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质监局加强廉政教育完善总结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质监局加强廉政教育完善总结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质监局加强廉政教育完善总结

20*年*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省、市局的直接领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深入实施“五大战略”,积极建设“平安*”,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根本,以提升质量效益为目标,以队伍建设为保证,强化监管,优质服务,不断提高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和依法行政水平。围绕市局年初工作会议确定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以及县委、县政府工业强县战略目标和政府工作大纲任务要求,全局上下齐心协力,积极开拓,狠抓落实,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今年所确定的目标任务。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一)加强局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建设。

一是认真完成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今年初,党中央提出了在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我们根据市局党委、*县委的要求,把开展保先教育活动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政治任务,认真组织安排,制订详细活动计划,对活动进行周密布置。在整个教育活动过程中,局党委带领全体党员完成了规定动作,并在活动中不断创新自选动作。局党委坚持以党员素质要有所提高,基层组织建设要有新加强,服务群众要有新成效,事业发展要有新高度作为此次教育活动的目标,务求取得实效。我局已完成了今年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二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局党委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不断提高局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不断提高党委班子谋大事、议大事、抓大事的能力,提高班子整体领导水平。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提高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不断增强局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

(二)继续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

一是局党委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根本,以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教育为重点,加强对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和纪律教育。二是注重党风党纪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党风党纪教育。三是进一步加强行风建设。严格执行行风建设“八严禁”和“四大禁令”,切实维护质监部门的良好形象。四是积极推进政务公开,进一步公开部门职责、公开办事事项、公开办事程序、公开收费标准,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规范收费行为。

(三)继续抓好效能建设。

在去年效能建设取得成效的基础上,继续抓好我局今年的效能建设。根据市局的要求,努力做到效能建设的“五个结合”,一是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结合;二是与争创文明单位、文明机关、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干部相结合;三是与《行政许可法》的贯彻实施相结合;四是与不断提高广大干部职工政治和业务素质相结合;五是与建立健全各项效能建设制度相结合。切实提高行政效率和行政能力,积极推进机关效能建设。

(四)继续抓好队伍建设。

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创造,队伍建设也是我局党委的一项重要工作。局党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加强以党员队伍和干部骨干为重点的队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系统队伍自身能力的发展,加强政策法规、技术业务知识的学习和培训,给干部职工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培训的机会,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全年由局统一举办的中心组学习及其他各类学习20多次。

(五)认真开展“三无、三铁”纪律作风教育活动。

开展这项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使我局执法人员按照“守铁纪、办铁案、树铁心”的总体要求,树立强烈的事业性和责任感,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纪律严明、业务精良、廉洁高效的执法队伍,确保全体执法人员无违纪、无违法、无错案。我局制定了具体教育活动计划,采用集中教育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学习方式,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学习教育活动,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关的法律法规及业务知识并进行讨论,开展“三无、三铁”系列活动等。通过学习、讨论和开展系列活动,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坚持学习理论和指导实践相结合,切实做到了依法行政、秉公执法、文明执法、廉洁自律,维护质监部门形象。全年执法人员中无一起违法违纪现象发生。

(六)加强软、硬件建设。

1、建立健全制度。

一是出台了《夜间执法检查制度》。二是出台了多项内部考核制度,如《内务考核制度》、《月度、年度绩效考核制度》等。三是出台了“基层质监队伍网络管理系列制度”,包括《会议制度》、《考核制度》、《培训制度》、《工作联系制度》、《人员选调制度》、《质监工作站职责》、《镇、村质监员工作职责》等等,并汇编成册发到每位网络人员手中。四是建立和修改完善了其他多项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理顺工作程序、明确分工和责任、提高行政效率、推动工作深入开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如,通过执行《夜间执法检查制度》,组织全局执法人员对全县各有关企业开展夜间执法检查(到目前为止出动夜间执法检查共有26次),开展打假治劣,检查特种设备注册登记、使用、操作情况;检查无标生产情况等,查到了一批案子,在本县各企业、社会各界和群众中造成了声势,对违法行为构成了威慑。又如,通过建立《月度、年度绩效考核制度》,就不再需要传统的人为管理,每月每位职工就能自觉地按计划并努力多干工作。再如,通过“基层质监队伍网络管理系列制度”,就使全县的质监网络较快地建立、开展工作和加以完善,对全县经济能正常运行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2、进一步加强办公自动化、信息化建设。

