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民政局新型社会救助管理总结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着力完善推进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1、依法做好辖区困难群体的低保工作,认真落实分类施保。1、完成低保标准的全面调整工作,农村从180元/月人调整为220元/月人,比市政府提出的200元/月人高出20元;城镇从300元/月人调整为340元/月人。2、大幅度提高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差额,经过调整,目前我区农村户籍月人均补差137.37元,达到低保标准的62.44%;城镇户籍月人均补差220.87元,达到低保标准的64.96%,低保补差额比例列全市11个县市区的第二位。3、进一步落实物价上涨补贴机制,对低保对象发放了三次物价物贴款,共发放物价补贴资金计175万元。目前我区共有在册低保对象2052户4411人,其中城镇低保122户198人,农村低保1930户4213人,今年1—10月份累计发放低保金624.71万元。
2、充分发挥区慈善总会的作用,形成社会救助长效机制。今年1-8月份全区共有124家单位5000余人次、59家企业参与了慈善一日捐,共募集善款360.57万元。1-10月份总会共救助了500多人次,支出救助金额340多万元。总会在做好临时救助工作的同时,也不断地在拓宽慈善救助项目,真正做到救到实处、救到急处、救到难处。在“重大疾病患者救助”、“突发性事件救助”、“慈善助学”等项目上都做出了一定的成绩。
在四川*地震灾情发生后,慈善总会向全区发出倡议,11个慈善分会立即启动紧急救援机制,向地震灾区捐款。在行政中心区、社区等设立捐赠箱,举行了区机关工作人员现场向灾区捐赠的仪式,当天共筹集捐赠款357720元。全区1447家企事业单位(包括150个村居)、76000多位个人的救灾捐赠共计2383.59万元,其中,接受捐款1889.28万元,接收物资价值494.31万元。开展了“送温暖、献爱心”——向*地震灾区捐赠衣被活动,全区共募集新棉被263床,新棉衣7254件,慈善采购棉被2300床,于10月31日将2563床棉被,2500件棉衣送往四川*县。
3、着力完善医疗救助体系。积极推行“医中医疗救助”、门诊卡救助、重病医疗救助、二次救助、特种病救助、精神障碍患者定点救助等救助方式,实现了困难群众医疗救助从门诊到住院,从防病到治病的环形无缝链接。
一是不断扩大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政策覆盖面。医疗救助制度已扩大至全体城乡困难群众;二是创新救助模式,简化救助程序。在全省率先规范医中医疗救助,为在就医过程中筹措资金有困难的家庭提供医前、医中救助;发放门诊助医卡,资金由镇(街道)与卫生服务中心结算;加大对大病住院自负金额超过5万元影响家庭基本生活其他对象的医疗救助。目前全区已累计救助此类对象52人次,发放救助款74.56万元;三是积极开展特殊病种救助。对白内障患者的实施免费手术治疗;推出精神障碍患者定点医中医疗救助,由定点医疗单位垫付医疗费并减免部分费用,同时实施上门免费接送服务。目前已累计救助58人次,划拨救助款34.2万元。这些举措都切实解决了困难群众因病返贫等问题。
4、完善民政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今年,市政府下达我区的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任务为30户,截止11月上旬,下拨危改资金52.5万元,全区已结顶竣工的为25户,另5户已建至二层。
5、做好抗台救灾工作,完善避灾预案。一是因地制宜,修编防汛防台工作预案。结合*区区情,注重实效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及时研究修订防汛抗灾工作预案;二是排除房屋质量不过关或者存在其他安全隐患的避灾场所,确认避灾场所的安全。检查的重点为镇(街道)、村(居)级避灾场所的房屋质量,尤其是村(居)级,并对避灾场所进行重新布局。在汛期来临界之前,组成检查组,成全区56处避灾点的现场勘察;三是加强防汛抗灾队伍建设,提高防汛抗灾抢险能力;四是储备物资,为防汛抗灾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另外还创新思路,将区级避灾中心运行与区机关单位进行联系挂钩,在各区级避灾中心成立现场工作组,抽调区有关机关单位轮流派驻避灾中心开展现场管理工作,各个避灾中心的每次避灾安置现场管理由一个单位负责。
6、做好社救定救定补对象、来信来访、临时救助工作。目前共有精减老职工54人,“三老”人员76人,今年以来,联合组织部给全区三老人员发放困难补助金4万元,下拨三老人员门诊医疗补助金3.6万元;及时处理来信来访,做好支宁人员的上访工作,经初步了解,我区现有支宁人员373人。1至9月份共发放临时救济款近50万元。
(二)推进基层政权和民间组织建设,构建社会和谐基础平台。
