了全面改版,增加了重点栏目,增加了信息量,信息覆盖面进一步扩展,信息宣传和指导作用进一步发挥,成为服务“三农”的有效平台。
二、20*年农机化工作思路
(一)20*年农机化工作面临的形势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尤其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报告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要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这些都和农机部门的工作职责紧密相关,也对农机部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目前,农机化工作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十一五”是我国农机化发展整体上由初级阶段跨入中级阶段的关键期,也是农机化发展的重要期,这意味着整个“十一五”期间农机化的发展量要增大,速要加快,质要提高。全国农机购机补贴资金已从20*年的2000万元到20*年的20亿,标志着我国农业机械化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农业机械化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市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的出台,为农机化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为农机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以工补农、以城促乡”政策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和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为农机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科技进步为农机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农民对新技术、新机具的迫切需求和农村劳动力的快速转移,为农业机械化提出了现实需求。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社会氛围、经济基础、技术条件、市场环境、发展机制等条件已经俱备,农业机械化事业正处在良好的发展机遇期,呈现出加快推进的趋势。预计20*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可达到222万千瓦,各类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农机户总数达到2.5万个,农机化服务经营收入达到19.5亿元。但目前我市农机化发展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整体水平还比较低,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1.农机装备结构不合理,农机自主创新能力较弱,质优、价廉又适用的农机新产品尤其是与特色产业、经济作物相配套的农业机械短缺,还不能满足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生产的需要。传统的推广理念不适应现代农业对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的要求,传统的推广手段与机制不适应现代农业对保障公共服务高效履行的要求,传统的服务内容还不适应现代农业对农机服务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的要求。
2.农机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机专业人员缺乏、农机队伍不稳、管理体制落后、投入保障不足、运行机制低效等问题尚未有效解决,严重影响了农机系统的正常工作秩序以及服务能力和工作水平的正常发挥。
3.农机库棚、农机维修设施等基础性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机械作业效能难以充分发挥;燃油价格持续攀升,影响农民使用农机的积极性;农机服务能力还不能适应现代农机服务业发展要求;各级政府对农机的投入不足,扶持政策措施不够完善。
4.农机安全法规不配套,农机监管的机制尚未健全。外省籍挂牌、套牌拖拉机(机动车)管理无序,严重冲击我市农机安全监管秩序等现象尚未有效解决,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为此,农机部门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扎扎实实地推进农业机械化。
(二)20*年农机化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和任务
1.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机化工作全局,认真贯彻实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市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坚持“因地制宜、经济有效、保障安全、保护环境”的发展原则,坚持重点突破、协调推进的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动力,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和作业水平,拓展农机社会化服务领域,构建农业机械化发展支撑保障体系,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2.总体思路。围绕“一个中心”、实现“二个突破”、突出“三个重点”、提高“五个水平”、实施“八大实事”。即围绕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中心,以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为突破口,以特色产业配套机械引进推广、农机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和农机安全源头管理为重点,组织实施好农机“八大实事”项目,努力实现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先进农机装备水平、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农机安全生产水平和农机化整体工作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3.主要目标。
——农机总动力达到225万千瓦。新增各类适用农机5000台(套)。新增各类插秧机150台,比上年增94%。完成水稻机插面积12万亩,比上年增2.7倍。
——农机经营服务总收入达到20亿元。完成农机跨区作业面积25万亩,跨区作业总收入2500万元。
——新增12家农机专业合作社,比上年增加28.5%,创建5个示范性合作社和10个规模化维修点。培育100个农机大户。重点扶持5家市级农机化示范基地。建设3个粮食烘干中心。
——培训各类农机人员和农村实用技术人员6000人次。
——创建“平安农机”示范县2个、示范镇(乡、街道)12个。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创建“平安农机”3个示范县、25个示范镇(乡、街道)、380个示范村、2000个示范户的三年创建目标。农机安全指标控制在市政府和省农业厅考核指标内。