一是完善了OA网。目前系统内部文件传送已达到无纸化。二是建立了大厅触摸屏。三是增加了部分电脑和打印机。

3、加强综合治理。

一是抓好内部卫生、绿化,部分项目采用对外承包制,减轻了一部分内部工作压力。二是局四周及关键点安装电脑安全监控,确保日常安全防范到位。

(七)加强政务公开。

一是把局所有的人员名单及职责放到中国*门户网上,并及时做好更新工作。二是将局所有的办事事项和程序放入大厅的触摸屏中。三是将局所有的办事事项和程序及有关的表格放到中国*门户网上。四是将局所有的办事事项放入局里的对外宣传栏中。五是将局所有的行政许可事项制作成画板挂在各职能部门墙上;六是进一步理清和规范收费标准,并将这些标准在宣传栏中进行公开。七是将局所有的办事事项和程序等汇编成册分发到每位职工及镇、村质监员手中。

二、加强基层质监网络建设,为促进监管和服务创造条件

随着质量技术监督工作职责的进一步明确和工作职能的不断加强,如何切实有效地抓好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工作,从源头上抓好产品质量问题成了质量技术监督系统的首要任务。我局从*年下半年开始,利用半年时间,在全县8个镇中的三个镇试点,下派工作人员到各镇工办,开展企业情况调查摸底,并对辖区内质量、标准、计量监督管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等工作进行监管和服务,取得了一定成效。此项工作得到了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县政府主要领导为此作了重要批示,充分肯定。县编委以盐编[20*]15号文件同意我局设立四个质量技术监督稽查中队,挂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站牌子,分别是*工作站(*镇、*镇)、*工作站(*镇、*镇、*镇)、通元工作站(通元镇、澉浦镇、南北湖风景区)、西塘桥工作站(西塘桥镇、县经济开发区)。同时,在与乡镇政府协商的基础上,分别在镇、村和有关企业设立镇专职质量技术监督员、村质量安全协管员和企业质量安全监督员。目前,我县有镇质量技术监督员16名、村质量安全协管员117名和企业质量安全监督员156名。

设立质监工作站使质监局职能重心下移,延伸了质监工作,增强了质量监督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及时性,便于随时掌握和了解企业情况,更好的履行质量技术监督职能,更好的围绕地方经济发展和工业强县的部署与要求,全面落实区域监管责任制,努力从源头、从基层抓好质量、抓好安全,严把质量安全、特种设备安全两大关口。全年质监工作站进村入企进行巡查巡视共2647家次。

经过一年的运作,乡镇工作站在加强与乡镇政府沟通与联系,促进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贯彻落实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三、加强两个安全监管,为构建“和谐社会”保驾护航

(一)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

1、完善监察网络,构筑安全防线。

通过努力,我县初步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检验技术把关、社会监督支持的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新格局。一是完善专、兼职相结合的安全监察网络。根据安全监察到位的需要,继续下大力抓乡镇、街道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协管员队伍的建设,有效向下延伸安全监管网络,形成了以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为主体、乡镇政府及基层组织和社会力量参与、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安全监察网络。二是加强联系沟通,进一步落实安全工作。通过我县协管员在督促辖区内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自查自纠,落实整改措施,落实使用环节安全责任,及时反馈相关信息,在消除事故隐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继续抓好动态信息管理网络建设。目前我县特种设备监察管理系统已完成安装,进入正常运行。该网络系统具备了数据即时生成、信息处理、业务受理、跟踪监控等主要功能,充实并完善了专业管理数据库。我局还完善了“移动办公助理”平台,定期向企业发送周期检验信息及相关事务的通知,增进了与企业的联系、沟通,提高了工作效率。

2、积极开展宣贯工作,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宣传,认真宣传和贯彻国家、省、市的政策。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扩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社会影响。宣传的重点是促进增强法制观念,普及安全知识,树立安全意识,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我们坚持用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引导。一是通过*门户网、《今日*》的专栏、“安全生产月”上街宣传等载体来宣传相应的法规要求。二是通过质监网络加强宣传。

3、突出重点抓监管,加大专项检查与整治力度。

在巩固发展前几年锅炉、压力容器、起重机械、气瓶、简易升降机、码头吊等普查整治成果的同时,重点抓好重点单位、压力管道、气瓶、电站锅炉及危险化学品承压罐车等的专项整治。全年共出动执法检查1702人次;受理群众投诉5件(其中:县长交办单3件)。