1、基层政权组织建设全面推进。村委会组织法得到认真贯彻,村民自治工作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圆满完成,换届率100%。共选举产生村委会委员468人(其中主任147人),其中新当选的村委会主任有100人,占68%;在147名主任中,高中以上79人,占53.7%;党员29人,占19.7%;35岁以下28人,占19%;村委会成员中党员数169人,占36.1%,两委兼职的34人,上届两委兼职的67人。全区只有2个村没有女性两委班子成员。从新当选的村委会成员的结构看,一大批综合素质好、群众公认度高的优秀人才被选入村委会班子,切实优化了班子结构,增强了整体工作能力。此次选举活动,共受理村级换届问题的信访件共54件,取消3名因破坏选举和搞贿选的主任候选人的资格。一系列的有效措施都进一步扩大了群众参与范围,为推动基层民主、落实党员群众的参与权和选择权做了大胆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
2、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规范化建设上新台阶。积极的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到目前,全区100%的村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我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达标率95.2%。
为深入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和党风廉政建设,我们以村务监督委员会试点为契机,完善监督机制。根据有关文件精神,在各镇(街道)设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共24个,下设村务公开监督、民主理财等小组。村务监督委员会的设立构建了村级民主监督组织的运行机制,培养了一支适合村级民主监督的干部队伍,也实现了惩防体系构件向村一级延伸。
开展“五帮五促”活动提升村级组织战斗力。通过建立一系列制度,引导镇机关干部进村入户,积极参与村级组织建设。切实了解、掌握村集体发展现状和村两委工作开展情况,帮助村里解决制约农村发展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增强村级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进一步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建设。
3、以开展创建和谐社区示范活动为手段,全面提高和谐社区建设水平。按上级的有关文件精神,积极开展“省级和谐示范社区”活动,我区的永中街道罗东锦苑社区居委会和状元镇龙腾社区居委会已经完成了申报工作。为奠定创建“省级和谐示范社区”基础,把“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总体要求逐一细化,使示范标准落到实处。并积极协调解决社区服务用房和办公用房。
4、加强了民间组织管理工作。认真贯彻两个《条例》,切实加强了民间组织的管理。截止10月,全区共登记社团74家,民办非企业单位130家。
一年来,我们按时对全区需年检的社团和民办非企业单位进行年度检查工作。对各类社会团体依法进行了清理整顿,对非法组织进行了坚决取缔。完成社团会费收支专项检查工作。召开*区社会团体会费收支专项检查工作会议,并提出纳入的25家社团名单,经过协会自查,业务主管部门汇总,三部门上门抽查,发整改通知书,“回头看”等一系列工作,从而规范协会财务制度,形成社团团会费收支监管的长效机制。在区政府的牵头下,对全区26家非法民工子弟学校进行检查,并首次同时启动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程序对海城民工子弟学校采取联合执法行动。
通过多方努力,4月1日起,社团和民非成立和注销登记入驻区行政审批窗口。社团年检合格率达100%,民办非企业单位年检合格率达85%。
(三)加强专项社会事务管理,提升便民服务品牌。
1、结婚登记工作规范有序。继续加强婚姻登记机关规范化建设。完成婚姻登记信息与市里联网工作,实现婚姻登记在线实时登记、查询、核实;完成10个镇(街道)婚姻档案历史资料移交工作,并完成其中永中、海城、灵昆、永兴、蒲州5个镇(街道)婚姻档案录入电脑,实现电子化管理;专门组织婚姻登记员开展文明礼仪培训工作。为做好奥运会开幕式当天婚姻登记工作,满足所有新人的美好愿望,避免扎堆登记出现意外状况。我局专门制订《8月8日婚姻登记应急预案》,采取“预约登记”方式,提前做好资料审查工作。当天婚姻登记大厅秩序井然,气氛温馨浪漫,共登记结婚223对,超出平时工作量的10倍。被省民政厅评为奥运会期间婚姻登记先进集体。
截止20*年11月中旬,全区共办理结婚证3300对,补领结婚620对,离婚证310对,补领离婚14本,出具无婚姻登记记录证明2015份,收养登记4件。。
2、区划地名和勘界工作初有成效。今年启动了《*区地名分区规划》工作,向区政府争取到制作经费7万元。一年来,命名道路名称25条,建筑物名称1处。分别指导温州市农业示范区、灵昆镇、海滨街道、永中街道度山村等单位进行地名标准设置,有力的开展地名标志的宣传工作,严格执行地名标牌设置的相关标准,努力探索节约实用、多功能、一体化地名标志形式,反对铺张浪费。全区共设置路牌102个,门牌620个,完成交通指示牌变更34块。
3、积极开展平安边界共建工作。建立定期互访制度,进一步加强沟通,加深理解,促进协作,增强团结。今年针对*区蒲州街道和鹿城区黎明街道一起安全生产事故引发的行政区划界线纠纷,两区根据边界纠纷调处应急预案要求,经过协商和查阅堪界资料,妥善处理了纠纷。
完成瓯海大道交通指示牌变更工程。完成交通指示牌变更34块。最后经财政评审,决算经费为100616元。