4.主要任务和措施。
(1)狠抓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进一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水平。保证粮食生产安全、推进水稻全程机械化既是国家的一项战略决策,又是农业部“十一五”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规划明确提出:到2010年,全国水稻全程机械化率要达30%。*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率先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进一步提高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是当前我市农机化发展的首要任务。一是要认真抓好国家水稻全程机械化项目的实施以及非实施县的机插秧推进工作。加大机插秧的试点、示范、推广力度,在各水稻主产县(市)区原有试点示范基础上,今年重点要培植6-8个以整村推进的机插秧示范村,确保完成12万亩的机插面积,比上年增加2.5倍,保持全省领先地位。同时要积极组织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向农户提供水稻育秧、机耕、机插、机收等专业化规模化服务,加快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二是继续落实购机补贴政策,加大多元投入力度,在大力推进机插和巩固高性能联合收割机的同时,进一步抓好水稻田间耕作机械、运输机械和谷物烘干机械建设。三是加大机插秧培训力度,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组织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到外地考察学习,计划全年举办培训班5期,受训5000人次,以加快水稻机插秧技术的示范推广步伐。
(2)狠抓特色产业、经济作物配套机械的研发、引进、试验、推广,进一步提高先进农机的装备水平。近年来随着我市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粮经比例已达47∶53,农户对特色机械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积极研制开发特色农业机械,大力推广资源节约型农机化技术项目和适应都市型农业多功能特点的农业机械化已是当务之急。一是要积极构建新型农机科技创新体系,依靠制度创新和利益联结,把农机科研、教学、生产单位紧密联系起来,进一步加强农科教结合,产学研推协作,强化技术优化集成,努力提高农机科技应用水平。二是要加强宏观引导,促进农业机械持续协调增长。要充分发挥项目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结合区域特点和优势,有重点地对农机关键技术组织攻关,集中力量推进马铃薯、油菜、茶叶、紫菜、榨菜、西兰花、大豆等经济作物的机械化,努力发展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业、林果业和设施农业装备机械化,大力推进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高效低污染植保机械化技术等生态环保型和资源节约型农机,提高机械化整体装备水平。三是加强农机农艺相结合,积极做好市级产业化基地的农机配套服务工作,通过先进农机化技术与装备的推广应用,充分挖掘农业生产中增收、增效、节能、环保各个方面的潜能,实现农业高效可持续发展。加大扶持力度,在现有基础上,重点扶持3—5个市级农机化示范基地,使之成为集农机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科研和经营为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示范基地,进一步提升示范基地的档次,发挥示范基地的作用。
(3)大力扶持培育农机专业合作组织,进一步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农机合作社是推进农机规模化、社会化,提升农机化水平的一个重要载体和手段。近年来,我市农机合作社发展较快,但总体数量少、覆盖面不广、服务层次低。为此,一是进一步改善环境、优化政策,积极鼓励多主体、多类型、多层次兴办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帮助广大农机户、种植户和工商业主等以资金、技术、土地、机具等优势组建农机合作社,扩大合作社规模,拓展服务领域。二是完善机制,加强规范化建设。加快推进以“五有”为标志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组织实施“农机合作组织服务功能培育”项目,制定完善《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化规模化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提升我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功能和运行质量,增加合作社的辐射带动能力,争取有80%以上,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三是积极引导农机大户、农机作业组织开展跨区作业等社会化服务,进一步推进农业机械的共同利用,增加农机手的收入。适时召开跨区作业会议,总结跨区作业经验,表彰一批跨区作业先进县(市)区、服务组织和作业能手。四是积极开展农机维修规范化、规模化建设,引导扶持建立区域性高性能农机具维修中心,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维修保障。依法对农业机械维修业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强化技能培训,提高农机维修网点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职业技能。鼓励农业机械生产、销售单位开展农业机械维修服务,为农业机械使用者提供方便。培育和规范农机供应、维修和作业三大市场,完善各项服务措施,促进农机服务社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4)围绕“平安*”建设,加强农机监管,进一步提高农机安全生产水平。按照市委建设“平安*”的战略部署,我们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进一步构建农机安全生产的源头管理、执法监督和宣传教育“三大防范体系”,严格控制农机安全事故发生率,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农机安全的源头管理工作。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检验,谁负责”“谁审查,谁负责”的原则,严格按照责任倒查制、过错追究制和“四不放过”原则,全面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要按照“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工作要求,加强与安监、公安交管部门的协调与合作,充分发挥公安、农机联合执法机构的作用,着力解决农机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形成齐抓共管的新局面。