(1)加强对全县中小学校、游乐场所、旅游景点、卫生系统、浴室、千斤顶行业、51家重点监控单位等单位进行“三落实”、“两有证”的安全检查,共对732家企业的特种设备进行了安全检查。通过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和消除问题,防止严重事故的发生,按照逢节必查的要求,继续抓好中小学校、游乐设施等设备的监管工作。在日常的检查中,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单位、个人发出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1*份。

(2)压力管道专项整治。在去年普查的基础上,组织力量对工业管道的数据进行实地核实,重点是查漏补缺,做好动态管理。督促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在线检验工作,对缺乏在线检验能力的企业,加强指导和帮助,并邀请市检验机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加强监督,督促落实整改,切实消除隐患。加强对新装管道的监督检验。开展公用压力管道的普查工作,我县涉及单位共5家,其中2家为在建单位。经普查培训、安全自查、资料整理和建立健全台帐,摸清了我县公用压力管道的分布情况及总长度,共普查、在线检验管道累计长度18.6878KM,并顺利通过市局验收。

(3)加强电站锅炉压力容器的安全监管工作。主要是加强与电力企业沟通协调,对电站锅炉及压力容器实行施工告知、安装监检、使用登记,督促企业依法检验、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加强现场安全监察,确保不出重特大事故。

(4)坚持和完善气瓶监管制度。我县普查整治后续管理工作滞后,气瓶管理亟待加强,部分充装单位只讲气瓶充装,分不清是租用入户还是托管入户,气瓶登记与档案建立也不规范;充装单位存在逃避管理责任;充装经销户管理不严,没有向使用者做好用气宣传,甚至欺骗用气者、糊弄老百姓,危害公共安全,扰乱气瓶统管;还存在气瓶标识的喷涂,封口、标签与钢印不规范,编号无法追溯,使我们的安全监管受到影响。为此,我局进一步建立健全以气瓶充装单位为安全责任主体的气瓶安全监管新模式,实行定点充装、规范充装标签、建立和完善台帐资料。

(5)抓好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今年,我们把持证上岗作为一个突出问题来抓,把这项工作摆到了主要议事日程上来加以落实。在保证培训质量的前提下,连续举办了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班10期,培训考核特种设备作业人员844人,大大提高了“持证上岗率”,有效地提高了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作业技能,改善了特种设备作业、管理的安全状况。

(6)加强特种设备检验工作。今年全县共检验各类特种设备2443台,其中锅炉639台,压力容器1360台,电梯108台,起重机械161台,厂内机动车辆175台。锅炉定检率98%,电梯定检率95%,压力容器定检率92%,起重机械定检率90%。对定检中存在安全隐患的及时通报企业责令整改,逾期未整改的发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共发出监察指令书29份。

(7)制(修)订重特大事故应急预案及开展压力管道专项事故应急预案演练,努力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11月份,县安全局与我局联合承办开展了液化气压力管道的应急演练。

(8)坚决打击非法制造、安装、使用特种设备的单位或个人,我局以行政执法带动安全监察工作,到目前为止,共立案20起。

(二)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

20*年1月1日起,质监部门承担了原由卫生部门负责的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卫生监管职能。这一重大调整既是对质监部门的信任,又给质监部门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和省政府《关于切实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根据省、市局的要求,我局主要开展了建立组织、调查摸底、建立档案、分类分级监管、“双确认”、“三员四图”、监督抽查、专项整治、日常巡查和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等相关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期间共出动检查人员3100多人次。经过深入细致的工作,已基本摸清家底,并已开展相关行业的整治工作。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实行定人、定责、定区域、定企业的监管。

1、全面落实组织、方案、责任“三个规定动作”。

一是成立了由县政府领导任组长的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并由政府召开了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工作动员大会;二是政府出台了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实施方案(盐政办发[20*]54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全县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切实将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工作上升为政府行为;三是县政府与乡镇(区)、乡镇(区)与村(居委会)、村(居委会)与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层层签订食品质量安全责任书,切实将责任落到实处。