(四)加强优抚安置工作,拓展拥军服务品牌。
1、深入开展“双拥”活动:(1)利用各节日走访慰问驻龙部队。全年向驻龙部队送去了慰问品、慰问金价值达53万余元;(2)大力开展各种关爱活动。如,送年画、送日报、“清凉之夏”爱心活动、为残疾军人体检,“八一”期间,积极开展拥军活动,对优抚对象进行了慰问,慰问人次达634人,重点优抚对象15人。关爱活动支出金额总计近40万元。
2、积极落实优抚政策。认真落实“自然增长机制”,保障优抚对象生活水平不低于本地平均生活水平。全区共计932户享受补助待遇,年发放金额602万元。为确保抚恤金发放工作的安全与准确,我区为残疾军人办理了银行存折,以便银行按时代放残疾军人抚恤金。另外,将今年的优待金从原来的7500元提高到8519元。全区发放优待金262.5万元。
着力解决优抚的“三难”问题:⑴解决优抚对象的生活困难问题。对全区2万多名退伍军人进行调查摸底并核实,了解他们存在的实际困难。同时,对有病住院的、家有困难的及时慰问、为行动不方便的优抚对象,送去轮椅,共计12辆,今年拨出优抚款32万余元,帮助178名优抚对象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临时困难;⑵解决优抚对象的医疗困难问题。在乡、机关等单位的6级以上的残疾军人,全部实行实报实销。将复员军人纳入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为残疾军人落实假肢修理。一年来,对256人次重点优抚对象的医疗费用进行医疗补助,共补助资金45.46万元,基本的解决我区优抚对象的医疗难问题;⑶解决优抚对象的住房难问题。通过上门走访调查我区重点优抚对象23户,优先把优抚对象列入危房改造工程解决,有效解决3名重点优抚对象住房难问题。
3、深化退役安置改革,继续拓宽安置渠道。今年,我们共接收退役士兵150名,其中三级士官8人(重点安置对象),我们严把“三关”。目前,档案整理、报到落户手续已全部完成。共计发放一次性安置金76万元,发放待安置期间的生活费7万多元。
为切实提高退伍军人的就业实践操作技能,20*年10月上旬,我区组织了两期退伍军人就业技能培训活动,100多名退役士兵参加了培训。
4、配合做好稳定工作,今年处理群众来访263次,共计512人,信访10余件。并做好相关人员的思想工作,保持经常性的沟通,利用节假日上门走访慰问,及时发现不稳定因素,掌握苗头性、动态性情况,避免出现上访情况,维护了大局稳定。
(五)以改善民生为目标,完善全区老年社会保障体系。
1、制定和完善涉及养老、医疗和社会救助的政策、措施,确保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急有所救、困有所帮。努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完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全区共有5324名离退休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3*7名离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及时调整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做到养老保险待遇逐年稳步提高,做到机关事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达1707元,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达933元。积极完善企业退休人员进社区管理服务工作,将条件基本具备、管理比较正规、企业退休人员比较集中的居委会(社区)纳入社区管理服务,截止11月底,全区已有1*0位退休人员纳入7个社区进行管理服务,加强了社会化管理服务与社区老龄工作。着力推进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落实被征地老年农民的养老保障权益,沙城、天河两镇已全部实现60周岁以上老年人纳入基本生活保障,全区共有69个行政村的14149位老人参保。
2、突出重点,关爱老人,加强为老服务工作。一是四套班子领导分别带队对全区13位百岁老人进行了慰问,并送上长寿补贴和慰问金44200元;对90至99周岁以上的732位老人发放补助金471600元;慰问60周岁以上困难老人40人,发放慰问金20000元;二是及时为老年人办理老年优待证,发放老年优待证8000多张,并经常检查为老年人优待服务的落实情况,及时协调解决有关矛盾,据统计,今年区法律援助中心共受理老年人法律援助3件,区老龄办调解涉老纠纷5件。
3、以为民办实事为立足点,推进星光老年之家建设。自5月份区政府成立“农村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领导小组以来,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截止目前,全区40个星光老年之家创建工作已全部启动,其中8家已完成创建工作(3家已投入使用),24家已完成内外装修,其余8家也正在紧张建设中。到年底所有创建点均可完成创建工作。建成后的“星光老年之家”将成为全区农村社区老年人教育、活动、服务提供功能齐全的场所,促进我区农村和谐社会建设。
(六)竭全力做好殡葬改革工作。
1、签订殡葬管理工作目标责任书。继续实施“一把手”工程,明确各镇(街道)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使殡葬工作目标明确,责任到人,措施落实,一抓到底。