要认真贯彻省政府《推拉机报废更新管理办法》和《农业机械事故处理办法》,强化农机监理执法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加强对事故多发时段、路段的监控,严格查处超速超载、违法载人、无证驾驶等违法行为。要积极探索外籍拖拉机及驾驶员监管机制,严把拖拉机上牌、检验、发证关,从源头上保证农机安全生产。积极开展“十个一”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农机手遵纪守法意识,为构建“平安*”创造和谐的农机安全生产环境。二是加强农机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做好重大推广机具的选型和质量监督工作,切实开展农机市场“打假”活动,维护农机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三是加强农机监理执法队伍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农机监理岗位练兵活动,建立文明执法、优质服务的工作机制。通过岗位培训、考试、考核和竞赛活动,提升农机监理队伍的业务素质,提高农机监理规范化水平。
(5)五是抓好农机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机化整体工作水平。提高依法行政和管理服务水平,是做好农机化工作的保障。为此,我们要大力加强农机系统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农机化工作能力和水平,为我市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一是要加强学习。加强政策学习,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一系列路线、方针和政策,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和指导农机化工作。加强法制和农机业务学习,努力学深学透与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按照法治*建设的要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责任制及各类配套制度,不断提高农机依法管理水平。深入开展农机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机人员的素质、能力和广大农机手的法律意识。二是要加强作风建设。按照“外树形象、内强素质”要求,以文明机关创建为动力,大力推进农机系统的精神文明建设,树立农机的良好形象。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强化“以民为本、为民服务、帮民解困、保民平安、助民增收”的“五民”观念。完善各项监管措施和规章制度,公开收费项目、标准程序等政务信息和管理制度建设,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加强责任落实,完善“一把手负全责”工作责任制,继续落实安全生产、依法行政、购机补贴和党风廉政建设四个“一票否决制”。三是要加强调查研究,增强创新意识。要结合我市实际,积极开展农机化发展战略、政策的研究,不断创新发展思路、管理理念和工作方法,提高驾驭和指导农机化发展的能力。加强基层农机队伍建设。进一步理顺关系,稳定和健全农机管理机构,强化农机队伍建设,落实农机推广责任制,落实必要的人员和工作经费,确保机构正常运转,确保农机监管工作落到实处。四是要要加强信息宣传工作力度,根据抓住重点、提高质量的原则,努力提高农机信息化服务水平。五是要加强农机教育培训和技能开发。切实抓好农机新技术培训工作,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素质和农民应用农机的积极性;积极开展适合市场需求的各项针对性技能培训,努力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有计划地开展农机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的考核与鉴定,实现农机驾驶操作人员持证上岗。要适应新时期农机化发展新要求,加强在职人员的学习培训,不断提高农机科技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管理推广农机化新技术的能力和素质,为农机化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三、20*年拟办的实事项目
按照市政府要求,结合农机工作实际,我们研究制定了本部门拟办的具体实事项目为:
(一)粮食生产机械化项目。主要是以国家水稻全程机械化项目实施县为重点区域,大力推进水稻机插秧,努力实现我市水稻生产从育秧、机耕、机插、植保、机收、烘干、储运到加工的全程机械化。
(二)特色产业和经济作物机械化项目。主要是结合我市的区域优势,集中力量推进马铃薯、油菜、茶叶、紫菜、榨菜、西兰花、大豆等经济作物的机械化,发展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业、林果业和设施农业装备机械化,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整体装备水平。
(三)农机合作社提质项目。通过实施“农机合作组织服务功能培育”项目,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重点解决我市农机合作社基础设施薄弱、覆盖面不广、服务层次低的问题,提升我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组织服务功能和运行质量。
(四)农机维修规范化建设项目。开展农机维修规范化建设,通过扶持区域性高性能农机具维修中心建设,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维修保障。依法对农业机械维修业实行分类、分级管理,提高农机维修网点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职业技能。
(五)农机节能环保项目。按照节能减排的要求,实施农业机械报废更新制度,加速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的老旧机具,发展畜粪无害化处理、高效低污染植保机械化技术等生态环保型和资源节约型农机,推动我市农业机械化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技术水平提高和节能环保方向转变。
(六)平安农机保障项目。强化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构建农机安全生产的源头管理、执法监督和宣传教育防范体系,遏制重特大农机事故的发生,提高农机安全生产水平。
(七)新型农机人员培训项目。加强农机教育培训和技能开发,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机操作手。分层次抓好农机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及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八)农机信息化建设项目。建立和完善自上而下的农机信息网络体系,逐步实现农机部门之间、农机管理部门和农机用户、生产者之间的信息交换共享。实现网上农机政务的“一站式”服务和跨越时空限制的“在线服务”,真正便民利民。加强对现有农机化信息工作人员的培训,为农机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提供高质量、高标准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