2、层层推进普查建档、监管网络“两个必备动作”。

首先是扎扎实实地开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普查建档工作。今年以来,我局紧紧依靠各镇政府和质监员队伍力量,加强与卫生、工商等部门的协作,全面开展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到10月底,调查摸底企业(包括摊、点)共有458家,其中属于我局监管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86家,其余372家(包括自产自销161家,现做现卖127家,关闭60家,其他24家。)根据《浙江省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文件精神目前不列入监管范围,并已经以文件形式(盐质技监[20*]99号文件)移送县食安委。调查摸底中,我们一是走访了解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摊点。二是对豆制品等7类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保证产品质量必备条件开展了专项调查。三是参加由食安委组织的豆制品生产加工企业调研工作。调查后做到“一企业一档案,一镇一台帐”。对每个企业建立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纸质档案中包括了企业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食品生产许可证、机构代码证、企业法人身份证、普查表、企业承诺书责任状、产品检验报告,日常巡查巡视记录等相关内容。并将这些内容按照省局统一格式录入“食品安全监管系统软件”形成数据库,做到企业数量、质量状况、人员素质、生产设备、证照情况、产品流向“六清楚”。同时,根据省质监局要求,对“三员”(镇质监员、村协管员、企业安全员)和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质检员的有关信息也输入数据库软件。另外,我们也要求每个乡镇(区)一级质监员对辖区内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建立企业台帐。第二是加强食品监管的基层网络建设。在县局内部建立了有局长总负责、分管局长具体负责的监管网络。全县10个镇(区)分4个片实行三级监管网络制度,使监管网络延伸到村一级,所有食品企业均落实了监管责任人。第三是完成“三员”、“四图”的绘制工作。“四图”是指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总体图、行业食品分布图、食品监管责任图和风险食品警示图等四张图,图上明确标出“三员”的责任和监管范围。在此基础上,对全县10个镇(区)绘制监管网络图并成册,使监管网络更制度化、更形象化。

3、做好调查摸底、工作转段“两个确认”。

为确保普查工作的质量,检验是否真正按照“进村入企入户”的要求,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根据省、市局的要求,已于7月4日完成全县10个镇(区)、117个村(居委会)370家食品生产加工业调查摸底情况的确认,并按时向市局提出工作转段确认。

4、实施ABCD分类监管和高中低风险等级分级监管。

在普查的基础上,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生产条件、质量管理能力、检测能力、诚信记录和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等进行综合评价,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划分为A、B、C、D四类。86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中,A类企业1家,B类企业18家,C类企业66家,D类企业1家。又根据风险等级进行分类,其中高风险7家,中风险59家,低风险20家。

5、开展分行业整治。加强小作坊企业的监管力度。

在86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中,10人以下的小作坊企业占到了75%左右,主要集中在挂面、面包糕点、茶叶等几个行业。针对我县食品企业生产经营环境较差、无产品质量检验设备、无标生产现象严重、食品标签不规范的问题,我们采用了按行业分别进行整治的方法。我们首先以挂面企业为切入点,从这些企业中搞一家样板企业,通过对其环境条件、卫生状况、原材料、产品质量、标准标识、产品销售等一系列环节进行辅导和监管,从而达到整改要求。通过样板企业的整改,推而广之,全面铺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产品抽检合格率从整治前第二季度的0%上升到整治后第三季度的80%。执行标准从原来的无标生产到现在全部执行行业标准,并经有效备案。在挂面行业取得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又对面包糕点、茶叶生产行业开展了质量整治。

6、做好标准清理和标识标签整改的工作。

年初调查摸底时有执行标准的企业为29家,到目前有执行标准的企业已达70家(有些正在办理)。标识标签的整改,挂面企业已全部完成整改。糕点企业已有6家在重新制作中。茶叶也在制作过程中。

7、做好食品质量抽检。

全年共抽查82批次,合格52批,合格率为63%。

8、28类实施QS认证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监管工作。

我县目前28类产品共有生产加工企业42家,其中老五类企业9家,5家已获证,2家米厂停产,2家来料加工的油厂采用责任制和承诺制;新10类企业8家,3家已获证,杭州天香斋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金元宝食品有限公司在进行整改。*金海湾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已获得受理通知书,其余2家企业目前已停产,正在准备申报材料。13类企业共有25家,9月份已对企业进行了审查细则的宣贯。

在食品生产许可证工作中,我们县级局主要负责企业的初审工作,包括申报材料的审查和现场的审查。到目前为止已对5家企业进行了初审工作,并对4家获证企业进行了年审工作。

9、开展专项检查和日常巡查工作。

一是开展“苏丹红”检查。二是开展夏季食品安全专项联合集中检查。三是开展豆制品生产加工企业调研工作。四是开展春节、五一、国庆食品质量安全执法检查。五是开展禽流感检查。六是做好禽肉制品及冷冻肉制品等相关产品的监督检查工作。检查中注意与其他部门协调配合,并及时地将有关情况上报市局、县府办和县食安委。

四、加强名牌培育工作力度,推进实施品牌战略

实施品牌战略,是提高我县经济质量、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产业集聚、提升产业层次的重要途径。我局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书记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关于“品牌大省”建设的重要指示,围绕县委县政府关于工业强县、打造先进制造业的战略目标,开展扶优扶强,推动我县名牌产品的发展。