2、加强宣传。根据省、市的有关要求,我区及时制定了《*区民政局20*年清明节祭扫活动期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同时借助新闻媒体在全区范围内全方位开展宣传工作。全年发放区政府《通告(漫画)》20000余份、《*区人民政府关于禁止丧事扰民行为的通告》2000余份,制作大幅标语80条,发放殡葬管理工作政策法规资料600余本,出动宣传车在全区范围内进行巡回播放《通告》、《条例》等内容6次,并对大操大办丧事及修建私墓的人和事进行曝光。
3、保持高压态势、抓好专项治理。不断加大执法力度,有效遏制青山白化现象的蔓延。实行“治理”和“管理”相结合,彻底拆除违规修建坟墓,并组织人力对各重点区域的青山白化回潮现象进行监管。7月3日,我区联合温州市大罗山生态管委会对我区瑶溪镇国安寺周边的私坟进行集中整治,共拆除坟墓60座。根据市殡管处对我区殡改督察文件精神,10-11月份组织民工对甬台温高速公路状元段、77省道、机场大道、瓯海大道沿线的私幕进行了大规模的拆除。一年来,共组织民工1000余人次,协警450余人次,采取“拆、迁、绿”的拆除方法。坚持每周一拆除,每月一次回头看,有效的制止了坟墓拆除后翻新现象。截止11月5日,共拆除751座,圆满完成了区政府年初确定的治理任务。
坚持宣管并举、革除殡葬陋习。文明新风逐渐代替丧葬陋习,大操大办现象明显得到控制。今年,我区从10月份开始在永中、海滨、永兴三个街道首先实行*区丧事殡仪活动审批表这项工作,严格划定出殡线路,严禁在严管区内出大殡,同时积极宣传各种政策。这项工作开展以来,出大殡现象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全年共查办丧事大操大办违法行为13件。
4、全面加快我区生态墓地建设。加强生态墓地建设与管理,实行青山白化治理“堵”“疏”结合。我们采取了拆、改相结合的方式,全年共拆除违规建造遗体墓穴78对。做好绿化工作,利用春季绿化的有利时机,开展植树绿化,确定青山白化治理成果;由区民政局牵头,确定统一规格的墓穴样式进行统一建设,并组织力量对全区生态墓地建设进行规划,做到堵疏结合。
(七)其他工作。
1、加强廉政法规学习,提高廉洁自律意识。充分利用学习日,坚持一周一日的学习,并形成了制度。为确保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借助机关规范化建设开展的有利时机,我们进一步健全完善了机关学习、工作、会议、财物管理等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规范工作程序,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整体工作水平。
2、坚持政务公开。根据区委和区纪委的有关要求,我们对干部和群众关注敏感的“热点”问题,进行及时的公开,主动接受监督,增强了工作的透明度。针对今年抗震救灾的物资使用情况,省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督检查领导小组到我区检查时,对我区的有关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一是统一物资接收渠道。在第一时间通过多种媒介公布捐赠热线及捐赠接收账号,避免了多渠道、交叉接收款物,引导社会各界按照正规渠道进行捐赠。二是设专户收款。为确保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的安全运作,专门设立了一个救灾款专户,对两千余万元的捐赠款物均做到笔笔清楚,账款相符,账账相符。另外,明确要求各镇(街道)、各部门指派专人负责本单位捐款的接收、汇总和上报。三是把公开透明原则贯穿于救灾款物管理使用的全过程,对捐赠款物收支情况均实行公开操作,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3、严格管理,务求廉政实效。为确保民政各项资金使用的及时、足额、到位,督促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公开、公正、公平、合理的使用民政专项资金,联合区审计局、区财政局于5月26日至30日,组成两队工作组对全区十个镇(街道)的民政资金进行检查。此次检查的范围为2005年6月至20*年4月由*区民政局下拨的抚恤、农村社会救济、救灾等款项,涉及资金共计2079万余元。提高财务支出的透明度,狠抓制度的落实,操作规范透明,确保了民政各项政策、法规在全区得到依法严格执行,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4、加强信访工作。树立“以人为本”重要理念,不断加强对信访工作的领导。特别是针对今年第八届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中出现的大量信访问题,我们着力改善信访工作环境,把信访接待、投诉处理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做到了接待、登记、反馈一站式服务,提升了环境信访工作水平,为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全年处理群众来访333次,共计515人,信访209余件(含省、市区批转10件),其中重复件11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