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经贸局加强国民经济发展总结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市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全面崛起”的奋斗目标,深入实施“强工兴市”战略,强势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圆满完成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取得了明显的发展成效。
(一)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升
经济呈现快速增长。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26.60亿元,增长16.5%,高于预期目标3.5个百分点,增幅在金华各县市中居第一。农业经济稳步发展,第一产业增加值11.9亿元,同比增长5.1%。工业经济全面提速,全市工业增加值75亿元,增长26.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92.8亿元,同比增长46.2%,产值增长为金华各县市最快。旅游业稳步发展,总收入10.39亿元,同比增长8.91%。
三大需求拉动稳健。投资需求稳健,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96亿元(不含浙能电厂),同比增长20.5%,高于预期目标6.5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28.4%,房地产投资增长59.1%。消费需求持续增强,累计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43.69亿元,同比增长15.6%,高于预期目标2.6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同比上涨4.5%。实现外贸自营出口3.03亿美元,同比增长19.4%,高于预期目标4.4个百分点。
经济效益明显改善。财政大幅增收,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13.83亿元,同比增长32.9%,高于预期目标17.6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92亿元,同比增长27.7%,高于预期目标15.4个百分点。工业效益快速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2.33亿元,同比增长56%,在金华各县市中销售收入增幅、利润增幅和各项综合考核指标得分均位于前列。金融运行良好,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03.59亿元,贷款余额为96.42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13.3%和10.1%。
(二)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继续提高
新农村建设力度加大。投入财政资金1.8亿元用于农村公共基础建设。完成70个环境整治村,全市已累计完成25个示范村、216个整治村建设任务。完成15座农村垃圾中转站和10只村级污水处理项目建设,新解决了8.1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累计已建户用沼气1648户,完成总任务的77.2%,新建农村联网公路35公里,完成土地整理建成标准农田2.8万亩,清理整治河道10.7公里。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1.6万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1.2万人;35.9万名农民参加了合作医疗的免费体检;“千镇连锁超市”集镇覆盖面和“万村放心店”有店行政村覆盖面均达到100%,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诸葛镇已被列入省第二批中心镇建设规划建议名单。
城市管理建设加强。城市建设规划统筹深化,启动了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了云山片城东区等控制性规划、天福山等修建性规划和中洲公园等建设性规划的编制;城市管理得到加强,新建了城北停车场,规范了人民路、聚仁路等道路两侧停车。城市建设力度加大,高速互通口至市区连接一期工程建成试通车,330国道诸葛至永昌段、21省道诸葛至志棠段改造工程及金兰中线等7个县道大中修项目全面完成,污水处理厂按期通水试运行,中洲公园、大云山改造工程顺利实施,山田御景城等一批精品住宅顺利推进,城市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65元,同比增长9.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8*元,增长11.5%。来料加工、特色农产品和“农家乐”等产业的蓬勃发展,为居民增收提供了有效途径,其中来料加工费收入达3.3亿元,同比增长44.9%,7万多参与群众平均每人获得4700多元加工收入。
(三)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
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特色产业优势更加明显,我市被命名为“中国杨梅之乡”,田参小萝卜和穆坞枇杷获省名牌产品,6只农产品在浙江农博会上荣获金奖。农业规模化生产有了新突破,建成无公害基地11.3万亩,新增金华市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新增种养大户400多户,三家生猪养殖场被列为国家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以企业带基地,以基地带农户”为特点的产业合作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76家,联系带动农户2.7万多户。“农家乐”休闲游取得长足发展,直接从业人员4500多人,实现营业收入7000万元。
先进制造业建设力度加大。“强工兴市”政策效应显现,制造业投资成为拉动今年投资增长的主体;集聚水平进一步提高,70个内资项目落户一区四园,占全市项目总数的73%;投资强度明显提高,投资在2000万以上的项目占55.8%,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有5个。全市新增工业企业268家,其中市经济开发区新增投产企业33家,企业总数已达430多家,基本形成了以纺织、冶金延伸加工等行业为主的产业集聚区。优强产业进一步做大,超亿元企业达到45家,红狮水泥引进美国高盛投资项目已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铜铝深加工产业链继续延伸,15万吨汽车用铝板带技改项目已进入主体建设阶段;“中国织造名城”建设力度加大,纺织行业结构调整规划通过省级批准,全年纺织行业完成投资7.9亿元,同比增长34.3%。
创新力度进一步加强。我市共获专利授权179件,新增省级专利示范企业1家,省级技术研发中心2家,新增金华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8家,其中省级2家,目前,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20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7家,初步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企业为龙头,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高新技术产品为示范,民营科技企业及中小型科技企业为增长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格局。品牌建设成效显著,凤凰肥皂喜获中国名牌产品,“红狮”水泥、“万盛达”扑克成为中国驰名商标,“裕达”棉纱获中国免检称号。
(四)经济体制改革和重点项目建设继续推进
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建立新一轮镇乡财政体制。市行政服务中心大力推进流程再造,并联审批流水线进一步完善,行政许可审批项目进驻率达到95%以上;开展行业协会与政府部门脱钩工作,深入开展了“三服务一争创活动”,为企业服务能力逐步提高,全年争取国家进口退税2477万元。出台了《*市廉租住房管理暂行办法》,首批住房困难家庭入住廉租房;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全面推开,参保率达99.2%,列金华市第二;积极推进企业上市工作,已有3家企业与券商签约,其中2家进入上市辅导阶段。
市重点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全年市级重点工程完成投资7.5亿元,高速公路沈村互通口市区连接线工程列入省重点建设工程,“十一五”重大项目储备库进一步充实完善,项目前期工作大力推进,出台了《项目前期工作资金使用暂行办法》。全市48个重点技改项目,列入省级重点10个,已建成投产40个,累计完成投资12.3亿元。
(五)和谐社会建设力度继续加大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得到加强。新增就业人数8600个,帮助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控制在年度目标之内。社保扩面力度加大,推行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五费合征”。新增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2*4人。低保工作得到加强,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96%。新一轮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86.5%。
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新进展。经济开发区列入省级开发区生态化改造试点单位。依法关停了7台小火电机组;新增水泥企业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3只;红狮、立马公司的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利用项目列入国家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项目。热电公司和合力建材公司各有一只项目列入省循环经济重点项目;通过对30家企业安装污染源在线监控设施、味元公司拆除前道工艺、凤凰公司改进生产工艺、巨化公司淘汰重污染产品,以及拆除9座粘土砖瓦窑等措施,减排工作得到加强,全年单位GDP综合能耗下降4.2%,化学需氧量减排3.5%,二氧化硫减排3.6%。
社会事业发展态势良好。全市教育、文化、卫生事业财政投入分别增长了39.1%、33.9%和83.8%。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中小学食宿改造工程全年新建校舍11万平方米,有69个项目竣工并交付使用,柏社中学并入兰三中。诸葛厚仁方村列为省级文化特色村,提前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任务,《黄大仙传说》等项目列入省第二批非物质遗产保护目录。市公共卫生中心建设一期工程顺利推进。计划生育工作扎实开展,全市共出生604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6‰,控制在预期目标内。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募捐慈善基金1000多万元。积极创建“平安*”,安全生产状况改善,建立价格监测预警网络,及时跟踪粮油肉禽蛋和液化气等重要商品价格动态,开展价格服务进万家活动,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20*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取得较好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有:一是宏观调控政策对我市部分主导行业提出新挑战;二是资金瓶颈对中小企业发展会有较大影响;三是能源、原材料、人力资源成本和节能减排压力较大;四是改善民生、破解瓶颈、解决历史问题任务还很重,我们将加强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努力完成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和任务,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