1、认真开展省、市级名牌产品的调研、培育工作。

作为省政府的重点工作,我局与各镇政府和各行业协会密切协作,有重点地开展各行业产品的调研工作。根据县政府确定的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八个行业,进行全面调研,基本摸清了各行业的基本状况,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的方向,为今后的培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通过宣传发动,使各级政府进一步了解品牌战略的意义,使企业增强创名牌的意识。

今年,我局认真开展名牌企业培育工作,将行业龙头作为重点,对产品发展前景好,产品科技含量高,产品效益好,管理规范的企业作为名牌培育的对象,制定名牌培育计划。对我县的20多家名牌培育企业进行宣传辅导,召开了二次培训班,讲解企业管理知识和申报材料的准备。

2、认真组织开展申报工作。

为了确保申报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事先开办了申报企业培训班,认真学习关于申报名牌产品的有关政策文件,辅导企业认真做好申报材料。今年有6家企业的产品被确定为嘉兴名牌产品,另有3家企业的产品通过嘉兴名牌产品复查。

同时,开展了我县名牌企业的跟踪调查,动态掌握企业的最新情况,认真帮助排忧解难。根据调查得到的信息资料,制订了我县20*-2007年名牌培育规划,形成了创名牌的梯队。

五、加强产品质量分析,建立质量监督安全预警机制。

1、质量分析。

一是完善质量档案。完成403家企业的质量档案,其中新增17家,另关闭12家。二是开展质量指数代表生产品企业信息调查。在嘉兴各县市中第一个完成生产企业调查,共录入700家,全面掌握所调查企业的第一手材料,为日常监管打下良好的基础。三是积极开展产品质量调研。向相关行业协会和企业了解企业的发展状况,通过分析及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并撰写质量指数分析材料,为上级领导决策提供素材和依据。

2、建立预预警机制。

为进一步提升我县产品质量水平,防止发生重大产品质量和区域性、行业性产品质量问题,我局制订并由县府办转发了《*县重点产品质量预警实施细则》,通过区域产品质量形势分析,对重点产业和区域性产品质量形势进行科学分析预测,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并作出预警。同时扎实开展区域产品质量整治,建立较为完善的产品质量长效动态监管机制。

六、加强质量基础管理工作,为企业发展提供保障

(一)标准化工作

一是开展食品标签培训和预包装食品标签专项检查。为食品企业宣贯*预包装食品和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标准培训,共计63人次。二是完成省局布置的对17家出口企业开展出口产品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调查。三是筹备成立浙江省标准件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按时完成申报材料,落实了标委会成员和承担任务等筹备工作。四是依据本县支柱产业,确定了*县重点产业采标实施方案,并建立采标数据库。五是与农经部门共同开展农业标准和标准化推广示范工作,制定了《无公害大头菜》、《无公害尼松野鸭》2项农业标准规范,开展国家级、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和无公害基地建设,完成了*县水产行业协会和秦万芦荟两项省级示范项目验收。六是完成食品企业标准清理工作,经专业技术人员审查,加强了食品生产企业标准备案工作,4~6月对食品行业企业标准开展清理工作,涉及24家食品企业执行的企业标准共54项;其中企业标准作废8项,标准修订5项,标准有效29项,失效或作废标准13项,新增执行上级标准备案近40家。七是完成千斤顶生产企业标准清理工作,废止企业标准15项,执行行业标准备案14项。八是完善了企业标准备案程序。落实了备案标准审核职责,将备案取证工作顺利移交至办证窗口,企业标准委托制定工作由事务所受理。九是督促到期企业标准复审和新增企业标准备案,发放企业标准复查通知29家/64项。

全年执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备案79项,执行企业标准备案148项(其中首次备案58项,复审备案52项,修改备案38项),企业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确认共30项,企业通过标准化水平确认8家,参与国家标准的起草和制定共计2家/3项。

(二)计量与合格评定工作

完成省、市布置的计量与合格评定工作:一是重点企业进口计量器具计量检定情况调查,共计26家210台件。二是开展粮、棉市场专项计量监督检查,共抽查定量包装大米生产企业13家/21个批次,合格率100%;检查计量器具50台(件),合格率92%;定量包装大米的标识标注符合要求。三是重点加油站专项计量监督检查,共检查加油站45家、加油机121台,强制检定受检率为100%。四是国家实验室检测资源调查,并建立本县实验室数据库,共计10家。五是公安机动车辆检验机构调查和车辆检验机构计量认证监督工作。六是“3C”认证产品专项监督检查,检查了电线、室内取暖器、木器漆、瓷砖、机动车辆灯泡等产品,对本县3C强制性产品认证5家企业9项产品开展监督检查。七是召开21家企业质量体系认证及采标动员会议。

全年完成计量器具制造许可证考核6家22项,企业最高计量标准考核7家17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考核1家27项;对6家企业17项最高计量标准开展计量监督比对工作;加强制造计量器具产品监督管理,本县12家企业计量器具产品省级监督抽查合格率为100%,完成12家/67项计量器具制造许可证年审工作;完成全县21家集贸市场共1258台/件计量器具的强制检定工作;妥善解决2家自来水公司原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授权事项;完成企业计量水平确认11家;本年度取得ISO系列标准认证证书的有58家,进一步完善了体系认证和3C产品认证数据库,全县302家企业通过ISO体系认证,通过3C认证的产品172项。

(三)商品条码和组织机构代码工作

全年共受理本县企业申请商品条码共计18项,发展条码系统成员7家,续展商品条码企业11家。局驻办证中心窗口全年共受理办证2680件,办结率为100%。其中:新办7*件、换证720件、年审1256件、IC卡1179件。增设了对新办企业进行预先告知制度,认真做好新办企业的各项服务工作,受到了中心及企业的好评,获得五星窗口5次。

七、加强打假治劣和专项整治,促进社会经济有序、健康发展

(一)认真贯彻落实打假责任制。

在对我县产业、企业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局党委确定我县打假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实行“四定”的监管措施。根据我局设立工作站的实际情况,将打假工作的重心下移至基层,每个工作站的工作目标责任书中都包含了打假目标责任。

(二)认真开展专项执法检查,维护正常经济秩序。

今年我局认真落实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圆满完成了“打假保节日”、“打假保农资”、“打假保建设”、“打假保安全”、“打假保旅游”、“打假保健康”六大战役。开展了“建材产品专项检查”、“苏丹红专项检查”、“PVC扣板专项检查”、“食品质量安全专项检查”、“室内取暖器专项检查”、“3C强制性认证专项检查”、“农资专项检查”、“建材产品专项检查”、“玩具专项执法检查”、“茶叶专项检查”、“‘地条钢’专项检查”、“太阳能行业执法检查”、“蜂蜜产品专项检查”、“桶装饮用水夏季执法专项检查”、“节能产品专项检查”、“电动自行车专项检查”、“装饰产品强制性认证专项检查”等14项专项检查。并通过与市局稽查支队联合执法,查处了一批大案,提高了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和办案能力,案件质量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今年以来,我局稽查队共出动执法人员3126人次,检查生产、经营单位1082家,检查商品标值3572万余元,查处假冒伪劣商品标值333万余元,查处违规单位或个人222件,其中现场处罚38起,立案处理184起,万元以上案件22起。严格依法监督检查,依法开展不合格企业后处理工作。全年共抽样检查213批次,督促整改不合格企业121家,举办不合格企业经理培训班2期36人次。认真调解质量纠纷,维护企业、消费者合法权益。全年通过12365电话或来信来访受理群众投诉103件(其中:县长电话交办单9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5.5万元。

(三)开展专项整治活动

我局认真贯彻落实质监部门从源头抓质量的方针,针对*县产品的质量和现状,对历年来抽检合格率偏低和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密切相关的产品作为整治的重点。经局党委研究,确定了标准件、扣板、室内取暖器、千斤顶作为我局今年专项整治的重点行业。在专项整治活动中,我们一方面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打击生产假冒伪劣和有严重质量问题的企业,依法处理,绝不姑息;另一方面我们加大帮扶力度,通过深入企业了解情况、开展知识培训、建立样板企业、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帮助企业查找问题、分析问题原因、最终解决问题,为我县企业及经济发展做好服务工作。

1、标准件产品质量振兴。

针对我县标准件企业较多,产品质量不高的现状,今年年初,我局向县政府提出了开展标准件产业质量振兴工作的建议。此项建议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并予以采纳。在标准件产业质量振兴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建立标准件质量振兴工作组织机构。县政府转发了我局关于标准件产业质量振兴工作的文件,并成立了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政府办、县质监局、县经贸局、县公安局、县外经贸局、县工商局、县人民银行、县开发区和县紧固件商会等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县标准件产业质量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共同抓好此项工作。本局也成立了质量振兴办公室。在局领导的精心组织和指导下,按计划开展各阶段工作。二是认真开展调查摸底。掌握本县标准件企业434家,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规模型企业45家,电镀、热处理等外协加工企业8家,建立起了标准件企业信息动态数据库,200多家企业录入了数据库,实现了对企业信息的动态管理。三是大力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分片召集质量振兴会议6次,分发宣传材料400多套,200多家企业的负责人直接到会;开展新闻专题报道2次,组织发稿十几篇,各级媒体报道20多次。四是开展质量管理和检验人员培训。聘请杭州、上海的高级工程师为我县紧固件商会会员和规模企业讲解紧固件产品国标、德标和美标知识,培训历时4天,103家企业200多人次参加了培训。通过指导和讲解,规范了企业的检测操作,有效的提高了产品合格率。同时收集、整理、编写了一套适应标准件生产企业的日常管理制度范本,并在紧固件同业商会网站上公布,供企业免费下载。五是做好龙头企业试点工作。以5家商会会长成员单位为试点,对其配套加工企业提出质量要求。同时积极配合相关科室,完成了省、市级定检抽样工作和检验人员上岗培训工作。六是大力开展监督检查。重点检查46家规模企业、热处理和电镀企业,监督定检不合格企业的整改。通过5月、7月集中组织的两轮以规模型标准件生产企业、去年监督抽查不合格企业、商会企业为重点的监督检查,共实地察看80多家企业,现场走访近200次,出动执法检查共800人次。通过检查,使企业增强了产品质量意识,加强了质量管理措施,产品合格率有所提高。七是认真加强考核考评工作。根据《*县标准件产业质量振兴工作企业生产条件考核细则》,从基础条件、生产条件、质量保证能力、售后服务能力等四个方面对企业进行考核。以本局、外经、工商、商会、开发区及乡镇工办等部门组成考评组,对48家规模型标准件企业和重点企业进行现场考核评定,对工作不力的企业发出整改通知书,责令其及时整改、限期反馈整改情况,从而有力地促进了振兴工作扎实深入的开展。八是推动企业开展质量体系认证工作和采用国际标准工作。使18家企业通过了认证,10家企业正在办理认证。46家规模型标准件企业中,有33家通过了认证,认证通过率达到71.6%。12家企业的15个产品通过了采用国际标准确认工作。通过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提升了企业产品层次和市场竞争力。通过以上工作,使今年三季度进行的紧固件产品省级监督抽查的批次合格率达到了80%,与去年同期相比有了较大提高,顺利实现了年初的预定目标。

2、PVC塑料板材质量专项整治。PVC塑料板材企业主要集中在通元、澉浦和*镇,全县共计100余家。从前几年的抽样情况看,我县PVC塑料板材质量不是很稳定,合格率较低,为防止出现区域性质量问题,今年开展PVC塑料板材质量专项整治。

3室内取暖器质量创业活动。取暖器行业经过2001年专项整治后,极大多数企业较规范,但也存在一些制售假冒伪劣的现象。因此要通过加强日常巡查,杜绝制假售假。建立企业质量诚信档案,动态掌握企业情况。对企业实行检查扣分制,依据*县室内取暖器生产企业必备条件、企业省级定检、日常监督检查结果和制假售假情况以及新闻媒体曝光情况予以扣分,对扣分超过规定的企业,暂扣或吊销3C认证。

4、进一步加强千斤顶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我县千斤顶行业的发展越来越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集中反映在以下两个大的方面:一是生产加工环节中违法违规行为较为严重。二是生产经营活动中无序竞争较为严重。为进一步规范千斤顶行业的生产经营行为,提高产品质量,维护我县千斤顶产品声誉,确保全县千斤顶产业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我局和县经贸局一起加强千斤顶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加大千斤顶产品的日常监督管理和执法检查工作,针对企业存在的问题,督促企业逐项整改,逐项考核验收。对不愿整改或一次整改通不过的生产企业要依法强制限期整改,限期整改仍然通不过的企业,建议有关部门吊销证照。

对每个行业的整治,我们都向企业明确整治目的,通过召开动员会议、开展新闻专题报道、开展重点监督检查、开展质量管理和检验人员培训、开展龙头企业试点等形式,增强各企业产品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管理措施,促进企业提高产品质量。

在整治中,我们坚持两手硬,既着力维护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违法行为。又要注重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帮助企业不断规范企业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如在对室内取暖器的整治中,我们加大了对假冒伪劣的查处,全年共立案查处假冒伪劣室内取暖器共达1600余台,涉案货值共计11.2余万元。

八、推进技术机构改革与发展,促进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今年,技术机构紧紧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以承担全县质量、计量、标准、体系工作的业务和服务为己任,以开辟异地市场为突破口,积极争创国家级检测中心,努力抓住工程建设的契机,开拓国家重点工程检测业务,积极创新验货检测新模式。

1、国家标准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建设

国家质检总局于今年3月7日批准同意在浙江省标准件检测中心的基础上,筹建国家标准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10月8日又得到国家认可监督委员会《关于对国家标准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授权的通知》。局党委将国家中心建设作为今年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目前,国家标准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市质监局的关心、*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正在抓紧建设中。

2、筹建“浙江省标准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10月11日,省局批复同意由省标准件检测中心筹建“浙江省标准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目前,省标准件检测中心正在抓紧做好筹备该委员会的各项工作。

3、开展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抽查。

顺利完成1季度国家高强度产品质量监督抽查22批次的检测任务,抽查范围涉及7个省市。

(三)完成的主要业务工作

1、开展新项目认证、计量建标工作

年初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监督评审,并对标准件、桥梁工程锚具、钢绞线等产品检测进行扩项。5月通过了省计量认证/审查认可监督评审,截止20*年机构共有568类产品,729项参数通过了国家实验室认可,853类产品及参数通过了省计量认证/审查认可。完成布、洛、维硬度计、万能材料试验机、千斤顶、水表检定装置的计量建标工作。目前,计量建标总数为27个标准器,39个检定项目。

2、顺利完成各类监督检验

全年共完成各类监督检验169批次,其中第一季度标准件产品国家监督抽查22批次任务;第三季度标准件省监督抽查40批次;第二季度标准件市监督抽查42批次;二季度混凝土空心板省监督检查15批次;三季度饲料省监督检查10批次,PVC塑料扣板40批次检测。

3、标准件产品的日常委托检测

标准件检测中心全年完成紧固件、金属材料及焊接件检测9100批次,其中浙江省地区市、县质监局抽查扣件85批次、钢管30批次、钢筋72批次;完成杭州湾跨海大桥、杭浦高速公路等工程检测共441批次;

4、理化建材的日常委托检测

工程材料和产品质检所上全年共完成门窗检测752批次;建材检测123批次;理化检测144批次;电学检测55批次;农产品农药残留量检测162批次。

5、对乡镇集市商贸系统衡器,18个农贸市场,全县42个加油站,各乡镇的茧站、粮油系统进行了强制检定,配合省、市局做好医疗卫生系统计量器具的强检。对紧固件、化工、纺织、千斤顶、砖瓦、扣板等行业进行委托检定。完成计量强制检定计量器具共5566台件,非强制检定计量器具共9269台件。

6、全年共完成标准的制、修订技术咨询服务159个,其中新订企业标准37个,复审修订76个,国家、行业标准备案46个;完成体系认证技术咨询服务17家;完成生产许可证技术咨询服务6家。

九、加强宣传工作,提升质监形象

做好宣传工作,营造氛围、扩大影响,争取社会各界对我们工作的进一步理解和支持。

1、加强信息工作领导,建立了一支信息员队伍,每个部门都有人负责信息工作。做好日常信息报道宣传,加大宣传报道的深度和广度。加强与《今日*》、*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的配合,今年与*新闻传媒中心联合在《今日*》上开辟栏目,不定期地刊登质量技术监督的宣传资料。

2、在“3·15”、“质量月”活动、“企业服务月”活动和各类专项整治活动中,加大对质量技术监督的舆论宣传。

3、利用*门户网站对外宣传窗口作用,在门户网上和更新各类信息和数据,树立质监系统公正、文明、开放的新形象。

今年以来,先后修订完善了我局《信息考核办法》,健全了信息报送网络,抓好信息员的培训与提高工作,多次召开局专兼职信息员座谈会,不断强化各部门信息员办理信息的责任,加强指导,督促及时上报各类信息。注重实效,在坚持办好《质监简报》的同时,督促全局职工及时上报重要信息。信息工作的数量和质量比前有了较大的提高:全年共出刊《质监简报》16期,编发各类信息230余篇(条);在《今日*》上出整版专刊3期和四个题材的连续专刊;电视专题新闻调查2期;与中达集团联合开展“质量月”活动;在城市街道挂出各种质量宣传横幅十五条。今年我局信息工作在县和市质监系统的排名位次比前已有了提升。